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变动分析论文-丰光华

差距变动分析论文-丰光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差距变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收入差距,明瑟方程,Oaxaca-Blinder分解,Neumark分解

差距变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丰光华[1](2019)在《东中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GDP便排在了全球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却有着巨大的差异,不同职业、不同单位所有制性质收入水平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这些收入差距在近些年来已经变得愈发明显。例如,广东省、江苏省GDP已破9万亿,而西部地区一些省份的GDP甚至还没有破万亿。显然,过大的收入差距不利于提高居民个人的幸福感,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此以往,必定影响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也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本文使用CHIP城镇数据(1988年、1995年、2002年、2007年、2013年),运用多元线性回归估计、多种均值分解方法研究了东中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因素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本文主要的贡献有:在研究分析中,对CHIP五个年度的城镇数据分为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测度了收入差距,并探讨了其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我们选用性别、受教育年限、工作经验、职业、单位所有制性质等控制变量,研究其在考察期内对居民收入影响变化情况。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使用学历替代受教育年限,以考察不同教育水平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我们还将Oaxaca分解及其扩展的均值分解引入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的分解,以研究各个变量对收入差距的贡献率的变化情况。本文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东中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得出结果显示:(1)在考察期内居民各个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在每个年度,东部地区的收入差距比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要大。(2)东中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主要来源于东中西部内部的收入差距,东中西部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大,在考察期内,东中西部之间的收入差距最高占比也未超过12%。2、根据东中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影响因素可以看出:(1)考察期内教育收益率正在不断增长,东部地区教育收益率增长最快;居民的收入与工作经验呈显着倒u型关系;从性别上看,男性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女性收入水平,东部地区性别之间的收入差异在考察期内扩大最为迅速,西部地区性别之间收入差距较小,但其在考察期内也在逐渐拉大;从职业上看,负责人与技术人员的收入显着高于工人的水平,最高能高出50%左右,东部地区职业间收入差距比中西部地区较大;从单位所有制看,东部地区不同单位所有制收入差距较大,西部地区单位所有制收入差距较小。从学历上看,高学历者与低学历者的收入差距在考察期内在拉大,2002-2013年期间,大专毕业及以上居民均比小学毕业及以下居民均高出38%以上。3、根据居民收入差距分解结果可以看出:1988-2007年期间,歧视部分对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在100%左右,2013年有了显着的下滑,歧视部分下降到70%左右,合理部分达到30%左右,其主要来源于东部地区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其解释了总收入差距的24.5%。职业的总歧视在考察期内均扩大了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收入差距。单位所有制性质在考察期内均缩小了两者的收入差距,其中反向歧视均扩大两者的收入差距,直接歧视均缩小了两者收入差距,不过直接歧视作用强于反歧视作用。本文提出的建议主要有:重视基础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实现产业升级,保障就业公平;平衡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董萌萌[2](2015)在《我国地区发展差距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地区的均衡发展抱有更高的期望。21世纪以前,我国的地区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变动趋势,并且在世纪末的最后几年都开始扩大。为了促进地区均衡性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区域经济政策,促进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居民增收。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地区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是否开始缩小,具体的变动趋势如何,变动趋势出现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究。本文通过测算2000-2013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十四年来的人均GDP以及人均居民收入的变异系数,发现21世纪以来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居民收入差距都出现缩小的趋势,进而推断出我国出现了地区经济发展平衡性和区域居民收入分配同时改善的新格局:新格局的产生主要依赖于落后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但是由于收入-发展比的制约,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达到峰值的时间以及差距缩小速度都相应的落后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央对地方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居民转移性收入以及各地区城镇化率的变化,得出了我国目前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能有效地缩小地区差距,而转移性收入以及城镇化对缩小地区差距的作用却还没有表现出来的结论;给出了为不断缩小我国的地区差距,需要继续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增加低收入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居民的转移性收入,积极推进落后地区的城镇化进程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2-01)

高蓉蓉[3](2015)在《基于ELES模型的收入增长、收入差距与消费结构变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重点探讨收入变化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收入差距导致的不同阶层居民消费习惯差异,发现了收入增长是居民消费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同类型的商品消费变化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对各类商品消费倾向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必须进一步调整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积极促进居民消费支出的总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5年33期)

汪锋,解晋[4](2015)在《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分析——基于政府政策视角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我国分省泰尔指数的面板数据库,进而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户籍制度逐渐松动背景下政策因素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度性因素(城镇化、市场化、转移支付、对外开放)对城乡收入分配状况有重要影响和调节作用,且转移支付制度产生预期政策效果还需要相关激励措施的配合;这从侧面论证了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倒U形关系并非无条件的自然趋势,而是政府对政策的选择和实施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管理评论》期刊2015年03期)

麻福芳[5](2011)在《城乡统筹视野下武汉市城乡差距变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而“十二五”规划要求“实现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而早在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就已经被批准成为“两型”社会的试点,这标志着武汉经济社会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武汉必将能顺应时代,利用有利条件,抓住机遇,实现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城乡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叁农”问题严重,二元经济结构突出。这些严峻的现实决定了武汉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以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理,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分析与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武汉市城乡统筹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的关系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本文在全面阐述武汉市城乡统筹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分析,通过构建评价经济发展和城乡统筹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从城乡统筹的理论基础着手,对武汉市城乡之间的差距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城镇和农村在经济发展、居民的消费水平、支出结构、生活水平等方面存在差距。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等角度,构建了包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内共15个指标的武汉市城乡统筹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给各指标赋权,通过实证来测算武汉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动态变化。为了进一步测算武汉市经济发展与城乡协调之间的互动关系,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构建了两者关系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度量。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武汉市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下降,而工业产值比重在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存在差距,农民收入徘徊不定;虽然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在不断增加,但是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在不断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存在差异,在耐用消费品的拥有数量上同样存在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历史遗留原因、财政扶持力度不足以及工农业发展反差系数大造成的。(二)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武汉市城乡统筹水平测算发现,其水平近15年来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近年来增速较快,这与国家的“中部崛起”、“两型”社会的战略,以及武汉市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是分不开的。(叁)进一步研究发现,武汉市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经济发展并不能导致城乡协调程度的上升,而相对的是城乡协调程度的上升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在研究对象上,对武汉市城乡统筹水平以及经济发展与城乡协调之间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不是仅限于国内常用的对城乡统筹现状与原因的分析,而进一步的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第二,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通过构建武汉市城乡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对武汉市城乡统筹水平进行动态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武汉市经济发展与城乡协调之间的关系。针对结果,为武汉市以及武汉城市圈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避免城乡差距扩大。(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付桂军,齐义军[6](2010)在《城乡统筹视阈下内蒙古城乡差距变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从长期以来实际执行的"城市偏向"发展战略实质性地转向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正确认识城乡发展差距的变动是施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基础。本文主要选用收入水平、消费支出和消费水平叁套指标来分析内蒙古城乡差距。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内蒙古城乡收入差距已经接近或超过1978年的初始水平,已经到了制度变革的临界点,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0年07期)

王南丰,鲁玲[7](2009)在《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城镇居民收入也获得了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也影响命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通过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泰尔指数的计算与描述,并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原因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西安财经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寇铁军,苑梅[8](2009)在《城市居民收入地区差距的变动分析——以辽宁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问题,成为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阶层广泛关注的焦点。收入差距过大突出地体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该论文基于辽宁省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动进行分析———从地区间来看,不同地区间的居民收入差距最大,因此,受到众多经济学家和政府工作人员的重点关注。(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韩旭,韩淑丽[9](2006)在《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分析——基于1978—2003年时间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显着提高,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之势,在促进部分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也抑制了全体居民共同提高生活质量的进程。因而,正确认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之势,探究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才是提高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最佳选择。(本文来源于《财经问题研究》期刊2006年10期)

李颖,王尤贵[10](2006)在《基于收入来源的我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变动主要是由家庭经营纯收入与工资性收入比重及其变化的差异决定的。缩小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应加快低收入省份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强低收入省份的交通、信息基础工程建设和教育基础工程建设。(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期刊2006年06期)

差距变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地区的均衡发展抱有更高的期望。21世纪以前,我国的地区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变动趋势,并且在世纪末的最后几年都开始扩大。为了促进地区均衡性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区域经济政策,促进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居民增收。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地区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是否开始缩小,具体的变动趋势如何,变动趋势出现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究。本文通过测算2000-2013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十四年来的人均GDP以及人均居民收入的变异系数,发现21世纪以来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居民收入差距都出现缩小的趋势,进而推断出我国出现了地区经济发展平衡性和区域居民收入分配同时改善的新格局:新格局的产生主要依赖于落后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但是由于收入-发展比的制约,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达到峰值的时间以及差距缩小速度都相应的落后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央对地方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居民转移性收入以及各地区城镇化率的变化,得出了我国目前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能有效地缩小地区差距,而转移性收入以及城镇化对缩小地区差距的作用却还没有表现出来的结论;给出了为不断缩小我国的地区差距,需要继续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增加低收入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居民的转移性收入,积极推进落后地区的城镇化进程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差距变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丰光华.东中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分析[D].安徽大学.2019

[2].董萌萌.我国地区发展差距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分析[D].天津大学.2015

[3].高蓉蓉.基于ELES模型的收入增长、收入差距与消费结构变动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

[4].汪锋,解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分析——基于政府政策视角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5

[5].麻福芳.城乡统筹视野下武汉市城乡差距变动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1

[6].付桂军,齐义军.城乡统筹视阈下内蒙古城乡差距变动分析[J].前沿.2010

[7].王南丰,鲁玲.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

[8].寇铁军,苑梅.城市居民收入地区差距的变动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

[9].韩旭,韩淑丽.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分析——基于1978—2003年时间序列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

[10].李颖,王尤贵.基于收入来源的我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分析[J].农村经济.2006

标签:;  ;  ;  ;  

差距变动分析论文-丰光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