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断裂带论文-亓亮,张林,刘健

高青断裂带论文-亓亮,张林,刘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青断裂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青断裂带,构造特征,构造演化,成藏规律

高青断裂带论文文献综述

亓亮,张林,刘健[1](2015)在《高青断裂带中、新生界构造特征与油气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青断裂带向东紧临博兴洼陷,是一个多层系含油、高油气丰度的复式油气聚集区。但由于对该区构造、地层格架、油气成藏等基本地质问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特别是前第叁系,经历了多期的构造改造,构造格架,地层分布更加复杂,严重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程。以构造演化分析为主线、对高青地区中、新生界构造-地层格架、构造格局、油气分布等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加快本区油气勘探进程,对丰富复杂断裂构造带油气勘探的技术与理论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5年13期)

申宝剑,秦建中,胡文瑄,黄智龙,王杰[2](2009)在《济阳坳陷高青—平南断裂带CO_2气藏中稀有气体地球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济阳坳陷高青—平南发育多个CO2气藏,对气藏组分、同位素以及组分同位素相关组合进行分析,认为气藏中CO2主要是幔源-岩浆成因。气藏同时具有高40Ar/36Ar和高3He/4He值表明:气藏中稀有气体主要来自幔源,同时有部分壳源混入;气藏中4He/40Ar*平均值为2.15,说明该地区气藏形成主要以岩浆缓慢脱气为主,大规模CO2及稀有气体是岩浆冷却结晶阶段所释放。其形成机理为:在随岩浆上升的过程中,随着压力和温度不断下降以及岩浆成分的变化,岩浆中CO2及稀有气体溶解度也随之降低并析出,产生的大量CO2及稀有气体沿着深大断裂及一些二、叁级断裂交汇处输送至地层的各类圈闭中,并在适当的位置聚集成藏。(本文来源于《高校地质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申宝剑,黄智龙,刘洪文,许成,林治家[3](2007)在《济阳坳陷高青-平南断裂带两类气藏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对高青-平南断裂带两侧的气藏进行气体组分及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发现:两侧分布的是不同的气体类型,南侧主要是以甲烷为主的烃类气藏,其CH4含量在88.83%~99.26%之间,碳同位素值为-55.17‰~-35.00‰之间,结合该地区的地质特征认为该区CH4气藏为混合气藏,其来源主要有3种:油型伴生气、幔源岩浆脱气以及CO2还原气。而北侧主要是以CO2为主的非烃类气藏,其CO2含量在60.72%~99.99%之间,碳同位素值为:9.8‰~3.41‰,3He/4He值主要在4.45×10-6~6.35×10-6之间,主要是幔源-岩石化学成因的混合气。通过分析两侧气体组分及碳同位素特征,初步判断高青-平南断裂带两侧烃类气体形成于同一时期,主要可能是早期强烈的岩浆喷发后形成,而高青地区的二氧化碳气藏主要是由后期的岩浆脱气形成。两类气藏组分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由后期的岩浆活动影响造成。(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期刊2007年03期)

郎芳[4](2007)在《高青断裂带北区沙四段碎屑岩及孔店组火成岩油藏地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面分析、总结研究区已有地质、地震、钻探、化验测试等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次研究补充的叁维地震解释、测井约束反演、测井多功能解释等最新资料,本文以油藏描述和含油气系统及成藏动力学理论为指导,采用油气综合地质分析和和定量模拟等技术手段,对东营凹陷高青断裂带北区的油气地质条件与油气开发前景进行了全面分析与系统评价。论文主要由储层研究、油气成藏条件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油气资源与开发前景评价叁大部分组成。(1)储层研究:研究目的层沙四段碎屑岩和孔店组火成岩,由于二者层位不同,岩性不同,沉积特征差异较大,故在研究中针对其不同的沉积特点,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据该区取心井岩心观察及岩屑录井资料显示,本区沙四段储层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砂岩类储层,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南部及东部,目前钻遇的沙四段主要含油层均为砂岩储层;另一类为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储层由于沙四段西、北部钻井控制程度较低,在对储层展布研究过程中,我们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沙四段储层进行了预测,结合测井资料对沙四段的储层展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孔叁段火成岩沉积位于孔叁段的中、上部,以玄武岩、安山玄武岩为主,玄武岩呈斑状基质填隙结构,主要矿物成份为斜长石、辉石(已完全蚀变,现推测为辉石),次生矿物为皂石、绿泥石、白云石。依据火成岩气孔、裂缝发育及充填程度将玄武岩分为致密玄武岩和气孔玄武岩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玄武岩在孔叁段火成岩中交替出现。依据喷发岩的岩性、构造特征、厚度变化及电性、储集空间发育程度的差异等,将火成岩分为火山口相、近火山斜坡相及远火山斜坡相叁个相带。火成岩储层控制因素主要有裂缝、风化壳及岩相等几个方面的因素。(2)油气成藏条件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高青断裂带边界的高青大断层长期活动,形成本区独特的沉积特点和构造特征,加之沙四段、孔店组储集层发育,使研究区具有较为有利的油气藏形成条件,具有自己独特的成藏规律,形成了北区丰富多彩的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的形成必须有充足的油源、良好的储层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从成藏基本条件分析,北区具有成藏的有利因素。本区油气运移主要发生在馆陶组中晚期-明化镇组,沙四上、沙叁中、下生成的油气,经初次运移进入沙叁段-沙二段叁角洲砂体中,沿地层上倾方向向高青断裂带运移。油气进入断裂带后,因断裂带内缺乏较大规模的构造,油气不能在断裂带大规模聚集起来,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沿高青大断裂向上运移,进入断层上升盘的孔店组及沙河街组储集体中,向上倾方向运移,被馆陶组底部的不整合面或断层遮挡,形成油气藏。油气主要在靠近断层线附近圈闭内富集,表现为靠近大断层,油层组多,油层厚,远离断层的西部则油层少,含油性明显变差。另外作为火成岩,断层附近裂缝及储集空间的孔洞发育,易形成高产裂缝性油藏。从油气分布看,由于油源不足北区未能满块含油,油气富集于南部剥蚀线附近,离剥蚀线的远近成为斜坡带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3)油气资源与开发前景评价:在储层及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研究基础上,依据圈闭钻井控制程度,分控制储量和预测资源量分别对北区的油气资源量及开发前景进行了评价。计算控制储量181.3万吨;预测资源量175万吨。对于无井控制的有利含油气区域部署探井落实资源量,在有井控制区部署开发滚动井及开发井。总之,断裂带北区沙四段碎屑岩及孔店组火成岩具备形成油气藏的的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发育不同类型的含油气圈闭,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7-06-30)

徐亮[5](2007)在《高青断裂带多藏共存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青大断层是一条长期继承性活动的基底大断层,为一级铲式正断层,是东营凹陷与青城凸起的分界断层,它的发展和演化控制着青城凸起和博兴注陷的形成和演化,对油气聚集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沿着高青断裂带依次分布了油藏、甲烷气藏和二氧化碳气藏,这叁种类型的藏共存在断裂带上并具有相对独立的特征。通过断裂封堵性研究、油源对比、气藏成因分析、不整合和连通砂岩在成藏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多藏共存规律等方面对于这种特殊的成藏现象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在系统研究断层纵向、侧向封堵性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高青大断裂具有幕式输导特征。断裂带兼具正断和扭动性质,以高17块油藏为例,通过断层两侧岩性的配置关系分析了高青断裂带的侧向封堵性。通过油源对比,说明高青油田油源主要来自博兴洼陷沙四段烃源岩;烃类气的地化指标反映为油型气,且都不同程度遭受生物降解。非烃类气层中碳同位素特征说明是无机成因,而且是岩浆—幔源成因。He、N_2也来自地幔。在高青断裂带的油气聚集成藏过程中,不整合面与连通砂体都起到了重要的配合作用,不整合面既是运移的通道,同时其上的泥岩起到了封堵的作用,砂体是油气斜侧向运移的主要通道,从而形成了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复合油气藏等不同类型的油气藏。高青断裂带具有多期、复式成藏的特点,油气富集区沿高青断裂带两侧呈带状分布,各含油气层系具有明显的分区性。断层、砂体、不整合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其中高青断裂带是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油藏的油源是洼陷内烃源岩,烃类气藏属于油型气,二氧化碳气藏是深部物质上涌引发上地幔活动,导致深部挥发分及活动组分向上运移随岩浆入侵和断裂活动,在断裂带附近的各类圈闭为气体聚集的有利场所。同时花501气藏中含He,N_2和CO_2气为主的非烃气与油型CH_4气分层聚集,表明至少有两期成藏。(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7-02-01)

曾溅辉,金之钧,张刘平[6](2004)在《东营凹陷高青-平南断裂带幔源流体活动特征及其成藏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营凹陷高青-平南断裂带为幔源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该幔源流体主要为岩浆(岩)和CO2气体。高青-平南断裂带幔源流体活动方式和活动强度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该断裂带在古近纪-新近纪至少经历了四期富CO2幔源流体活动。高青-平南断裂带富CO2幔源流体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直接形成无机CO2气藏;②通过能量--热的作用和物质,即CO2的加入,影响水-岩相互作用的强度和方向,从而改善油气储集层的物性;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源岩的排烃效率,增加油气的运移速率。(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04年05期)

高青断裂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济阳坳陷高青—平南发育多个CO2气藏,对气藏组分、同位素以及组分同位素相关组合进行分析,认为气藏中CO2主要是幔源-岩浆成因。气藏同时具有高40Ar/36Ar和高3He/4He值表明:气藏中稀有气体主要来自幔源,同时有部分壳源混入;气藏中4He/40Ar*平均值为2.15,说明该地区气藏形成主要以岩浆缓慢脱气为主,大规模CO2及稀有气体是岩浆冷却结晶阶段所释放。其形成机理为:在随岩浆上升的过程中,随着压力和温度不断下降以及岩浆成分的变化,岩浆中CO2及稀有气体溶解度也随之降低并析出,产生的大量CO2及稀有气体沿着深大断裂及一些二、叁级断裂交汇处输送至地层的各类圈闭中,并在适当的位置聚集成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青断裂带论文参考文献

[1].亓亮,张林,刘健.高青断裂带中、新生界构造特征与油气分布[J].科技视界.2015

[2].申宝剑,秦建中,胡文瑄,黄智龙,王杰.济阳坳陷高青—平南断裂带CO_2气藏中稀有气体地球化学特征[J].高校地质学报.2009

[3].申宝剑,黄智龙,刘洪文,许成,林治家.济阳坳陷高青-平南断裂带两类气藏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矿物岩石.2007

[4].郎芳.高青断裂带北区沙四段碎屑岩及孔店组火成岩油藏地质研究[D].中南大学.2007

[5].徐亮.高青断裂带多藏共存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

[6].曾溅辉,金之钧,张刘平.东营凹陷高青-平南断裂带幔源流体活动特征及其成藏效应[J].地质论评.2004

标签:;  ;  ;  ;  

高青断裂带论文-亓亮,张林,刘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