参孙与达丽拉论文-王晓璇

参孙与达丽拉论文-王晓璇

导读:本文包含了参孙与达丽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圣-桑,歌剧,咏叹调,达利拉

参孙与达丽拉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璇[1](2017)在《歌剧《参孙与达利拉》中角色达丽拉形象塑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圣经》中被发展演绎出来的《参孙与达利拉》的故事,是《圣经》故事中很引人制胜发人深省的关于英雄美人的悲剧故事,本人看到这部歌剧后思绪良多,对达利拉这个角色更是有很多很多的好奇,很想探知这个人物角色及在歌剧中的音乐形象塑造和内心活动。作曲家圣-桑在创作这部歌剧之后,在歌剧上演的问题了面对了很多困难和失败,但他并没有放弃,李斯特这个慧眼识珠的钢琴大师后来看到了这部歌剧的剧本非常赏识,在他的帮助和不遗余力的推崇下,在德国的魏玛才登上了舞台,于1877年12月2日做了世界首次公演。本人希望能通过探索如何深刻细致地把握歌剧《参孙与达利拉》中角色达丽拉的个性特征,以准确演绎该角色的音乐形象。不仅可以把达利拉在整部歌剧中体现出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进行深入探索与发现,也能有助于演唱者在达利拉角色的塑造上有更全面的诠释。旨在提高个人对达利拉这一歌剧角色的理解认识,最终能把分析歌剧人物形象的能力举一反叁的应用到其他歌剧其他角色的研究和演绎中去。在《参孙与达利拉》这部歌剧的时代背景前提下分析达利拉这一角色对整部歌剧的进行走向有什么作用。通过圣·桑的音乐风格与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具体结合达利拉的人物塑造进行分析。尽可能的对这部作品的剧情行进及人物形象塑造进行进入探究,从而为塑造女主人公角色达利拉的形象和为之所运用的表现方法做出较具体的阐述。(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7-03-10)

孙国强[2](2015)在《以《参孙达丽拉》为例分析女中音角色在歌剧中的艺术表现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歌剧发展的历史看,女中音角色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以歌剧《参孙达丽拉》为例,首先介绍了女中音角色在歌剧发展历史中的舞台表现形式,然后分析了该歌剧的内容及其女主角达丽拉的形象特点,据此阐述了该角色在歌剧中起到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演绎好歌剧女中音角色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5年24期)

卜大炜,凌风[3](2015)在《库拉撑起了“半边天”——看歌剧《参孙与达丽拉》》一文中研究指出9月9日,国家大剧院上演了与意大利都灵皇家歌剧院联合制作的圣-桑的歌剧《参孙与达丽拉》,让·伊芙·奥松斯指挥。与威尔第的《纳布科》和理查·施特劳斯的《莎乐美》一样,剧情都是引自《圣经》中的蛛丝马迹,又与《纳布科》一样都是以犹太人为歌颂对象。但与威尔第情节复杂离奇的歌剧相比,《参孙与达丽拉》只有一个线性桥段进行诗意的发展,这又与《莎乐(本文来源于《歌剧》期刊2015年11期)

崔海霖,凌风[4](2015)在《美人心计与英雄悲情——观《参孙与达丽拉》中国首演》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由国家大剧院与都灵皇家歌剧院携手制作的《参孙与达丽拉》在北京上演,导演乌戈·德·安纳着力以奇幻色彩对于这部来自于《圣经》的经典故事进行描绘与渲染,刻画了爱情与信仰之间此消彼长的矛盾冲突。伴随着持续的低音号声,遭受压迫的希伯来奴隶们登场,暗色调的灯光象征着他们的压抑、绝望、挣扎,他们手持象征着禁(本文来源于《歌剧》期刊2015年11期)

刘芬芳[5](2014)在《以《参孙达丽拉》为例探究女中音角色在歌剧中的艺术表现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女中音角色在歌剧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歌剧《参孙达丽拉》的女主角达丽拉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女中音角色。声音是为角色服务,选择什么样的声音就决定了人物在舞台上的表现形态。文章以歌剧《参孙达丽拉》作为例子,从歌剧历史中女中音角色在舞台上的表现形态为出发点,简要介绍《参孙达丽拉》和分析达丽拉角色,阐述女中音角色在《参孙达丽拉》的作用,最后提出把握女中音角色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4年11期)

齐扩[6](2014)在《浅谈以女中音为主角的歌剧《参孙与达丽拉》》一文中研究指出女中音是一种特殊稀少的音色,在歌剧中是难以得到发挥的,通常根据剧情的需要以配角出现在歌剧中。由于这一音色的特殊,一些作曲家予以重视并创作了以女中音为主角的歌剧,如法国作曲家圣-桑的歌剧《参孙与达丽拉》和比才的歌剧《卡门》,都是以女中音为主角的。《参孙与达丽拉》这部作品是圣-桑歌剧创作的最高水平体现,歌剧中女主角达丽拉的咏叹调以其优美的旋律以及细腻的人物形象给人们留下来深刻的印象。本文将对主角达丽拉进行角色分析,及其两首咏叹调《春天来到人间》、《我心花怒放》的演唱处理提出一些见解。(本文来源于《通俗歌曲》期刊2014年07期)

黄玲[7](2014)在《歌剧《参孙与达丽拉》音乐文本与演唱处理的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歌剧通过将其代表性的传统芭蕾和法语所特有的语言魅力完美融合,从而在西方歌剧史的历史舞台上占据了其所独有的位置。作为19世纪法国乐坛上身兼作曲家和钢琴家于一身的圣·桑不仅为法国浪漫乐派在欧洲乐坛占据一席之地,更是独具匠心地将古典主义的古典气质,与法国音乐的优雅均衡和简洁精炼完美结合,宣告了法国浪漫乐派的重要特征。作为浪漫时期法国歌剧的代表作——《参孙与达利拉(Samson et Delila)》,是圣·桑将法国歌剧再次推向歌剧史的力作。该剧取材于《圣经·旧约全书》中〈十师纪〉的第13章至16章的情节中,关于参孙和达利拉之间的故事灵感。本论文选取该歌剧作品中比较经典的《春天来到人间》、《我心花怒放》两首咏叹调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戏剧情节、音乐文本等方面展开深层分析,特别是歌剧中伴奏与声乐旋律的同等重要性、音乐进行与歌唱技巧的把握、圣桑法国特征音乐技法与法国歌剧演唱风格的关系等加以重点分析。通过这样的研究旨在演唱者在歌唱技巧、作品理解、人物性格、音乐关系、法国特征等方面,结合切身演唱的体会心得并融入其中,期望对更多的演唱者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3-01)

张夏[8](2013)在《透视歌剧世界中女中音角色表现形态的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家所熟悉的歌剧女主角都是正面善良女人。如蝴蝶夫人、茶花女、托斯卡等,这都角色大多是女高音歌唱家所演绎的舞台角色。像卡门、达丽拉等这样的不寻常女主角,多是由女中音歌唱家演绎的角色。因为女中音自然、丰满、偏暗等独特的音色,决定了她们的角色与女高音歌唱家所演绎的角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其特别和另类。正如卡门、达丽拉等这样另类的女主角与正面的女主角形成鲜明的对比,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使得大家对这样的女性形象塑造更深刻。达丽拉被称为“人类第一个美女间谍”,并且使得男主人公为此付出惨烈的代价,她们这样的人物在歌剧中有强烈的戏剧性,展现更多人物多样性。我们纵观女中音的角色在歌剧发展史的演进过程中,早期的女中音在歌剧中经常做配角形象,如仆人、中老年妇女、女巫、骑士等。到了浪漫主义时期,人们热衷于异国风情,表演者和观众越来越重视不同声部的声音色彩美,更加的开放,不满足于淑女形象,然而热情四溢、性格奔放,敢爱敢恨另类女性受人欢迎,所以以女中音为主角的歌剧诞生了。正是由于被作曲家喜爱和女中音演唱技能大大的提高并且出现了许多着名的女中音歌唱家,这时女中音的地位抬到了举足重位置。圣-桑所写的歌剧《参孙与达丽拉》,就是浪漫时期以女中音为女主角的歌剧,也是圣-桑最着名的传世之作品。其中的的叁首咏叹调(Aria):《春天来到人间》、《爱情,帮助我克服软弱》和《我心花怒放》,尤其是《我心花怒放》是音乐会上最受欢迎的女中音经典保留曲目。本文分为叁个章节,根据女中音在歌剧发展史角色的演进过程,及其在歌剧《参孙与达丽拉》中女中音是如何演绎达丽拉这个另类、充满矛盾的角色,以此来分析女中音是如何表现歌剧角色其多样性的特征。(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3-06-01)

圣-桑,谢乐[9](2011)在《“我心花怒放”——歌剧《参孙与达丽拉》选曲》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心花怒放"选自法国作曲家圣-桑的歌剧《参孙与达丽拉》。该剧的情节取材于圣经"士师记"中所述的古代英雄参孙的故事。歌剧用具有强烈异域风情的音乐来表现特定人物的感情,属圣-桑的代表作,也是为数不多的以次女高音为主角的歌剧作品之一。第二幕,索雷克山谷,达丽拉的住处,美丽迷人的达丽拉在等候自己的倾慕者参孙的到来,(本文来源于《歌剧》期刊2011年02期)

任海杰[10](2011)在《是爱情,还是性之诱惑?——从《卡门》到《参孙与达丽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洋歌剧之林中,咏唱男女之爱,无疑是第一大主题。其实,不仅仅是歌剧,其他文学艺术的第一主题,也往往是爱情。只不过,文学是通过文字的描写,具体的感受是要靠读者去想象的;绘画呢,是将瞬间定格在画面上;话剧和电影有情节、有台词、有演员的表演,为了烘托人物的情感,有时也会配上音乐,但在艺术的表达上不能过分地夸张,这是由它们的形式与特性所决定的;舞蹈呢,主要是通过肢体表演,经常还要配上音乐伴奏,当然,人物在舞台上是不能开口的,而只能通过舞姿和脸部表(本文来源于《歌剧》期刊2011年02期)

参孙与达丽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歌剧发展的历史看,女中音角色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以歌剧《参孙达丽拉》为例,首先介绍了女中音角色在歌剧发展历史中的舞台表现形式,然后分析了该歌剧的内容及其女主角达丽拉的形象特点,据此阐述了该角色在歌剧中起到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演绎好歌剧女中音角色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参孙与达丽拉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璇.歌剧《参孙与达利拉》中角色达丽拉形象塑造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2].孙国强.以《参孙达丽拉》为例分析女中音角色在歌剧中的艺术表现形态[J].戏剧之家.2015

[3].卜大炜,凌风.库拉撑起了“半边天”——看歌剧《参孙与达丽拉》[J].歌剧.2015

[4].崔海霖,凌风.美人心计与英雄悲情——观《参孙与达丽拉》中国首演[J].歌剧.2015

[5].刘芬芳.以《参孙达丽拉》为例探究女中音角色在歌剧中的艺术表现形态[J].北方音乐.2014

[6].齐扩.浅谈以女中音为主角的歌剧《参孙与达丽拉》[J].通俗歌曲.2014

[7].黄玲.歌剧《参孙与达丽拉》音乐文本与演唱处理的分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8].张夏.透视歌剧世界中女中音角色表现形态的多样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3

[9].圣-桑,谢乐.“我心花怒放”——歌剧《参孙与达丽拉》选曲[J].歌剧.2011

[10].任海杰.是爱情,还是性之诱惑?——从《卡门》到《参孙与达丽拉》[J].歌剧.2011

标签:;  ;  ;  ;  

参孙与达丽拉论文-王晓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