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艺术论文-何建华,钱汉东

碑刻艺术论文-何建华,钱汉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碑刻艺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碑刻艺术,陈万里,书法艺术,田野考古

碑刻艺术论文文献综述

何建华,钱汉东[1](2019)在《碑刻艺术与文化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江山胜迹——钱汉东中华名胜题刻选》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收录本书中的120件碑匾作品,是作者从他为各地名胜古迹题写的200余件作品中遴选出来的,时间跨度整整50年。20余万字的解析文稿,用散文的笔触描述了这些名胜古迹独特的文化地位和艺术价值。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何建华与作者是青年时代就相识相知的老朋友、老同事,在本书付梓之际,围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碑刻艺术与文化传承话题,二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何:你的新着《江山胜迹——钱汉东中华名胜题刻选》的出版,是上海文化界的一件盛事,令人高兴。大着集书法碑刻与学术研究为一体,融文学艺术与历史文化为(本文来源于《东方收藏》期刊2019年17期)

李国宏[2](2018)在《石狮家训碑刻艺术鉴赏与文化体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狮家训碑刻出自近现代泉州着名书法家之手,真行隶篆诸体兼备,书风活泼精到,镌刻技法精湛,富有艺术特色。家训内容选材丰富,真实地体现闽南侨乡的文化价值观。石狮的家训碑刻是当地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来源于《艺苑》期刊2018年02期)

卢志焱[3](2018)在《南北朝碑刻艺术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北朝的碑刻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一大瑰宝,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宗遗产。南北朝时期的碑刻艺术产生于动荡的历史时期,这种动荡的时代背景让南北朝时期的碑刻手法开始转变,而这种转变也促使了汉魏的隶书向隋唐的楷书过渡。由此可以看出,南北朝时期的碑刻书法在我国的书法演变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其多元化的艺术特征的研究分析,更有利于我们为当代书法汲取营养,从而促使书法艺术向更高的艺术境界发展。(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05期)

邹国力[4](2017)在《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碑刻艺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时期,陪都重庆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此期间,重庆的碑刻遗存数量较大,且不乏精品力作的创造。总体上看,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的碑刻分布广泛,其形制主要有碑碣和摩崖两大类。其文字内容主要涉及历史文化事件记载、政治题词和文人题记等叁类。这些碑刻不仅具有显着的社会历史意义和文学艺术价值,而且具有颇为重要的造型艺术价值。本文除“绪论”外,凡五章:第一章:主要通过田野考察,获得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碑刻遗迹有关资料及其分布概况,通过对这些珍贵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初步得到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碑刻资料的基础数据。第二章:就现存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碑刻作品进行研究探讨,其形制主要有碑碣和摩崖两大类。对于不易归入此两大类的特别样式,或可独立视之。有关碑刻内容较为丰富,就其主要者而言,大体包括历史事件的记载、文人游记诗词、历史人物题词叁大类,具有非常显着的历史文化价值。第叁章:深入分析研究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碑刻遗迹的历史文化意义,着力对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碑刻遗迹的社会价值、文学价值特别是其书法价值给予重视和总结。社会价值方面,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碑刻既具有极大鼓舞当时全民族抗战士气之巨大作用,而且于今亦具有使后人铭刻当时苦难历史永志不忘的警醒价值;文学价值方面,战时期陪都重庆碑刻遗迹中不乏文学意味十分浓郁的作品,字斟句酌,力蕴其间,至今光华四射,令人振奋,例如《复旦大学师生罹难碑记》、《李寰涵园记摩崖》等;而书法价值方面,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碑刻实具有既充分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又体现出大胆开拓创新、弥显个性风格的艺术张力,一定程度上丰富并深化了中国现代书法史的基本组成内容。第四章:通过对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碑刻遗迹多种价值的深入研究和讨论,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当时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精神气象,完全可以凭此回望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中,艰苦卓绝的万千民众不屈不挠、誓死捍卫中华民族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的伟大气魄,某种意义上,这的确能够从当时那个特殊历史环境下的碑刻艺术审美风格之凝聚与铸造获得实证。第五章:通过上述几章对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碑刻的研究,究其成因可为中国传统书法在民国时代合乎逻辑的自然发展、综合文化素质的精湛修养是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碑刻艺术成就获得的重要基础、立碑记事让后人牢记历史叁点。其优秀的书法艺术既是对古代传统书法的继承,又是对现代书法的创新,给我后世学书者以重要的启示:(1)传统文化丰富而深刻的修养是抗战时期碑刻书法艺术境界获得锻炼及提升的坚实基础。(2)艺术不能画地为牢,应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4-01)

赵亮[5](2016)在《灵璧石文化中的现代碑刻艺术——谈碑刻工对碑刻的态度和对碑刻技法的认识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碑刻在中国这个崇尚书法的国度,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人们通过碑刻这种手段把书法、文字保存下来。远溯上古陶文、甲骨文、石鼓文,到金文、泰山刻石、东汉碑碣云起,再到北魏《龙门二十品》等刻辞的传世,契刻者的作用非常重要。以甲骨刻辞为例,有的契刻者先把字中的横竖笔画分类,再旋转骨片契刻,即先刻文辞中的所有字的竖画,再旋转90度,原来的横画也按上面的方法刻。所谓"辞",在这里是方法、种类之意。沙孟海曾说:"刻手好的,东魏时代会出现赵孟俯的书体,刻手不好的,《兰亭》也会变成《爨宝子》。"碑刻工的态度和技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宋卫哲[6](2014)在《青海碑刻艺术考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海碑刻历时久远、分布广泛、风格多样,包含了碑、志、铭各类型。它们集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为一体,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内容,是研究青海社会风俗、意识形态、历史事迹以及碑刻造型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庞大伟[7](2014)在《浅谈中国碑刻艺术的美学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人的思想体系影响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碑刻艺术与书法艺术又是紧密相连的,书丹镌刻给碑刻艺术带来了新的契机,它讲究用墨、运笔、结构、气韵、章法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也是整个碑刻艺术发展的基本体现。研究中国碑刻艺术的源流与发展历史有助于帮助我们发现其中的美学韵味,分析其中呈现的多彩哲学思想特色有助于帮助我们发现碑刻艺术的真正含义。一、中国碑刻艺术源流与发展(一)中国碑刻艺术的源流从殷墟中发现的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刻字书法形式,它的文字笔画多为单刀单线契刻,入刀、收刀极有力度,横竖分明。细瘦的笔画展现的是古人刀尖刻字的技法是比较纯熟的,其中大字之底极为平整,可见是用力凿刻而成。这种娴熟的刻字技法体现了远古时期人们的艺术造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造诣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明显的进步色彩。半坡陶器上的单刀契刻即为清晰,线条粗犷有力,轮廓清晰可见,笔画畅达劲挺,呈现出抒发的基本要素。山东龙山文化(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4年05期)

金晖[8](2009)在《土家族的碑刻艺术特征及其原始生殖崇拜意象——以利川鱼木寨及周边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北利川鱼木寨及其周边地区有大量的墓葬石刻遗存,在这些墓碑石刻建筑艺术中,一方面,反映出土家族的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等多元化特点。另一方面,它的形成既是少数民族多元文化艺术沉淀融合的结果,又反映出土家族一种独特的原始崇拜体象;在今天,发掘和研究土家族的碑刻艺术,对于丰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内涵,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林绪榜,闵锋[9](2008)在《青石无言铸碑魂——中国翰园碑林碑刻艺术博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河南,在开封,随着一轮朝阳的腾跃,一座被誉为世界之最和文化旅游名胜的文化园林——中国翰园碑林,创造着一项项惊世之举。中国翰园碑林坐落于古城开封风景秀丽的龙亭湖风景区,占地120亩,刻碑3800多块,建筑面积15251平方米,是开封市供销社退休干部李公涛于1985年8月发起创建的。中国翰园碑林的碑刻以书法艺术为主,集诗、书、画、印之大成,是一座融碑刻艺术和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宝库。它以不同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对象分设:中心碑廊、现代碑廊、宋代碑廊、历代帝王名臣碑廊、绘画碑廊、篆刻碑廊、硬笔书法碑廊、少数民族文字书法碑廊、中年(本文来源于《魅力中国》期刊2008年23期)

王兴国[10](2006)在《云阳张飞庙的书法碑刻艺术及其文化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张飞庙作为长江叁峡工程建设中一处需要异地搬迁保护的文物景点,2004年已顺利依照原貌从云阳长江段下游(原旧县城)对岸迁徙到上游十多公里的新县城对岸,原有建筑中的每一片瓦都在新址保持了原貌。作为叁峡库区一处重要的文物景点,张飞庙在书法碑刻方面展示出十分丰富(本文来源于《文史杂志》期刊2006年04期)

碑刻艺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石狮家训碑刻出自近现代泉州着名书法家之手,真行隶篆诸体兼备,书风活泼精到,镌刻技法精湛,富有艺术特色。家训内容选材丰富,真实地体现闽南侨乡的文化价值观。石狮的家训碑刻是当地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碑刻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1].何建华,钱汉东.碑刻艺术与文化传承[J].东方收藏.2019

[2].李国宏.石狮家训碑刻艺术鉴赏与文化体验[J].艺苑.2018

[3].卢志焱.南北朝碑刻艺术特征研究[J].长江丛刊.2018

[4].邹国力.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碑刻艺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7

[5].赵亮.灵璧石文化中的现代碑刻艺术——谈碑刻工对碑刻的态度和对碑刻技法的认识与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

[6].宋卫哲.青海碑刻艺术考略[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7].庞大伟.浅谈中国碑刻艺术的美学意蕴[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

[8].金晖.土家族的碑刻艺术特征及其原始生殖崇拜意象——以利川鱼木寨及周边地区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9].林绪榜,闵锋.青石无言铸碑魂——中国翰园碑林碑刻艺术博览[J].魅力中国.2008

[10].王兴国.云阳张飞庙的书法碑刻艺术及其文化意义[J].文史杂志.2006

标签:;  ;  ;  ;  

碑刻艺术论文-何建华,钱汉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