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付海(大名县铺上乡中学;河北大名056900)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资源整合就是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挖掘资源的可利用值,避免资源浪费,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作用。
【关键词】合作;整合资源;课改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不少老师的课堂“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
资源整合就是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挖掘资源的可利用值,避免资源浪费,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作用,教育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学校的设备、教师、学生、社会人员作为教育的有形资源,是物化的、显性的;无形资源包括师资水平、教学观念、校史校风、校园文化等,它是内在的、隐性的。这些资源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而又互相紧密联系。但人们在利用这些资源时,往往是将之独立利用,而忽视了资源间的联系。这样,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所产生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造成了资源的很大浪费。把合作引入到教学领域,组织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单向交流方式,使教学成为多边的立体的互动式的交流,而且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从课改实验开始就应该注意实施合作学习,充分利用教师、学生、社会等资源,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社会、教师与社会的合作,并注意到三者构成环环相扣的合作链环,以达到整合资源,提高质量的目的。
1、整合学生资源。
学生作为学习者,往往只被当作接受知识、获取知识的个体对象,这样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资源的存在。其实,作为具有知识、情感、灵性的群体学生,蕴藏着巨大的人力资源、知识资源、智能资源。只要善于挖掘和整合学生资源,教学的空间就会拓宽许多,教学的效果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以阅读教学为例。阅读从问题开始,善于阅读者,能从字里行间,根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提出疑问或问题。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阅历、对文章的感悟能力、对语言的敏感力、对文章学习诉求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必定各有所侧重,也必定参差不齐。在大班化的教育状态下,满足每一位学生的诉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只是一种理想的追求,目前教育资源还不可能做到。合作学习采用班级授课和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可以弥补大班化授课的不足,开发学生资源,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将教育资源扩大化。合作学习可以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重组、优化,最后形成本质性的普遍性的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可以将学生按异质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在独立阅读的基楚上,先让学生思考,根据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和需要学习的地方,独立提出问题,再将这些问题放到小组上讨论,让学生合作讨论。一些非本质的、琐碎的、个别同学低要求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得到同学的帮助解决了,最后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比较小组讨论前后提出的问题,可以发现,经过小组讨论后提出的问题,其深度、广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学生提出的问题关注了文章的整体、阅读的发现、个人的体验、文章的鉴赏评价。这些都是我们阅读教学中追求的阅读品质啊!小组合作提出问题,从表面上看,好像只不过是学习方式的变化,没有什么脱胎换骨的改变。但是透过现象从本质里探究,它却是对学生观念的改变——学生不但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且是教学的资源,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人本思想么!合作提出问题,承认学生群体的正影响,充分开发利用学生资源,将分散在学生个体里的资源聚合、重组、整合,形成合力结构,这也是系统论“整体大与部分之和”的理论。
学生对语段的品读的基础上完成,这个过程中,可以设计几个有关的问题促进和加深学生对语段的研读。这个环节也是自主互助合作型课堂的关键环节,首先体现自主合作,让学生先自己探究,把自己解决不出来的标注,然后进行互助合作交流,加深对重点语段的理解。这个环节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将得到完整的体现。例如《我的叔叔于勒》,按照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理清文章思路: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之后,我们引入对小说的重点语段的品读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一部分的品读,充分领略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菲利普夫妇的虚荣、自私、贪婪、势利、绝情,心中只有金钱,毫无亲情、甚至没有人性可言,“我”的同情心、正义感等。小说绘声、绘色、绘形,细腻地描述了菲利普的言谈、神态和举止,从而生动地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小说更为精彩的是菲利普太太克拉丽丝,她除了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通过他的言行神态着意刻画他精细、刻薄、泼辣的个性。通过小组的合作互助交流,一些难点重点逐渐被突破。
除了课堂教学重视组织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整合学生资源外,在基础知识竞赛、智力游戏抢答活动、评价等方面也可以开发利用学生的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并将学生资源整合为一个整体,永远处于互帮互学的状态,达到了最大发挥学生资源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引入对文章重点语段的品读探究,就一定要在学
2、整合师生资源。
不可否认,目前教育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提倡平等对话,是中国教育观念的一大发展。但在对待教育资源上,还只是把学生当作接受教育的对象,没有足够重视学生资源,更没有深入的研究。对教师资源的研究,还普遍存着把教师当作课堂教学主导者的看法。把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分开独立看待,教师资源始终游离学生资源,没有成为一体。这样,就出现了以教师资源起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资源,或者利用了学生资源而没有充分发挥教师资源作用的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都是因为顾此失彼,没有整合师生资源而造成的。
我们在课改实验中应该重视师生资源的整合,时时注意将师生资源统一起来,将师生资源整合成为教学资源。要整合师生资源,我们觉得课标提倡的师生对话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理解的对话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这样的: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教材的对话,师生与教材的对话,师生与作者的对话。为了达到教师、学生、教材、作者的统一,我们组织四人合作学习小组,每组都有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优秀的学生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起着小老师的作用,担负起老师的角色。教学中如果遇到靠个人力量、智慧无法解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讨论热情的话题,开放性的多思维角度的没有终极答案却值得讨论的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的过程里,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学习优秀的学生启发帮助同学,起着小老师的作用。在合作的过程里,教师与学生一起与教材对话,学习教材,研究教材。
在讨论的过程里,教师是其中一员,是参与者,教师不但倾听学生的观点,而且也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学生交流,师生完全是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构成立体的互动式的交流,教师不再仅仅是评判者或者答案的提供者。同时,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里,出现了许多可爱的小老师,他们的分析、思考、观点,对其他同学的帮助,已在过程里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师。合作学习优化了教学资源,将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合成了广义上的教师资源库,师生共享资源,既互补又发展,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
另外,我们在自读课里,大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习优秀的学生担当小老师,主持自读课的学习。老师在旁把握方向和帮助小老师解决知识水平所不能及的问题。在自读课里,老师和小老师的资源达到整合,优化了教师资源。
3、整合教材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并对课程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作了相应的说明,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教材作为课程标准思想的载体和学生学习能力养成的凭借。由于诸多原因,教材难免存在着不完善,不能完全适应各地区的教学。为了实验的顺利开展,为了给教师更多的资料参考,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为了学生的学习,我们可以在教材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结合本地实际,编写一点辅助学习的课程,从课文学习的知识积累,到发散思维的养成,由课文的精读到课外拓展阅读,课文相关资料的剪辑等,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除此之外,师生不应该把教材当作“圣经”,虔诚地膜拜。也不应该别人喂什么就吃什么、怎么喂就怎么吃,成为教材的奴隶。作为教学者和学习者,应该对教材有自己的看法,根据教学实际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和补充。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者都给教材留下了广阔的自主空间,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还可以发动学生,让学生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学习了一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在平时课外阅读中觉得与课文类似文章推荐出来,复印后在班上张贴,这样学生往往得到一类文章,这对学生的语文积累和扩大阅读非常有帮助,可以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对教材的理解,我们往往囿于教科书或者文字材料,对一些非文字材料或者非物化的材料,熟视无睹。其实作为语文教材来说,只要能够借以养成学生能力的材料,均可作为教材。譬如社会资源,过去的教学往往不重视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别说将社会资源作为课程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应重视资源的开发利用,将社会资源纳入教学资源的系统内,使社会资源成为课程资源,并重视整合社会资源。如为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名胜古迹,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怀,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里难以形成的能力,我们组织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与社会的交往,向社会学习,把社会当作一本永读不完的教材。例如可以组织《家乡的风俗、名胜》等综合实践活动,将学生组成资料组、采访组、摄影组、编辑组、表演组。资料组负责资料收集、整理资料;采访组负责采访当地文化部门领导、当地老人,了解收集有关佚事逸闻;摄影组负责拍摄能反映当地风俗、名胜的照片;编辑组根据资料组、采访组、摄影组提供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编排,形成图文并茂的解说;表演组根据这些资料,编排戏剧,用形象表现当地的风俗民情。
4、课前预习,整体感知
通过自读课文,自查字典解决预习内容,生字词、层次段意、文章内容写作方法等等,自己解决一些疑难问题。这是自主互助合作交流学习型课堂的个重要环节,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要做到灵活的运用,在导入课文之后,一定是让学生对课文认真的阅读,一节书声朗朗的课堂才是一节真正的语文课堂。对课文的阅读,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教师的范读,学生的范读,也可以是听课文的录音,其实不管何种形式的读,最终一定不能少了学生的自读,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总是带有一定的问题,这便是对课文的整体感悟,要求学生在读中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自己掌握生字词,概括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在此基础上能够划分文章层次。
经常开展类似的活动,不但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拓宽思路,学到了相关的知识,更为可贵的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了合作的重要性,这对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总之,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就是尊重人、尊重资源。在合作的过程里,学习合作者的知识,获取合作者的帮助,感受合作者的精神,体会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合作学习能充分利用资源价值,享受合作者的资源,以达到优化资源,发挥资源最大功用。
参考文献:
[1]尤克巴班斯基:《改进课堂教学的若干问题》
[2]孙建军:《对当前几种语文教学法的剖析研究》,《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10期,第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