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年农村居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媒体,健康信息素养,农村居民
中年农村居民论文文献综述
梁玉猛,杨秀木,罗丹,王辅之,卢东兵[1](2019)在《新媒体环境下农村中年居民健康信息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安徽省六安市及山东省青岛市两地农村中年居民健康信息素养现状,呼吁国家发挥新媒体优势作用,努力拓展新媒体环境下农村中年居民健康信息素养培养策略。方法 2018年6—7月,分层随机选取安徽省六安市及山东市青岛市两地1 499名农村中年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测评。结果两地健康信息素养项目均分分别为3.39±0.64和3.59±0.47;不同地区、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互联网使用时间及智能手机使用时间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66、5.339,F=169.374、139.568、286.458、436.741,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互联网使用时间及智能手机使用时间能正向预测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共解释健康信息素养46.8%的变异;农村中年居民应用新媒体获取、评价和利用健康信息的能力普遍偏低。结论农村中年居民为健康信息素养监测的重点对象,国家和乡村需共同努力,尽快发挥新媒体工具在健康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优势作用。(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19年13期)
陈文娟[2](2009)在《中年农村居民养老观念与养老保险有效需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中国农村养老问题较为严峻,而且,农村的养老风险仍在不断积聚,如何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全体农村居民老年后的基本生活,成为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成为中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转型、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而传统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陷于停滞的尴尬状况更凸显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紧迫性。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2009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强调,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特别是要适应统筹城乡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抓住社会保障制度薄弱环节加以推进,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会议决定,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之后,2009年9月4日,国务院出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中国普惠型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工作。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这标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开始了试点推行。但是,传统农村养老保险的经验教训说明农村居民参保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存续的根本保证,所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推行工作必须要考虑农村居民的参保意愿。由于中年农村居民在农村居民总体中的重要地位,中年农村居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有效需求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存续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旨在通过实证数据分析中年农村居民的养老观念和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有效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在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探讨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推行的过程中应当如何提高中年农村居民对新农保的有效需求和实际参保率。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阐述的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第叁章为中年农村居民养老观念分析,第四章为中年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有效需求分析,第五章为促进中年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的对策性思考。第一章主要内容是阐明本文选题和研究计划,主要包括选题背景、研究方法、创新点归纳等内容,共分为叁节:第一节主要阐明选题的背景、意义,并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介绍研究目的、意义、方法,并对主要研究内容进行较为系统的阐明;第叁节主要归纳本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并对下一步研究计划做说明。第二章阐明了本文分析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本章主要包括叁节:第一节论述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将对风险与保险、老龄化风险与养老保险、二元化与农村养老保险等进行论述;第二节论述农村养老保险观念和养老模式,将对农村养老观念、农村传统养老模式、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历程进行阐述;第叁节论述有效需求,将分别论述购买意愿、购买能力和有效需求叁个逻辑内容,并提炼出农村养老保险的有效需求的分析框架。第叁章主要研究中年农村居民养老观念的基本状况,即中年农村居民是如何看待养老和养老保险,主要分析了叁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中年农村居民对自己的养老问题持什么样的态度,他们意愿的养老模式是怎样的;第二,他们如何看待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等养老模式;第叁,他们是如何了解养老保险的,养老保险的概念和理念在在中年农村居民中主要通过何种途径传播,以及他们似乎信任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及其管理机构。本章主要包括叁节,分别对中年农村居民养老预期、养老方式倾向和对养老保险的认知进行描述、比较和影响因素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第四章分析的是中年农村居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有效需求,包括是否具备参保意愿、是否具备缴费能力、是否具备有效需求叁个递进的分析逻辑部分。第四章包括叁节:第一节主要分析中年农村居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现状和影响因素;第二节主要分析中年农村居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能力状况和影响因素;第叁节主要分析中年农村居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有效需求状况和影响因素。之后,在上述叁节分析的基础上,对本章研究结论进行总结。第五章主要研究的是促进中年农村居民的对策性思考,共有叁节,第一节主要以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中年农村居民与地方政府不同策略博弈的结果及其现实意义;第二节主要讨论提高中年农村居民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需求的一些思考;第叁节主要论述政府促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支持体系。(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09-09-30)
MoBaoqing,ToshiroTakezaki,WangYingming,WangXinru,NahomiImaeda[3](2001)在《中国江苏省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之间营养摄入量的地理学变化及针对中年居民的半定性食物频数调查问卷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中国,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食物和营养的摄入量有着相当大的差别.为了发展一种实用的半定性食物频数调查问卷(SQFFQ),使它可以全面的使用于农村和城市,我们进行了膳食调查和对比了两地区的食品和营养摄入情况.设计和材料:我们征集了198名城市居民和214名农村居民,年龄在35-55之间,用3天膳食称重记录法对他们进行膳食调查,根据实际摄入的食物量计算包括维生素在内的29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使用中国和日本的标准食物成分表).然后,分别进行贡献率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MRA),选择贡献率在90%或0.90R2以上的食物.(本文来源于《第二届中日维生素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1-10-01)
中年农村居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中国农村养老问题较为严峻,而且,农村的养老风险仍在不断积聚,如何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全体农村居民老年后的基本生活,成为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成为中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转型、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而传统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陷于停滞的尴尬状况更凸显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紧迫性。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2009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强调,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特别是要适应统筹城乡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抓住社会保障制度薄弱环节加以推进,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会议决定,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之后,2009年9月4日,国务院出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中国普惠型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工作。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这标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开始了试点推行。但是,传统农村养老保险的经验教训说明农村居民参保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存续的根本保证,所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推行工作必须要考虑农村居民的参保意愿。由于中年农村居民在农村居民总体中的重要地位,中年农村居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有效需求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存续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旨在通过实证数据分析中年农村居民的养老观念和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有效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在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探讨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推行的过程中应当如何提高中年农村居民对新农保的有效需求和实际参保率。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阐述的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第叁章为中年农村居民养老观念分析,第四章为中年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有效需求分析,第五章为促进中年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的对策性思考。第一章主要内容是阐明本文选题和研究计划,主要包括选题背景、研究方法、创新点归纳等内容,共分为叁节:第一节主要阐明选题的背景、意义,并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介绍研究目的、意义、方法,并对主要研究内容进行较为系统的阐明;第叁节主要归纳本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并对下一步研究计划做说明。第二章阐明了本文分析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本章主要包括叁节:第一节论述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将对风险与保险、老龄化风险与养老保险、二元化与农村养老保险等进行论述;第二节论述农村养老保险观念和养老模式,将对农村养老观念、农村传统养老模式、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历程进行阐述;第叁节论述有效需求,将分别论述购买意愿、购买能力和有效需求叁个逻辑内容,并提炼出农村养老保险的有效需求的分析框架。第叁章主要研究中年农村居民养老观念的基本状况,即中年农村居民是如何看待养老和养老保险,主要分析了叁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中年农村居民对自己的养老问题持什么样的态度,他们意愿的养老模式是怎样的;第二,他们如何看待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等养老模式;第叁,他们是如何了解养老保险的,养老保险的概念和理念在在中年农村居民中主要通过何种途径传播,以及他们似乎信任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及其管理机构。本章主要包括叁节,分别对中年农村居民养老预期、养老方式倾向和对养老保险的认知进行描述、比较和影响因素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第四章分析的是中年农村居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有效需求,包括是否具备参保意愿、是否具备缴费能力、是否具备有效需求叁个递进的分析逻辑部分。第四章包括叁节:第一节主要分析中年农村居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现状和影响因素;第二节主要分析中年农村居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能力状况和影响因素;第叁节主要分析中年农村居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有效需求状况和影响因素。之后,在上述叁节分析的基础上,对本章研究结论进行总结。第五章主要研究的是促进中年农村居民的对策性思考,共有叁节,第一节主要以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中年农村居民与地方政府不同策略博弈的结果及其现实意义;第二节主要讨论提高中年农村居民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需求的一些思考;第叁节主要论述政府促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支持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年农村居民论文参考文献
[1].梁玉猛,杨秀木,罗丹,王辅之,卢东兵.新媒体环境下农村中年居民健康信息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9
[2].陈文娟.中年农村居民养老观念与养老保险有效需求研究[D].武汉大学.2009
[3].MoBaoqing,ToshiroTakezaki,WangYingming,WangXinru,NahomiImaeda.中国江苏省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之间营养摄入量的地理学变化及针对中年居民的半定性食物频数调查问卷的发展[C].第二届中日维生素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