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农民论文-霍满都斯琴

蒙古族农民论文-霍满都斯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蒙古族农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蒙古族农民,贫困原因,人力资本,自我发展能力

蒙古族农民论文文献综述

霍满都斯琴[1](2019)在《扎赉特旗蒙古族农民贫困原因及扶贫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的计划,为减轻农村贫困问题,消除各民族发展不平衡方面做出许多努力。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口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1%下降到1.7%。中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发展道路。目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今后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是当前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扎赉特旗地处蒙古族聚居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隶属大兴安岭南麓连片特困地区,受到生态环境和地理区位的影响,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区域特点。目前,扎赉特旗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9461户,贫困人口21939人,贫困发生率为7.40%。数据来源于实地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方法,为研究蒙古族农民贫困原因及扶贫对策提供了指导和帮助。扎赉特旗蒙古族农民贫困问题的研究,以蒙古族农民的贫困现状为基础,分析调查户的基本情况、人力资本状况和收入状况,并概括出蒙古族农民贫困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扎赉特旗蒙古族农民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集中。扎赉特旗通过资金整合模式扶贫、新型创新模式扶贫及社会参与式扶贫,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和发展产业项目的需要。扎赉特旗蒙古族农民贫困的原因包括思想意识缺乏、消费行为不合理、就业创业能力欠缺、自我发展意愿不足和风险防范意识差。对此,应优化政策环境,建立健全扶贫长效机制;增强脱贫思想意识,提高反贫困能力;并加大教育投资,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技能水平,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加快农牧产业化发展。(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8)

沙如拉[2](2019)在《蒙古族农民春节礼物交换的民族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学人类学关注于文化特殊性和文化多样性,而蒙古族农民春节礼物交换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本文的研究主题。蒙古族农民的春节礼物交换,是蒙古族农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积累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是蒙古族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是蒙古族农民传统文化的综合体现。然而,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一方面,传统蒙古族农民的春节礼物交换习俗逐渐淡化;另一方面,其对汉族春节礼物交换习俗也没有完全适应,这表现为蒙汉两种春节礼物交换习俗之间的边缘角色。由此,形成了农牧文化相结合,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春节礼物交换习俗。本文的选题基于蒙古族农民春节礼物交换表现出的独特地域特征的春节礼物交换习俗,从民族学学科视角对道伦乌和尔嘎查农民春节礼物交换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以道伦乌和尔嘎查为田野点,以蒙古族农民春节礼物交换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道伦乌和尔嘎查农民的春节礼物交换进行系统的阐释和分析。本文的主体内容由绪论、正文叁章和结语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综述和本篇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一章介绍了田野调查点——道伦乌和尔嘎查的地理环境、民族与人口,在此基础上对道伦乌和尔嘎查农民的经济生活、社会关系及风俗习惯进行描述与分析。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道伦乌和尔嘎查农民春节礼物交换的变迁、变迁原因及变迁特点。第叁章首先对道伦乌和尔嘎查农民春节礼物交换的类型及其社会功能进行深度的挖掘和阐释;其次对道伦乌和尔嘎查农民春节礼物交换中出现的弊端进行探析,主要包括使腐败成为可能、经济负担的加重、信任机制的缺失以及习俗的“变异”等四个方面。笔者的主要研究结论是:第一,春节礼物交换作为道伦乌和尔嘎查农民生活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被道伦乌和尔嘎查农民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地人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由于外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变化,春节礼物交换发生了变迁,从而形成了带有独特地域特征的民俗文化。第二,道伦乌和尔嘎查农民春节礼物交换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历经变迁、发展、传承及演变,这一进程证明其具有适合社会生活的精华和社会功能。但在现代化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计方式的改变、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交换形式的变化,春节礼物交换中出现了一些弊端。第叁,对道伦乌和尔嘎查农民春节礼物交换的研究,不仅能够了解蒙古族农民春节礼物交换的变迁、变迁原因和变迁特点,还能够加深人们对蒙古族农民社会生活的变迁、春节礼物交换的意义及现代礼物交换中存在的弊端的认识。从而,能够唤起人们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意识。(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5)

霍满都斯琴[3](2019)在《蒙古族农民贫困原因研究——以扎赉特旗调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精准扶贫的背景下,目前深度贫困人口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文章基于扎赉特旗蒙古族农民的调查,分析蒙古族农民的基本特征,探讨贫困原因以及扶贫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族农民的受教育水平较低、老龄化程度较高;贫困户因病、缺少劳动力为贫困主要原因;依赖传统农牧业,规模小收益低。因此,建议加强教育投资的水平,培育自我发展能力;完善医疗以及养老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福利水平;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公共服务力度;重点在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加强抵御风险能力,为蒙古族农民创造发展条件。(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9年03期)

海琼浩[4](2017)在《哈山屯村蒙古族农民的蒙古语和汉语语言态度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态度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很多关注,尤其是双语人和多语人的语言态度也被广泛讨论。因为蒙古语在保持语言多样性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探索蒙古族的语言态度是很必要的。本研究基于蒙古族农民在不同情况下的语言选择,并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探索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哈山屯村的蒙古族农民对蒙古语和汉语的语言态度。本论文采用社会语言学的两种理论:库马斯的语言选择理论和贝克的语言态度理论。至于研究方法,论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基于对问卷数据和蒙古族农民采访的分析,论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哈山屯村大多数蒙古族农民对蒙古语持有积极的语言态度,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并希望保持母语的活力。其次,鉴于汉语的实用性和社会影响,蒙古族农民对汉语也持有开放的态度。对于哈山屯村的蒙古族农民来说,会说蒙古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是一种优势。再次,蒙古族农民对蒙古文的态度与这种语言的书写能力成正比。然而,蒙古族农民对汉文、蒙古语和汉语的态度与他们的语言能力的关系不大。从论文中还总结出与哈山屯村蒙古族农民的语言态度和语言选择相关的因素:年龄、婚姻、说话人、教育和认同感等。本论文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本论文能够帮助哈山屯村蒙古族农民深刻理解蒙古语和汉语的重要性,才能够使他们珍惜蒙古语并在必要的时候使用汉语。另一方面,本村蒙古族农民的语言态度对当地政府在哈山屯村甚至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语言规划中起到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7-12-04)

李永硖[5](2016)在《察哈尔右翼中旗蒙古族农民收入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已是全国性的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自然、经济等原因,少数民族农民的发展还落后于农民群体的整体水平,虽然有时由于政策、市场等原因,会出现收入短暂性快速提高,但从整体趋势看,收入增长仍然十分缓慢。察哈尔右翼中旗位于内蒙古中部地区,农业人口占80%以上,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国家级贫困县。蒙古族农民作为少数民族,收入更为不稳定,是贫困人口中的“弱势群体”,为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对察哈尔右翼中旗的蒙古族农民进行了抽样实地调查,分析其收入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察哈尔右翼中旗蒙古族农民收入结构中,养殖业收入占主要地位,而且很不稳定,原因在于农民出售的是初级农产品,受制于市场行情、政策执行偏差等因素;而种植业作为重要的收入来源,也同样是出售初级农产品,并且在种植品种上还存在市场把握不准、盲目跟风的问题;养殖、种植的务农收入占到察哈尔右翼中旗蒙古族农民的收入一半以上,使得抗风险能力变弱,农业上的稍有变故,就会使家庭正常生活受到干扰。工资性收入较少,是由于养殖业牵扯了太多的精力,无暇外出打工,而离家近的地方又无工可打;政府的转移性补贴收入占有相对较大比重,容易使蒙古族农民家庭产生依赖性,抑制劳动积极性。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政府主导,增强抗灾能力,克服农业脆弱性;推进农业现代化,走产业化道路;培育优质劳动力;推进制度改革,通过再分配政策支持发展。通过这些对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6-06-30)

王官波[6](2016)在《迷恋发明叁十年 科技兴农显身手》一文中研究指出辽西的五月,正是棚植草莓上市的季节。“别人家的草莓出棚价每市斤不到五元,我们棚里的草莓出棚价却是每市斤十五元,而且供不应求。为什么?就因为这是无土栽培有机草莓。这在辽西少有。”近日,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建设镇新德村润农生态家庭农场(本文来源于《中国县域经济报》期刊2016-05-16)

宝鲁日,包凤兰[7](2016)在《蒙古族农民贫困原因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全会决定在"十叁五"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本文以蒙古族农民贫困问题为主题,以科尔沁右翼中旗西日嘎嘎查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之上,采用观察、个人访谈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并参考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蒙古族农民当前的贫困情况,探索贫困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刘持博,韩晓燕,吕杰[8](2014)在《半干旱地区农民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34个农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节水灌溉技术是转变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栽培方式的客观要求,而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意愿是实施该项技术的关键。利用实地调查半干旱地区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34个农户的样本数据,通过构建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意愿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半干旱地区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意愿受农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块均耕地面积、农户风险认知、政府补贴以及信息渠道等因素显着影响。其中,块均耕地面积和信息渠道在1%水平上显着,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政府补贴在5%水平上显着,农户风险认知在10%水平上显着。(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刘敏[9](2014)在《农牧变迁与科尔沁蒙古族农民的节水灌溉技术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内蒙古通辽市白村为个案,主要从农牧变迁的视角对科尔沁蒙古族乡村地区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困难的问题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在科尔沁蒙古族乡村社会由半农半牧向纯农耕文明的转变过程中,由于特殊的社会文化传统和生计模式,从而形成独特的技术需求,造成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困难。因此,在一个灌溉历史并不长的蒙古族聚居地区,需要寻找到现代农业技术与本土知识体系的最佳结合点。(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科技》期刊2014年02期)

宋远平[10](2014)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农民科技培训的现状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全面总结了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喀左县)农民科技培训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发展对策。(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科技》期刊2014年02期)

蒙古族农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民族学人类学关注于文化特殊性和文化多样性,而蒙古族农民春节礼物交换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本文的研究主题。蒙古族农民的春节礼物交换,是蒙古族农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积累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是蒙古族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是蒙古族农民传统文化的综合体现。然而,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一方面,传统蒙古族农民的春节礼物交换习俗逐渐淡化;另一方面,其对汉族春节礼物交换习俗也没有完全适应,这表现为蒙汉两种春节礼物交换习俗之间的边缘角色。由此,形成了农牧文化相结合,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春节礼物交换习俗。本文的选题基于蒙古族农民春节礼物交换表现出的独特地域特征的春节礼物交换习俗,从民族学学科视角对道伦乌和尔嘎查农民春节礼物交换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以道伦乌和尔嘎查为田野点,以蒙古族农民春节礼物交换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道伦乌和尔嘎查农民的春节礼物交换进行系统的阐释和分析。本文的主体内容由绪论、正文叁章和结语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综述和本篇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一章介绍了田野调查点——道伦乌和尔嘎查的地理环境、民族与人口,在此基础上对道伦乌和尔嘎查农民的经济生活、社会关系及风俗习惯进行描述与分析。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道伦乌和尔嘎查农民春节礼物交换的变迁、变迁原因及变迁特点。第叁章首先对道伦乌和尔嘎查农民春节礼物交换的类型及其社会功能进行深度的挖掘和阐释;其次对道伦乌和尔嘎查农民春节礼物交换中出现的弊端进行探析,主要包括使腐败成为可能、经济负担的加重、信任机制的缺失以及习俗的“变异”等四个方面。笔者的主要研究结论是:第一,春节礼物交换作为道伦乌和尔嘎查农民生活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被道伦乌和尔嘎查农民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地人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由于外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变化,春节礼物交换发生了变迁,从而形成了带有独特地域特征的民俗文化。第二,道伦乌和尔嘎查农民春节礼物交换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历经变迁、发展、传承及演变,这一进程证明其具有适合社会生活的精华和社会功能。但在现代化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计方式的改变、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交换形式的变化,春节礼物交换中出现了一些弊端。第叁,对道伦乌和尔嘎查农民春节礼物交换的研究,不仅能够了解蒙古族农民春节礼物交换的变迁、变迁原因和变迁特点,还能够加深人们对蒙古族农民社会生活的变迁、春节礼物交换的意义及现代礼物交换中存在的弊端的认识。从而,能够唤起人们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意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蒙古族农民论文参考文献

[1].霍满都斯琴.扎赉特旗蒙古族农民贫困原因及扶贫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沙如拉.蒙古族农民春节礼物交换的民族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3].霍满都斯琴.蒙古族农民贫困原因研究——以扎赉特旗调查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9

[4].海琼浩.哈山屯村蒙古族农民的蒙古语和汉语语言态度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

[5].李永硖.察哈尔右翼中旗蒙古族农民收入结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6].王官波.迷恋发明叁十年科技兴农显身手[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6

[7].宝鲁日,包凤兰.蒙古族农民贫困原因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8].刘持博,韩晓燕,吕杰.半干旱地区农民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34个农户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9].刘敏.农牧变迁与科尔沁蒙古族农民的节水灌溉技术选择[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

[10].宋远平.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农民科技培训的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

标签:;  ;  ;  ;  

蒙古族农民论文-霍满都斯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