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关环复分解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戊烯酮,烯烃复分解反应,选择性
关环复分解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葛华[1](2018)在《关环复分解反应在生物碱Fawcettimine全合成和大环医药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碱fawcettimine是第二代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石杉碱甲的同族化合物,具有潜在的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由于fawcettimine是一个四并环的化合物,且具有两个季碳中心,合成难度较大,越来越受化学合成工作者的欢迎。已经报道的合成方法是切断C-N键得到叁环结构的关键中间体,但是合成步骤较多且复杂。由此,我们构建了一条全新的合成思路,即切断羟基相连碳的碳碳键得到具有较强反应活性的关键中间体扭曲性酰胺。本文主要对fawcettimine的全合成进行了探索以及研究在合成含氮九元环过程遇到的烯烃复分解反应对中环或大环合成的选择性问题。本文主要分为4个主要部分:1.生物碱fawcettimine全合成探索。首先合成底物(R)-3-甲基己-5-炔酸和6-氮杂环壬烯。炔酸主要经过合成含手性辅助试剂化合物、不对称烯丙基化、臭氧氧化、Corey-Fuchs反应、水解等步骤合成。6-氮杂环壬烯则通过烯烃复分解反应得到。然后炔酸与含氮烯烃进行以钴介导的[C2+C2+C1]环加成反应(Pauson-Khand反应)合成关键中间体环戊烯酮。2.九元环化合物合成中的烯烃复分解反应条件优化。通过两步反应,烷基化和RCM,完成了含氮九元环的合成。在RCM合成的过程中,对催化剂,溶剂,浓度等条件进行筛选,并确定了最佳条件。并获得了九元环和二聚十八元环的单晶结构。为验证二聚十八元环结构的准确性,我们对18元环进行了化学合成,得到不同比例的二聚混合物ZZ/ZE/EE,同时在某些条件下,观测到了烯烃构型从Z-向E-的转化。3.烯烃复分解反应动力学研究。我们对所有底物进行了动力学实验,提供了 EE-3.4a,EZ-3.4a和ZZ-3.4a之间转化的证据。在降低温度后,二次复分解被抑制,因此用G1可以实现RCM反应的动力学控制,并建立了可靠的模型来区分RCM反应中的动力学或热力学控制。高度Z选择性催化剂Cat-Z的动力学实验证实了该催化剂的动力学控制能力,可以使Z-烯烃转化为E-烯烃。4.大环合成中的环大小的选择性研究。α,m,ω-叁烯的闭环复分解(RCM)可以用于合成具有两个远分离的Ⅰ型烯烃的大环的四个略微不同的EE-,EZ-,ZE-和ZZ-异构体。在α,m,ω-叁烯的RCM反应中,18元环及以上在α,ω-与α,m/m,ω-产物的环尺寸选择性主要是所有类型的异构α,ω-产物,14元环及以下主要是α,m-/m,ω-产物。对于15,16和17元环,在优化条件下,起始mE-叁烯和mZ-叁烯的E/Z选择性RCM反应各自具有不同的特性。(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6-01)
刘跃辉[2](2017)在《氢键促讲大位阻烯烃关环复分解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位阻烯烃复分解反应是钌催化烯烃复分解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在天然产物和活性药物分子的合成中,常因位阻影响无法应用烯烃复分解反应。此外,即使对于能够构建的大位阻反应体系,也仍存在反应活性低、催化剂用量大、立体化学难以控制等问题。因此,大位阻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在本论文中,我们试图借助氢键的促进作用实现大位阻烯烃关环复分解反应。首先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在氢键促进烯烃复分解反应方面的进展,随后对我们近来在叁取代、四取代大位阻烯烃关环复分解方面的研究工作分别进行了总结,然后对反应中钌杂质的除去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在前期自溶霉素的全合成工作中,发展了一类HG-II催化、烯丙位羟基促进的叁取代关环复分解反应,系统地研究了该反应的反应条件、底物普适性,并通过计算和对照实验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2.在氢键促进的叁取代烯烃关环复分解研究中,发现此类关环复分解反应可用于合成四取代的目标双键,并对反应的底物范围进行了探索。3.在上述烯烃关环复分解反应研究过程中,发现反应中HG-II分解产生多种含钌杂质,难以通过柱层析除去。经反复尝试,发现乙二胺类试剂能够有效与含钌杂质反应,建立了一类简便易行的反应后处理方法,并对此方法的通用性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杨倩,曹宜菊,邢小宁,董洪明,肖文精[3](2005)在《Lewis酸辅助的关环复分解反应:光学纯吡咯啉衍生物的简便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含有氮杂环卡宾配体的高活性Ru催化剂的不断出现,关环复分解反应(Ring closing metathesis,RCM) 已经成为构建碳环和杂环化合物的一种重要且非常有效的方法.然而据我们所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含碱性或亲核性氮原子的二烯丙基胺发生RCM反应以得到吡咯啉化合物的报道.这样的底物只有转化为酰胺,氨基酸酯,或者磺酰胺以及进行质子化去活化后才能进行Ru催化的RCM反应.由于吡咯啉衍生物和环状氨基酸均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因而备受关注.例如,吡咯啉-3-羧酸酯在一种GP IIb/IlIa拮抗药中可以被用作β-turn motif,还有一些衍生物已被证明是酶抑制剂或神经传递素等.基于此, 我们以二烯丙基胺为底物,在Lewis酸Ti(OPr-i)4的辅助作用下,利用RCM反应在非常温和的反应条件下简单且有效地合成了一系列光学纯的吡咯啉衍生物(图1).(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05-08-01)
陈杏芬,杨定乔[4](2005)在《关环复分解反应(RCM)的研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几年来关环复分解(RCM)反应的研究新进展,包括了烯烃、烯-炔的RCM反应。着重讨论了RCM反应在合成杂环化合物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05年03期)
朱杰,张学景,邹永[5](2004)在《关环复分解反应(RCM)及其催化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年来关环复分解 (RCM )反应及其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对RCM反应发展以来被广泛应用的催化剂 ,如Schrock催化剂和Grubbs催化剂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讨论了RCM反应在全合成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04年02期)
关环复分解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位阻烯烃复分解反应是钌催化烯烃复分解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在天然产物和活性药物分子的合成中,常因位阻影响无法应用烯烃复分解反应。此外,即使对于能够构建的大位阻反应体系,也仍存在反应活性低、催化剂用量大、立体化学难以控制等问题。因此,大位阻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在本论文中,我们试图借助氢键的促进作用实现大位阻烯烃关环复分解反应。首先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在氢键促进烯烃复分解反应方面的进展,随后对我们近来在叁取代、四取代大位阻烯烃关环复分解方面的研究工作分别进行了总结,然后对反应中钌杂质的除去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在前期自溶霉素的全合成工作中,发展了一类HG-II催化、烯丙位羟基促进的叁取代关环复分解反应,系统地研究了该反应的反应条件、底物普适性,并通过计算和对照实验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2.在氢键促进的叁取代烯烃关环复分解研究中,发现此类关环复分解反应可用于合成四取代的目标双键,并对反应的底物范围进行了探索。3.在上述烯烃关环复分解反应研究过程中,发现反应中HG-II分解产生多种含钌杂质,难以通过柱层析除去。经反复尝试,发现乙二胺类试剂能够有效与含钌杂质反应,建立了一类简便易行的反应后处理方法,并对此方法的通用性进行了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关环复分解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葛华.关环复分解反应在生物碱Fawcettimine全合成和大环医药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D].扬州大学.2018
[2].刘跃辉.氢键促讲大位阻烯烃关环复分解反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3].杨倩,曹宜菊,邢小宁,董洪明,肖文精.Lewis酸辅助的关环复分解反应:光学纯吡咯啉衍生物的简便合成[C].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2005
[4].陈杏芬,杨定乔.关环复分解反应(RCM)的研究新进展[J].广州化工.2005
[5].朱杰,张学景,邹永.关环复分解反应(RCM)及其催化剂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