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论文-陈婉芝,周漪琪,刘苑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论文-陈婉芝,周漪琪,刘苑

导读:本文包含了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皮下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术后并发症,护理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论文文献综述

陈婉芝,周漪琪,刘苑[1](2019)在《全皮下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皮下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电除颤、心肺复苏术后幸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我院2例恶性心律失常电除颤、心肺复苏术后幸存患者在经全皮下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治疗后进行密切观察、正确护理,分析总结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措施。结果2例患者手术成功,通过全面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对患者预后产生积极作用。结论因全皮下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仍在国内处于初期应用阶段,现有的临床资料较少,尚缺乏长期的随访数据。预期术后相关并发症,通过严密观察患者尽早识别术后并发症并给予有效护理,是护士一线护理和干预的关键工作,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5期)

乌仁陶古斯,段江波,李学斌,王龙,李鼎[2](2018)在《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双腔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0岁。因"反复意识丧失10d"于2017年11月23日收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患者10天前无特殊诱因反复出现意识丧失,伴抽搐。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房颤),QT间期延长,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图1)、心室颤动(室颤)。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增大,室间隔变薄、室间隔运动低平,左心室前壁、侧壁运动减弱,二尖瓣、叁尖瓣反流,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本文来源于《中国误诊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陆秋芬,孙健,王君,张澎湃,李毅刚[3](2018)在《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多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速/室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植入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CRTD)的患者51例,随访(39.4±22.3)个月,19例ICD/CRTD记录到持续性室速和或快室速、室颤,为室性心律失常组;32例ICD/CRTD未记录到持续性室速和或快室速、室颤事件,为非室性心律失常组。分析ICD/CRTD植入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因素以及两组患者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并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51例ICD/CRTD植入患者月随访中,发现有19例(37.3%)ICD/CRTD记录到室速/快室速/室颤,而且ICD/CRTD给予恰当治疗(ATP或电击),其中3例经历了室速电风暴。对ICD/CRTD植入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和临床事件发生作多因素分析发现,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术后12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显着相关(r=0.149,P=0.047),ICD/CRTD术后住院/死亡的发生与缺血性心肌病(r=17.643,P=0.045)、可达龙(r=14.672,P=0.013)、室性心律失常(r=21.561,P=0.046)显着相关。结论术后12个月LVEF值的显着提高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缺血性心肌病及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会增加ICD/CRTD植入患者术后住院/死亡的发生,而可达龙可有效降低住院/死亡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贺双凤[4](2017)在《1例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反复电风暴病人的用药与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目前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颤动(VF)]引起心源性猝死治疗的重要手段。国际上很多临床试验表明,ICD显着降低了猝死率和总病死率以及改善了生存率。ICD植入后电风暴(ES),即24h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互不关联的心动过速(FVT)和VF,需要ICD介入[包括抗心动过速起搏(anti-tachycardia pacing,ATP)治疗和(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7年31期)

殷康,华伟,丁立刚,李玉秋,金汉[5](2017)在《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预防猝死长期随访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心肌病,可引起患者反复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甚至猝死。本研究观察ARVC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后的长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收集1996-12至2015-09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所有植入ICD的ARVC患者的既往住院和门诊记录,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研究共纳入39例ARVC患者,男性32例(82.1%),确诊时的平均年龄(42.1±14.8)岁,33例(84.6%)患者ICD植入前出现过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VT/VF)。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8.6(32.3~73.3)个月,随访期间3例(7.7%)死亡,其中1例患者为猝死,另外2例患者分别死于心力衰竭和脑梗死。28例(71.8%)患者共接受540次ICD恰当治疗,其中5例(12.8%)患者首次ICD恰当治疗发生在ICD植入后2年以上。12例(30.8%)患者ICD植入后经历过电风暴,7例(17.9%)患者的电风暴出现在ICD植入后2年以上。无广泛胸前导联T波倒置(TWI≥V1~3)的患者无事件生存期更短(风险比=0.39,95%可信区间:0.16~0.96)。有ICD恰当治疗与无ICD恰当治疗的患者中,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射频消融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ARVC患者易反复发作室性心律失常,ICD能够有效终止此类患者的VT/VF,是目前预防心脏性猝死最为可靠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7年09期)

柳唯意,余琳娜,华宝桐,景盼,蒲里津[6](2017)在《松弛疗法对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放电后继发情绪紊乱患者起搏器事件及情绪紊乱的干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松弛疗法减少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放电后继发情绪紊乱患者起搏器事件,及改善情绪紊乱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11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及ICD门诊随访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将男性、女性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一般药物治疗;试验组另外同时接受松弛疗法,包括肌肉放松训练、想象放松训练、深呼吸放松训练、静默放松训练,2次/d,30 min/次,持续6个月。应用起搏器腔内图事件监测功能,记录两组试验前6个月及试验期间6个月内被标记的起搏器事件次数。分别于试验前及干预6个月后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情绪紊乱程度及干预效果。结果试验期间,对照组、试验组分别退出3、2例。对照组试验前6个月与试验期间6个月被标记的起搏器事件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72,P=0.637);试验组试验期间6个月被标记的起搏器事件发生次数少于试验前6个月(Z=-3.172,P=0.002)。试验组试验前6个月与试验期间6个月被标记的起搏器事件发生次数变化值大于对照组(Z=-2.475,P=0.013)。试验组干预后情绪紊乱程度较对照组轻,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情绪紊乱的干预效果与被标记的起搏器事件次数呈负相关(r_s=-0.702,P<0.001)。结论松弛疗法能够减少ICD放电后继发情绪紊乱患者起搏器事件的发生次数,并改善患者情绪紊乱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7年26期)

俞帅,陶文其,连敏,张雁,徐志强[7](2017)在《右美托咪定控制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术后室性心律失常风暴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例男性患者,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术后3个月,因"半天内ICD反复放电十余次"再次入院,程控ICD发现半天内放电34次,予提高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颤)ICD低限识别频率,静脉补钾、泵入盐酸胺碘酮以及艾司洛尔等治疗无效,室速、室颤仍反复发作,部分需体外电除颤,遂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室速及室颤风暴获得明显控制,应用右美托咪定1h后再无室速/室颤发作。(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李晓丹[8](2016)在《1例心脏再同步联合埋藏式心律转复起搏除颤器并发电风暴的护理心得》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致死率极高,虽然目前临床上规范的抗心力衰竭药物的应用已显着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但纽约心脏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报导了心功能分级Ⅲ级和Ⅳ级的患者预后仍然不佳。心力衰竭进行性加重和致命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是心力衰竭(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下旬刊)》期刊2016年08期)

李康,丁燕生[9](2016)在《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治疗指南解读——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非外科置入装置(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重点介绍《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急/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1](以下简称《2016年指南》)中关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 EF)非外科置入装置治疗部分,主要包括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李彬,朱明军[10](2015)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神经症验案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指由于社会、环境、心理、生理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以精神障碍为主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下降、烦恼、紧张、焦虑、抑郁、恐怖、强迫症状、抑郁症状、分离症状、转换症状或各种躯体不适感。西医包括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癔症以及内脏神经官能症。中医属"郁证""癫狂""失眠""脏躁"等病证范畴[1,2]。据调查显示,心血管疾病(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0岁。因"反复意识丧失10d"于2017年11月23日收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患者10天前无特殊诱因反复出现意识丧失,伴抽搐。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房颤),QT间期延长,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图1)、心室颤动(室颤)。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增大,室间隔变薄、室间隔运动低平,左心室前壁、侧壁运动减弱,二尖瓣、叁尖瓣反流,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论文参考文献

[1].陈婉芝,周漪琪,刘苑.全皮下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2].乌仁陶古斯,段江波,李学斌,王龙,李鼎.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双腔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1例[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

[3].陆秋芬,孙健,王君,张澎湃,李毅刚.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8

[4].贺双凤.1例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反复电风暴病人的用药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7

[5].殷康,华伟,丁立刚,李玉秋,金汉.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预防猝死长期随访结果[J].中国循环杂志.2017

[6].柳唯意,余琳娜,华宝桐,景盼,蒲里津.松弛疗法对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放电后继发情绪紊乱患者起搏器事件及情绪紊乱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

[7].俞帅,陶文其,连敏,张雁,徐志强.右美托咪定控制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术后室性心律失常风暴一例[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7

[8].李晓丹.1例心脏再同步联合埋藏式心律转复起搏除颤器并发电风暴的护理心得[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

[9].李康,丁燕生.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治疗指南解读——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非外科置入装置(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治疗[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6

[10].李彬,朱明军.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神经症验案1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

标签:;  ;  ;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论文-陈婉芝,周漪琪,刘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