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释电效应论文-张显洪,陈彦光,朱勇,陈尚权

热释电效应论文-张显洪,陈彦光,朱勇,陈尚权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释电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声表滤波器,热释电效应,静电放电,铌酸锂

热释电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张显洪,陈彦光,朱勇,陈尚权[1](2017)在《声表滤波器热释电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分析了热释电效应产生的机理,极化强度与温度变化的关系,进而分析了钽酸锂和铌酸锂的热释电效应,这两种材料是制作声表面波滤波器的基片材料。取3只128°铌酸锂白片样品数进行试验,当温度变化时,热释电效应引起静电放电一般约为6V,但有1只器件在温度变化到-50℃左右时,会出现振荡波形峰-峰值约在25V的最大波形,这些静电会对声表面波器件本身或后级电路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分析静电放电失效模式,提出了器件防静电的方法。最后,验证了声表面波滤波器使用还原基片用于防静电的方案。(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7年06期)

郭少波,陈慧,王根水,姚春华,闫世光[2](2017)在《铌酸锶钡钙无铅铁电陶瓷的热释电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SBN体系中引入高极化率的Ca离子,制备了电学性能优异且具有高居里温度T_C和高退极化温度高T_d的Ca_xSr_(0.3-x)Ba_(0.7)Nb_2O_6(CSBN(x))陶瓷。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的陶瓷样品结晶良好,晶粒尺寸增大且长棒状晶粒增多。相比于纯SBN陶瓷,峰值相对介电常数ε_m从1423增加到3517,剩余极化强度Pr从1.95μC/cm~2增加到4.95μC/cm~2(9k V/mm),室温热释电系数p从0.71×10~(-8) C/cm~2K增加到1.30×10~(-8) C/cm~2K,且在CSBN(0.30)陶瓷中热释电优值因子(FoMs)达到了F_i=0.62×10~(-10)m/V,F_v=1.97×10~(-2) m~2/C,且F_d=0.61×10~(-5) Pa~(-1/2)。(本文来源于《2017年光学技术研讨会暨交叉学科论坛论文集》期刊2017-09-20)

Junliang,TAO,Jie,HU[3](2016)在《路面能量收集:聚偏氟乙烯的混合压电-热释电效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聚偏氟乙烯的混合压电-热释电效应;评估混合压电-热释电效应在路面能量收集中的潜力。创新点:首次实验验证了混合压电-热释电效应可视为压电效应和热释电效应的代数总和,即压电效应和热释电效应相对独立,既不相互压制也不相互促进。方法:通过分别控制机械荷载和热荷载,实验测定聚偏氟乙烯压电效应、热释电效应及混合压电-热释电效应(图1和2);根据实地交通量和气温变化,通过简化的混合压电-热释电能量收集解析模型,估算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地区路面能量收集的潜力(图4)。结论:混合压电-热释电效应可视为压电效应和热释电效应的代数总和;在聚偏氟乙烯路面能量收集的建模中应该同时考虑压电效应和热释电效应;以本文中所选地区和材料为例,热释电效应弱于压电效应;混合压电-热释电效应能量收集效率的提高有望通过新型的纳米复合材料实现。(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期刊2016年07期)

李钊[4](2016)在《基于压电和热释电效应内建电场增强及其光催化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人类社会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及能源短缺问题愈发严重,寻找解决这两大问题的有效方法迫在眉睫。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现代化技术,可以将低密度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应用在光解水产生氢能、降解污染物、CO2还原等方面,因此在解决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这两大社会问题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半导体光催化材料能够吸收大于其带隙能量的光能,使价带上的电子受到激发跃迁到导带,同时在价带上留有等量空穴。光生电子和空穴分别迁移到材料表面,与相应的捕获剂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或超氧自由基,从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性质决定了其光催化效率。但是,传统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存在两个关键性问题,即光响应范围窄和量子效率低,这也是导致光催化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材料的光响应问题,人们可以利用离子掺杂、构建异质结、等离子体效应以及探索新型光催化材料等方法,将材料的光响应拓宽至可见甚至红外部分。因此,提高材料的量子效率成为现今光催化研究的重点。经过探索,人们得出了很多提升光催化量子效率的方法,如半导体复合、贵金属负载等,但随着光催化技术的发展,这些方法的发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通过半导体复合或贵金属负载形成的界面电场强度较小,作用范围窄,驱动力弱,对于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作用有限。其次,尽管离子掺杂可以改变材料的能带及电子结构,但同时引入了复合中心。同时离子掺杂的效果受到各种因素如掺杂离子种类、掺杂量、掺杂位置等的影响,这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实验去探索最优条件。基于此,我们期望寻找一种新型的方法提高材料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进而提高光催化活性。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本质上是电子和空穴朝着相反的方向移动,而电场的存在可以加速电子与空穴的反向分离。在一些外场作用下,某些材料能够产生极化电场,从而在晶体内部引入一个范围大、强度高的驱动力,从而更有效地促进载流子的分离,提高光催化量子效率。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氧化锌(ZnO)及锆钛酸铅(PZT)系列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压光协同催化、热光协同催化的效果,通过对其内部晶体结构及性质的分析给出了超声场及温度场通过压电效应和二级热释电效应对其光生载流子分离的作用机理。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光催化的机理、应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当前的解决方法。针对目前解决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外场激发晶体内部极化场促进光生载流子分离的理论。其次介绍了材料的压电性和热释电性能,提出了如何利用外场激发极化场的解决方案。最后提出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方向。第二章是不同长径比的纳米氧化锌的制备、表征及压光协同催化性能的研究。首先采用一步回流法合成了氧化锌纳米片,用溶剂热法合成氧化锌纳米棒,通过改变溶剂从而改变氧化锌纳米棒的长径比。通过XRD、SEM及TEM确定了不同形貌的氧化锌的结构与微观形貌。所有的催化反应都是在10℃恒温条件下进行的。通过对叁种氧化锌的压光协同催化降解MO与光催化降解MO效率的对比研究,我们得到了不同形貌的氧化锌受到超声场的作用是不同的,进而会产生不同的压电极化场。压电极化场与氧化锌的自发极化共同作用影响其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第叁章主要研究了不同组分的PZT固溶体的压电性质对光催化效率的影响。首先通过一步水热法得到了不同组分的PbZr1-xTixO3(x=0,0.25,0.48,0.7,0.9),通过XRD及SEM表征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及微观形貌,对其压光协同降解、光催化降解及超声催化降解MB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压光协同催化降解MB增强效果与对应材料的压电常数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出了压电极化场可以改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从而影响材料光催化效果的机理。第四章主要研究了纳米级锆钛酸铅(PbZr0.44Ti0.5eO3)以及钛酸铅(PbTiO3)的二级热释电效应对其光催化效率的影响。首先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两种样品,通过XRD及SEM确定了样品的纯度及形貌。分别在20℃和50℃恒温条件下对其进行光催化降解MB活性分析,从而得出了其光催化活性与温度的关系。进而提出材料的二级热释电效应所产生的极化场可以改变其光催化性能的机理。第五章是总结与展望。总结了本文所有的工作所得的结论、创新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新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5-11)

陈鹏,熊哲[5](2016)在《陶瓷滤波器热释电效应的危害及防护》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阐述了陶瓷滤波器在温度快速变化时的热释电效应,并通过实验对某型陶瓷滤波器在温度快速变化时产生的热释电电压进行观测,采用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热释电效应对后级电路元器件的影响,并提供了一种防止后级电路元件受到危害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董亦凡,樊瑞睿,郭东亚,张春雷,高旻[6](2016)在《一种基于热释电效应的X射线荧光分析谱仪》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热释电晶体实现了一个X射线激发源,并以此激发源和高能量分辨率的硅漂移探测器构建了一个X射线荧光分析谱仪。首先通过分析计算热释电晶体厚度和靶厚度对产生X射线的影响选定了激发源的设计参数;然后测量了激发源发射的X射线本底,其能量范围在1~27keV,包含有Cu和Ta的特征X射线,最大强度在每秒3 000个计数以上,对本底的测量同时显示出谱仪的探测器部分对Cu的8.05keV特征峰的分辨率达到210eV,具有很高的能量分辨率;最后使用该谱仪测试了Fe,Ti和Cr等叁种单质样品和高钛玄武岩样品,测试结果表明该谱仪可以有效的分析出样品的元素成分。由于这种X射线荧光分析谱仪的各组成部分体积都很小,进一步便携化后非常适合于非破坏、现场和快速的元素分析场合。(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6年02期)

辜文杰,方宏[7](2012)在《基于热释电效应的红外人体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阐述和探讨了一种人体探测技术。某些电介质材料在感受到人体辐射后其温度会发生变化,其上会产生电荷,有电信号输出,利用这个特性就可以实现对人体的探测。(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2年13期)

张清风[8](2012)在《Pb(Zr,Sn,Ti)O_3基反铁电陶瓷场致热释电效应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锆钛锡酸铅(PZST)基反铁电陶瓷由于优异的场诱相变和可调变的介电及压电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大位移致动器、爆电换能器及高密度储能电容器中。此外,PZST基反铁电材料具有介电场致增强效应,被看作是用来制备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重要备选材料之一。为此,本文基于解决目前PZST基反铁电陶瓷用于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过程中遇到的可加工性能不好、热释电性能偏低、温区过窄、居里点太高等问题,从反铁电陶瓷体系的选择、可加工及热释电性能的提高、温区的展宽、居里温度的降低四个方面对PZST基反铁电陶瓷的场致热释电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低温烧结高热释电性能反铁电陶瓷的可行性,为厚膜基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基于La调节的PZST基反铁电陶瓷具有宽的FER-AFET相界组分调节范围,本文首先确立了以La掺杂的PZST基反铁电陶瓷作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研究了La改性的Pb_(0.9-x)La_(2x/3)Ba_(0.1)(Zr_(0.7)Sn_(0.22)Ti_(0.06))O_3体系的铁电及介电性能,探讨了La含量的变化对陶瓷场致热释电特性的影响。研究了铁电/反铁电相界处,外电场对不同Zr/Ti比的反铁电、铁电陶瓷的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的影响,揭示了反铁电陶瓷介电场致增强效应的内在机理,通过组分的调控,实现了反铁电/铁电陶瓷场致热释电效应的最优化。基于解决铅基陶瓷在烧结过程中由于铅挥发而引起的可加工能力和热释电性能下降问题,在反铁电陶瓷的制备过程中添加了过量的氧化铅。研究了过量的氧化铅对(Pb_(0.87)La_(0.02)Ba_(0.1))(Zr_(0.7)Sn_(0.24_Ti_(0.06))O_3反铁电陶瓷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介温特性及场致热释电效应的影响。实验发现由于过量氧化铅的添加减少了反铁电陶瓷在烧结过程中焦绿石相的含量,因此反铁电陶瓷的密度和场致热释电性能都得到了提高。800V/mm电场下氧化铅添加量为9wt%的反铁电陶瓷的场致热释电系数达到了7500μC/m~2K,显示了在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方面好的利用前景。针对反铁电陶瓷在应用过程中热释电温区过窄的问题,通过组分和结构的设计制备出了热释电温区较宽的反铁电陶瓷。基于热处理的粉料活性比较低,不易发生反应的原理,通过将两种不同居里点的反铁电粉料预处理后相混合,制备出了具有双热释电峰的反铁电复相陶瓷。采用在陶瓷压片过程中放置分割层防止粉料之间相互反应的方法,制备出了热释电温区在20-50℃范围内并且在400V/mm电场下探测率优值可达2×10~(-5)Pa~(-0.5)的双组分和叁组分复相陶瓷,拓展了热释电高灵敏度的温区。基于解决目前反铁电陶瓷的居里点远高于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使用温度的问题,通过利用具有惰性气体型外层电子云结构的Ba~(2+)对Pb(Zr,SnTi)O_3中具有非惰性气体型外层电子云结构的Pb~(2+)的取代来降低反铁电陶瓷的居里温度。研究了Ba~(2+)的添加量对反铁电陶瓷的铁电、介电及场致热释电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反铁电陶瓷、发生一级相变的铁电陶瓷及发生二级相变的铁电陶瓷在外电场下介电常数变化的一般规律。基于反铁电陶瓷容忍因子越小,反铁电态越稳定的理论依据,通过采用离子半径较大的Mn离子取代反铁电陶瓷中的Ti离子制备出了在室温附近具有优异热释电性能的反铁电陶瓷。通过选取合适的Ba含量及Mn掺杂量,室温附近,在Mn掺杂量为0.2mol%的(Pb_(0.832)Ba_(0.138)La_(0.02))(Zr_(0.7)Ti_(0.05)Sn_(0.24))O_3反铁电陶瓷中获得了25×10~(-5)Pa~(-0.5)的探测率优值,室温附近大的探测率优值为反铁电材料用作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奠定了基础。针对目前反铁电陶瓷由于烧结温度过高从而限制了其在厚膜基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方面利用的问题,通过采用低熔点的PbO-B_2O_3玻璃作为助烧剂,在低温条件下制备出了热释电性能良好的反铁电陶瓷。通过研究玻璃的添加量、烧结时间及不同氧化铅含量的玻璃对反铁电陶瓷的微观结构、介电、铁电及场致效应的影响,揭示了反铁电陶瓷的介电及场致热释电性能与结构和晶相控制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了具有良好热释电性能的反铁电陶瓷在1000℃的烧结。实验发现添加0.5PbO-0.5B_2O_3玻璃的Pb_(0.87)Ba_(0.1)La_(0.02)(Zr_(0.65)Sn_(0.28)Ti_(0.07))+6wt%PbO反铁电陶瓷在玻璃添加量为1wt%,烧结时间为9小时具有最好的热释电性能,700V/mm电场下的热释电系数为5835μC/m~2K,探测率优值为21.59×10~(-5)Pa~(-0.5)。添加0.8PbO-0.2B_2O_3玻璃的Pb_(0.87)Ba_(0.1)La_(0.02)(Zr_(0.7)Sn_(0.24)Ti_(0.06))+6wt%PbO反铁电陶瓷在添加量为1wt%,烧结时间为12h时具有最好的热释电效应,600V/mm的电场下热释电系数为9050μC/m~2K,探测率优值为20.7×10~(-5)Pa~(-0.5)。(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2-01-01)

闫迎利[9](2011)在《热释电效应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公元前315年,古希腊学者在《论石头》一书曾有这样的叙述:电气石不仅能吸引麦桔屑和小木片,而且也能吸引铜或铁的薄片.这可能是有关热释电现象的最早记录.到19世纪末,关于热释电效应定量的和理论的研究开始增多.(本文来源于《中学物理》期刊2011年11期)

赵强[10](2010)在《PZT基陶瓷的热释电效应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锆钛酸铅(PZT)系列陶瓷在富锆区域存在丰富的相变行为,具有优异的热释电性能,是制备非制冷型红外焦平面阵列的主流材料之一。向高灵敏度、宽工作温区方向发展的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对PZT系列陶瓷提出了新要求:在靠近室温的较宽温度范围内,热释电系数高且稳定、介电常数与损耗低、探测率优值大。富锆型PZT系列陶瓷因F_(RL)-F_(RH)相变时产生很高的热释电系数而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通过锆钛比的调整,观测PZT基陶瓷的F_(RL)-F_(RH)相变特性。结果发现:锆钛比为95/5和93.5/6.5时,PZT基陶瓷分别在26℃和40℃左右出现很高的热释电系数峰值(分别达到9.7×10~(-8)C/cm~2℃和7.8×10~(-8)C/cm~2℃);锆钛比为90/10和87.5/12.5时,热释电系数变化曲线平坦稳定(3.5×10~(-8)C/cm~2℃到4.5×10~(-8)C/cm~2℃之间),介电常数与损耗较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为满足红外探测器高灵敏度、宽工作温区的要求,分别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研究:一方面对锆钛比为90/10的PZT基陶瓷掺杂改性,试图在原温区范围内整体提高其热释电系数。结果表明一定量钾掺杂量后,热释电系数整体有所提升,介电常数与损耗减小,探测率优值因而也增大。K_2CO_3掺杂量为0.5At%时探测率优值达到最大(5.4×10~(-5)Pa~(-1/2)和6.3×10~(-5)Pa~(-1/2)之间)。适量的锰、锑共掺杂使PZT基陶瓷铁电叁方相特征增强,铁电性能大幅提升,热释电系数显着增大。但锰、锑掺杂比例不合理或者过量则可能会导致介电性能的恶化,探测率优值也受到影响。当MnO2掺杂量为1.5At%,Sb_2O_3掺杂量为0.5At%时,热释电系数(平均6×10~(-8)C/cm~2℃左右)和探测率优值(6.3×10~(-5)Pa~(-1/2)左右)均达到最大。另一方面,选择锆钛比为95/5和93.5/6.5的PZT基陶瓷进行F_(RL)-F_(RH)相变复合研究,试图拓宽F_(RL)-F_(RH)相变温区,使热释电系数在更宽的温区范围内很高。结果表明适当的复合烧结,可以实现多组份共存状态,达到“复合”效果。选取热处理温度为1100℃,质量比为1:1的复合烧结,成功拓宽了F_(RL)-F_(RH)相变温区,样品在19℃到43℃范围内热释电系数大于6.3×10~(-8)C/cm~2℃,探测率优值大于7.7×10~(-5)Pa~(-1/2),同时介电性能和铁电性能也得到了优化。(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0-12-30)

热释电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在SBN体系中引入高极化率的Ca离子,制备了电学性能优异且具有高居里温度T_C和高退极化温度高T_d的Ca_xSr_(0.3-x)Ba_(0.7)Nb_2O_6(CSBN(x))陶瓷。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的陶瓷样品结晶良好,晶粒尺寸增大且长棒状晶粒增多。相比于纯SBN陶瓷,峰值相对介电常数ε_m从1423增加到3517,剩余极化强度Pr从1.95μC/cm~2增加到4.95μC/cm~2(9k V/mm),室温热释电系数p从0.71×10~(-8) C/cm~2K增加到1.30×10~(-8) C/cm~2K,且在CSBN(0.30)陶瓷中热释电优值因子(FoMs)达到了F_i=0.62×10~(-10)m/V,F_v=1.97×10~(-2) m~2/C,且F_d=0.61×10~(-5) Pa~(-1/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释电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显洪,陈彦光,朱勇,陈尚权.声表滤波器热释电效应的研究[J].压电与声光.2017

[2].郭少波,陈慧,王根水,姚春华,闫世光.铌酸锶钡钙无铅铁电陶瓷的热释电效应研究[C].2017年光学技术研讨会暨交叉学科论坛论文集.2017

[3].Junliang,TAO,Jie,HU.路面能量收集:聚偏氟乙烯的混合压电-热释电效应(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AppliedPhysics&Engineering).2016

[4].李钊.基于压电和热释电效应内建电场增强及其光催化性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

[5].陈鹏,熊哲.陶瓷滤波器热释电效应的危害及防护[J].电子技术.2016

[6].董亦凡,樊瑞睿,郭东亚,张春雷,高旻.一种基于热释电效应的X射线荧光分析谱仪[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

[7].辜文杰,方宏.基于热释电效应的红外人体检测[J].电子世界.2012

[8].张清风.Pb(Zr,Sn,Ti)O_3基反铁电陶瓷场致热释电效应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9].闫迎利.热释电效应及其应用[J].中学物理.2011

[10].赵强.PZT基陶瓷的热释电效应与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标签:;  ;  ;  ;  

热释电效应论文-张显洪,陈彦光,朱勇,陈尚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