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流失与补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态翻译理论,地方文化,外宣口译,信息流失
文化流失与补偿论文文献综述
樊继群,张亲青[1](2016)在《地方文化外宣口译中信息流失的生态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方文化外宣译员面对的信息流失问题,分析了地方文化外宣口译特征,突破原有的口译信息流失成因分析定势,强调文化、交际因素,并凸显译者在地方文化口译中的中心地位。结合口译实例,将生态翻译理论应用于地方文化外宣口译研究中,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来分析口译中的信息流失,并具体探讨各维度下的处理策略。(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王柳烟,李琛,李诗曈[2](2014)在《英汉翻译中文化信息的流失与补偿——以《消失的地平线》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由于英语与汉语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英语转译为汉语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信息流失的情况。信息的流失不仅遗失了源语言(source language)语义的传递,破坏了特有的意境,同时也削弱了源语言的文学性,因此在目标语中(target language)对文化信息进行补偿(compensation)就十分重要。本文以《消失的地平线》(lost horizon)两个中译本为例,对转译中信息的流失与补偿进行举证,从而加深对信息进行补偿的重要性的认识。(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4年26期)
李蒙,刘晓[3](2013)在《典籍英译中的“文化流失”及补偿策略——以《幽梦影》林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中,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是文化词的翻译,因为这类词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如果译者对其处理方式不当,往往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文化流失",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从文化交流的目的来看,译者在汉语典籍翻译工作中,要积极探索最佳的文化补偿策略,最大程度地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文化交流。(本文来源于《大学英语(学术版)》期刊2013年02期)
张煜,冯华[4](2013)在《《文心雕龙》英译中的文化流失补偿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了美国着名汉学家宇文所安所着的《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一书中第五章《文心雕龙》的诸多实例,就中国古典文集英译时所出现的文化流失现象所采取的主要补偿策略进行了分析,对补偿效果进行简要评述,并将几种主要补偿策略的应用条件和优缺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本文来源于《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姜慧霞[5](2009)在《从社会符号学角度看《水浒传》英译本中文化流失与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翻译研究中逐渐出现了一种明显的倾向,即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文化翻译越来越受到翻译学者和广大翻译工作者的重视。本文用大量的例证探讨了汉译英中译者应如何恰当使用不同的文化补偿方法来最低限度地减少文化损失。翻译实践中的一个非常普遍现象就是文化流失。因为不同文化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应用社会符号学理论来研究翻译中文化信息的流失与补偿。社会符号学理论对符号的意义作了最全面的概括,认为意义是符号、所指物和解释体叁者之间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并根据叁者之间的关系把符号的意义分为所指意义、语用意义和言内意义。本文以社会符号学的翻译标准——“意义相符,功能相似”为依据,总结了翻译过程中的叁种意义的流失:所指意义的流失;言内意义的流失和语用意义的流失。然而,虽然流失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使译语读者可以像原语读者一样欣赏到原语文化,译者应该采取各种文化补偿方法来减少和弥补翻译过程中的各种损失。在采用补偿手段时,译者应遵循以下叁条原则:信息补偿恰当性原则可读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以这叁大原则为指导,译者应灵活选择补偿方法,提供既传神又流畅的好译文。《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且常被比作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此外,它最为着名的两个英译本的译者沙博理和赛珍珠都是享有盛名的语言大师和资深译者。因此,把该小说作为研究翻译过程中文化流失与补偿的范本是非常恰当的。如果文化补偿做得好,它将起到减少文化冲突和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笔者希望该论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成这一领域的更多研究。(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09-05-25)
冯瑞贞,任晓霏[6](2009)在《从读者反应论看跨文化翻译中委婉意义流失的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读者反应的视角探讨了委婉语在跨文化翻译中意义流失的补偿问题。委婉语是折射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而文化的差异常常造成翻译中委婉意义的流失。借助读者反应论,译者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采取相应的补偿策略,使译入语读者最大限度地获得与源语读者相近的阅读效果。(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马文书[7](2008)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信息的流失及补偿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商务交往中文化的差异会导致商务英语翻译中原语文化信息流失的发生。本文着重从词汇空缺,语义联想和语用涵义叁方面分析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信息流失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并探讨在翻译时如何在这叁方面做出补偿。(本文来源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马文书[8](2008)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信息的流失及补偿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词汇空缺,语义联想和语用涵义叁方面分析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信息流失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并探讨在翻译时如何在这叁方面做出补偿。(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08年05期)
李小妹[9](2007)在《从后殖民主义视角看《红楼梦》英译本的文化流失与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后殖民主义作为在学术界新兴的一门学科,方兴未艾。后殖民主义通过揭露帝国主义对第叁世界文化霸权的实质来消除“中心”和“权威”,提倡多元文化研究的潮流,发展东西方之间由对抗到对话的新型关系。该理论被应用于翻译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现在被称为后殖民翻译理论。后殖民翻译理论从后殖民视角考察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翻译行为,关注隐藏在译文背后的文化之间的权力斗争和权力运作,认为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存在着权力差异,这两种文化之间从来就没有过任何平等对话,从而在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关于语言平等、文化平等这类乌托邦式的理论预设,并最终否定了追求意义对等或语义对等的翻译理想在文化殖民过程中,翻译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翻译在后殖民语境下充当了帝国主义扩张的工具,扮演了文化殖民和文化侵略的角色;另一方面,翻译也一直是第叁世界人民抵制文化霸权的有力武器。有感于此,本文以后殖民翻译理论为基本理论框架,以中国古典文学名着《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为个案,分析了两个译本中的文化流失与补偿,充分揭示了在翻译第叁世界文学作品活动中西方译者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弱势文化的偏见和轻视以及东方译者为保护本民族文化所做的努力和抗争。这种个案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从实践的层面验证了后殖民翻译理论的正确性。指出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中西文化对话,不应以文化身份的缺失为前提。(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7-04-28)
张韵菲[10](2005)在《小议文学翻译中姓名中的文化与诗学信息的流失与可能补偿策略——以《红楼梦》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人的姓名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与诗学信息,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姓名则更是如此。在多数文学翻译里,译者常常只是采用简单的译音系统与译意系统,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文学人物姓名中文化与诗学信息的大量流失。本文以《红楼梦》译本为例,尝试着讨论可能的补偿策略。(本文来源于《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5-12-01)
文化流失与补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由于英语与汉语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英语转译为汉语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信息流失的情况。信息的流失不仅遗失了源语言(source language)语义的传递,破坏了特有的意境,同时也削弱了源语言的文学性,因此在目标语中(target language)对文化信息进行补偿(compensation)就十分重要。本文以《消失的地平线》(lost horizon)两个中译本为例,对转译中信息的流失与补偿进行举证,从而加深对信息进行补偿的重要性的认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流失与补偿论文参考文献
[1].樊继群,张亲青.地方文化外宣口译中信息流失的生态补偿[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王柳烟,李琛,李诗曈.英汉翻译中文化信息的流失与补偿——以《消失的地平线》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
[3].李蒙,刘晓.典籍英译中的“文化流失”及补偿策略——以《幽梦影》林译本为例[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3
[4].张煜,冯华.《文心雕龙》英译中的文化流失补偿策略[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5].姜慧霞.从社会符号学角度看《水浒传》英译本中文化流失与补偿[D].内蒙古大学.2009
[6].冯瑞贞,任晓霏.从读者反应论看跨文化翻译中委婉意义流失的补偿[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7].马文书.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信息的流失及补偿措施[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8
[8].马文书.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信息的流失及补偿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8
[9].李小妹.从后殖民主义视角看《红楼梦》英译本的文化流失与补偿[D].湖南大学.2007
[10].张韵菲.小议文学翻译中姓名中的文化与诗学信息的流失与可能补偿策略——以《红楼梦》译本为例[C].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