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草履虫论文-葛畅,杜明磊,徐琦,杨雨婷,张晴

尾草履虫论文-葛畅,杜明磊,徐琦,杨雨婷,张晴

导读:本文包含了尾草履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毒性,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钛,尾草履虫

尾草履虫论文文献综述

葛畅,杜明磊,徐琦,杨雨婷,张晴[1](2019)在《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氧化锌对尾草履虫急性毒性效应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纳米材料生物毒性效应以及机制,并为纳米二氧化钛(TiO2)和纳米氧化锌(ZnO)的环境毒性监测与评价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原生动物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为实验对象,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检测了TiO2和ZnO的24 h半数效应浓度(EC50)和最低效应浓度(LOEC),以EC50浓度胁迫尾草履虫24 h,比较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纳米材料的形态,分析了两种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的机理。结果显示:尾草履虫的24 h半数效应浓度(24 h-EC50)分别为51.580 mg/L(TiO2)、0.444 mg/L(ZnO);最低效应浓度(24 h-LOEC)分别为1.712 mg/L(TiO2)、0.352 mg/L(ZnO)。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表现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经差异显着性分析,两种纳米材料对尾草履虫的POD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纳米ZnO对草履虫的24 h急性毒性大于纳米TiO2,纳米材料对草履虫的毒性与其对抗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3期)

雷志华,李玉华,臧晓丹,史秋霞[2](2019)在《Pb~(2+)对尾草履虫的毒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Pb~(2+)对草履虫的毒性作用,配制梯度浓度的Pb~(2+)溶液对25℃培养条件下的尾草履虫进行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Pb2+对草履虫2h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LC50)为2.43mg·L-1,48和96h慢性毒性试验显示Pb~(2+)对草履虫种群生长率有显着的影响,浓度越大,草履虫种群增长速率越低。试验还发现,48h处理结果显示一定浓度(0.2,0.4,0.8mg·L-1)的Pb~(2+)相较于对照组能显着促进草履虫种群增长。(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雷志华,李玉华,赵奇[3](2018)在《不同细菌培养液对尾草履虫种群增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细菌对尾草履虫种群增长的影响,通过向稻草培养液中添加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喂饲尾草履虫,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最有利于尾草履虫种群的增长及稳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尾草履虫增殖有抑制作用,蜡样芽胞杆菌对尾草履虫早期增殖最为迅速,枯草芽孢杆菌对尾草履虫接合生殖地发生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张辰笈,丁霜,赵也,陈瑛[4](2018)在《四环素及盐酸四环素对尾草履虫的毒性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讨四环素及盐酸四环素对尾草履虫的急慢性毒性效应,初步评价四环素类抗生素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威胁。测定了四环素和盐酸四环素24 h半致死浓度(LC50)和最低有效浓度(LOEC),并以LOEC进行胁迫实验,观察尾草履虫15天单克隆生长曲线变化。结果表明:四环素对尾草履虫的LC50值为52.36125 mg/L,LOEC值为15.19917 mg/L;盐酸四环素对尾草履虫的LC50值为50.24583 mg/L,LOEC值为24.67175 mg/L。15天慢性毒性试验显示2种抗生素对尾草履虫的单克隆生长曲线产生了显着抑制作用,使其种群增长率降低,种群数量减少。说明四环素和盐酸四环素对单细胞动物存在急、慢性毒性效应,应明确其使用和排放标准,并积极开展监测和污染防控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24期)

张恕雅,朱敏方,王和风,吴丽英,肖敏[5](2017)在《LED光源对尾草履虫增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LED光源对尾草履虫增殖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暗期用不同LED光照处理尾草履虫,每隔24 h取样计数。结果表明,蓝、绿和白光促进尾草履虫增殖现象明显;各实验条件下,可用逻辑斯蒂模型对尾草履虫增殖进行拟合,但最大容量K不同;不同实验条件下,尾草履虫增殖特征值不同,对照组无光条件下的稳定期(4.83 d)和指数增长持续时间(2.30 d)均较长。研究提示,LED光源对尾草履虫增殖影响因光质不同而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照明电器》期刊2017年12期)

闫岩[6](2013)在《制药废水中的重要污染物对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的毒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各类医药化工及保健品制造业发展迅速,在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毒害废水,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由于制药废水具有潜在的毒性,现如今制药生产过程产生的有机废水已经被公认为最严重的污染源之一。研究制药废水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国际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缺少有效的检测和环境风险预警技术。我国的研究和监测体系,大多数还是以污染环境的化合物含量和种类作为管理和检测的重要依据,而这些方法既没有呈现出这些污染化合物的整体效应以及对环境生物种群毒性的直接效应,也不能实时检测对环境的现实危害和实时影响。草履虫作为原生动物纤毛纲的代表种,早已成为研究水质生物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草履虫毒理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将草履虫急性毒理实验、慢性毒性实验及污染物胁迫下草履虫抗氧化酶活性改变的研究相结合,并用于制药废水中的单一污染物环境风险监测研究的报道较少。本论文选择制药废水中的四种重要污染物Zn~(2+)、Cd~(2+)、Hg~(2+)、HCHO,研究了它们对尾草履虫的急性致死效应,种群增长抑制作用及不同浓度污染物胁迫下尾草履虫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期探讨这几种污染物的早期环境风险阈值,为制药废水监测和完善相关排放标准提供参考。经实验测得:Zn~(2+)、Cd~(2+)、Hg~(2+)、HCHO四种污染物对尾草履虫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974mg/L、3.532mg/L、0.345mg/L、0.332mg/L。说明Hg~(2+)、HCHO的急性毒性较强,Zn~(2+)次之、Cd~(2+)最弱。根据半致死浓度,确定慢性毒性实验浓度,并检验四种污染物对尾草履虫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污染物的慢性毒性实验都显示污染物的浓度越大,对种群增长的抑制作用越强。值得注意的是,Zn~(2+)在偏低的浓度范围时,尾草履虫种群平均密度大于对照组,随着Zn~(2+)浓度的增加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提示Zn~(2+)对尾草履虫可能有促进分裂增殖的作用。同时,初步研究了草履虫体内抗氧化酶系统的叁种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在四种污染物胁迫下的活性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四种污染物都能引起草履虫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SOD、CAT活性都显示出在四种污染物较低浓度受到诱导,而在较高浓度受到抑制的趋势。而POD活性的变化趋势则不同,除了污染物的某个浓度表现出抑制外,大部分情况下则表现为诱导效应。提示尾草履虫体内的SOD、CAT、POD作用机理可能不同。(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高晶[7](2012)在《尾草履虫、尾柱虫和魏氏拟尾柱虫形态、细胞内部及表膜下结构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本实验室自创的样品制备方法,在扫描电镜下对尾草履虫(Parameciumcaudatum)、尾柱虫(Urostyla sp.)和魏氏拟尾柱虫(Paraurostyla weissei)表膜下结构进行了观察。并通过与透射电镜的比较观察,结论如下:(1)尾草履虫的观察表膜:揭示了尾草履虫表膜真实的叁维立体结构,表膜的内表面可见表膜泡,大小为0.9μm×0.7μm。其正中心有两个毛基体,大小为0.2μm。有一个毛基体发出一根动纤丝纤维,向右前方伸展,成为一束动纤丝。纤维层:表膜内为发达的纤维层,密集的纤维中包裹着两种刺丝泡,而不是以往所说的只有一种。这一新看到的刺丝泡呈纺锤状,细长,泡体长约为1-2μm,直径约0.5-0.7μm;电子染色较已知的深;顶帽电子密度与泡体一致。其功能及两种刺丝泡功能方面的区别尚不清楚。胞咽:扫描电镜下观察到了胞咽内壁的叁维立体构象,呈长管状,直径约为5μm。四分膜和肋壁由一层交织成网状的纤维层包围,起到细胞骨架的支持作用,这些结构在尾柱虫、魏氏拟尾柱虫上没有看到,暗示在胞咽结构的起源和进化上,草履虫,前口虫、长颈虫较近,而与尾柱虫、魏氏拟尾柱虫相距较远。(2)尾柱虫和魏氏拟尾柱虫的观察纤毛器基部微管:尾柱虫和魏氏拟尾柱虫中都可观察到的结构:a.口围带纤毛基部微管构成阶梯状的小膜托架。b.翻领部可见肋壁微管。c.口内膜与口侧膜基部由“∧”形微管相联接,魏氏拟尾柱虫中这些较粗大的微管束很少,而短的成排的微管束较多。d.小膜托架的顶端也观察到由一根粗大的微管束将各个小膜托架连接起来。e.体区可见两种前纵微管束,向右前方伸展的短小微管束在魏氏拟尾柱虫较发达。表膜下的附属物:二者都可见许多红细胞形状的颗粒结构、微管及次级消化泡。另外,尾柱虫有两种特殊的射出体为:a.杆状体,似“轴杆”样结构,大小不一。b.粘液泡,呈泡状,发育成熟时,泡体分为头部、体部和尾部叁部分。魏氏拟尾柱虫的表膜下有许多皮层颗粒和皮层小泡,形状大小不一,常为中空有膜包裹的球形结构,不规则排列,直径在0.05-0.25μm之间。(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蔡琳娜[8](2011)在《大庆地区叁个水域中微量金属离子对尾草履虫分裂速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大庆地区不同水域特征,分别对居民区湖泊、湿地、油井旁湖泊采集水样,每一种水样过滤后分两份,一份经加热煮沸处理,另一份不加热,将这六份水样与稻草水混合成有效浓度(不对草履虫致死的浓度)作为实验用培养液。将草履虫放入这些水样中培养,每天观察并记录草履虫的分裂代数,其结果与对照组(稻草水培养液培养)的比较,以此观察不同水域水质对草履虫分裂代数的影响。经独立T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着,实验组之间差异显着。对水样进行加热处理后对草履虫进行单克隆培养,经方差分析,居民区湖泊与湿地水样加热前后草履虫分裂代数差异显着,而油井旁湖泊水样处理前后草履虫分裂代数差异不显着。通过电感偶和等离子质谱仪ICP-MS7500CX检测,对加热前后水样进行元素分析,Cu2+、Zn2+、Pb2+浓度差异显着,Cr2+、Cd2+浓度差异不显着。结合前人有关金属离子对藻类、涡虫等动物影响的相关报道,本实验结果表明:(1)实验水样中Cu2+、Zn2+、Pb2+对草履虫繁殖有毒理作用,随着金属离子质量浓度的增高,草履虫分裂代数呈现递减趋势;而Cr2+、Cd2+虽然水体浓度含量差异不显着,但据资料显示对原生动物细胞有致突变性。所以推测,Cr2+、Cd2+也是草履虫分裂代数减少原因之一。(2)多种金属离子共同存在时对草履虫的毒理效应不同。实验发现,加热后水样中Zn2+质量浓度降低时,草履虫分裂代数反而减少,说明Zn2+与Cu2+对草履虫分裂代数具有拮抗作用,而Cr2+与Cu2+对草履虫的分裂的毒性具有协同作用。(3)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检测草履虫分裂次数来监测水环境中微量金属离子的含量是可行的。利用检测草履虫分裂速度作为水环境中微量金属的毒理实验指标不但可行,而且是更客观、科学,这一方法应给与重视,本文在此方面做了初步尝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1-06-01)

仲倩[9](2011)在《用微量培养法改进尾草履虫种群逻辑斯谛增长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微量培养法对尾草履虫种群逻辑斯谛增长实验进行了改进,实现了种群数量的精确测定,提高了逻辑斯谛方程拟合效果。(本文来源于《潍坊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娄维义,倪兵,于韬,顾福康[10](2008)在《乙酰甲胺磷对尾草履虫和绿草履虫的急性毒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两种草履虫作为受试生物,比较研究了乙酰甲胺磷胁迫下的急性毒性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增高,乙酰甲胺磷对两种草履虫的毒性增大,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试验测定尾草履虫和绿草履虫1 h和12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1.972,3.191 1,10.928和2.901 1 mg/L,其中LC5095%的可信限分别为:10.894~13.113 mg/L,2.895 7~3.512 1 mg/L,9.905 5~13.113 mg/L和2.646 5~3.163 9 mg/L.回归分析了死亡概率单位与浓度对数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草履虫可以成为乙酰甲胺磷敏感的毒性评价生物,绿草履虫作为环境污染的安全评价生物其敏感度更高.(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尾草履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Pb~(2+)对草履虫的毒性作用,配制梯度浓度的Pb~(2+)溶液对25℃培养条件下的尾草履虫进行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Pb2+对草履虫2h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LC50)为2.43mg·L-1,48和96h慢性毒性试验显示Pb~(2+)对草履虫种群生长率有显着的影响,浓度越大,草履虫种群增长速率越低。试验还发现,48h处理结果显示一定浓度(0.2,0.4,0.8mg·L-1)的Pb~(2+)相较于对照组能显着促进草履虫种群增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尾草履虫论文参考文献

[1].葛畅,杜明磊,徐琦,杨雨婷,张晴.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氧化锌对尾草履虫急性毒性效应的比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雷志华,李玉华,臧晓丹,史秋霞.Pb~(2+)对尾草履虫的毒性作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3].雷志华,李玉华,赵奇.不同细菌培养液对尾草履虫种群增长的影响[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张辰笈,丁霜,赵也,陈瑛.四环素及盐酸四环素对尾草履虫的毒性效应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8

[5].张恕雅,朱敏方,王和风,吴丽英,肖敏.LED光源对尾草履虫增殖的影响[J].中国照明电器.2017

[6].闫岩.制药废水中的重要污染物对尾草履虫(Parameciumcaudatum)的毒性实验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7].高晶.尾草履虫、尾柱虫和魏氏拟尾柱虫形态、细胞内部及表膜下结构的观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8].蔡琳娜.大庆地区叁个水域中微量金属离子对尾草履虫分裂速度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9].仲倩.用微量培养法改进尾草履虫种群逻辑斯谛增长实验[J].潍坊学院学报.2011

[10].娄维义,倪兵,于韬,顾福康.乙酰甲胺磷对尾草履虫和绿草履虫的急性毒性作用[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标签:;  ;  ;  ;  

尾草履虫论文-葛畅,杜明磊,徐琦,杨雨婷,张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