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论文-卢涛

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论文-卢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等学校,信息化评价指标,构建,理论

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卢涛[1](2019)在《关于我国高等学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作为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体系之一,对于整个高等学校以及我国整体教育发展前景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国高等学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构建措施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4期)

彭燕青,金思玉,吴德聪,张攀,王佳琪[2](2019)在《浅谈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等问题,本文借鉴国内外高校信息化发展的成果,对当前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加强对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建议,希望能为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信息科技》期刊2019年13期)

彭静怡[3](2019)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加以研究,对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指标的评价进行探究,旨在互联网时代下,切实做好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工作,促进各行业的稳定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9年08期)

陈翠翠[4](2019)在《茶叶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省安溪县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产茶县之一,连续10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近年来,安溪县大力推动信息化产业建设,在农业领域不断推动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整合县、镇、村叁级物流体系,促进电子商务的规模发展,随着当地茶产业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和深入,构建茶叶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分析安溪县茶叶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的薄弱环节,成为促进茶叶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基于我国十叁五信息化发展的研究,构建了茶叶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并选取安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家茶叶企业,采用AHP群决策法、熵权法和综合模糊评价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对其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估,为科学评价安溪县茶叶企业信息化水平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梳理了国内外企业信息化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内涵、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以及茶叶企业信息化的作用和内容,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为了对安溪县茶叶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借鉴我国十叁五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指标和前人研究成果,构建了茶叶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结合专家咨询调研意见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完善,最终构建了包含22项指标的茶叶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详细阐述了各项评价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为茶叶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科学评估建立了有效的指标体系。(3)提出了茶叶企业综合评价的模型,将本文构建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安溪桃源有机茶场有限公司、安溪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3家茶叶企业,通过对叁个案例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测算,得出叁家企业综合评价结果。由模型评判计算得出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综合评价值最高,Z_C=3.30421,依据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分析,评价等级为优;安溪桃源有机茶场有限公司的综合评价值次之,Z_B=2.46623,评价等级为良;再次为安溪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Z_A=2.08104,评价等级为良。通过对3家代表性茶叶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测算,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和该测算方法反映出的茶叶企业信息化水平基本与实际情况相符,可以对安溪县茶企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进行有效评价,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茶叶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模型的有效实用,也为其他地区的茶叶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以及制定茶叶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9-04-01)

郝发婷,于春燕,陈桂林,祁辉[5](2018)在《高校二级学院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数字化校园建设到智慧校园提出,各高校对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越来越重视,这也使得信息化在高校各二级学院的考核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构建了高校各二级学院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排序法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各二级学院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所对应的权重,以此作为高校二级学院信息化评比考核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信息化》期刊2018年21期)

鲁伟伟[6](2017)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信息化是现代化的主导和支撑。工业化和信息化已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作为第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的标志,既是经济社会进步的特征,又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信息化已逐渐成为全球发展计划中的重要战略问题,推动了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格局的变化。自2008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国家多次提出并推进工业化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近年来,各部门、各地方和企业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加强协调配合,积极推进两化融合。然而如何评定企业信息化程度,一直是各部门关注的重点。此外互联网正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影响人类所有层面的深刻变革,也必然会对企业信息化及评价产生深远的影响,移动社交,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评价企业信息化程度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本文首先总结并分析了企业信息化理论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在宏观上明确了企业信息化的研究体系,包括评价指标和相关评价模型等。然后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的特征,重点抓住移动化,智能化,大数据化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叁级评价指标和选定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法作为主要评价方法,继而形成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指标评价体系,为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评定提供参考。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某大型石油运输企业(A企业)的车辆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为真实案例,运用本文建立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结合A企业的信息化现状,对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做出了定量分析,给出了A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得分,并指出了改进方向,为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指导性工作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明确互联网对各行业的影响,分析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特征;(2)确定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的选定原则,在明确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评价重点的基础上,分析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3)分析指标评价方法,确定适合评价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方法,即模糊综合评判。在此基础上,建立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指标评价模型,实现评价结果的输出;(4)以A企业为例,针对A企业信息化现状,采用德尔菲法收集权重等关键信息,对A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杨文婷[7](2016)在《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物流产业是将运输、仓储、装卸、配送、信息等多个方面结合,从而形成完整的供应链,提供给客户多功能需求的综合性服务行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焦点的现代物流产业正在发生巨大变革。信息化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颠覆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以及产业链上下游运作方式。2009年国家颁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物流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现阶段不断涌出的新技术带动着快速增长的物流需求,物流信息化是调整和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关键。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以及实际的物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怎样从产业层面对物流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是建设物流信息化及发展现代物流产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通过以下4部分对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首先概括了现代物流产业及物流信息化的内涵和特征,并系统介绍建立该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其次,依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本文从产业角度设计物流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主成份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分析选择和解释说明,在此基础上构建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接着,从主观与客观两个角度确立各级指标权重,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制定了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权重与二级指标权重,并对两套权重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使得权重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通过模糊综合评价计算物流信息化发展指数。最后,本研究选取山西省物流产业2009年-2014年相关测度数据,对山西省物流产业信息化进行定量测评,测算出各指标信息化指数并评价其信息化水平,验证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否可行及有效。最终得出:从本文构建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山西省物流产业信息化的评价结果来看,与山西省物流产业信息化的真实现状基本吻合,由此证明本文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可信的和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财经大学》期刊2016-06-01)

黄晓[8](2016)在《陕西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完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迅速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也逐渐受到关注,陕西省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展开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但是陕西省中小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诊断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引导、调节教育信息化向着理想的状态发展,因此,构建一套符合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首先通过对现有相关研究的分析以及对陕西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的调研,构建了适合陕西省教育信息化现状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然后采用德尔菲法对确定的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和修改;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排序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指标体系的权重,最终确定了陕西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分两步:第一步是陕西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的构建。首先,在了解陕西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已有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维度进行对比分析,大致确立了组织管理、信息化环境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五个评价维度,并对一级维度细分为20个二级和54个叁级指标;对初步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咨询专家的意见,保证了陕西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最终确定的陕西省中小学评价指标框架主要包括:组织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信息化的资源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人才队伍五个维度。第二步: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排序法确定陕西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权重。编制了陕西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权重的调查问卷,通过纸质问卷和E-mail的方式对教育信息化相关专家发放问卷。根据专家问卷的结果确立了评价指标的权重,最终确定了陕西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本论文共包括六章内容:第1章 导论。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并提出本论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首先,对本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其次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教育信息化评价相关的研究中的不足之处。第3章 陕西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首先,编制问卷,对陕西省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调研;其次,对调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最后,总结出我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瓶颈。第4章 陕西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的建立。通过对国内已有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维度进行对比分析,结合陕西省的现状,初步构建出了陕西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对评价指标进行修改,最终确定陕西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框架,并对其叁级指标进行描述。第5章 陕西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利用层次分析法并借助Yaahp软件,计算得出一级指标权重;二叁级指标利用专家排序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第6章 结束语。对本论文进行研究总结,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并找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甘健胜,李训耀[9](2015)在《基于开放环境的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开放环境下通过合作共建或项目外包等方式整合校内外资源,高校信息化建设投入要素不再局限自身所有。因此,从要素"为校所用"的视角出发构建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可克服要素"为校所有"评价指标体系的局限性。采用系统分析方法,通过从"网络化环境、数字化资源、现代化管理、信息化应用"四个维度明确指标体系内涵、主要特点以及选择指标的基本原则,可以构建新的指标体系。它能够更加科学的评价与指导高校信息化建设。(本文来源于《福建江夏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彭征安[10](2015)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结合新型城镇化特点,以《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为研究基础,并总结诸多专家学者的信息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经过认真分析筛选,构建了一套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来源于《市场周刊(理论研究)》期刊2015年10期)

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等问题,本文借鉴国内外高校信息化发展的成果,对当前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加强对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建议,希望能为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卢涛.关于我国高等学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2].彭燕青,金思玉,吴德聪,张攀,王佳琪.浅谈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J].现代信息科技.2019

[3].彭静怡.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

[4].陈翠翠.茶叶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

[5].郝发婷,于春燕,陈桂林,祁辉.高校二级学院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

[6].鲁伟伟.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7

[7].杨文婷.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6

[8].黄晓.陕西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9].甘健胜,李训耀.基于开放环境的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5

[10].彭征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

标签:;  ;  ;  ;  

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论文-卢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