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死亡尊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死亡教育,尊严死亡,生命末期质量
死亡尊严论文文献综述
关晓清,王希超,于秀华,关琰珠[1](2019)在《从死亡教育助推尊严死亡 提高老年人生命末期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无法回避的话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健康人群无法想象老年生命末期病人遭受的临终痛苦。现代医疗器械的过度治疗使大部分病人痛不欲生,但却无能为力,他们无法决定自己人生最后的路怎么走~[1],常常是不得"善终"。"善终"是中国传统文化"五福"之一~[2],有尊严的死亡是一种幸福,幸福的死亡一定是随尊严而去。伴随社会老龄化,生命末期老人的尊严死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死亡教育在尊严死亡中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凸显。这也是家庭(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顾宏林[2](2019)在《临终关怀:给生命以尊严,给灵魂以直面病痛和死亡的勇气》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医7年,我对死亡早已不再陌生。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我时常会遇到患恶性肿瘤骨转移癌的患者。在这一疾病面前,外科医生能做的不多,部分患者愿意接受姑息性手术治疗,以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而大多数患者连手术机会都没有,死亡对他们来说只是时间问题。与这些患者和家属交流时,我更多(本文来源于《协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周成[3](2018)在《《死亡医生》:观念的历险,为死的尊严而战》一文中研究指出"独树翘寒色,闲云澹落晖。"草木衰败,树叶飘零,转眼B是冬季。日历几近掀完,瑟瑟寒风早B把叶子从那些骄傲的树上冷酷撕下,雨湿落叶,脉络清晰,切割出风寒料峭的生命归宿。当生命走向尽头,舞台即将谢幕,如何完美结束?如何尊严地离去?如何让死亡变得更有意义?影片《死亡医生》用清晰的叙述脉络,警示出法律与道德之间藕断丝连(本文来源于《中国律师》期刊2018年12期)
关琰珠[4](2018)在《开展生前预嘱研究 逐步推进尊严死亡》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推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虽然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我们社会的现实是:太注重"优生",而忽略"优死"。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之一就是"善终",即安详离世而且饰终以礼。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临终关怀及尊严死亡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也是家庭和谐、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本文来源于《厦门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杨学义[5](2018)在《“疗伤”假发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北京市肿瘤医院西门外,有一家不起眼的假发店。假发店的店面不大,如果不是门口挂着“假发”两个紫色大字,人们很容易就忽略了。走进店铺,可以看到这间屋子的叁面墙上都摆满了头模和假发,有的是用来试戴以决定发型的,有的是做好了等顾客来取的,一个柜子顶上(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8-07-07)
小士[6](2018)在《如果我们可以有选择权,你愿意让死亡有尊严吗?》一文中研究指出死亡是个宏大的话题,没人有过经验,也没有人能毫无畏惧地走向死亡。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存的质量、死亡的尊严,以及如何更好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病重不已、治疗无望的情况下,如果继续使用有创措施,生命也许可以延长几年,但大部分时间里是不省人事的,只能躺在床上,毫无生活质量可言。你会如何选择呢?又会如何看(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8年07期)
陈化,刘俊荣[7](2018)在《尊严死亡如何可能?——评王云岭《现代医学与尊严死亡》》一文中研究指出尊严死亡已经成为现代生命伦理学热烈讨论的重要议题。这既是对现代生物技术临床运用带来诸多伦理挑战的反思与回应,更是现代世界急剧变迁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主体精神的内在诉求:一个处于社会结构加速转型的现代社会,日益彰显个体道德与价值追求,即使在面对死亡这一"宿命"问题上,人们也不再是被动地听天由命,而是可以自由理性地作出选择。一方面,死亡的必然性决定了(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伦理学》期刊2018年03期)
何仁富,汪丽华[8](2018)在《现代医学情境下“好死”如何可能?——评《现代医学与尊严死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医学与尊严死亡》作为医学人文和生命伦理学的专着,紧扣现代医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医学根本使命的生死主题,以生命哲学和生命伦理学为视野,围绕"尊严死亡"这一核心议题,对于人的"好死"愿望和现代医学如何让人"不得好死"的现实进行了充分的阐释,对现代医学如何利用医学技术消解死亡的尊严及生命的尊严进行了反省,并探讨了在现代医学情境下一个人"好死"如何可能的理念和技术策略,是一部当代生死学和生死教育、生命教育的佳作。(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A)》期刊2018年01期)
张新庆[9](2017)在《尊严死亡:现代社会亟需接纳的死亡理念——评王云岭《现代医学与尊严死亡》》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开放的文明社会不应忌讳对死亡话题的公开探讨。20世纪80年代陕西汉中发生的所谓的"安乐死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患者权利、尊严死的热烈讨论。进入新世纪,临终关怀、舒缓医疗从理念演进到临床实践后,有关终末期患者的尊严问题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议题之一。一系列事关生死的棘手问题也被提出来,具体包括:是否应该对一个晚期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插管?何时撤除对终末期患者的生命维持装置?是否应该放弃(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伦理学》期刊2017年12期)
沈峰[10](2017)在《“死亡教育”还要包括安全和生命尊严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一场集体“葬礼”在成都七中万达学校的体育馆里举行,54名初一学生静静地躺在地板上,体验着“死亡”的滋味。20分钟的体验“死亡”之后是重生,当再次面临这个世界时,不少学生流下眼泪,有人说着对“前世”的后悔、有人感悟对生命的敬畏、也有人感叹要活在当下。(本文来源于《宁波日报》期刊2017-10-25)
死亡尊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医7年,我对死亡早已不再陌生。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我时常会遇到患恶性肿瘤骨转移癌的患者。在这一疾病面前,外科医生能做的不多,部分患者愿意接受姑息性手术治疗,以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而大多数患者连手术机会都没有,死亡对他们来说只是时间问题。与这些患者和家属交流时,我更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死亡尊严论文参考文献
[1].关晓清,王希超,于秀华,关琰珠.从死亡教育助推尊严死亡提高老年人生命末期质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2].顾宏林.临终关怀:给生命以尊严,给灵魂以直面病痛和死亡的勇气[J].协和医学杂志.2019
[3].周成.《死亡医生》:观念的历险,为死的尊严而战[J].中国律师.2018
[4].关琰珠.开展生前预嘱研究逐步推进尊严死亡[J].厦门科技.2018
[5].杨学义.“疗伤”假发店[N].工人日报.2018
[6].小士.如果我们可以有选择权,你愿意让死亡有尊严吗?[J].人人健康.2018
[7].陈化,刘俊荣.尊严死亡如何可能?——评王云岭《现代医学与尊严死亡》[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
[8].何仁富,汪丽华.现代医学情境下“好死”如何可能?——评《现代医学与尊严死亡》[J].医学与哲学(A).2018
[9].张新庆.尊严死亡:现代社会亟需接纳的死亡理念——评王云岭《现代医学与尊严死亡》[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
[10].沈峰.“死亡教育”还要包括安全和生命尊严教育[N].宁波日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