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病害诊断鉴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锦,褐斑病,地锦叶点霉,病原菌
病害诊断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吴石平,莫砚成,饶岸[1](2019)在《地锦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病害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地锦褐斑病的病原,为该病的深入研究及防治提供理论支撑,采用单孢分离、柯赫氏法则并结合分子系统学方法,对地锦叶片褐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地锦褐斑病的病原菌为地锦叶点霉(Phyllosticta partricuspidatae);发病特征为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3~20mm,病部植物组织坏死,病斑正面中央浅褐色至黄褐色,边缘深褐色;散生或轮生小黑点(分生孢子器);病斑背面与正面色泽一致,也能产生分生孢子器,严重时多个病斑融合形成大斑。(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陈广泉,闫治斌,陈占伟,郑天翔,邢会琴[2](2015)在《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生育中后期叶部真菌病害诊断与病原初步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生育中后期叶部真菌病害进行田间调查,并将采集到的标本进行组织分离、病原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制种玉米生育中后期叶部真菌病害的植物病原有13种,其中由Curvulairia lunata(Wakke)Boed病原引起的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玉米叶部的一种新病害,在田间发病率较高,病情指数较大,危害十分严重;由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和Bipolaris maydis(Nishik.et Miyabe)Shoemaker病原引起的大斑病和小斑病是玉米生育中后期叶部发生的主要真菌病害;Physoderma maydis Miyabe和Fusarium subglutinans(Wollenwe.et Reinking)P.E.Nelson et al病原引起的褐斑病和顶腐病有加重发生的趋势;Puccinia sorghi Schw引起的普通锈病在局部区域的一些品种和组合上发病较为严重;其他叶部病害零星发生,对制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一般不会造成流行为害。(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林谷园[3](2015)在《福建省蝴蝶兰主要真菌、线虫及生理性病害诊断及病原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福建省的蝴蝶兰(Phalaenopsis. spp)真菌病害、线虫病害及生理性病害进行调查,取得了以下的结果:记录了福建省蝴蝶兰6种主要的真菌性病害及其病原菌:蝴蝶兰枯萎病(Fusarium proliferatum, F. solani)、煤烟病(Cladosporium herbarum)、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白绢病(Athelia rolfsii)、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及花枝霉病(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对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进行描述,提出了防治措施。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在我国大陆蝴蝶兰上首次报道,多主枝孢霉(Cladosporium herbarum)为蝴蝶兰新记录的病原菌,花枝霉病为蝴蝶兰生产上出现的一种新病害。对福建省蝴蝶兰根际的寄生线虫进行分离,鉴定了5种植物寄生线虫:斯坦纳长尾线虫(Seinura steineri)、双尾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bicaudatus)、蘑菇滑刃线虫(A. composticola)、食菌茎线虫(Ditylenchus myceliophagus)和普通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vulgaris)。记录了蝴蝶兰日灼病、冻害及药害等生理病害的症状、发生特点及预防措施。(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5-04-01)
姜鼎煌[4](2015)在《大棚辣椒病害病原的鉴定与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12年~2014年对漳州南靖县山城镇山边村大棚辣椒病害的调查及鉴定结果,发现大棚辣椒病害种类主要有细菌性病害5种,即青枯病、疮痂病、溃疡病、软腐病与细菌性叶斑病;真菌性病害8种,即黄萎病、疫病、灰霉病、炭疽病、菌核病、茎基腐病、枯萎病与白粉病;病毒性病害4型,即花叶型、黄化型、坏死型与畸形型。(本文来源于《湖北植保》期刊2015年02期)
陈达嵩[5](2014)在《大棚黄瓜病害的病原鉴定与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09~2013年对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山边村大棚黄瓜病害进行调查及鉴定,结果表明:大棚黄瓜病害种类主要有靶斑病、霜霉病、疫病、角斑病、灰霉病、菌核病、炭疽病、病毒病与黑星病,其中靶斑病在福建省为首次记录。猝倒病、枯萎病、白粉病、根结线虫病、白绢病有不同程度发生。(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科技》期刊2014年01期)
刘文彬[6](2012)在《概论玉米病害的诊断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病害的识别过程便是诊断的过程。诊断病害是研究病害发生规律和制定防治措施的前提,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正确诊断病害,首先要掌握较丰富的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其次要有一套完整的实验室设备和精密分析仪器和有关文献资料等硬件,还要全面了解植物病害发生特点、症状类型、病原性状及分类的基础知识和病害研究的基本方法。(本文来源于《科技与企业》期刊2012年17期)
田国忠,赵文军,朱水芳,林彩丽,宋传生[7](2010)在《植原体病害诊断与病原检测和鉴定技术与方法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当前植原体病害的诊断、病原检测和鉴定的技术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和分析,主要包括病害症状鉴别诊断、电子显微镜观察病原形态、抗生素处理、嫁接传病和介体昆虫传病、组织学和生物化学技术、植原体抗体制备与血清学测定技术、核酸杂交技术、植原体基因扩增和序列分析技术等内容。并结合我国关于植原体病害的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自身研究体会提出了我们的一些看法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07-03)
尚卓婷[8](2008)在《越橘病害的诊断、鉴定与生物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国开展越橘引种工作到大规模产业化种植的过程中,越橘病害也随之发生,目前已发现的越橘病害主要分为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大类。侵染性病害以真菌性叶斑病发病最早,侵染面最广;而生理性病害以土壤缺素现象最为常见。本实验从病害发生严重的种苗繁育基地采集病叶标本,经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真菌,用涂抹法接种健康同种越橘植株叶片,得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符合柯赫法则。首先根据该病原菌的菌落特征、显微镜下的菌丝和孢子体的形态结构进行鉴定,初步确定为拟盘多毛孢属。其次通过PCR扩增得到ITS和β-tubulin的部分核酸序列,登陆GenBank进行比对分析,准确鉴定该致病菌为棒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该工作确立了一种真菌型病害的准确鉴定方法。此外,选取健康越橘叶片,分离得到其内生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初步筛选出两种真菌,并对扩增得到的ITS序列分析后确定是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和球状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钩状木霉菌的10%、20%、30%发酵液对棒孢拟盘多毛孢的抑菌率分别为52.69%、67.31%、78.31%;球状毛壳菌的相应抑菌率为69.19%、74.47%、83.36%。对峙生长实验也证明这两种菌对棒孢拟盘多毛孢有很好的抑菌效果。此外对钩状木霉产几丁质酶活性的抗病机理和两种菌的生理特性也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这两种菌的分离鉴定为有效抑制棒孢拟盘多毛孢提供了一种潜在的生物防治途径。采用蛭石为栽培基质,将营养液中镁离子浓度在0.2—10 mmol/L范围内设计六个梯度适时补给越橘苗。两个月后,1—2.5mmol/L处理的植株生长正常。而高浓度处理的叶片出现焦枯,低浓度处理的叶片变黄或变红。通过对生长量、叶片光合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等的综合分析得出基质中镁离子浓度为1.5mmol/L时最适于越橘苗生长,正常生长时叶片中镁元素的质量浓度在0.095%—0.11%范围内。上述实验为越橘苗镁元素的营养诊断及合理施加镁肥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8-12-12)
赵美琦[9](2000)在《北京市冷季型草坪草病害诊断及病原物鉴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为了延长草坪的绿色期,改善首都冬季的景观效果,从1990年开始大力推广种植了冷季型草坪草如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等。目前全市冷季型草坪已达40%左右。但由于北京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夏季的高温潮湿或春秋季的气温多变均有利于冷季型草坪草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为了保证北京市草(本文来源于《北京园林》期刊2000年02期)
黄业东,倪守延,胡涌波,伍万荣[10](1995)在《落葵叁种病害的诊断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蔬菜病害种类调查时,发现了落葵上的叁种病害,经诊断鉴定,确定为落葵褐色圆斑病(AlternariatenuisNees)、落葵茎基腐病(RhizoctoniasolaniKuhn)和落葵苗腐病(Pythiumaphanidermatum(Eds.)Fitz.)。在柯赫氏试验的同时,测定了病菌的生长温度并拍摄了它们的形态照片。(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5年04期)
病害诊断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生育中后期叶部真菌病害进行田间调查,并将采集到的标本进行组织分离、病原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制种玉米生育中后期叶部真菌病害的植物病原有13种,其中由Curvulairia lunata(Wakke)Boed病原引起的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玉米叶部的一种新病害,在田间发病率较高,病情指数较大,危害十分严重;由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和Bipolaris maydis(Nishik.et Miyabe)Shoemaker病原引起的大斑病和小斑病是玉米生育中后期叶部发生的主要真菌病害;Physoderma maydis Miyabe和Fusarium subglutinans(Wollenwe.et Reinking)P.E.Nelson et al病原引起的褐斑病和顶腐病有加重发生的趋势;Puccinia sorghi Schw引起的普通锈病在局部区域的一些品种和组合上发病较为严重;其他叶部病害零星发生,对制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一般不会造成流行为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病害诊断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1].吴石平,莫砚成,饶岸.地锦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病害诊断[J].贵州农业科学.2019
[2].陈广泉,闫治斌,陈占伟,郑天翔,邢会琴.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生育中后期叶部真菌病害诊断与病原初步鉴定[J].玉米科学.2015
[3].林谷园.福建省蝴蝶兰主要真菌、线虫及生理性病害诊断及病原鉴定[D].福建农林大学.2015
[4].姜鼎煌.大棚辣椒病害病原的鉴定与诊断[J].湖北植保.2015
[5].陈达嵩.大棚黄瓜病害的病原鉴定与诊断[J].福建农业科技.2014
[6].刘文彬.概论玉米病害的诊断与鉴定[J].科技与企业.2012
[7].田国忠,赵文军,朱水芳,林彩丽,宋传生.植原体病害诊断与病原检测和鉴定技术与方法评价[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8].尚卓婷.越橘病害的诊断、鉴定与生物防治[D].大连理工大学.2008
[9].赵美琦.北京市冷季型草坪草病害诊断及病原物鉴定的研究[J].北京园林.2000
[10].黄业东,倪守延,胡涌波,伍万荣.落葵叁种病害的诊断鉴定[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