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倩WANGJun-qian
(大连职工大学,大连116033)
(DalianStaffandWorkersCollege,Dalian116033,China)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社会对各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围绕着外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分析了目前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对策。
Abstract:Withthecomingofeconomicglobalization,newrequirementsforinternationaleconomicandtradeprofessionaltalentsareputforward.Inviewoftheforeigntradepracticeabilitytrainingrequirements,thispaperanalyzestheproblemsexistingintheinternationaltradeprofessionalpracticeteaching,andputs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forconstructingthepracticeteachingsystem.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保障
Keywords:internationaltrade;practiceteaching;security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35-02
引言
某网站曾经公布了中国大学里“红黄绿牌”专业的名单。顾名思义,“红牌”专业就是薪酬水平低、失业率高且就业难的专业。名单中统计“红牌”超过20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位列其中。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贸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就业难、失业率高原因在于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达不到就业要求。语言能力是国际贸易业务必备的一项从业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对政商、保险、法律、运输等知识有所涉猎。因此,国贸专业所需要应该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使得实践经验缺失的国贸毕业生一度面临就业困境。为了使国贸学生摆脱就业困境,各所高校应该客观认识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在实践教学方面作一些积极的尝试,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不断强化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保证国际贸易行业不间断的高质量人才供给。
1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
目前,国内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主要有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大类。研究型人才专注于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而应用型人才则专注于运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利益。能力培养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重点在于“应用”,现阶段主要是通过参与一线生产来锻炼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关注的是人才是否能掌握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会过分看重其研发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要求立足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对国际贸易实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国际贸易规则的灵活把握能力以及对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的灵活运用能力,通过实训等手段逐渐引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过渡,提高就业能力。
2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理论、轻实践是中国高校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国际贸易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仍未较好整合,基本上都是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社会实践。而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很容易造成理论知识的空泛,降低其实际操作的能力。再加上实践教学的比重普遍偏低,忽视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学生职业能力与外贸人才市场需求脱节。即使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规定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手段和评价体系而无法落实,随意变更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实训内容的现象较为严重。
2.2师资队伍不完备,缺少实战经验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专业指导教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实践效果。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不仅要求授课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可以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各高校的专业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这些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缺少到企业实地工作的经历。有些教师虽然有过相关的工作经验,但由于外贸业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很难跟上变动的步伐。
2.3实训基地严重不足,实训流于形式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实训室实训和社会实践两部分。实训室实训主要是利用实训软件进行模拟操作,这种模式由于智能性太强,操作过程中几乎不需要学生动脑,只要按照提示一步步点击即可,整个流程操作下来,学生知道的只是流程的顺序,教学效果不理想。在社会实践环节,学校虽都建立了一些校外实习基地,但往往都是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还有的学校虽然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但由于某些原因,如学校所处地区的外贸企业较少,校企合作难度大以及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等等,致使这些学校缺乏真正能让学生参与实践的场所,实训流于形式。
2.4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虽然各学校在不断的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是始终没有摸索出一种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既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导致的结果就是“考试应急,考后忘光”,因为通过以往的实践教学在学生的脑海中没有呈现一套系统的知识链,他们习惯把课程之间的联系割断,这样就对整合教学资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保障
3.1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国贸专业教学应该创新“学段衔接、学科融合”和“岗位衔接、职位灵活”的“模块化实训”教学改革,将课堂理论与国贸企业实战经验双线有机融合,创造性地实施“内外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模块化实训”教学改革,并在此基础上,将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训教学“两线推进”,即与实训公司共同构建了专业实践、公共实践、第二课堂实践三大创新平台,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专业实践与实训、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职业能力与创业实践、社会调查与社会服务、综合素质拓展六大体系,组织、经费和制度三大保障,充分体现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实践性、应用性、技术性的特征,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项目“实战”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在课程设计上,应该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提高实践课时比重,充分利用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增加开放性实验项目。
3.2建立高水准的实践课程教师队伍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国贸专业教师,应该具有“双师”素质、专业发展的能力观和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学习观。而高校要培养“双师型”教师,就要和企业紧密合作,要积极与外贸公司建立联系和交流机制,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掌握技术进步情况,提高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可以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高校应该要求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去企业实习,同时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提高教师实务操作能力,拓宽专业知识层面;再次还应鼓励校内专业教师考取相关资格证书,达到国际贸易专业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最后,还应定期聘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外贸业务人员到学校给老师和学生做培训。
3.3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借助模拟软件了解了国际贸易流程的基础上,学校还应大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争实现教学和实践无缝对接。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强与外贸企业之间的联系,校企之间应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最终实现校企双赢。学校应从外贸企业的实际需要入手,除了学生实习时尽量不要影响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还应尽力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尽量满足企业发展的各种需要,例如向企业输送优秀的毕业生,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科研支持,如果需要还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管理上的难题等等。
3.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问题,可以通过制订合理科学的教学考核方案,例如通过网络课程下达给学生学习任务,学生在线完成自学内容,占20%;课堂学习,占20%;仿真实践训练,占30%;期末考试占30%。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会明显上升,知识掌握的扎实性也会提高。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考试+实践报告、考试+设计性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郎永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19).
[2]赵红娟,焦朝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4):128-130.
[3]李炯华,丛丽,宋洪波.基于CBE模式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23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