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软骨论文-段连鸿,程丽,黄晓华,田大为,李巍

髋关节软骨论文-段连鸿,程丽,黄晓华,田大为,李巍

导读:本文包含了髋关节软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滑膜软骨瘤,开放手术,关节镜手术,髋关节功能

髋关节软骨论文文献综述

段连鸿,程丽,黄晓华,田大为,李巍[1](2019)在《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25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骨科2012年2月至2017年7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25例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其中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15例,关节镜手术10例,均同时行滑膜切除。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前及末次随访VAS评分为(4.5±1.2)分和(1.7±0.8)分;髋关节Harris评分为(64.2±8.1)分及(91.6±6.7)分;末次随访时关节镜手术患者的Harris评分为(85.1±7.3)分,优于开放性手术的(92.3±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例"4"字试验阳性,1例Thomas征阳性,其余病例均无明显阳性体征,X线片复查示患者均无复发征象,MRI复查示所有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关节积液。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有效手段,且采用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邱士超[2](2019)在《髋臼前倾角的变化对髋关节软骨生物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主要通过建立不同髋臼前倾角的髋关节叁维模型,利用有限元的技术分析不同髋臼前倾角的髋骨与股骨关节接触面应力值的大小以及软骨表面应力分布情况,进一步了解髋臼前倾角变化对髋关节软骨生物力学的影响,探讨髋臼前倾角在髋股撞击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一位健康的成年女性志愿者进行双源CT断层扫描以获得影像学图像数据,将数据以Dicom格式直接导入Mimics医学处理软件进行叁维实体建模,利用3-Matic处理软件创建髋臼前倾角0°、5°、10°、15°的叁维实体模型并进行角度测量验证,其次以STL格式将模型导入Geomagic design X逆向工程软件进行叁角面片网格优化并生成叁维几何模型,再以Parasolid格式导入有限元处理软件Hypermesh中构建不同髋臼前倾角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定义材料属性、边界条件并赋予五种步态周期时相及坐下-起立最大屈髋位时相的载荷条件,最后导入ANSYS软件进行模拟运算,分析不同髋臼前倾角的髋关节表面软骨的接触力学。结果:1、在正常的步态周期加载期间,髋臼前倾角15°时,对应脚跟落地、单腿开始支撑、单腿支撑中期、单腿结束支撑、双腿支撑等五个时相点的髋臼软骨Von Mises应力峰值分别为3.595 MPa、3.904 MPa、4.543 MPa、3.307 MPa、3.484 MPa,股骨头软骨Von Mises应力峰值分别为4.047 MPa、4.472 MPa、4.776MPa、3.101 MPa、3.169 MPa,应力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他髋臼角度的应力变化趋势与上述一致,且应力峰值无明显差异。不同髋臼前倾角的软骨面应力峰值与应力分布在一个完整步态周期中无显着区别,接触应力主要分布于髋臼与股骨头软骨前上方。2、在坐下-起立最大屈髋位加载过程中,起立时相前倾角0°、5°、10°、15°髋臼软骨Von Mises应力峰值分别为6.403 MPa、5.722 MPa、4.985 MPa、4.108MPa,股骨头软骨Von Mises应力峰值分别为7.443 MPa、6.161 MPa、5.168 MPa、4.141 MPa。坐下时相不同髋臼前倾角度的软骨面应力峰值与变化趋势与上述一致。不同前倾角的软骨面在坐下-起立屈髋90°时应力峰值有显着差异,髋臼前倾角0°软骨面最大压力峰值约为前倾角15°的1.797倍,虽仍在正常软骨应力值范围内,但接近上限值,接触压力也主要分布于髋臼与股骨头软骨前上方,但出现局部应力集中。结论:1.本课题基于髋关节CT断层图像数据,利用不同计算机处理软件,准确构建出了髋臼前倾角0°、5°、10°、15°的髋关节叁维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为研究髋关节接触面软骨的生物力学提供了帮助。2.针对髋臼前倾角减小的人群,长期过度屈髋运动是导致髋关节接触面生物力学改变的重要因素,过高的软骨接触应力及异常的应力分布可能是引起撞击症出现软骨磨损剥离并最终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生物力学机制。(本文来源于《遵义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汉卿,楼跃[3](2019)在《儿童髋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1例及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剥脱性骨软骨炎(OCD)是指软骨下骨坏死,为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与其下的骨质分离、松动,形成稳定或不稳定的碎片,是一种局部病变。该病好发于10~50岁,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发病罕见,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不到万分之一~([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病变关节(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娜木罕,韦宜山[4](2019)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软骨发育不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常伴有髋关节软骨发育不良,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细胞凋亡是由多基因调控、多因子参与的细胞自主死亡过程,发展过程精细,呈多样性。近年来,细胞凋亡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软骨发育不良的关系受到了广泛关注。JAK1/STAT1信号通路与Bcl-2家族、Caspase家族之间在软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关系密切,为揭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软骨发育不良的相关研究带来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疾病监测与控制》期刊2019年02期)

王军,张涤非,范影,谢玉海,赵雷[5](2019)在《T_2~*-GETI3D序列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早期软骨损伤的评价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叁维多回波合并成像T_2~*WI(以下称T_2~*-GETI3D)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软骨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2例FA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磁共振T_1WI、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及T_2~*-GETI3D序列进行双髋关节扫描,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以上3种成像序列的图像质量及软骨损伤显示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种序列图像质量总体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重比较显示T_2~*-GETI3D及PDWI序列图像质量评分[(2.26±0.81)分、(2.01±0.77)分]均高于T_1WI序列[(1.46±0.56)分,P<0.001及P=0.001)],其中T_2~*-GETI3D图像质量评分最高;对软骨损伤的结果显示,T_1WI阳性11例(26.19%),阴性31例(73.81%);PDWI阳性24例(57.14%),阴性18例(42.86%);T_2~*-GETI3D阳性27例(64.28%),阴性15例(35.72%)。T_2~*-GETI3D序列对软骨损伤显示的阳性率最高(P<0.01)。结论 3种成像序列中,T_2~*-GETI3D序列图像质量好,对FAI软骨损伤的显示率较高,能为临床术前评估关节软骨损伤程度提供较为可靠的影像信息。(本文来源于《安徽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钟名金,欧阳侃,丘志河,梁达强,柳海峰[6](2019)在《髋关节镜手术治疗髋关节原发性滑膜软骨瘤病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髋关节原发性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特点及髋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采用髋关节镜手术治疗髋关节原发性滑膜软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病理特点,对术后疗效进行追踪随访。结果:18例髋关节滑膜软骨瘤患者在我院进行了髋关节镜手术治疗,平均年龄38.2±8.6岁,男性11例,女性7例;右髋10例,左髋8例;病程28.5±8.7个月,术后随访32.2±10.8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活动范围受限,4例有捻发感,2例有跛行步态,1例自行可触及肿块感。15例"4"字征阳性,4例前方撞击试验阳性。术前X线能够显示出游离体的有13例;X线阴性而3D-CT能够诊断的有15例;X线和3D-CT阴性而MRI诊断的有3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髋关节镜手术并在关节镜术中及术后病理被最终确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髋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mHHs)、髋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量表(HOS-ADL)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髋关节功能评分-体育运动量表(HOS-SSS)评分术前术后无明显差异(P>0.05)。5例(33.3%)患者术后有骨性游离体残留。终末随访时,2例(11.1%)患者复发,3例(16.7%)患者髋关节骨关节炎进行性加重。结论:髋关节镜手术治疗髋关节原发性滑膜软骨瘤病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短期疗效满意,能显着改善髋关节活动度和功能。但是,髋关节后方及前内侧区域是髋关节镜的操作盲区,增加了游离体残留和复发率的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陈惠敏,陈顺有,陈晋宸,潘源城[7](2018)在《自噬相关因子LC3及Beclin1在大鼠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退变关节软骨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因子LC3及Beclin1在大鼠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退变关节软骨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80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40只)与对照组(40只),对模型组大鼠行双下肢并拢屈髋伸膝位固定以制造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模型。分别于2、4、6、8周龄时处死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并测量这4个年龄段大鼠髋臼和股骨头的大小,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改良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髋关节软骨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软骨退变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Ⅹ型胶原及自噬相关因子LC3和Beclin1在髋关节软骨中的表达与分布。结果模型组关节囊增厚,股骨头扁平,髋臼深度变浅,股骨头及髋臼长径与横径较对照组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模型组股骨头及髋臼长径与横径仍呈增长趋势。6、8周龄时两组Mankin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龄时模型组关节软骨中Ⅹ型胶原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4、6周龄时模型组Ⅹ型胶原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关节软骨中MMP-13、LC3在各年龄段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2、4和6周龄时模型组Beclin1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噬在早期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髋臼软骨退变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国际骨科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李晓会,靳囡,毛翠平,李兴华,周小倩[8](2018)在《磁共振DFSE序列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关节软骨退变早期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MR快速自旋双回波(DFSE)序列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临床诊断为FAI的患者同时行髋关节常规序列(FS-T2WI)和DFSE序列扫描。两名高年资影像学医师对MR图像质量及检查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FS-T2WI发现FAI软骨损伤8例,其中I级0例,Ⅱ级1例,Ⅲ级7例,阳性率为25. 0%。DFSE序列发现FAI软骨损伤20例,其中I级4例,Ⅱ级8例,Ⅲ级8例,阳性率为62. 5%。DFSE序列检出FAI的阳性率明显高于FS-T2WI序列(P <0. 01)。结论 MR-DFSE序列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软骨退变早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孟祥虹,王植,杨建平,张中礼,郭林[9](2018)在《应用T_2 mapping及CUBE序列观察盘状软骨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关节软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T_2mapping和CUBE序列探讨盘状软骨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病人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6月经X线诊断为DDH或因髋关节不适来我院就诊并行MRI检查的年龄≤5岁的56例患儿,男13例,女43例,年龄2~60个月,平均年龄(24.6±10.3)个月。将所有患儿分为3组:组1,有DDH和盘状软骨者(18例);组2,有DDH无盘状软骨者(21例);组3,无DDH者(17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冠状面T_2 mapping序列计算髋臼及股骨头侧关节软骨的T_2值,并在冠状面T_2 CUBE序列及横断面、矢状面重组影像上测量盘状软骨的径线。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关节软骨T_2值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组1盘状软骨体积对关节软骨T_2值的影响。结果组1的髋臼侧关节软骨的T_2值大于组2、组3(均P<0.05),组2和组3 T_2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的股骨头侧关节软骨的T_2值大于组3(P<0.05),其余组间的T_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盘状软骨体积增大,组1病人髋臼侧(Y=47.759+0.027X,R~2=0.840)及股骨头侧(Y=43.929+0.022X,R~2=0.269)关节软骨的T_2值增加。结论应用T_2 mapping和CUBE序列可发现盘状软骨阻碍DDH病人髋关节软骨的发育。(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刘启明,胡炯,王伟东,王昌兴,董黎强[10](2018)在《髋关节正常软骨与骨性关节炎软骨相关因子表达的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人髋关节正常关节软骨和骨关节炎关节软骨进行对比研究,对骨性关节炎生物学特性及炎症因子变化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选取股骨颈骨折排除关节炎的病例及骨性关节炎病例各22例,分为2组,正常关节软骨组及骨性关节炎软骨组。1)大体及组织染色的方法(甲苯胺蓝和Masson染色)观察骨性关节炎组及正常软骨组的组织形态、糖胺多糖及胶原蛋白含量。2)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关节软骨中CollagenⅡ,Aggrecan,MMP-13,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3)ELISA法检测两组关节液中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1)两组组织染色分别显示蛋白多糖和胶原纤维含量:骨性关节炎组比正常关节软骨组均明显减少。2)Western blot检测显示MMP-13,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各蛋白含量在骨性关节炎组中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Western blot检测显示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蛋白表达量在骨性关节炎组中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ELISA法检测提示骨性关节炎组关节液中TNF-α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关节炎的病理过程是多种炎症因子调节下引起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进而引起的软骨基质成分合成-分解代谢的平衡破坏的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髋关节软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课题主要通过建立不同髋臼前倾角的髋关节叁维模型,利用有限元的技术分析不同髋臼前倾角的髋骨与股骨关节接触面应力值的大小以及软骨表面应力分布情况,进一步了解髋臼前倾角变化对髋关节软骨生物力学的影响,探讨髋臼前倾角在髋股撞击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一位健康的成年女性志愿者进行双源CT断层扫描以获得影像学图像数据,将数据以Dicom格式直接导入Mimics医学处理软件进行叁维实体建模,利用3-Matic处理软件创建髋臼前倾角0°、5°、10°、15°的叁维实体模型并进行角度测量验证,其次以STL格式将模型导入Geomagic design X逆向工程软件进行叁角面片网格优化并生成叁维几何模型,再以Parasolid格式导入有限元处理软件Hypermesh中构建不同髋臼前倾角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定义材料属性、边界条件并赋予五种步态周期时相及坐下-起立最大屈髋位时相的载荷条件,最后导入ANSYS软件进行模拟运算,分析不同髋臼前倾角的髋关节表面软骨的接触力学。结果:1、在正常的步态周期加载期间,髋臼前倾角15°时,对应脚跟落地、单腿开始支撑、单腿支撑中期、单腿结束支撑、双腿支撑等五个时相点的髋臼软骨Von Mises应力峰值分别为3.595 MPa、3.904 MPa、4.543 MPa、3.307 MPa、3.484 MPa,股骨头软骨Von Mises应力峰值分别为4.047 MPa、4.472 MPa、4.776MPa、3.101 MPa、3.169 MPa,应力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他髋臼角度的应力变化趋势与上述一致,且应力峰值无明显差异。不同髋臼前倾角的软骨面应力峰值与应力分布在一个完整步态周期中无显着区别,接触应力主要分布于髋臼与股骨头软骨前上方。2、在坐下-起立最大屈髋位加载过程中,起立时相前倾角0°、5°、10°、15°髋臼软骨Von Mises应力峰值分别为6.403 MPa、5.722 MPa、4.985 MPa、4.108MPa,股骨头软骨Von Mises应力峰值分别为7.443 MPa、6.161 MPa、5.168 MPa、4.141 MPa。坐下时相不同髋臼前倾角度的软骨面应力峰值与变化趋势与上述一致。不同前倾角的软骨面在坐下-起立屈髋90°时应力峰值有显着差异,髋臼前倾角0°软骨面最大压力峰值约为前倾角15°的1.797倍,虽仍在正常软骨应力值范围内,但接近上限值,接触压力也主要分布于髋臼与股骨头软骨前上方,但出现局部应力集中。结论:1.本课题基于髋关节CT断层图像数据,利用不同计算机处理软件,准确构建出了髋臼前倾角0°、5°、10°、15°的髋关节叁维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为研究髋关节接触面软骨的生物力学提供了帮助。2.针对髋臼前倾角减小的人群,长期过度屈髋运动是导致髋关节接触面生物力学改变的重要因素,过高的软骨接触应力及异常的应力分布可能是引起撞击症出现软骨磨损剥离并最终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生物力学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髋关节软骨论文参考文献

[1].段连鸿,程丽,黄晓华,田大为,李巍.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25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9

[2].邱士超.髋臼前倾角的变化对髋关节软骨生物力学的影响[D].遵义医科大学.2019

[3].王汉卿,楼跃.儿童髋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1例及文献复习[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4].娜木罕,韦宜山.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软骨发育不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9

[5].王军,张涤非,范影,谢玉海,赵雷.T_2~*-GETI3D序列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早期软骨损伤的评价价值[J].安徽医学.2019

[6].钟名金,欧阳侃,丘志河,梁达强,柳海峰.髋关节镜手术治疗髋关节原发性滑膜软骨瘤病临床疗效[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9

[7].陈惠敏,陈顺有,陈晋宸,潘源城.自噬相关因子LC3及Beclin1在大鼠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退变关节软骨中的表达及意义[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8

[8].李晓会,靳囡,毛翠平,李兴华,周小倩.磁共振DFSE序列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关节软骨退变早期的应用价值[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

[9].孟祥虹,王植,杨建平,张中礼,郭林.应用T_2mapping及CUBE序列观察盘状软骨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关节软骨的影响[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8

[10].刘启明,胡炯,王伟东,王昌兴,董黎强.髋关节正常软骨与骨性关节炎软骨相关因子表达的对照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8

标签:;  ;  ;  ;  

髋关节软骨论文-段连鸿,程丽,黄晓华,田大为,李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