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光学论文-李修宇,吴福宝,胡志雄,王红婷,乔鸿展

眼科光学论文-李修宇,吴福宝,胡志雄,王红婷,乔鸿展

导读:本文包含了眼科光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计量,校准工具,模型眼

眼科光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修宇,吴福宝,胡志雄,王红婷,乔鸿展[1](2019)在《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设备关键参数计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兴的叁维成像技术,在眼科诊断领域已得到广泛临床应用。基于OCT技术准确有效诊疗的前提是OCT设备输出的量值精准可靠,而这又离不开对OCT设备关键参数的准确计量与有效评价。针对眼科OCT设备,本研究设计、制作并测试了几种计量校准工具:基于国际标准ISO16971:2015设计的校准工具,基于3D打印技术制作的叁维分辨率模型眼,基于自旋涂覆薄膜技术制作的层状结构模型眼和基于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PSF)理论制作的PSF模体。对比不同校准工具在检测OCT设备横向分辨率、轴向分辨率、视场角、深度测量准确性、信噪比、OCT扫描与眼底预览图像匹配程度等关键参数时的特点与差异。结果表明,现有的这几种校准工具适用于不同的参数检测,一种集成度更高、适用范围更大、具备完整溯源链且能够较长时间保持性能稳定可靠的校准工具依然值得期待。(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设备》期刊2019年11期)

蔡怀宇,张玮茜,陈晓冬,刘珊珊,韩晓艳[2](2019)在《眼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的图像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由于具有微米级高分辨率、非接触式成像以及瞬时性等特点,成为临床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些年得到迅速的发展,取得诸多进展与突破。本文简述了OCT技术在眼科医学中的各类应用及发展现状,分类讨论了OCT图像在空域和频域中的降噪方法,并重点总结了OCT眼前节和视网膜图像中各层组织的精确定位分层方法。其中深入分析了基于灰度值搜索方法、活动轮廓模型、图论和模式识别等分层方法,并针对现有分层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优化方案。对眼科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指标分析评价,根据眼科临床医学需求和OCT图像处理现状,对未来OCT图像处理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水平做进一步讨论和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9年04期)

王涛,李宁[3](2018)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眼科临床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近几年来新兴的眼科影像学检查方法,OCTA具有无需造影剂、高分辨率、检查快捷、叁维成像等优势,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眼前节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但OCTA也有应用的局限性。本文对OCTA的成像原理及特点做简单介绍,就OCTA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实用防盲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袁晴,闵幼兰,邵毅[4](2018)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神经眼科疾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眼科学是一门涵盖了眼科与神经科等多专业的交叉学科,其中包括原发性神经系统的损害,不同疾病所继发的视神经病变及一些系统性疾病所继发的神经系统损伤在眼部的表现等,目前其在视网膜的研究较少。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种新型血流成像技术,具有高速、叁维、无创成像等优点,OCTA可以直观地看到视盘及视盘周围浅层和深层大血管及微小血管形态,有利于进一步探求视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故而对诊断神经性眼病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将对OCTA在神经眼科疾病的应用加以综述。(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8年08期)

罗曼婷,钟舜聪,张秋坤,林杰文,沈耀春[5](2018)在《基于小波变换的眼科光学相干层析图像降噪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光学相干层析系统的噪声进行分析,综合对比了多种小波变换方法(包括连续小波变换,离散小波变换和平稳小波变换)在小鼠眼球层析图像处理中的降噪效果。通过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峰值信噪比以及信噪比四个参数来定量评价不同处理方法的成像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采用改进阈值后的平稳小波方法,图像达到的评价效果最好,可以识别出原图所不能观察到的眼球虹膜结构,图像的均方误差下降为原来的35.5%,图像的信噪比提高了25.2%,提高了约4.5 d B。该方法保留了图像中需要的细节信号,使得眼科光学相干层析图像的降噪性能得到了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设备》期刊2018年06期)

段如月,张天资[6](2018)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眼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是一种简便、快速、分辨率较高且具有无创性的新兴技术,不但可以观察视网膜、脉络膜等血管损害程度及其病灶血流面积,而且可有效防止眼底血管造影等有创操作所造成的危害。OCTA现已广泛应用于视网膜、视盘、黄斑等横截面断层检查,能够清晰地发现细微病变,尤其对检测视网膜各层血管情况更为直观、准确,为眼底疾病的诊断和随访提供客观依据。然而OCTA具有扫描规模的局限性、要求患(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徐书贤[7](2017)在《张铭志:让品质视觉效果惠及患者——汕头国际眼科引入以叁焦点人工晶体为代表的蔡司光学晶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她建立起以"授人以渔、助人自助"为核心的叁级精准医疗扶持模式,以及创新基层医生白内障显微手术培训体系,引入高品质光学晶体,打造粤东地区乃至全国独树一帜的规范化培训典范,为患者再塑品质视觉。2017年12月8日,蔡司"晶心睛彩·品质视觉"中国行首站在汕头启幕,同时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蔡司白内障培训中心第十一届白内障手术学习班成功开展。在当日下午的白内障手术教学培训远程直播中,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院长》期刊2017年24期)

孟凡强,边自鹏,袁艳阳,王延群[8](2017)在《一种应用于眼科Nd:YAG激光治疗机的调焦光学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设计了一种调节YAG激光焦点的光学系统,可以避免YAG激光手术时的人工晶体损伤。调焦光学系统采用扩束镜原理,采用螺线凸轮和蜗杆作为调节装置,使YAG激光的焦点在目标靶组织上在-500μm~+500μm范围内前后移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付晓宇,胡志雄,葛春风,刘文丽,洪宝玉[9](2017)在《眼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设备分辨率关键参数的小型化检测装置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眼科光学相干层析设备的成像分辨率理论计算模型,设计并研制了一套用于测量其光源光谱和系统数值孔径的小型化检测装置。针对一台商业化的临床在用眼科光学相干层析设备,通过对其关键参数的测量,得到该设备的纵向分辨率为6.9μm,横向分辨率为42.3μm。该检测装置未来可作为眼科光学相干层析设备的质控与计量器具。(本文来源于《计量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倪秧[10](2017)在《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及其眼科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技术,具有非侵入、无损伤、高分辨、高灵敏度等优点。谱域OCT(Spectral domain OCT,SD-OCT)是第二代OCT技术,它能实现mm量级的成像深度,μm量级的空间分辨率,以及nm甚至pm量级的高灵敏度探测,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眼科是OCT技术最早的应用领域。OCT的出现极大提升了眼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水平。利用OCT技术不但能实现眼组织二维和叁维的层析成像,还能精准捕捉组织的形变与微尺度运动,对眼科的形态学研究和病理分析具有重要价值。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围绕SD-OCT的成像技术及其眼科应用展开。主要从成像深度拓展、相位高灵敏度探测、轴向超分辨成像等方面发展了 SD-OCT技术。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人眼全眼前节和鼠眼全眼的OCT成像,并进行了眼部组织形态参数的精准测量和眼内生理脉动的实时监测。同时,针对干眼、近视眼、白内障眼、隐形眼镜植入眼(ImplantableCollamerLens,ICL)等非正常人眼展开了 OCT成像应用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以及创新成果如下:1.设计搭建了基于光纤型迈克尔逊干涉仪的850nm波段的SD-OCT系统。系统轴向分辨率为4.3μm,最大成像深度为7.56mm,最大信噪比为65dB。系统的快速光谱仪基于线阵CMOS探测,能实现最快70kHz的A-scan采集速度。利用该系统可实现生物组织高分辨率实时在体成像。2.提出基于分段光谱光程编码的OCT深度拓展技术。该技术利用二向色镜的分光功能构造两组干涉对,可灵活实现样品内部两段结构信息的并行探测。该方法无需在系统中引入额外的机械运动部件,且无需后期图像融合,是一种经济、稳定、快速的OCT系统成像深度拓展技术。此外,发展振镜载频消镜像技术,使系统实现全量程探测(~15.12mm),并利用该技术获得了人眼全眼前节(包括晶状体)以及鼠眼全眼的活体OCT图像。3.开展SD-OCT在眼科领域的应用研究:完成屈光介质中OCT图像重构误差的矫正,实现眼生理结构参数的准确测量;开展人眼调节机制研究,准确刻画晶体前表面中央区和旁周的曲率结构变化过程,验证了 Helmholtz的调节理论;开展ICL眼的自主调节研究,揭示了自主调节过程中ICL镜片与晶状体间距的变化规律,展示了异于被动调节引起的拱高变化;对鼠眼进行全眼叁维成像和全眼水化过程的研究,研究发现眼内水化功能与干眼、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科疾病关联密切;利用OCT技术无损、高分辨地对鼠眼近视诱导过程进行跟踪和在体评估。4.发展相位敏感型SD-OCT技术。通过优化扫描协议、补偿环境扰动,在0~380Hz大动态范围下实现最小速度0.9μm/s的探测。利用该技术实现了小鼠在体眼前房脉动过程的记录和测速,并监测发现前房的脉动与眼内压的波动十分吻合,均受心跳和呼吸运动的调制。5.开展OCT系统轴向超分辨技术的研究。将超分辨术与OCT固有的相干门有机结合,发展了基于光瞳滤波器的OCT轴向超分辨技术。该方法通过在OCT样品臂中设置叁区纯相位型光瞳滤波器,调制系统点扩散函数的变迹,并借助相干门对点扩散函数的旁瓣信息进行抑制,使系统轴向分辨率在实际成像中得到了近21%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6-15)

眼科光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由于具有微米级高分辨率、非接触式成像以及瞬时性等特点,成为临床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些年得到迅速的发展,取得诸多进展与突破。本文简述了OCT技术在眼科医学中的各类应用及发展现状,分类讨论了OCT图像在空域和频域中的降噪方法,并重点总结了OCT眼前节和视网膜图像中各层组织的精确定位分层方法。其中深入分析了基于灰度值搜索方法、活动轮廓模型、图论和模式识别等分层方法,并针对现有分层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优化方案。对眼科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指标分析评价,根据眼科临床医学需求和OCT图像处理现状,对未来OCT图像处理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水平做进一步讨论和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眼科光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修宇,吴福宝,胡志雄,王红婷,乔鸿展.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设备关键参数计量技术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9

[2].蔡怀宇,张玮茜,陈晓冬,刘珊珊,韩晓艳.眼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的图像处理方法[J].中国光学.2019

[3].王涛,李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眼科临床的应用进展[J].实用防盲技术.2018

[4].袁晴,闵幼兰,邵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神经眼科疾病中的应用[J].眼科新进展.2018

[5].罗曼婷,钟舜聪,张秋坤,林杰文,沈耀春.基于小波变换的眼科光学相干层析图像降噪对比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8

[6].段如月,张天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眼科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8

[7].徐书贤.张铭志:让品质视觉效果惠及患者——汕头国际眼科引入以叁焦点人工晶体为代表的蔡司光学晶体[J].中国医院院长.2017

[8].孟凡强,边自鹏,袁艳阳,王延群.一种应用于眼科Nd:YAG激光治疗机的调焦光学系统[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7

[9].付晓宇,胡志雄,葛春风,刘文丽,洪宝玉.眼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设备分辨率关键参数的小型化检测装置研制[J].计量学报.2017

[10].倪秧.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及其眼科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7

标签:;  ;  ;  ;  

眼科光学论文-李修宇,吴福宝,胡志雄,王红婷,乔鸿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