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心脏辅助装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工心脏植入术,左心室辅助装置,一氧化氮治疗,康复训练
人工心脏辅助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翟忠昌,刘玉娥,王慧华,杨林杰[1](2019)在《左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植入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报告1例左心室辅助人工心脏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提出术前患者准备及医护人员培训,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护理、呼吸系统管理、抗凝管理、一氧化氮治疗的护理、泵缆护理、功能康复训练及控制器自我管理是其护理要点。(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张雪[2](2015)在《基于人工肌肉的直接心脏辅助装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人工肌肉(Artificial Muscle)作为一种新颖的驱动器逐渐吸引了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能够在外力的刺激下像真正的肌肉那样收缩和舒张。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试图使用人工肌肉研究一款轻便型的、稳定性好的驱动器。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SMA)作为人工肌肉的一种,因为其拥有相当稳定的形状记忆效应(shape memory effect, SME)和又仅仅需要较小的驱动电压就可以控制,从而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普遍关注。本文就选取NiTi系形状记忆合金中BioMetal HelixBMX150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通过探讨BMX在方波和PWM波的控制方式下的响应特性和能量转换效率,并最终将其实验结果应用到直接心脏辅助装置(Cardiac Assist Devices,CAD)的设计使用中。实验过程中,首先我们使用3D光学定位跟踪系统以10 Hz的工作频率记录来辅助对BMX在不同的驱动频率和占空比的方波和PWM波的控制下的频率位移响应特性的研究,并分析了BMX在不同的驱动控制下达到周期性地收缩和舒张运动时,控制电流、驱动频率和占空比应如何选取。其次,论文比较了在方波和PWM波的驱动控制下BMX的能量转换效率,为了将材料应用到直接心脏辅助装置CAD的设计中,就必须尽可能地降低其输入功耗,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拥有比较大的控制电流和工作频率以及较小的占空比取值和环境之间的温差的PWM波控制方式能够促使高能量转换效率的获得。在文章的最后,我们简述了自行设计的一款使用BMX作为驱动器的直接心脏辅助装置。通过我们的研究,大家可以对BMX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为其在其他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5-05-01)
邵毅[3](2013)在《基于人工肌肉的直接心脏辅助装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是导致心脏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主要特征是患者的左心室或者右心室明显变大,心脏收缩无力。论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出一种基于人工肌肉的心脏辅助装置,帮助心脏进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目的。本文所选用的人工肌肉为日本Toki公司的BioMetal Helix系列(BMX),是一种NiTi形状记忆合金绕成的螺旋弹簧。本文着重分析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力学特性。设计实验对其参数进行测量,运用测力计以及推拉力计测试机台等装置分别进行了稳定状态下的测量实验与动态测量实验。最终结果表明,当BMX的通电电流一定时,BMX产生的拉力与长度变化比之间的关系曲线可等效为一条直线,而直线斜率即为等效弹性系数。等效弹性系数随着初始电流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增加的过程分为叁个区域,呈折线形式。之后,我们将BMX应用到自主设计的心脏辅助装置与体感指环中,并对它们进行测试,均得到理想结果。文中运用实验中所用到的稳态测量方法与动态测量方法,探讨了BMX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力学特性,并尽可能运用简单的弹簧模型来对其进行描述。最终根据测量时BMX表现出来的力学特性以及其本身的结构特点,设计出较有效的心脏辅助装置以及体感指环。本文为后人使用BMX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让大家对BMX的特性有直观的了解。(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3-05-01)
董静,杨明,郑喆俊,颜国正[4](2008)在《人工肌肉及其在直接心脏辅助装置中的应用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心脏是目前解决心脏移植供心来源不足的一种有效途径。而新型的、有效的致动器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在人工心脏技术发展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近年新发展的致动器:人工肌肉,阐述了它的分类和原理,并将其在直接心脏辅助装置应用中所必需的几种特性参数进行了分析比较,对它在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前景作了探讨。(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08年06期)
刘金成,易定华,徐学增,崔勤,董小超[5](2006)在《新型人工心脏辅助装置材料组织炎症反应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用于制造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的硬段相、软段相改性新型聚氨酯材料和未改性医用聚氨酯材料的组织炎症反应程度。方法选用材料硬度90A的硬段相改性医用聚氨酯(A组)、软段相改性医用聚氨酯(B组)和未改性医用聚氨酯材料(C组)组装成人工心脏辅助装置,建立犬心脏辅助转流模型。观察转流不同时间后心、肝、脾、肺、肾标本组织学变化,并测定不同转流时间后血液炎性因子(IL-6、IL-8、TNFα)含量。结果转流72 h后C组组织炎症充血、水肿,炎症反应明显强于A、B两组。48 h内体内IL-6、IL-8、TNFα炎性因子水平呈升高趋势,C组明显高于A、B组。48 h后各组炎性因子水平趋于稳定。结论硬段相改性医用聚氨酯材料比未改性的常见医用聚氨酯材料组织炎症反应轻微,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可作为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的首选材料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心脏杂志》期刊2006年02期)
刘金成,易定华,张金洲,徐学增,宿学家[6](2006)在《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硬段相改性新型聚氨酯材料的血液相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硬段相改性的新型聚氨酯材料建立犬心脏辅助转流模型,观察这种用于制造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的新型材料与血液的相容性。方法:实验于2002-03/2004-12在西京医院完成。选取杂种成年犬12只,随机分为硬段相改性新型聚氨酯材料组和未改性医用聚氨酯材料组,6只/组。①两组动物采用戊巴比妥钠肌肉注射麻醉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股静脉置管测中心静脉压及输液,股动脉插入动脉测压管并接生理监护仪有创压换能器,四肢连接监护仪心电标准肢体导联电极。②犬仰卧位,正中切口开胸,悬吊心包,肝素化后于升主动脉插入人工辅助装置血泵主动脉供血管,于左心耳插入引流管,分别连接血泵出入口。为防止出现心律失常,给予利多卡因100mg静推,以自行研制的动力装置给予辅助装置动力支持。③硬段相改性新型聚氨酯材料组选用材料硬度90A的硬段相改性医用聚氨酯,未改性医用聚氨酯材料组选用未改性的医用聚氨酯材料建立犬心脏辅助转流模型,分别测定两组材料表面对血小板的黏附情况。④于左心辅助转流开始后0,1,4,12,24,48,72h检测两组动物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以及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的吸附情况。结果:实验选取杂种成年犬12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血小板黏附情况:与未改性医用聚氨酯材料组比较,硬段相改性新型聚氨酯材料组表面血小板黏附数量明显减少犤(12.5±2.7),(5.2±1.2)/视野,P<0.01犦。②两组左心辅助转流后不同时间点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左心辅助转流4h前两组材料对血液破坏程度均较轻,组间比较基本相似(P>0.05)。4h后未改性医用聚氨酯材料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而硬段相改性新型聚氨酯材料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上升趋势缓慢(P<0.05)。③两组左心辅助转流后不同时间点吸附纤维蛋白原吸光度值的比较:两组材料随转流时间的延长,对纤维蛋白原的吸附含量均逐渐增加,但硬段相改性新型聚氨酯材料组在左心辅助转流后各时间点吸附纤维蛋白原均低于未改性医用聚氨酯材料组(P<0.05)。④两组左心辅助转流后不同时间点吸附白蛋白吸光度值的比较:两组材料随转流时间的延长,对白蛋白的吸附含量均逐渐增加,但硬段相改性新型聚氨酯材料组在左心辅助转流后各时间点吸附白蛋白均高于未改性医用聚氨酯材料组(P<0.05)。结论:硬段相改性的新型医用聚氨酯材料比未改性的常见医用聚氨酯材料更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可作为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的首选材料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6年09期)
陈铭伍[7](2005)在《心室辅助装置及人工心脏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虽然心脏外科发展迅速,心脏直视手术的数量越来越多,手术疗效越来越好,但是,仍有部分病人需要机械辅助循环装置进行心脏辅助,或是进行心脏移植(包括异体心脏移植和全人工心脏移植)。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心室辅助装置(ventricu-lar ass(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05年12期)
刘金成[8](2004)在《新型聚氨酯材料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的研制及生物相容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其死亡人数占西方国家年死亡人数的40%。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血管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逐年上升。有研究表明,心功能Ⅳ级患者的一年存活率只有40-50%。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有:传统药物治疗,心脏移植,心室辅助装置等方法。传统药物治疗作用效果有限,心脏移植治疗受心脏供体、经济条件、医疗水平的限制,心室辅助装置通过部分或完全替代衰竭心脏功能,维持全身循环,帮助衰竭心脏度过危险期待其功能逐渐恢复,或过渡到心脏移植,被认为是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手段。体外型心室辅助装置从产生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经过人们不断的努力,其发展逐渐完善,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溶血、血栓和耐久性是制约心室辅助装置广泛使用的关键问题,溶血、血栓等并发症的产生与VAD产品的机械瓣膜破坏、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制造工艺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因此研究和开发构建材料及新型心室辅助装置是当今生物材料学和医学领域亟特解决的重大研究课题,并具有广大应用市场和前景。 第一部分:改性聚氨酯材料血液和组织相容性研究 本部分实验从医用聚氨酯材料入手,应用硅氧烷对医用聚氨酯进行软段相、硬段相改性,实验分成硬段相改性医用聚氨酯、软段相改性医用聚氨酯、单纯医用聚氨酯、医用聚氯乙烯、硅橡胶五组,对比研究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血液相容性研究内容包括溶血试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和血小板~一~.一~一一一一差旦主氏组幻七目比迷映‘一一-一一一—豁附实验。组织相容性研究内容包括小鼠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皮内刺激试验、肌肉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直接接触细胞培养法细胞毒性实验、四哇盐(MTT)比色试验和材料对细胞RNA合成影响实验。 结果:溶血试验显示硬段改性聚氨酷材料与软段改性聚氨酷材料溶血率最低,分别为0.642%和0.693%,优于单纯医用聚氨酷材料,其溶血率为1.798%,医学领域常用的生物材料聚氯乙烯溶血率为2.992%,硅橡胶为1.027%。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显示硬段改性聚氨酷材料与软段改性聚氨酷材料抗凝血性能优于未改性聚氨酷材料,组间比较P<0 .05,硅橡胶动态凝血时间曲线亦呈缓慢向下倾斜,抗凝血性能与软、硬段改性聚氨酷材料相近,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医用聚氯乙烯材料动态凝血时间曲线呈急陡向下倾斜,抗凝血性能较差,与其它组比较P<0.01。血小板勃附试验结果显示硬段改性聚氨酷材料与软段改性聚氨酷材料吸附率最低,医用聚氯乙烯材料最高,硬段改性聚氨醋材料与软段改性聚氨酷材料与未改性聚氨酷材料相比差别显着,P<0.05。小鼠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皮内刺激试验、肌肉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直接接触细胞培养法细胞毒性实验、四吟盐(MTT)比色试验和材料对细胞RNA合成影响实验从大体组织形态到细胞分子水平检验了材料生物相容性,结果显示医用聚氯乙烯材料生物相容性最差,未改性聚氨酷材料和硅橡胶材料有较好生物相容性能,以硬段改性聚氨酷材料与软段改性聚氨酷材料生物相容性最好。 结论:聚氨酷材料与常用的医用生物材料聚氯乙烯、硅橡胶相比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通过应用有机硅对聚氨醋材料软段、硬段改性后,血液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第二部分:搏动性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研制 首先从材料学入手,对比研究了软、硬段相改性材料机械力学性能包括扯断伸长率、拉伸强度、撕裂强度、300%定伸强度等方面和耐疲劳实验,自3一89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注」通过」」泣」山迷经行设计研制新型的体外型搏动性人工心脏辅助装置,输出容积为80ml,产品主体结构采用改性聚氨酷材料,应用我科研制的生物瓣膜(已获国家生产批号)控制血流方向,以减少溶血、血栓并发症。新型的体外型搏动性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由血囊、气囊、气动隔膜、血液流出管道、血液流入管道、可拆卸性生物瓣膜等组件构成。工作原理为采用提供正负压力气体的供气装置,通过一定的压力气体在气囊内驱动气动隔膜摆动挤压血囊时,血囊的容积减少,从而把血液挤压出去,类似于心脏的收缩过程。当气囊内压力为负时,血囊的压力减少,外部的血液就会流入血囊,类似于心脏的舒张过程,推动血囊内的血液流动,血液流出管道、血液流入管道的瓣膜起到单方向限流作用,气动隔膜摆动一次,可推动一定量的血液流动,气动隔膜的连续摆动则完成对血液连续流动的传输功能,并产生搏动性血流,从而整个装置起到心室辅助装置的作用。血囊、气囊、气动隔膜均采用有机硅改性聚氨酷材料制成,提高材料组织相容性,以减少溶血、血栓并发症。同时,本部分对用于心室辅助装置的不同硬度硬段相改性医用聚氨醋材料顺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机械力学性能实验显示医用聚氨酷软段相有机硅改性后,材料机械性能变差,主要表现在扯断伸长率、拉伸强度、撕裂强度、300%定伸强度等方面,而硬段相改性后,机械性能变化不明显,软、硬段相改性材料组间比较差别显着,P值<0 .05。材料疲劳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04-04-01)
Rokitansky,A,李津荣[9](1990)在《全人工心脏和循环辅助装置做为心脏移植的过渡》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早在1895年Jacobi就试验了以血液灌流离体器官,但人工血泵的研制则始于50年前。1930年Gibbs介绍了一种由两支血泵及四个人工心瓣组成的人工心脏。用此装置成功地与动物心脏旁路相接进行灌流。美国克利夫兰Kolff研究小组所研制的人工血泵植入动物首先获得成功。1958年狗体灌流成功,1965年Nose报道了一例小牛试验,存活31小时。20年之后,试验小牛存活(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期刊1990年01期)
江科元,秦家楠[10](1986)在《计算机辅助建立人工心脏模拟体循环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出于人工心脏系统离体试验的需要,建立了一台模拟体循环装置。模拟装置的建立,基于流体输入阻抗相似原则。借助微型计算机系统,对模型进行了可行性试验,模型参数的优化设计及物理装置的实时辩识。可行性试验和实时辩识的结果都接近生理数据,表明模型和原型具有相当的相似程度。模拟装置已用于血泵的流体动力学试验,血泵模型的识别、控制系统的调试等,为动物实验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期刊1986年04期)
人工心脏辅助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些年来,人工肌肉(Artificial Muscle)作为一种新颖的驱动器逐渐吸引了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能够在外力的刺激下像真正的肌肉那样收缩和舒张。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试图使用人工肌肉研究一款轻便型的、稳定性好的驱动器。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SMA)作为人工肌肉的一种,因为其拥有相当稳定的形状记忆效应(shape memory effect, SME)和又仅仅需要较小的驱动电压就可以控制,从而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普遍关注。本文就选取NiTi系形状记忆合金中BioMetal HelixBMX150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通过探讨BMX在方波和PWM波的控制方式下的响应特性和能量转换效率,并最终将其实验结果应用到直接心脏辅助装置(Cardiac Assist Devices,CAD)的设计使用中。实验过程中,首先我们使用3D光学定位跟踪系统以10 Hz的工作频率记录来辅助对BMX在不同的驱动频率和占空比的方波和PWM波的控制下的频率位移响应特性的研究,并分析了BMX在不同的驱动控制下达到周期性地收缩和舒张运动时,控制电流、驱动频率和占空比应如何选取。其次,论文比较了在方波和PWM波的驱动控制下BMX的能量转换效率,为了将材料应用到直接心脏辅助装置CAD的设计中,就必须尽可能地降低其输入功耗,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拥有比较大的控制电流和工作频率以及较小的占空比取值和环境之间的温差的PWM波控制方式能够促使高能量转换效率的获得。在文章的最后,我们简述了自行设计的一款使用BMX作为驱动器的直接心脏辅助装置。通过我们的研究,大家可以对BMX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为其在其他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心脏辅助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1].翟忠昌,刘玉娥,王慧华,杨林杰.左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植入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9
[2].张雪.基于人工肌肉的直接心脏辅助装置研究[D].南京大学.2015
[3].邵毅.基于人工肌肉的直接心脏辅助装置研究[D].南京大学.2013
[4].董静,杨明,郑喆俊,颜国正.人工肌肉及其在直接心脏辅助装置中的应用前景[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8
[5].刘金成,易定华,徐学增,崔勤,董小超.新型人工心脏辅助装置材料组织炎症反应观察[J].心脏杂志.2006
[6].刘金成,易定华,张金洲,徐学增,宿学家.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硬段相改性新型聚氨酯材料的血液相容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6
[7].陈铭伍.心室辅助装置及人工心脏的研究现状[J].广西医学.2005
[8].刘金成.新型聚氨酯材料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的研制及生物相容性评价[D].第四军医大学.2004
[9].Rokitansky,A,李津荣.全人工心脏和循环辅助装置做为心脏移植的过渡[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0
[10].江科元,秦家楠.计算机辅助建立人工心脏模拟体循环装置[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