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伯李论文-刘彩彩

哈伯李论文-刘彩彩

导读:本文包含了哈伯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杀死一只知更鸟》,接受美学,“文本召唤性”,“期待视界”

哈伯李论文文献综述

刘彩彩[1](2018)在《从接受美学角度解读哈伯·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一文中研究指出《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女作家哈伯·李(1926-2016)生平仅有的两部作品中的一部,自小说出版以来,便备受青睐。《杀死一只知更鸟》以主人公小女孩斯库特为讲述者,描绘了美国大萧条时期关于种族、文明、成长、爱与教育等方面的故事。这部小说情节引人入胜,语言幽默风趣,意旨深远。本文旨在从读者与作品关系的角度论述《杀死一只知更鸟》这部小说的美学价值,并从侧面揭示了其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对于意欲从读者角度解读文学作品的研究者来说,接受美学理论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批评手段,因此本文将借助接受美学理论来解读这部小说。但由于此理论涵盖之广阔,再加之其小说文本的特性,故本文是基于朱立元对接受美学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杀死一只知更鸟》进行的分析。此研究一方面揭示了这部小说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深受大众喜爱的原因;另一方面,丰富了国内对接受美学此理论的实际运用,同时也弥补了《杀死一只知更鸟》在此理论研究领域的空缺。具体而言,本文主要从叁个方面阐述这部小说,一是基于朱立元“文本召唤性”的思想,分析读者在阅读《杀死一只知更鸟》时,这部小说对读者的魅力所在;二是基于朱立元有关“期待视界”的研究成果,考察个体阅读《杀死一只知更鸟》时产生的“心理反应”,实质上是从读者的视角去分析《杀死一只知更鸟》所具有的美学特征;叁是比较《杀死一只知更鸟》这部小说在中外接受效果上的异同并浅析其中原因,一方面能解释读者接受并喜爱这部作品的原因,另一方面能加深读者对中外文化传统以及文化氛围差异的认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更好地完善我们自身。(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5)

张婧[2](2009)在《成长小说经典》一文中研究指出《枪杀百舌鸟》(To Kill a Mockingbird)是美国女作家哈伯·李(Harper Lee)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于1957年完成并于1960年发表。20世纪60年代正处在激烈的种族冲突氛围之中,小说备受欢迎并且在1961年获得了普利策奖。2007年11月5日,哈伯·李因其文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了由布什总统亲自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枪杀百舌鸟》通过一个六岁小女孩的叙述揭示了非人性化的家庭教育、破坏性的社会等级和种族歧视会导致无辜的人受害,并从道义上对种族偏见进行了严厉的抨击,它断言人类的善良一定经得住罪恶的攻击。但是仅从这个角度理解和评价《枪杀百舌鸟》显然有些片面并且弱化了这部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美学魅力。《枪杀百舌鸟》是一部优秀的成长小说。在小说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斯科特和哥哥杰姆成长过程中的迷惘、痛苦、无奈和激愤,还能从字里行间读到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期冀。作为南方年轻的一代,他们特殊的成长过程值得深入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枪杀百舌鸟》拓宽了成长小说的主题和视野。本文将探讨《枪杀百舌鸟》是如何运用成长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展现主人公的成长历程的,分析成长小说的共性特征在《枪杀百舌鸟》中的体现,界定该小说的文学属性,并指出此小说是一部经典的成长小说。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引言。本章首先介绍了哈伯·李的生平和《枪杀百舌鸟》的情节。接着对成长小说及该作品进行了文献回顾,提出了研究目的,指出了研究方法并给出了本论文的结构。第二章:成长小说:一种文学体裁。本章追溯了成长小说的传统,即它在德国的缘起及其在英国和美国的发展,并且指出《枪杀百舌鸟》是一部成长小说。第叁章:《枪杀百舌鸟》:一部经典的成长小说。本章通过探讨《枪杀百舌鸟》如何从内容上和结构上体现成长小说的普遍特征来界定《枪杀百舌鸟》的文学属性,即它是一部经典的成长小说。第四章:斯科特和杰姆各自的成长及两人的关系。本章通过分析小说叙述者斯科特和哥哥杰姆各自的成长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指出小说不仅继承了传统成长小说的特征,而且拓宽了该体裁的主题和视野。第五章:结语。本章从该小说对成长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成功运用及其对南方年轻一代成长的再现和小说的意义等方面对本论文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9-05-01)

哈伯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枪杀百舌鸟》(To Kill a Mockingbird)是美国女作家哈伯·李(Harper Lee)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于1957年完成并于1960年发表。20世纪60年代正处在激烈的种族冲突氛围之中,小说备受欢迎并且在1961年获得了普利策奖。2007年11月5日,哈伯·李因其文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了由布什总统亲自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枪杀百舌鸟》通过一个六岁小女孩的叙述揭示了非人性化的家庭教育、破坏性的社会等级和种族歧视会导致无辜的人受害,并从道义上对种族偏见进行了严厉的抨击,它断言人类的善良一定经得住罪恶的攻击。但是仅从这个角度理解和评价《枪杀百舌鸟》显然有些片面并且弱化了这部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美学魅力。《枪杀百舌鸟》是一部优秀的成长小说。在小说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斯科特和哥哥杰姆成长过程中的迷惘、痛苦、无奈和激愤,还能从字里行间读到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期冀。作为南方年轻的一代,他们特殊的成长过程值得深入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枪杀百舌鸟》拓宽了成长小说的主题和视野。本文将探讨《枪杀百舌鸟》是如何运用成长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展现主人公的成长历程的,分析成长小说的共性特征在《枪杀百舌鸟》中的体现,界定该小说的文学属性,并指出此小说是一部经典的成长小说。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引言。本章首先介绍了哈伯·李的生平和《枪杀百舌鸟》的情节。接着对成长小说及该作品进行了文献回顾,提出了研究目的,指出了研究方法并给出了本论文的结构。第二章:成长小说:一种文学体裁。本章追溯了成长小说的传统,即它在德国的缘起及其在英国和美国的发展,并且指出《枪杀百舌鸟》是一部成长小说。第叁章:《枪杀百舌鸟》:一部经典的成长小说。本章通过探讨《枪杀百舌鸟》如何从内容上和结构上体现成长小说的普遍特征来界定《枪杀百舌鸟》的文学属性,即它是一部经典的成长小说。第四章:斯科特和杰姆各自的成长及两人的关系。本章通过分析小说叙述者斯科特和哥哥杰姆各自的成长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指出小说不仅继承了传统成长小说的特征,而且拓宽了该体裁的主题和视野。第五章:结语。本章从该小说对成长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成功运用及其对南方年轻一代成长的再现和小说的意义等方面对本论文进行了总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哈伯李论文参考文献

[1].刘彩彩.从接受美学角度解读哈伯·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D].南京师范大学.2018

[2].张婧.成长小说经典[D].山西大学.2009

标签:;  ;  ;  ;  

哈伯李论文-刘彩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