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上奥陶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上奥陶统,牙形类,生物地层
中上奥陶统论文文献综述
龚方怡,吴荣昌,栾晓聪,闫冠州,詹仁斌[1](2018)在《安徽石台地区中、上奥陶统牙形类生物地层学及其对比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详细描述了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大岭剖面中上奥陶系牯牛潭组至宝塔组的牙形类序列,自下而上可识别:牯牛潭组的Lenodus antivariabilis生物带,Lenodus variabilis生物带,Yantzeplacognathus crassus生物带以及Dzikodus tablepointensis生物带;大田坝组的Yangtzeplacognathus jianyeensis生物带,Baltoniodus variabilis生物带以及Baltoniodus alobatus生物带下部;宝塔组的Baltoniodus alobatus生物带上部以及Hamarodus brevirameus生物带。其中L.antivariabilis生物带至D.tablepointensis生物带为达瑞威尔阶中下部,Y.jianyeensis生物带至B.alobatus生物带下部为桑比阶,B.alobatus生物带上部至H.brevirameus生物带为凯迪阶。根据识别的生物地层序列,该剖面缺失了达瑞威尔阶中上部Eoplacognathus suecicus生物带与Pygodus serra生物带(Y.foliaceus生物带至Y.protoramosus生物带)。本研究表明在安徽石台大岭剖面奥陶系牯牛潭组与大田坝组间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缺失达瑞威尔阶中上部的牙形生物地层记录。通过与其他地区生物地层进行对比,这一沉积间断在多个剖面均有发现,关于间断成因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17)
郑宁,李廷栋,程木伟[2](2018)在《湘赣中、上奥陶统烟溪组、对耳石组硅质岩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南地区中—上奥陶统浅海-半深海环境中广泛发育了一套高硅岩石,主要分布于湖南烟溪组和江西对耳石组。该套硅质岩呈东西条带状发育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地层厚度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减薄,岩层多呈薄层状,含放射虫Protoentactinia sp.,部分岩样放射虫含量超过50%。分析结果表明,生物Si和陆源Si为本区硅质岩Si的重要来源,生物化学成因特征明显。硅质岩Al/(Al+Fe+Mn)比值>0.45,K_2O/Na_2O比值范围为1.55~42.11,由微量元素Ni、V、B、Cr与Al_2O_3关系图来看,二者关系表现为部分线性、部分离散,U/Th比值为0.72。湘赣中部地区硅质岩中稀土元素含量偏高,东南部Ce元素略呈负异常,研究区∑LREE≈∑HREE,表明衡阳到赣州一带受一定火山、热水活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8年04期)
王志浩,甄勇毅,马譞,张元动[3](2017)在《重庆石柱漆辽地区中、上奥陶统牙形刺序列——揭示达瑞威尔阶下部至桑比阶之间的沉积间断》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详细描述了重庆石柱漆辽剖面奥陶系达瑞威尔阶(Darriwilian)牯牛潭组至凯迪阶(Katian)宝塔组的牙形刺序列及其对比。牙形刺序列由上而下可分为:宝塔组Hamarodus brevirameus生物带和Amorphognathus superbus生物带;大田坝组的Baltoniodus alobatus,Baltoniodus variabilis和Yangtzeplacognathus jianyeensis生物带;牯牛潭组的Yangtzeplacognathus crassus生物带和Lenodus variabilis生物带。其中Hamarodus brevirameus生物带至Baltoniodus alobatus生物带上部为凯迪阶,B.alobatus生物带下部至Yangtzeplacognathus jianyeensis生物带上部为桑比阶(Sandbian),而Yangtzeplacognathus jianyeensis生物带下部,Yangtzeplacognathus crassus生物带和Lenodus variabilis生物带归入达瑞威尔阶。根据文中所识别的牙形刺序列,该剖面显然缺失了达瑞威尔阶中上部的牙形刺生物带如Pygodus serra生物带(即Yangtzeplacognathus protoramosus和Y.foliaceus生物带),Eoplacognathus suecicus和Dzikodus tablepointensis生物带。因此,在重庆石柱漆辽剖面奥陶系牯牛潭组和大田坝组之间的地层是不连续的,存在一明显的沉积间断,缺失了相当于牯牛潭组标准剖面中上部的地层(达瑞威尔阶中上部)。而这一沉积间断所发生的时间正好与达瑞威尔中晚期全球海平面下降相吻合。(本文来源于《古生物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成杰[4](2016)在《泾阳—礼泉中上奥陶统生物礁滩发育分布及沉积微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泾阳-礼泉地区中上奥陶统的生物礁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踏勘野外剖面,收集相关探井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明确了生物礁滩发育的沉积环境,研究了生物礁滩的发育分布范围、主要的造礁、附礁生物和岩石类型,分析了生物礁沉积微相及其发育演化,并用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等方法进行了生物礁滩地球化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泾阳-礼泉地区晚奥陶世生物礁滩发育的控制因素并总结了成礁模式。研究区中晚奥陶世主要发育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缘礁滩、台前斜坡和深水斜坡等沉积相,台缘礁滩相为晚奥陶世发育。通过研究认为造礁生物主要包括珊瑚、藻类、层孔虫,附礁生物主要有腕足类、叁叶虫和牙形石类等,生物岩石类型主要有骨架岩、障积岩、粘结岩、内碎屑灰岩、生屑灰岩、藻灰岩和白云岩等。生物礁沉积微相主要划分为礁基、礁核、礁翼、礁盖等微相,礁的发育不连续且具有多层性。生物发育时大量吸收轻碳同位素12C,水体中富集重碳同位素13C使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呈现高13C值,生物含量丰富的礁相碳酸盐岩δ13C值低于非礁相碳酸盐岩。生物礁发育时海水盐度与之前相比未发生太大变化,证明盐度并非本区生物礁生长发育的主控因素之一。晚奥陶的δ18O值略高于中奥陶世的δ18O值,表明海水古温度有所升高,适宜的水温促进了生物的生长发育。锶含量的高值与生物作用关系密切,锶含量升高与生物关系密切,晚奥陶世大量发育的生物使礁灰岩的锶含量有明显地上升。晚奥陶世生物礁的发育分布主要受到了构造活动、古气候、造礁和附礁生物、基底、相对海平面变化以及海水性质等因素的控制,并形成了成礁模式。(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6-06-20)
刘存革,李国蓉,罗明霞,邵小明,罗鹏[5](2016)在《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与柯坪露头中上奥陶统地层对比及烃源岩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柯坪露头奥陶系地层是塔里木盆地大型碳酸盐岩台地的西延部分,两者经历了相同的沉积演化过程。以古生物资料为基础,通过碳同位素地层对比,认为沙雅隆起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发育的中达瑞威尔阶碳同位素正漂移(MDICE)和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内发育的凯迪阶早期古登伯格碳同位素正漂移(GICE),分别对应于柯坪露头萨尔干组下部和其浪组中下部的正漂移,推测其浪组上部存在加里东中期Ⅱ幕构造运动的不整合面,不整合面之上的其浪组和印干组地层对应于沙雅隆起上奥陶统桑塔木组。受早—中奥陶世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塔里木盆地北部中下奥陶统台地东侧表现为陡坡,台地厚度向西北逐渐减薄,沙雅隆起西北地区和阿瓦提—柯坪北部地区属于斜坡—盆地沉积体系。萨尔干组海相烃源岩主要由达瑞威尔阶中晚期凝缩段沉积构成,结合露头和沙雅隆起钻井电性特征,认为该套烃源岩在阿瓦提和沙雅隆起西北地区也有分布。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柯坪、塔中和沙雅隆起小型碳酸盐岩台地之间的凹陷是GICE对应的良里塔格组烃源岩有利发育地区。印干组烃源岩分布范围最广,在阿瓦提和沙雅隆起均有分布。(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6年02期)
郇雅棋[6](2016)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内蒙古桌子山地区中、上奥陶统沉积特征及油气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桌了山地区,地处中国东、西部两大构造区域的南北构造带北段的重要构造位置,北西侧为阿拉善地块、东部为鄂尔多斯地块,南邻秦-祁造山褶皱带,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岩相古地理研究是油气勘探工作的基础。本文以鄂尔多斯西缘中、上奥陶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测和观察剖面的分析,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并结合多种分析手段,深入分析了各岩石类型特征及成因,并且分析了其沉积环境。鄂尔多斯西缘奥陶系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组合,一种沉积相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古地理分异不太明显;另一种为半深水—深水相沉积组合。桌子山地区中奥陶统克里摩里组从下到上可分为叁段,下段为浅灰色-深灰色薄层泥晶-粉晶石灰岩夹极薄层灰黑色泥岩,石灰岩边界不平整,呈瘤状、串珠状;中段为深灰色中-薄层石灰岩夹极薄层灰黑色泥岩组合与灰黑色泥岩互层;上段为灰黑色条纹状灰质泥岩,顶部以深灰色块状砾屑石灰岩与乌拉力克组分界。该组位于碳酸盐岩台地向深水盆地转换部位,特别是克里摩里组下段的薄层石灰岩是沉积环境转化的开始阶段。乌拉力克组沉积面貌总体上以黑色页岩为主,底部发育一层砾屑石灰岩。拉什仲组主要由砂质、粉砂质浊积岩与页岩的不等厚互层沉积组成。桌子山地区在寒武纪末短暂的沉积间断后,在早奥陶世-中奥陶世早期基本上为-套碳酸盐沉积。中奥陶世晚期-晚奥陶世早期,由于研究区构造活动剧烈,因构造运动而发生迅速坳陷,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发育为贺兰裂陷盆地的东侧斜坡,沉积分异明显,相变明显加快。同时区域上构造活动的加强,为深水重力流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促发机制和坡度条件,克里摩里组下段薄层泥晶—粉晶石灰岩夹极薄层灰黑色泥岩受等深流作用改造形成瘤状石灰岩;东侧古陆构造运动急剧抬升,大量碎屑物质源源不断地通过海底峡谷搬运至盆地边缘,形成了晚奥陶世早期独具特征的陆源碎屑海底扇沉积体系。乌拉力克组形成一套水下滑塌-碎屑流沉积,拉什仲组发育深水浊流水道-天然堤沉积。早奥陶世以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中晚奥陶世则以巨厚的陆源碎屑岩特别是浊积岩居主要地位,组成一个完整的生储盖层,有着巨大的油气潜质。(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6-03-25)
钱一雄,张克银,陈跃,陈强路,田蜜[7](2016)在《塔里木盆地东北部中上奥陶统却尔却克群深水碳酸盐岩及白云岩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库鲁克塔格中上奥陶统却尔却克群中的深水碳酸盐岩及其白云岩化是较为特殊的沉积与成岩作用类型之一。通过对南雅尔当山剖面详细观察与采样分析,阐明了其沉积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深水碳酸盐岩的顶、底均与浊积岩伴生,呈重力滑覆—带状分布,主要由黄灰色—灰色、大多呈薄层瘤状的白云岩夹泥页岩构成;可见到海绵骨针、叁叶虫等浮游生物化石以及分选差的花岗岩、火山岩及硅质岩等碎屑;基本保留了原始沉积中的溶解、水平层理等较深水沉积的特征。该套白云岩包括泥粉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或残余陆屑白云岩、巨型藻鲕白云岩和生屑泥粉晶白云岩等9类白云岩;白云石有序度为0.47~0.56和0.70~0.76,中强阴极发光,经历了2期较强的白云岩化作用;富含Si O2、Al2O3、Mg、Mn、Fe、Mn O和Ti O2;δ34SV-CDT为-0.2~6.6,ΣREE含量为46.7×10-6~67.4×10-6,呈正铕负铈的"帽式"稀土配分模式,反映相对还原沉积环境;反映沉积水体盐度的Na2O+K2O、Sr、Ba含量偏低,87Sr/86Sr值相对偏高,δ18OPDB、δ13CPDB稍低,不能指示原始海水或原始环境。综合上述分析结果认为:这套深水碳酸盐岩形成于向上变浅的缓坡带,其发生了浅埋藏、中—深埋藏条件下的2期白云岩化,且受构造推覆或重力滑覆至外陆棚,并发生裂隙—溶蚀作用和白云石、方解石及烃类的充填作用。(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王斌,赵永强,周雨双,罗宇,田蜜[8](2015)在《塔里木盆地环满加尔坳陷中上奥陶统碎屑岩成因与储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近年来相继在环满加尔生烃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获得了重大突破,表明邻近生烃坳陷依然是塔里木盆地最具勘探潜力的地区。紧邻满加尔生烃坳陷的下古生界碎屑岩在多口钻井中获得油气显示但均未形成规模产量。环满加尔坳陷中上奥陶统碎屑岩为一套具有复理石沉积特征的深海-半深海浊积岩沉积,其底部紧邻中下奥陶统黑土凹组烃源岩,具备形成致密油气藏的基本条件。近20年来,随着深水勘探的不断发展,在诸多地区获得巨量的油气资源,这些油气资源的产出层位主要为深水沉积体系。尽管成功的实例主要集中在北墨西哥湾、巴西和西非等少数地区,但这些勘探实例为深水勘探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促进了对深水沉积的认识。目前深水勘探主要集中在新生界地层、对中生界及更古老地层只是停留在对其成因的探讨上。同时,随着致密砂岩油气勘探的发展,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碎屑岩领域成为目前勘探的热点及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以环满加尔坳陷中上奥陶统为研究对象,探讨古生界深海沉积砂体的成因与储层特征。利用满加尔坳陷及其周缘露头、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在对中上奥陶统岩相、层序划分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中上奥陶统碎屑岩成因、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通过岩石薄片分析、孔渗物性测定、包裹体测温结合埋藏史分析,详细研究了中上奥陶统碎屑岩的储集性能及控制因素。环满加尔坳陷中上奥陶统碎屑岩可识别出4个Ⅲ级层序,从下往上分别为OSQ5~OSQ8,4个Ⅲ级层序具有明显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在全区可追踪解释。OSQ5、OSQ6地震层序具有由东向西下超尖灭的特征,从各层序沉积厚度来看,OSQ5、OSQ6沉降中心位于孔雀河-满加尔东南部,物源主要来自东南的阿尔金岛弧和东北的库鲁克塔格隆起区。通过对OSQ5、OSQ6层序沉积时古地貌恢复结合野外露头剖面综合分析,OSQ5、OSQ6主要为陆棚-深海相沉积,在孔雀河地区北部及东南陆坡及深海区发育大量的砂质海底扇。OSQ7层序则表现出大套的由西向东的前积体,一直以来这套大型的前积体被认为是大型的砂质海底扇,并作为中上奥陶统碎屑岩首选的勘探目标。从其沉积厚度看,OSQ7层序具有西厚东薄的特点,其沉降中心主要在西部,这说明OSQ7层序物源区发生了变化,沉积物主要来自西南区,钻井揭示该套层序为大套缺乏粗粒沉积物的泥岩地层也说明沉积物主要来自以灰岩为主的母岩区。通过与中下奥陶统碳酸岩台地迭合,OSQ7层序中发育的大型的前积体主要分布在中下奥陶统台缘斜坡区,与古地貌密切相关,为泥质斜坡扇沉积,储集体欠发育,很难成为有利的勘探目标。OSQ8层序沉积中心在中部,说明经过以上3套层序的沉积充填之后OSQ8层序沉积时古地貌已经比较平缓,不具备发育大规模重力流沉积的条件,主要发育一些滨浅海叁角洲沉积。中上奥陶统砂岩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长石颗粒、硅铝酸盐胶结物的溶蚀孔隙是主要的孔隙空间,孔隙结构以微小孔-微细喉道组合类型为主;平均孔隙度3.41%,平均渗透率4.584mD,属于特低孔低渗的储层。尽管现有的分析资料表明其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但中上奥陶统储层次生孔隙形成与粒度、成分和胶结物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粒度成正相关,溶蚀主要发生在中砂岩中而细砂岩鲜有溶蚀发生、被溶蚀的颗粒主要为长石颗粒、胶结物中浊沸石硅铝酸盐发生溶蚀而方解石并未发生溶蚀,表明次生孔隙与有机酸溶蚀有关。而有机酸的来源与烃源岩密切相关,中上奥陶统下伏地层黑土凹组烃源岩在加里东中晚期大量生排烃,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同时却尔却克组底部OSQ5层序发育的浊积扇根部和中部粒度相对较粗部位容易遭受溶蚀。综合中上奥陶统沉积相、中下奥陶统顶面在加里东晚期古构造图及奥陶系顶面在加里东晚期古构造图预测中上奥陶统OSQ5、OSQ6层序内的浊积扇为有利的储层发育带也是"连续型"致密砂岩油气藏有利的勘探目标。(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4)
李维岭,乔占峰,沈安江,倪新锋,常少英[9](2015)在《孔介质储层表征技术在塔中上奥陶统礁滩储层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介质储层表征技术是应用岩心分析、测井分析、地震分析、岩样实验分析、生产动态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分级别分类型表征多孔介质储层井筒及井周储层特征的综合性表征技术。静态表征方法应用岩心、测井、地震等静态资料,以及薄片、激光共聚焦、岩石CT、压汞等实验分析手段,对不同尺度的储集空间进行逐级表征,以反映单井储层特征为主。动态方法应用试油、压裂、生产动态等动态资料,表征井周储层规模、连通性、流体类型及饱和度等特征,为建立储层模型提供重要参数,为评价不同区块有利储层提供依据。应用该技术,表征了塔中地区北斜坡良里塔格组孔隙、孔洞、洞穴、裂缝四类储集空间。孔隙包括生屑粒内孔及藻砂屑、棘屑等粒间孔,孔隙大小受控于颗粒形状和溶蚀程度,以小于1mm的小孔为主;过岩心观察统计,孔洞主要为核形石孔洞、生物体腔孔洞,也发育少量非组构选择性孔洞,孔洞以5~30mm的孔洞为主。洞穴高度通常小于5m为主,横向可延伸数百米,在地震上常发育串珠状反射,成像上表现为暗色层,钻井过程中常出现放空或漏失现象。研究区发育构造缝、大气淡水溶缝和热液溶缝3种裂缝。构造缝以大于60°的高角度缝为主,也含有水平缝,缝面平直,开度0.1~1mm,常被方解石半充填,在全区均有发育;热液缝近垂直发育,缝面不规则,开度大,2~10mm,热液矿物充填,发育少量晶间孔、洞和充填残余孔、洞,大气淡水溶缝主要分布在台缘古地貌高部位,近垂直发育,缝面不规则,溶蚀现象明显,开度大,1~5mm,溶缝常被灰泥充填,局部发育少量孔洞。应用该技术,表征了塔中地区北斜坡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孔隙型、孔洞型、孔隙-孔洞型、缝洞型和孔洞-缝洞型5种储集空间组合类型特征,包括各类型储层的孔喉结构特征、孔渗特征和生产动态特征,评价了有利储集空间组合类型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无裂缝影响的情况下,孔隙、孔洞的组合类型发育最优孔喉结构,孔洞间的孔隙连通了相对孤立的孔洞,储集空间发育程度和连通储集空间体积比例都优于单一孔隙或孔洞为主的类型;裂缝对各类储集空间组合起到明显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加了连通储集空间体积比,并增大了孔渗性;储层产能变化规律受储集空间组合方式控制,不同的储集空间组合类型,生产动态特征不同,其中台缘孔洞-缝洞型、孔隙-孔洞型储层以高产稳产为特征,台内缝洞型储层以高产较稳产为特征,台内孔洞型储层以中低产为特征;台缘孔洞-缝洞型、孔隙-孔洞型储层是最有利储层,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台内缝洞型具有较大的勘探价值,是目前台内勘探的主要类型,台内孔隙型、孔洞型储层在裂缝发育情况下或者采取酸化压裂措施后可以形成有效储层,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针对塔中良里塔格组礁滩储层表征成果为该区储层勘探开发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4)
解超明,李才,范建军,王明,刘一鸣[10](2015)在《青藏高原羌塘中部中—上奥陶统达瓦山组的建立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在藏北羌塘中部达瓦山地区识别出一套复理石沉积,厚度大于3000m,未见顶底,岩石组合以变质砂岩、杂砂岩和千枚岩为主,夹双峰式火山岩,火山岩岩性为流纹岩和玄武岩。用LA-ICP-MS同位素测定技术对流纹岩夹层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定,获得锆石的年龄为454.0±2.0Ma和458.3±1.8Ma,时代为中晚奥陶世达瑞威尔—桑比期,代表了达瓦山组的主体形成时代。在剖面测制和区域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中—上奥陶统达瓦山组,代表冈瓦纳大陆北缘中—晚奥陶世裂谷型深水-半深水复理石沉积。中—上奥陶统达瓦山组的发现和建立完善了该区中晚奥陶世的地层系统,进一步确定该区中—晚奥陶世洋盆的存在,对冈瓦纳大陆北缘中—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5年10期)
中上奥陶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华南地区中—上奥陶统浅海-半深海环境中广泛发育了一套高硅岩石,主要分布于湖南烟溪组和江西对耳石组。该套硅质岩呈东西条带状发育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地层厚度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减薄,岩层多呈薄层状,含放射虫Protoentactinia sp.,部分岩样放射虫含量超过50%。分析结果表明,生物Si和陆源Si为本区硅质岩Si的重要来源,生物化学成因特征明显。硅质岩Al/(Al+Fe+Mn)比值>0.45,K_2O/Na_2O比值范围为1.55~42.11,由微量元素Ni、V、B、Cr与Al_2O_3关系图来看,二者关系表现为部分线性、部分离散,U/Th比值为0.72。湘赣中部地区硅质岩中稀土元素含量偏高,东南部Ce元素略呈负异常,研究区∑LREE≈∑HREE,表明衡阳到赣州一带受一定火山、热水活动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上奥陶统论文参考文献
[1].龚方怡,吴荣昌,栾晓聪,闫冠州,詹仁斌.安徽石台地区中、上奥陶统牙形类生物地层学及其对比意义[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2].郑宁,李廷栋,程木伟.湘赣中、上奥陶统烟溪组、对耳石组硅质岩成因[J].地学前缘.2018
[3].王志浩,甄勇毅,马譞,张元动.重庆石柱漆辽地区中、上奥陶统牙形刺序列——揭示达瑞威尔阶下部至桑比阶之间的沉积间断[J].古生物学报.2017
[4].成杰.泾阳—礼泉中上奥陶统生物礁滩发育分布及沉积微相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
[5].刘存革,李国蓉,罗明霞,邵小明,罗鹏.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与柯坪露头中上奥陶统地层对比及烃源岩分布[J].石油实验地质.2016
[6].郇雅棋.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内蒙古桌子山地区中、上奥陶统沉积特征及油气意义[D].昆明理工大学.2016
[7].钱一雄,张克银,陈跃,陈强路,田蜜.塔里木盆地东北部中上奥陶统却尔却克群深水碳酸盐岩及白云岩化[J].古地理学报.2016
[8].王斌,赵永强,周雨双,罗宇,田蜜.塔里木盆地环满加尔坳陷中上奥陶统碎屑岩成因与储层特征[C].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2015
[9].李维岭,乔占峰,沈安江,倪新锋,常少英.孔介质储层表征技术在塔中上奥陶统礁滩储层中的应用[C].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2015
[10].解超明,李才,范建军,王明,刘一鸣.青藏高原羌塘中部中—上奥陶统达瓦山组的建立及意义[J].地质通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