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有效学习;英语学习;有效预习
作者简介:张凝芳,任职于江苏省宝应县教育局教研室。
新课程提倡学生“有效学习”,这是指符合教育、教学原理的学习,它能够让学生花更少的时间学到更多、更牢、更实用的知识,达到“学一知十”的效果。心理学指出:只有当学习者心理处于准备状态时,他的心理活动才会对学习对象进行指向和集中,并增强心理活动停留在学习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清晰、完整和深刻。由此可见,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学生只有进行必要的预习,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包括对重难点知识的初步理解和要求进一步学习的心理状态),才能够促进自身的有效学习,掌握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什么是有效预习
预习(ofstudentsprepareforlessonsbeforeclass.)是指“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有效预习则是指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预习方法。它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之一。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体系,建构起对新知识的认知框架,形成新的“最近发展区”,加强听讲的针对性和研讨的深层次,从而快速有效地掌握重难点知识。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也缺乏必备的学习能力。对于他们而言,看似简单的预习实则并非易事。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知道影响预习效果的原因,合理设计任务,正确指导方法,及时检测效果,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合理正确、切实有效的预习方法,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影响有效预习的原因
1.预习目的不明确
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先期准备,是为了让学生在正式学习前做好物质(知识的初步学习)和心理(学习的精神状态)的双重准备,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但很多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并没有很明确的目的,只是把它当成一种教学“装饰”泛泛地布置,例如:预习B部分单词,听音跟读3遍。学生也就虚应故事,预习效果大打折扣。
2.预习方式不正确
如上所述,很多教师谈到预习就布置听音跟读的作业,使学生对预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不屑完成。对此,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特点或者学生实际来灵活布置预习作业。比如说单词的预习,应该包括词的音、形、义三个方面,并且适时地有所侧重。在语音方面应重点强调“读准”:如bread中的ea读[e],而great中的ea读[eI];在词形方面应注意“拼准”:如不要将Tuesday和Thursday混淆起来;在词义方面应注意“义准”,如:long意为“长度”,可以形容物体或时间,而tall意为“高度”,既可以形容物体,也可以形容人。(Iamtall,myhairislong.)如果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能够注意到这些关键点,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去注意去辨别,预习的作用将大大提高。
3.预习内容不准确
根据极值原理的要求,英语学习应该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直击重难点,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因此,预习并不是对所有新知识的全盘准备,而是要针对重难点进行选择性预习。比如《牛津小学英语》(下同)4A第二单元的单词部分,dog,cat,monkey,tiger,panda,这五个单词都是已学过的,学生只需对bear,rabbit和lion这三个单词进行预习,并且把重点放在读音方面。这样既简化了学生的预习任务,又突出了重难点,就能保证预习的效果。
4.预习检测不得力
由于预习的目的不明、要求不清,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检测环节,或检测与其他教学环节无关联。比如说在学习课文前,教师布置了对相关文化背景内容的预习,但在课文学习时却只字不提,导致预习全无效果,流于形式。这也是影响预习有效性的原因之一。
三、如何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1.合理设计预习任务
(1)激发兴趣。比如3A第二单元的颜色类单词,预习作业可以设计为:1.先让学生听录音(不一定要会读),重点听一听orange,green和brown这三个单词的读音;2.小组合作收集资料,了解这些颜色在中西方文化中代表的不同意义。这样的作业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适当扩充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自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操作性强。以6A第六单元的课文教学(第一教时)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预习要求:1.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所提节日的名称和日期;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西方国家的某些独特节日及其风俗;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节日,对其进行简单描述。这样的预习可以在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各自能力许可的任务去完成,既让学困生有事可做,也能让尖子生展现自我。
(3)家校配合。部分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到小学英语预习的重要性,教师要通过预习作业的布置和检测,让家长能懂得如何指导和监测学生自觉预习,促进有效学习。
2.正确指导预习方式
(1)掌握常规预习“四步曲”
A.找一找:了解明天学什么,也就是找出需要预习的内容。教师可以告知学生明天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应该预习教材的哪一(或者哪几)部分,增强预习的针对性。
B.学一学:联系已学知识,初步理解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找出不会不懂的地方。比如在学习新单词时,可以要求学生听音跟读,特别是一些易混淆或难掌握的读音(比如单词复数、字母组合的不同发音),教师应该事先说明并要求学生多听细听,预知该单词的读音;在学习课文(语篇)时,教师既可以布置听音跟读的作业,培养学生听和读的能力;也可以布置默读任务,提问几条概要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快读语篇了解大意的能力;还可以布置学生查阅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让他们适当掌握一些跨文化知识。
C.想一想: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初步思考,看看自己能解决到什么程度。比如听读单词的预习作业,可以尝试对单词进行分音节拼读,按读音规则试读等;对于语篇类的问题,可以回到原文追查,了解自己的阅读水平;背景知识类的作业则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共同完成。总之,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无论是知识还是方法)尽量解决问题。
D.划一划:要求学生记录下预习中未完成的作业,带着自己的思考在课堂上重点听讲,努力理解,争取顺利解决问题。
这“四步曲”不仅针对新授课,对于复习课也同样如此。学生要知道明天复习的内容是什么,知识点间如何建立有效关联(比如怎样利用主要句型自编对话,使对话符合语言情境),看一看自己的能力达到何种层级,力争在复习期间对自己有清楚的了解,增强复习效果。
(2)尝试“探究性预习”
探究性预习就是带着问题与困难去预习,在预习时提出各种问题并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推测并寻求答案。比如,学习课文前不看任何参考资料,自己先读课文,接着自己提出问题尝试解决,然后运用已有的知识对课文进行自己的推测、解读,以此来了解自己对这篇课文的学习状况,并完成对有关知识的初步建构。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尝试对五六年级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预习要求。
3.及时检查预习效果
布置了预习作业,教师就要及时进行检测,通过预习效果的反馈,及时掌握学情,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学生经过课前的独立思考,不管是略有领悟或者是不得要领,通过听教师的指导,应用与理解的程度一定比较深;还有一些学生因得到教师的激励评价而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动机。与此同时,教师既有可能因为学生的“略有领悟”而使教学进程流利,收效明显,也有可能因为学生的“不得要领”而临时生成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课堂应变能力。
4.适时运用预习成果
运用预习成果是指将学生预习的结果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这既可以作为对预习作业的检测,也可以作为呈现新知识的开始。比如前文所讲的中西方节日习俗,教师可以先让一些英语基础好的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某个节日,然后再过渡到课文,让一些中下生说出课文中的人物谈论了哪些节日,从而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这样适时地运用预习成果,保证了预习的有效性,又与课堂教学巧妙结合,可谓一举两得。
5.长期坚持有效预习的要求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达到预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中,预习可达八成,复习达二成。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长期坚持先预习、后学习;先复习、后巩固的好习惯,以“有效预习”促“有效学习”,让学生的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平文.英语教学新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朱寿宽.中学生学习方法[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教育局教研室
邮政编码:2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