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杯追寻论文-高红梅

圣杯追寻论文-高红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圣杯追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神圣性,《都柏林人》,精神荒原,性政治

圣杯追寻论文文献综述

高红梅[1](2019)在《《都柏林人》诗性政治与精神荒原症候——《都柏林人》的圣杯追寻》一文中研究指出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1882—1941)是现代主义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Dubliners,1914)作为乔伊斯创作的早期作品,继承了莫泊桑和契诃夫的现实主义写法的同时,融入了现代主义特色。圣杯追寻最早见于中世纪法国作家克雷蒂安(Chrétiende Troyes,约1140—1190)的骑士传(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9年10期)

张苗[2](2017)在《现代社会中的“圣杯追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圣杯追寻"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类重要主题。从《新约圣经》开始,基督徒们对圣杯的追寻便从未停止过。随着社会发展、人类文明不断进化,"圣杯"的象征含义也得以不断丰富、发展。从基督教义中"灵"的象征到现代社会中"名利、地位"的象征,人类追寻圣杯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在文学作品中,圣杯是人类的精神信仰。人类社会在历经了两次世界大战过后,发生了巨大转变,许多文学作品都在探讨信仰缺失的问题。无论是《了不起的盖茨比》还是《小世界》都揭露了现代西方社会中人性的浮夸。信仰的缺失导致西方社会不知所措,西方社会在反思战争的时候迷失了方向。《了不起的盖茨比》所代表的是上世纪20年代美国上流社会的世态炎凉,《小世界》所叙述的是上世纪60年代英国学术界的人情冷暖。两次世界大战之前,日不落帝国是世界的中心,其文化远播全球;两次世界大战过后,美国接管世界霸主的地位,直至今日,其文化仍旧深深地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人。战争之前,英国文化对美国社会影响深远;战争过后,美国文化对英国社会更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圣杯追寻包含两种模式,其一为循环模式;其二为消亡模式,《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小世界》中的人物追寻分别代表了这两种不同的圣杯追寻模式。因此,本文以这两部作品为代表,探求现代"骑士们"对"圣杯"的追寻。(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吴志芳,李翔[3](2013)在《亚瑟王朝廷里失败的约伯们——从神话原型角度解读圣杯追寻》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世纪以来,亚瑟王传奇一直牵动着整个西方世界的心。不可胜数的骑士冒险为整个传奇增添了浪漫色彩,而圆桌骑士的圣杯追寻则赋予了整个传奇宗教情怀。圣杯终究是映照人心善恶的镜子,追寻圣杯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上帝考验的精神之旅,因此追寻者成为了亚瑟王朝廷里的约伯,只有信仰坚定的人才能通过考验,一睹圣杯尊容。运用神话原型理论,探究圣杯追寻者在圣经旧约中的约伯原型,分析大多数骑士没有通过考验的原因,揭示圣杯追寻的意义在于呼吁人们坚定信仰。(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10期)

李翔[4](2013)在《亚瑟王朝的约伯》一文中研究指出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活跃在各种文艺作品中。世俗意味浓厚的骑士冒险至今仍然脍炙人口,宗教情节深重的圣杯追寻迄今依然家喻户晓。圣杯映照人心善恶,圣杯追寻在本质上是上帝考验追寻者信仰坚定与否的精神之旅。因此追寻圣杯的圆桌骑士成了亚瑟王朝廷的约伯,只有追求真理者才能通过考验见到圣杯,而内心不洁者无法通过考验终将受罚。因此圣杯追寻的意义在于呼吁人们坚定信仰,弃恶从善。本文运用神话原型理论理论的约伯原型来探究圣杯追寻者,通过具体分析两个有罪之人和两个有福之人来揭示圣杯追寻旨在号召人们追求仁爱,摒弃罪恶的意义。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本文的意义和布局以及圣杯的来源。第二章论述了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并梳理了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脉络。第叁章分析了圣杯追寻故事中的主要原型,即圣经旧约中的约伯,他是接受上帝检验其信仰坚定与否的原型,探讨了约伯原型的来源和发展状况。第四章是将约伯原型运用到圣杯追寻的分析中。圣杯追寻是上帝制造很多奇迹来召唤圆桌骑士踏上征程的结果。在圣杯追寻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没有通过考验,成为失败的约伯。高文因为嗜杀成性又拒绝忏悔而中途退出,兰斯洛特因为信仰不坚而无缘得见圣杯真容。只有少数人通过考验成为胜利的约伯。帕西瓦尔因为虔信上帝而抵制住了撒旦的诱惑,鲍斯因为追随上帝而避免了手足相残。虔信者得享无上荣光。因此圣杯追寻是以大部分圆桌骑士的死亡或者受辱而告终。第五章首先展现了这些拒绝真理的精英骑士面临的神圣惩罚——一个伟大王朝的覆灭。其次探讨了圣杯追寻故事给后人留下的丰富遗产,即成为文艺家的灵感源泉和对富于凯尔特特色的真善美普世价值的推广。第六章是结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圣杯,即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每个人都需要开始自己的圣杯追寻之旅,同时也探讨了本文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3-09-01)

王玫[5](2013)在《《阿拉比》的主题:虚幻的“圣杯”追寻之旅》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圣杯起源的分析和解读,文章对《阿拉比》的主题进行了新的诠释,指出主人公对神圣爱情的追寻就是一个虚幻的"圣杯"追寻之旅,也是一个由天真到成熟的自我发现之旅。(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张成军[6](2012)在《永远的圣杯,不辍的追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圣杯"日益成为西方文学艺术关键词,频频现身于文学创作、绘画、影视等领域。例如近年甚为畅销的小说《达·芬奇密码》即叙述了一个"追寻"圣杯的故事,而与圣杯相关的电影亦是前仆后继、络绎不绝。现今圣杯已成为一个寓意丰富的成语进入西语词典,进入人们的日常语言。美国学者理查德·巴伯(RichardBarber)在他研究圣杯传奇的着作《圣杯,想象和信仰》里,开列了一长串自1978年至2002年西方主要报刊提到"圣杯"(本文来源于《世界文化》期刊2012年11期)

程巧玲[7](2011)在《圣杯在何处——乔伊斯《都柏林人》的圣杯追寻主题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乔伊斯宣称《都柏林人》书写了都柏林的瘫痪状态,但细读文本,却不难发现其中的许多平凡主人公心怀梦想,一直在追寻着什么。追寻贯穿着《都柏林人》的童年、青年和成人生活,乔伊斯分别以光、爱情、社会认同代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追寻目标,然而由于周围环境和主人公自身的某种缺陷,这些追寻皆以失败告终,只有到了最后一篇《死者》,其主人公才明白,真正应该追寻的是激扬生命的本真状态,那里才是圣杯的真正所在。(本文来源于《国外文学》期刊2011年04期)

吴建映[8](2011)在《“阿拉比”少年之圣杯追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文本分析呈现了"阿拉比"中少年追寻圣杯的历程。尽管追寻最终失败,少年却达到了自我实现和自我意识觉醒的顿悟。可以说也是值得的。整篇文章构建如下:第一部分是关于圣杯传奇和其与"阿拉比"的内在联系;第二部分分析了少年在牧师房间燃起希望的过程;第叁部分解释了其在花园中计划受挫的经过而第四部分则讲述了为达到自我解脱少年在街上整日厮混的情景;第五部分少年的救世主出现,重获希望;最后一部分则交代了一系列苦苦追寻后的顿悟。(本文来源于《文学界(理论版)》期刊2011年11期)

萧若秋[9](2011)在《千年追寻·圣杯》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圣经·歌林多前书11》亚洲杯、欧洲杯、世界杯,这些光灿灿的名号里都带个"杯"。发大奖怎么也该给金子银子啊,发杯具算什么?这其实是一种历史传统,胜利一方的勇士们都要坐下来喝酒庆祝,自然离不开杯子。久而久之,杯子可就不只是物质奖励了,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的褒奖、是胜利者至高无上的荣誉。要说这世上最了不起的杯,便是和耶稣基督有着莫大关联的圣杯。圣杯的故事誉满全球,可普罗大众对它却总(本文来源于《飞(奇幻世界)》期刊2011年06期)

赵俊[10](2011)在《《洛丽塔》—一个现代的“圣杯”追寻》一文中研究指出《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的代表作,同时也是部耐人寻味的作品。作品有着广泛的赞美者,也有众多的批评者。众多的学者和读者从道德和爱情角度来解析这部名着,孰是孰非,读者心中自由判断。除了道德上巨大的震撼,爱情中执着的追求,这部作品还有着很多其他方面的魅力有待读者去追寻,去赏析。随着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发展,我们有了更多的视角来赏析文学作品。神话批评始终带有着神秘的面纱,寻找着遥远的神话传说和现实的结合点。荣格的神话原型理论也为文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集体无意识理论是他神话原型理论的核心内容。本文将用荣格的神话原型理论来解读《洛丽塔》这部作品。在这段被世人认为不伦恋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段执着的圣杯追寻。主人公亨伯特是位现代的圣杯骑士,努力追寻和捍卫自己的目标。同时,他也兼具着现代人的特征,他的追寻带有着太多现代的气息。他所谓“神圣”的圣杯,他的小仙女,不过是他欲望的产物。他的追寻执着且残忍。文章主要分析亨伯特追寻圣杯的过程:寻找圣杯—追寻圣杯—守护圣杯。同时解读主人公追寻圣杯的现代意义。亨伯特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展开了自私且残忍的追寻。追寻的动机不再高尚,追寻的圣杯也不再纯洁神圣。故事神秘却不神圣,结局惨淡,恰好与现代人的很多行径相吻合。这个现代的圣杯追寻故事,以一种别样的方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论文第一章介绍了作者和作品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第二章为理论基础,涉及到荣格的神话原型理论及圣杯故事传说。第叁,第四章为论文的主题,探讨了亨伯特成为圣杯骑士之前的生活,他是如何踏上追寻之路的,以及他追寻及捍卫圣杯的过程。论文的最后一章是对本论文的总结。(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1)

圣杯追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圣杯追寻"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类重要主题。从《新约圣经》开始,基督徒们对圣杯的追寻便从未停止过。随着社会发展、人类文明不断进化,"圣杯"的象征含义也得以不断丰富、发展。从基督教义中"灵"的象征到现代社会中"名利、地位"的象征,人类追寻圣杯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在文学作品中,圣杯是人类的精神信仰。人类社会在历经了两次世界大战过后,发生了巨大转变,许多文学作品都在探讨信仰缺失的问题。无论是《了不起的盖茨比》还是《小世界》都揭露了现代西方社会中人性的浮夸。信仰的缺失导致西方社会不知所措,西方社会在反思战争的时候迷失了方向。《了不起的盖茨比》所代表的是上世纪20年代美国上流社会的世态炎凉,《小世界》所叙述的是上世纪60年代英国学术界的人情冷暖。两次世界大战之前,日不落帝国是世界的中心,其文化远播全球;两次世界大战过后,美国接管世界霸主的地位,直至今日,其文化仍旧深深地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人。战争之前,英国文化对美国社会影响深远;战争过后,美国文化对英国社会更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圣杯追寻包含两种模式,其一为循环模式;其二为消亡模式,《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小世界》中的人物追寻分别代表了这两种不同的圣杯追寻模式。因此,本文以这两部作品为代表,探求现代"骑士们"对"圣杯"的追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圣杯追寻论文参考文献

[1].高红梅.《都柏林人》诗性政治与精神荒原症候——《都柏林人》的圣杯追寻[J].文艺争鸣.2019

[2].张苗.现代社会中的“圣杯追寻”[D].天津师范大学.2017

[3].吴志芳,李翔.亚瑟王朝廷里失败的约伯们——从神话原型角度解读圣杯追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李翔.亚瑟王朝的约伯[D].武汉理工大学.2013

[5].王玫.《阿拉比》的主题:虚幻的“圣杯”追寻之旅[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

[6].张成军.永远的圣杯,不辍的追寻[J].世界文化.2012

[7].程巧玲.圣杯在何处——乔伊斯《都柏林人》的圣杯追寻主题解读[J].国外文学.2011

[8].吴建映.“阿拉比”少年之圣杯追寻[J].文学界(理论版).2011

[9].萧若秋.千年追寻·圣杯[J].飞(奇幻世界).2011

[10].赵俊.《洛丽塔》—一个现代的“圣杯”追寻[D].辽宁师范大学.2011

标签:;  ;  ;  ;  

圣杯追寻论文-高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