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变性神经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西平马来酸盐,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变性神经元论文文献综述
金狮,刘检,赵洪庆,黄会珍,马明玥[1](2019)在《地■西平马来酸盐对体外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变性损伤及凋亡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地■西平马来酸盐(MK-801)对体外糖尿病并发抑郁症(DD)大鼠海马神经元变性损伤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海马神经元原代细胞取自受孕18 d SD大鼠胎鼠用皮质酮联合葡萄糖干预构建DD海马神经元细胞模型。将培养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体积分数10%的阳性药药物血清,实验组给予终浓度为10μmol·L-1的MK-801溶液,正常组与模型组均给予等量细胞培养液。造模干预18 h后,用四氮唑蓝(MTT)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用尼氏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变性损伤情况,用Hoechst荧光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情况,用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技术检测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 2种亚型NR2A和NR2B的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模型组及实验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分别为(100. 04±3. 26)%,(52. 55±2. 94)%和(65. 02±2. 96)%,NR2A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2038. 49±187. 03),(2378. 36±125. 99)和(1784. 81±102. 87),NR2B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1642. 52±122. 92),(1845. 79±108. 17)和(1453. 61±150. 80)。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 <0. 01),尼氏小体数量显着减少,神经元凋亡显着,NR2A和NR2B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 <0. 01或P <0. 05);给予MK-801干预后可以逆转上述变化。结论 MK-801对体外DD大鼠海马神经元变性损伤及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NR2A和NR2B的蛋白表达量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江南,杨洵哲[2](2019)在《抗Yo抗体相关亚急性副肿瘤性小脑变性合并感觉神经元病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报告患者女,46岁。主因"进行性四肢麻木8个月,步态不稳2个月"于2018-03-13入院。2017-07-06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拇指、食指麻木,进行性加重至整个右上肢,否认肢体无力。2017年8月出现右脚踇趾出现麻木,逐渐向近端发展。2017年9月出现左手麻木,逐渐累及整个左上肢。就诊外院行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右正中神经(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许蓬娟,蔡青,谭俊珍,常凯旋,陈逸伦[3](2019)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变性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目前老年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由于AD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AD最重要的神经病理学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神经纤维缠结以及脑内神经炎症反应的激活,并伴随着神经元的损伤及学习记忆功能受损。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尤其是AD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明确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AD发病、Aβ沉积、Tau蛋白和神经炎症的相关性及其机制,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方法:选择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AD、Aβ神经毒性、Tau蛋白磷酸化及神经炎症相关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研究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AD的发生和发展,当该通路激活时可以抑制Aβ的沉积、Tau的过度磷酸化及神经炎症,反之则促进Aβ的产生、聚集以及Tau蛋白的磷酸化,神经炎症的发生。结论:本文就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在AD发病中的重要性加以概述,为AD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提示激活Wnt信号传导途径可以作为治疗AD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徐思思,倪颖勤[4](2019)在《光感受器变性性疾病中视网膜二级神经元突触结构及功能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感受器变性性疾病是一组以感光细胞进行性凋亡,最终致不可逆视功能损伤甚至失明的疾病。虽然近年基因治疗、视网膜干细胞或祖细胞移植、视觉假体等治疗方式不断取得进展,但其临床应用仍受限。大量研究已证实,该病早期便累及光感受器与二级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本文综述视网膜二级神经元突触在变性过程中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本文来源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宋彬彬,陈峥,宋岳涛,李保英,高茂龙[5](2018)在《运动神经元变性死亡的内质网相关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最常见的运动神经元病,选择性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当运动神经元中出现错误折迭或未折迭蛋白大量积聚或钙紊乱可引起内质网应激和未折迭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一定程度的内质网应激/UPR可以保护细胞,而ALS中出现持续强烈的内质网应激/UPR会引起CHOP/GADD153(C/EBP homologous protein/growth arrest-and DNA damage inducible gene 153)、c-Jun氨基末端激酶和caspase12介导的细胞凋亡。作者将对内质网生理结构和功能、ALS中出现内质网应激/UPR及其引起运动神经元变性死亡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认识内质网应激与ALS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期刊2018年03期)
陈妍林,李志军,巴黎,张旻[6](2018)在《自噬及Rab9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变性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12月龄的APPswe/PS1d E9双转基因小鼠为对象,研究自噬及Rab9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变性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同窝同龄同性别野生型小鼠脑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荧光检测12月龄APPswe/PS1d E9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Aβ1-16、LC3B和Rab9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对脑组织中LC3B-Ⅰ、LC3B-Ⅱ和Rab9蛋白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2月龄APPswe/PS1d E9双转基因小鼠的皮质及海马区域有大量典型"有致密核心"的老年斑分布。12月龄的APPswe/PS1 d E9双转基因小鼠脑内LC3 B和LC3 B-Ⅱ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C3 B:0.819±0.034 vs.0.390±0.047,P=0.0005;LC3 B-Ⅱ:0.162±0.004 vs.0.067±0.001,P<0.0001)。12月龄的APPswe/PS1 d E9双转基因小鼠脑内Rab9呈粗颗粒状,聚集为"半月形",分布于核周区,与在对照组小鼠脑内分布的形态不同;但两组在Rab9表达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81±0.071 vs.0.508±0.064,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变性过程中存在自噬诱导的增加和Rab9的功能和/或分布异常。(本文来源于《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梅加明[7](2017)在《CDNF对蛋白酶体的调控及其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据统计65岁以上人群的罹患率达1-2%。其临床上表现以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其病理学特征表现为中脑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选择性、进行性丧失和残存DA能神经元内Lewy小体(主要成分为alpha-synuclein)的形成。尽管如此,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太清楚。目前关于PD的治疗,不管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定向核团毁损和深部脑刺激),仅仅针对症状,而达不到根治,这主要与它进行性神经变性的病理特征有关。因为随着病理程度的进一步恶化,使得暂时被药物或手术所控制的症状再度出现,形成“新的PD症状”。由此可见,从源头上干预这种进行性神经变性,从PD发病机制的“根”开始“斩草”,成为治愈PD的焦点。神经营养因子因其对神经发生、生存、生长、分化及迁移等具有调节作用,成为神经元生长、存活和功能维护所必需的蛋白质分子。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保守型多巴胺能神经元营养因子(conserved dopamine neurotrophic factor,CDNF)CDNF不仅能显着改善6-OHDA诱导的PD模型大鼠行为,还能对其中脑黑质致密部的DA能神经元变性具有显着的保护和逆转复苏作用。然而,6-OHDA(6-hydrox-ydopamine)诱导的PD模型是通过氧化应激产生细胞毒性导致DA能神经元变性来实现的,而目前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认为蛋白质降解系统受损导致细胞清除异常蛋白的能力减弱甚至丧失,由此引起的蛋白水解应激是PD发病机制中的共同通路。泛素-蛋白酶体作为细胞内的蛋白降解途径,在细胞内异常蓄积蛋白的降解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及时有效降解细胞内异常蓄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因此,本研究目的首先在于明确CDNF对蛋白酶体抑制诱导的PD模型是否具有神经保护和逆转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对蛋白酶体表达水平、水解酶活性的调控作用。以此来论证这种“CDNF—蛋白酶体—保护和逆转DA能神经元”新型神经保护机制的设想,阐明蛋白酶体系统功能活性在“CDNF保护和逆转DA能神经元变性机制”中的作用,为CDNF对DA能神经元变性保护和逆转作用机制的研究开辟新靶点。方法:研究一、CDNF对蛋白酶体抑制诱导DA能神经元变性的作用首先,构建CDNF基因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Bacmid-CDNF,稳定转染Sf9昆虫细胞,采取Bac-to-Bac蛋白表达系统,按照分子克隆方法完成CDNF蛋白的大量表达、鉴定和纯化,以备后续实验所用。选取PC12细胞株作为诱导PD细胞模型细胞株。将实验设计为五组分别是:实验组(Lactacystin/MG132)、CDNF+Lactacystin 组、CDNF+MG132 组、Lactacystin+CDNF 组和 MG132+CDNF组。先将PC12细胞种植在96孔板上(细胞密度达到2×105/ml)孵育24h。为了探讨索CDNF对PC12细胞株的神经保护作用,在细胞进行Lactacystin/MG132诱导前施加200nM的CDNF作用6h,然后再分别加入12.5μM Lactacystin或5μM MG132诱导24h。为了探讨CDNF对PC12细胞的神经逆转作用,先分别对其加入12.5μM Lactacystin或5μM MG132进行诱导24h,然后再分别加入相同剂量(200nM)CDNF进行共孵育24h。最后通过MTT法检测PC12细胞活性、TH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形态以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alpha-synuclein蛋白的表达量。研究二、CDNF对蛋白酶体表达以及水解酶活性的调控作用首先,构建CDNF基因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Bacmid-CDNF,稳定转染Sf9昆虫细胞,采取Bac-to-Bac蛋白表达系统,按照分子克隆方法完成CDNF蛋白的大量表达、鉴定和纯化,以备后续实验所用。选取PC12细胞株作为诱导PD细胞模型细胞株。将实验设计为五组分别是:实验组(Lactacystin/MG132)、CDNF+Lactacystin 组、CDNF+MG132 组、Lactacystin+CDNF 组和 MG132+CDNF组。先将PC12细胞种植在96孔板上(细胞密度达到2×105/ml)孵育24h。为了探讨CDNF对蛋白酶体的保护作用,在细胞进行Lactacystin/MG132诱导前施加200nM 的 CDNF 作用 6h,然后再分别加入 12.5μM Lactacystin 或 5μM MG132诱导24h。为了探讨CDNF对蛋白酶体的逆转作用,先分别对其加入12.5μM Lactacystin或5μM MG132进行诱导24h,然后再分别加入相同剂量(200nM)CDNF进行共孵育24h。最后通过ELISA法检测26s蛋白酶体的表达以及谷氨酰肽水解酶、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含量。统计学分析CDNF对Lactacystin/MG132诱导前后的蛋白酶体和叁种水解酶的表达情况,以及Lactacystin与MG132两种蛋白酶体抑制剂之间对蛋白酶体和叁种水解酶作用的差异。结果:研究一、CDNF对蛋白酶体抑制诱导DA能神经元变性的作用就其细胞活性而言,通过MTT法检测,PC 12细胞经12.5μM Lactacystin或5μMMG132诱导24h后,其细胞活性分别降低79.1%和78.6%,两者之间的活性下降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其形态学而言,通过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细胞未经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前细胞数量多、分别均匀、核大而圆、核浆界限清晰、胞浆浓缩,诱导后细胞数量减少、胞体皱缩变小、结构不清。为了探讨索CDNF对PC12细胞株的神经保护和逆转作用,在细胞进行Lactacystin/MG132诱导前施加200nM的CDNF作用6h,MTT法检测发现细胞活性分别下降至52.3%和49.7%,与实验组相比CDNF的神经保护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Lactacystin:p<0.05、对 MG132:p<0.01);而在细胞进行 Lactacystin/MG132诱导后施加200nM的CDNF作用24h,细胞活性分别下降至59.5%和56.2%,与实验组相比CDNF的神经逆转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Lactacystin:p<0.05、对MG132:p<0.01)。其形态学观察发现其无论细胞数量、胞体形态及核浆界面均较未经CDNF处理的要明显改善。就其胞浆中蓄积的alpha-synuclein蛋白检测结果而言,经12.5μM Lactacystin或5μM MG132诱导24h后,其细胞内alpha-synuclein荧光光密度定量检测分别为2.1755和2.8990。在Lactacystin/MG132 诱导前经 200nM 的 CDNF 作用 6h,其表达 alpha-synuclein 的细胞数量减少,其荧光光密度分别下降至1.3871和1.1710,较实验组其光密度值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细胞进行Lactacystin/MG132诱导后施加200nM的CDNF作用24h,其荧光光密度分别下降至1.4899和1.2958,较实验组其光密度值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二、CDNF对蛋白酶体表达以及水解酶活性的调控作用就26s蛋白酶体表达而言,通过MTT法检测,PC 12细胞经12.5μM Lactacystin或5μMMG132诱导24h后,其26s蛋白酶体活性分别,较正常的未处理细胞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了探讨索CDNF对蛋白酶体表达的作用,在细胞进行Lactacystin/MG132诱导前施加200nM的CDNF作用6h,MTT法检测发现26s蛋白酶体表达明显上调,较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MG132组较Lactacystin组作用更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细胞进行Lactacystin/MG132诱导后施加200nM的CDNF作用24h,检测发现MG132组的26s蛋白酶体表达上调明显,较实验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actacystin组上调不明显,较实验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其蛋白酶体中的叁种水解酶而言,实验组的叁种水解酶较未处理组而言均下降明显,与未处理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了探讨索CDNF对蛋白酶体中叁种水解酶(谷氨酰肽水解酶、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表达的作用,在Lactacystin/MG132诱导前后分别加入200nM的CDNF进行干预。检测结果显示CDNF对MG132与Lac诱导的谷氨酰肽水解酶均有保护作用(p<0.05),而且二者之间的作用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CDNF对谷氨酰肽水解酶均有逆转作用(p<0.05),且MG132相较Lactacystin而言作用更明显(p<0.05)。CDNF对MG132诱导的PC12细胞糜蛋白酶有保护作用(p<0.05),而对Lactacystin诱导的糜蛋白酶无保护作用(p>0.05);CDNF对糜蛋白酶没有逆转作用(p>0.05),尽管MG132相比Lactacystin而言作用更明显。CDNF对Lactacystin所抑制的胰蛋白酶无保护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MG132所作用的胰蛋白酶具有保护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二种蛋白酶体抑制剂所作用的胰蛋白酶无逆转作用(p>0.05)。结论:1.CDNF对MG132/Lactacystin所诱导的PC12细胞变性具有保护和逆转作用,而且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CDNF对MG132/Lactacystin诱导的26s蛋白酶体具有保护作用,而MG132比Lac保护作用更好;CDNF对MG132作用的26s蛋白酶体具有逆转作用,而对Lac作用的26s蛋白酶体无逆转作用;3.CDNF对MG132/Lacatacystin诱导的谷氨酰肽水解酶均有保护作用,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CDNF对谷氨酰肽水解酶均有逆转作用,MG132比Lac具有统计学意义;4.CDNF对MG132所抑制的糜蛋白酶有保护作用,而对Lac诱导的糜蛋白酶无保护作用;CDNF对糜蛋白酶没有逆转作用,尽管MG132比Lac逆转作用有统计学意义;5.CDNF对Lactacystin所抑制的胰蛋白酶无保护作用,而对MG132所作用的胰蛋白酶具有保护作用,但是对两种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MG132所作用的胰蛋白酶无逆转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11-25)
戴加满[8](2017)在《视网膜变性过程中Müller细胞通过mGluR5/8调控神经元重塑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以光感受器进行性凋亡为特征的、不可逆的、严重的致盲性眼病。迄今为止,已发现逾200种突变基因与RP的发生相关,其发病率越为1:4000。RP变性过程中的视网膜重塑可以分为叁个阶段:早期为光感受器细胞应激反应期;变性中期以光感受器细胞凋亡,下级神经元重塑伴随胶质细胞活化、胶质化为主要特征;晚期为光感受器细胞基本消失、视网膜内层神经元重塑、胶质细胞形成胶质瘢痕。Müller细胞是视网膜内横跨视网膜各层,并与各级神经元保持功能紧密联系的最重要的胶质细胞。视网膜变性过程中Müller细胞重塑形成的胶质瘢痕,因其能够分割残留视网膜神经元与视网膜色素上皮、脉络膜之间的交流,所以会加剧视网膜神经元的变性,并成为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视觉假体移植等方式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严重阻碍。阐明视网膜变性过程中Müller细胞重塑的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Müller细胞胶质化的主要特征是其胶质激活即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升高。启动Müller细胞的活化和胶质化的始动因素目前尚不清楚。如何降低Müller细胞胶质化、减少视网膜神经元的凋亡进而延缓视网膜变性的进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谷氨酸是光感受器释放的唯一的神经递质,也是唯一贯穿视网膜全层的神经递质。暗环境下光感受器细胞持续释放谷氨酸,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谷氨酸被位于下级神经元上的谷氨酸受体感受而进行信息传递,同时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谷氨酸必须被迅速的清除,以使得谷氨酸浓度在突触前和突触后维持在一定的浓度梯度,这样才能保持突触传递较高的信息传递信噪比并避免兴奋性氨基酸堆积引起的兴奋性毒性导致神经元凋亡。Müller细胞可通过其膜上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utamate/asparate transporter,GLAST)将谷氨酸转运进入胞内,通过谷氨酰氨合成酶(glutamate synthetase,GS)将其转化为谷氨酰胺,再通过谷氨酰胺转运体(SN1/2)运送到胞外,进而为神经元吸收并利用,此过程被称为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glu-gln cycle)。既往研究指出正常视网膜中,光感受器细胞-双极细胞形成的突触间的谷氨酸主要是通过位于突触前膜上的谷氨酸转运体来完成清除,而Müller细胞主要负责视网膜内层谷氨酸的代谢。是当选择性的失活Müller细胞后,视网膜光感受器功能则明显受损。同时,在视网膜变性早期,Müller细胞的谷氨酸代谢即出现异常,位于双极细胞上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6(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6,mGluR6)最早出现明显改变。因此,我们提出假设:视网膜变性过程中,谷氨酸及其代谢型受体功能的异常是触发Müller细胞重塑的始动因素。针对以上假设,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一、Müller细胞调控mGluR5影响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的a波幅值。正常大鼠视网膜下腔注射GS的抑制剂,DL-AAA或者MSO,发现其能够降低反映视网膜光感受器功能的FERG的a波幅值;同时,通过免疫组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和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PCR)发现抑制GS后视网膜mGlu R5会被激活;通过视网膜下腔注射mGluR5的激动剂(CHPG)和抑制剂(MPEP),证实mGluR5的活性改变可调控FERG的a波幅值,同时抑制GS后可上调反映光感受器细胞功能的标记物rhodopsin;接着,通过膜片钳技术发现mGluR5的激活可通过调控Müller细胞的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inwardly rectifying potassium channel,Kir)电流幅值而发挥作用,通过PCR和WB发现mGlu R5能够调控Müller细胞的Kir4.1和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表达,通过免疫共沉淀发现mGlu R5与Kir4.1和AQP4形成大分子复合物;最后使用钙离子成像技术和WB证实mGluR5对Müller细胞调控作用的内部信号通路为G?q-Ca~(2+)通路。二.Müller细胞通过mGluR8调控大鼠视网膜FERG的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幅值。在正常大鼠视网膜下腔注射GS的抑制剂后发现,视网膜内层神经元的功能降低,主要表现为FERG的b波幅值和OPs波幅值的降低;通过离体和在体免疫组化,发现并证实了mGluR8在Müller细胞上表达。通过免疫组化和PCR,发现抑制GS后mGluR8被激活;通过视网膜下腔注射mGlu R8的抑制剂(MSOP),发现MSOP能够挽救由GS抑制引起的FERG幅值的降低。通过视网膜下腔注射mGlu R8的激动剂(DCPG)发现其FERG的b波、OPs波幅值明显降低;通过免疫组化和PCR证实DCPG注射后Müller细胞的GS表达水平降低但GFA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通过玻璃体腔注射不同神经元及受体的激动剂和抑制剂阐明了大鼠暗适应OPs的生理起源为GABA能受体对ON型双极细胞形成的反馈回路,最后通过免疫组化证实了mGluR8影响内层神经元功能主要是通过Müller细胞介导GABA递质的释放调控GABAa受体的表达所致。叁、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RCS大鼠)变性过程中谷氨酸及其代谢型受体mGluR5/8的的变化。通过FERG的a波幅值呈指数函数降低证实了视网膜变性早期光感受器即开始变性;通过免疫组化和PCR发现在RCS鼠P20d时Müller细胞的GS形态即改变,在整个变性过程中其表达呈先降低再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发现RCS鼠变性过程中谷氨酸含量的变化呈先降低再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通过免疫组化、WB和PCR发现RCS鼠变性中后期mGlu R5和mGluR8被过度激活。基于以上发现,本文提出了以Müller细胞变化为特征的视网膜变性“叁阶段进程”:早期,Müller细胞GS表达逐渐降低,mGluR5和mGluR8逐渐降低;中期,Müller细胞GS表达逐渐升高,mGlu R5和mGluR8表达逐渐升高;晚期,Müller细胞GS表达降低,mGlu R5和mGlu R8表达异常升高。四、调控mGluR5和mGlu R8后堆RCS鼠视网膜功能和形态学的影响。通过视网膜下腔注射mGlu R5的抑制剂(MPEP)到P40d的RCS鼠中,发现其FERG的幅值在注射后2、4天后明显升高且该趋势一直保持到注射后28天;通过免疫组化和PCR发现MPEP注射后4天,Müller细胞GFAP表达明显降低,但GS、Kir4.1和AQP4表达明显升高,同时光感受器细胞的标记物rhodopsin表达明显升高;通过视网膜下腔注射mGluR8的抑制剂(MSOP)到P40d的RCS鼠中,发现其FERG的幅值,尤其是OPs的幅值明显升高;通过免疫组化和PCR发现MSOP注射后Müller细胞GFAP表达明显降低,但GS、Kir4.1和AQP4表达明显升高,同时光感受器细胞的标记物rhodopsin表达明显升高。因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通过mGlu R5/Kir4.1/AQP4大分子复合物,Müller细胞可以调控视网膜光感受器功能;通过mGluR8介导GABA受体活性,Müller细胞可以调控视网膜内层神经元功能;谷氨酸及其代谢型受体功能异常是启动RCS鼠变性过程中Müller细胞活化和胶质化的始动因素;mGluR5和mGluR8可以成为改善RCS鼠视觉功能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10-01)
李利生,鲁艳柳,李映莹,陆阳,石京山[9](2017)在《金钗石斛生物碱激活自噬抑制谷氨酸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轴突变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金钗石斛生物碱(ADNL)对谷氨酸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轴突变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该保护作用与影响细胞自噬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DNL(3.5、35、350μg·L~(-1)组、ADNL(350μg·L~(-1)+3~(-1)甲基腺嘌呤(3MA,1 mmol·L~(-1)或羟氯喹(HCQ,50μmol·L~(-1)组。谷氨酸(50μmol·L~(-1)诱导神经元轴突变性,βⅢTubulin免疫荧光观察轴突变性形态学改变并作定量分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神经元过表达GFP~(-1)LC3B观察自噬体数量的变化,DQ~(-1)RED~(-1)BSA检测自噬体的降解,Western blot检测突触后密度蛋白~(-1)95(PSD95)、突触素(SYN)、LC3BⅠ、LC3BⅡ和p62蛋白水平。结果谷氨酸可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轴突变性,变性指数显着增高,细胞活力、PSD95和SYN蛋白水平显着降低(P<0.05或P<0.01),除ADNL(3.5μg·L~(-1)对变性指数(72 h)、细胞活力和SYN蛋白水平未见显着影响(P>0.05)外,谷氨酸诱导的上述各指标的改变均被ADNL显着抑制,而且ADNL(350μg·L~(-1)对轴突变性的保护作用可被自噬抑制剂3MA拮抗。在谷氨酸诱导的轴突变性神经元中GFP~(-1)LC3B荧光斑点数量减少(P<0.01)、LC3BⅡ/LC3BⅠ比值降低(P<0.01),p62降解受阻(P<0.01),表明自噬功能被抑制。不同浓度的ADNL均可增加GFP~(-1)LC3B荧光斑点数量,增高LC3BⅡ/LC3BⅠ比值,促进p62和DQ~(-1)RED~(-1)BSA降解,其中对GFP~(-1)LC3B荧光斑点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ADNL(350μg·L~(-1)对自噬功能的影响可被自噬抑制剂3MA或HCQ拮抗。结论 ADNL通过激活自噬改善谷氨酸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轴突变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期刊2017年09期)
李利生,陆阳,杨斯雷,石京山[10](2017)在《一种神经元轴突变性的量化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神经元轴突变性的量化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β_(25-35)(10~(-7)、10~(-6)、10~(-5)mol/L)诱导的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轴突变性模型,经神经元特异性标记蛋白βⅢTubulin免疫荧光染色获得神经元形态学荧光图像。荧光图像经二维消卷积和二元化处理,将荧光标记的神经元区域转变为黑色并测量其面积,即为神经元总面积。应用Image J软件的颗粒分析功能测量轴突变性产生的片段和颗粒面积,并计算其占神经元总面积的百分比,即可获得神经元轴突变性的量化数据,命名为变性指数(degeneration index,DI)。Western blot测定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95,PSD95)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蛋白变化。Pearson法分析DI与PSD95、SYN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β25-35可诱导海马神经元轴突变性,DI显着高于对照组并呈剂量依赖性,PSD95和SYN蛋白水平显着降低,与DI变化呈显着正相关。结论本方法可获得准确的神经元轴突变性的量化数据。(本文来源于《遵义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变性神经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46岁。主因"进行性四肢麻木8个月,步态不稳2个月"于2018-03-13入院。2017-07-06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拇指、食指麻木,进行性加重至整个右上肢,否认肢体无力。2017年8月出现右脚踇趾出现麻木,逐渐向近端发展。2017年9月出现左手麻木,逐渐累及整个左上肢。就诊外院行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右正中神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性神经元论文参考文献
[1].金狮,刘检,赵洪庆,黄会珍,马明玥.地■西平马来酸盐对体外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变性损伤及凋亡的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2].江南,杨洵哲.抗Yo抗体相关亚急性副肿瘤性小脑变性合并感觉神经元病一例[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9
[3].许蓬娟,蔡青,谭俊珍,常凯旋,陈逸伦.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变性中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9
[4].徐思思,倪颖勤.光感受器变性性疾病中视网膜二级神经元突触结构及功能的改变[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9
[5].宋彬彬,陈峥,宋岳涛,李保英,高茂龙.运动神经元变性死亡的内质网相关机制[J].现代医学.2018
[6].陈妍林,李志军,巴黎,张旻.自噬及Rab9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变性过程中的作用[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8
[7].梅加明.CDNF对蛋白酶体的调控及其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中的作用[D].山东大学.2017
[8].戴加满.视网膜变性过程中Müller细胞通过mGluR5/8调控神经元重塑的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7
[9].李利生,鲁艳柳,李映莹,陆阳,石京山.金钗石斛生物碱激活自噬抑制谷氨酸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轴突变性[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7
[10].李利生,陆阳,杨斯雷,石京山.一种神经元轴突变性的量化分析方法[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7
标签:地■西平马来酸盐; 糖尿病并发抑郁症; 海马神经元;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