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等师范教育体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独立,综合,学制改革,高等师范教育体制
高等师范教育体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孟[1](2019)在《独立与综合:近代学制改革视阈下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1902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师范教育机构,与其对应的《京师大学堂章程》亦标志着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制度的初步创建,由此开启了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制度化的发展历程。1904年学制、1912-1913年学制、1922年学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学制改革相继对近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实施了系统性的改革举措。以近代学制改革为历史分期,梳理学制改革下近代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变迁历程,呈现出近代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由"独立设置"到"综合大学",又由"综合大学"到"独立设置"的近代化嬗变过程,从而对当今我国高等师范学校的发展提出借鉴和启示。(本文来源于《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宋文豪,王丹云,帖逸飞,袁瑞文[2](2019)在《近代师范教育体制变革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学的深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促进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学的深化,文章从分析近代师范教育体制的嬗变过程出发,简述了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学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近代师范教育体制变革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学的深化策略。(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9年05期)
陆道坤[3](2013)在《短暂的体制与长存的精神——中国高等师范教育“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联模式"是在"全面输入"苏联教育理论、经验的前提下,自上而下建立起的"立体"师范教育模式。虽仅存在十余年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却从体制和精神两个维度塑造了新中国师范教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师范教育发展走向。从发展角度看,师范教育思维的"苏联模式"已成为当下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障碍。解读"苏联模式"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分析其建设历程,汲取其宝贵经验,为推动教师教育体制改革提供借鉴;挖掘该模式得以产生影响的深刻原因,为消除"苏联模式"影响,推动教师教育开放进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科学》期刊2013年05期)
陆道坤[4](2012)在《清末民初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日本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第一个师范教育体制是在日本师范教育制度输入的基础上,结合清末民初的基础教育实际建立起来的,称"日本模式"。"日本模式"跨越了清末、民初两个社会形态,以制度的全面输入始,经历了制度建立与体制的不断调试的过程。其核心特征是:以定向培养模式为核心;以教师任用制度和检定制度为保障;以自成一体的封闭式教育体制为重要特色。作为中国师范教育史上一个重要形态,"日本模式"未能取得如期效果旋即淹没在教育史的长河中,但其建设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当今教师教育制度建设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科学》期刊2012年05期)
陆道坤[5](2009)在《制度的输入与体制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而言,中等教育师资需求的转向往往引发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变化。当中等教育师资需求表现为以追求教师数量的满足为主时,要求建立封闭式高等师范教育体制与之对应;当中等教育师资需求表现为以追求教师水平的提高为基本点时,则要求建立开放式高等师范教育体制;当中等教育师资需求由重量向重质过渡时,则要求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由封闭逐渐向开放过渡。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发展趋势,已经被欧美等国所验证。与欧美等国由封闭到开放的顺次演进不同,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以“钟摆”式演进路线诠释了这一发展趋势。清末民初学制制定者主张兴办师范教育以应师资数量之急需,在全面输入日本师范教育制度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封闭为基本特征的“日本模式”;20世纪20年代,在“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下,受实用主义及其在中国引发的中等教育改革的影响,以美国留学生为代表的“合并派”将中等教育师资程度的提高作为主要追求目标,向美以求建立以开放式为特征的“美国模式”;由于“美国模式”与中等教育对师资真正需求不相匹配,20世纪30年代末到新中国建立前,师范学院制度建立起来企图对其进行纠正,但未能改变其开放格局。建国后,中等教育迅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师资数量需求,在“以俄为师”的背景下,中国建立起封闭式的高等师范教育体制“苏联模式”:“文革”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启,中国在反思“苏联模式”的不足的基础上,建立起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中国特色”模式;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在输入教师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中等教育师资需求的差异化特征,构建起中国式教师教育体制。从封闭式体制到开放式体制的往复运动,构成了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演进史上独特的风景:“钟摆现象”。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各种非教育性因素往往影响着中等教育师资的真实需求的判断,从而导致错误判断或者片面认识的产生。“误判”往往会引起学习的转向,使得高等师范教育体制偏离合乎趋势的发展轨道。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钟摆”式演进历程留下的经验、教训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体制的变化必须建立在对中等教育师资需求的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对今天正在进行的中国式教师教育体制探索来说,这一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万朝晖,冀伯祥[6](2007)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学体制创新的探索——以重庆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重庆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学院概况及办学理念自学考试学院成立于2005年7月,承担全校自学考试各专业的助学工作。在此以前我校自学考试各专业的助学工作是由各个院系分别承担,校自考办作为管理机构,负责全校自学考试考籍考务等管理工作,各院系与学校在经济上实行按比例分成。随着学校入驻大学城步伐的加快,为适应整体改革发展要求,学校着眼于新形势下自考事业的发展,着力推进体制创新,于2005年7月成立重庆师范大学(本文来源于《中国成人教育》期刊2007年11期)
施克灿[7](2007)在《创新教师教育体制,保障教师教育质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师范教育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11月13日至15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师范教育分会在绿城南宁召开学术年会,会议由广西师范学院、广西教师教育研究会承办。(本文来源于《大学(研究与评价)》期刊2007年03期)
申秀清[8](2006)在《高等师范教育投资体制改革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等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投资体制目前基本上以国家投资为主,辅以多渠道投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应采取新的措施来完善其投资体制,突破发展“瓶颈”。(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5期)
李喆[9](2005)在《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变迁:论争、根源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年来关于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至少发生过七次论争,论争的主要根源乃是关于保留还是取消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体系,论争的焦点主要是:学术性与师范性、教师的数量能否保证以及有无更名之必要。百年论争给当代中国的教师教育留下许多重要的启示。(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6期)
[10](2004)在《兰州师专强强联合创名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神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镇兰州,屹立着一所为甘肃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教师摇篮———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她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谱写着陇原高等教育的新篇章。 强强联合 成立于1958年的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已有46年的发展历史,是(本文来源于《中国商报》期刊2004/07/09)
高等师范教育体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促进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学的深化,文章从分析近代师范教育体制的嬗变过程出发,简述了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学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近代师范教育体制变革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学的深化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等师范教育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1].王孟.独立与综合:近代学制改革视阈下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变迁[J].池州学院学报.2019
[2].宋文豪,王丹云,帖逸飞,袁瑞文.近代师范教育体制变革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学的深化[J].西部素质教育.2019
[3].陆道坤.短暂的体制与长存的精神——中国高等师范教育“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与反思[J].大学教育科学.2013
[4].陆道坤.清末民初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日本模式”[J].大学教育科学.2012
[5].陆道坤.制度的输入与体制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
[6].万朝晖,冀伯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学体制创新的探索——以重庆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学院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07
[7].施克灿.创新教师教育体制,保障教师教育质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师范教育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综述[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
[8].申秀清.高等师范教育投资体制改革探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9].李喆.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变迁:论争、根源及启示[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10]..兰州师专强强联合创名校[N].中国商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