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保霞河北省武安市西寺庄乡东高北小学056300
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要针对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手、眼、口、脑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生活动,做到适时、适度、自然结合,同时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有趣、有力,这样小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就会在课堂教学的惊讶和发现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前苏联科学家卡皮查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因为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它能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思维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得到培养,同时应用灵活多样的解题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在很小的年龄便开始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这样有利于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的发挥。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在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呢?我们的教学体会有如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引发思考,这样有助于驱动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例如:在认识自然数“1”的教学中,教师仿照课本上的图,在教室的前方布置了一个真实环境,让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坐在课桌前,手拿铅笔在本子上写字,桌上放着一个文具盒,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全班学生观察思考:在课台旁边有几个小朋友?她的课桌上有几个文具盒?几支铅笔?几本练习本?这些东西的个数都相同吗?这个数是几呢?这样,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处于教材内容所规定动作的环境中,通过概括一些集合的共同性质,而抽象出自然数“1”的概念,从而获取新的知识。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为激发学生探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兴趣教学开始,教师出示一组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已知边长的正方形图形,师生开展竞赛看谁能先求出它们的面积,当老师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不如利用公式口算快时,学生应产生了疑问,将会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通过教师启发诱导,让学生观察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正方形边长与面积大小之间的关系,学生就会投入到积极的探索中,这样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教师要调动学生创造思维的积极性,就必须使学生学会思维,而要使学生学会思维,就必须使学生能够思维。“能够思维”就是应当有问题的情境,适时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
二、动手操作,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遇到新鲜事物习惯动手试一试。教学中教师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达为形象化、具体化,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安排一些“摆一摆”、“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的眼、脑、手、耳、口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知识建立在直观领悟的基础上。如:二年级“时、分、秒”的教学,涉及“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和进率复杂的计时单位制,是低年级小学生比较难于理解的,教学时可与下面同步。
1.先让学生动手制作钟面,初步了解将圆周等分为60份的方法,并且要求学生依照时钟,每5格标一个数字。
2.让学生观察真实的钟表,熟悉其中的秒针、分针和时针,了解它们每转一格或一圈所表示的时间。
3.观察秒针和分针、分针和时针的转动情况,注意前者转一圈时后者转几格,从而弄清楚时、分、秒的进率。
4.最后达到学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针所指示的时间,并且学会将针拨到规定的时间。
学生运用学具直观操作时,由于学生年龄小,往往出现口手不一,随意性大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操作目的,教师要精心安排操作程序,设计操作方法,教会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操作,激起和诱发思维的展开,从而调动学生创造思维的积极性。
三、运用语言,促进创造思维的灵活性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启动学生的表象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如:教学7+5,通过让学生自己摆图,先摆7个黄圆,要摆5个绿圆,指导学生说出:先把5分成3和2,3个绿圆和7个黄圆凑成10个圆,再加上2个绿圆,就是12个圆,所以7+5=12。通过图示和算式的对照,引导学生叙述计算的思维过程,口述计算方法,学生确切地理解了图意,总结出计算的方法:看大数、分小数、大数凑10,加余数。语言又是思维的外壳,教师在教学中要我问学生的思路:“你是怎么提的?为什么要这样想?”等等。教学时,要想方设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说说概念的形成过程,思维的构建过程,方法的应用过程,问题的探索究过程,让学生有语言表达机会,并注意语言的正确、简洁、符合逻辑。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要针对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手、眼、口、脑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生活动,做到适时、适度、自然结合,同时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有趣、有力,这样小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就会在课堂教学的惊讶和发现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