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特林克论文-许晶

梅特林克论文-许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梅特林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梅特林克,《群盲》,戏剧情境,塑造人物

梅特林克论文文献综述

许晶[1](2019)在《从戏剧情境中塑造人物 梅特林克《群盲》的叁个生来就盲的人》一文中研究指出《群盲》是梅特林克1890年创作的作品,在这部"静剧"作品中,梅特林克通过描写12位被抛置在孤岛的盲人等待神父的过程,塑造出各不相同的盲人形象。剧中的盲人,代表了各不相同的盲人群体,其中叁个生来就盲的人是剧中有代表性的一个盲人群体。本文将从盲人们确认他们所处的位置、对神父带(本文来源于《中国戏剧》期刊2019年10期)

戚春艳[2](2019)在《梅特林克象征主义戏剧中的“多面狗”》一文中研究指出象征主义戏剧大师莫里斯·梅特林克一生对"狗"情有独钟,自然而然地,"狗"成为了梅特林克戏剧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在梅特林克笔下"狗"绝非单一的忠诚、勇敢形象而是在不同的戏剧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多重象征意蕴。本文首先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归纳梅特林克主要戏剧代表作品中出现的"狗"意象并对其象征意蕴进行细致解读;其次从哲学角度分析了梅特林克赋予"狗"的多重象征意蕴的成因及影响。(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5期)

谢丽冰[3](2019)在《象征主义艺术表现形式中的哲学体认——浅析梅特林克《青鸟》》一文中研究指出1908年发表的《青鸟》是梅特林克最着名的戏剧作品之一,在剧中,梅特林克运用象征主义的意象、结构及手法将思维和笔触伸向了"梦境与幻想的神秘境地",呈现了对人与未知世界、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多维度哲学体认,并在多重思考与探索中不断接近生命的真谛、靠近永恒的真实。(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8期)

邵南[4](2018)在《面对“垂死之人”的讯问与反思:从梅特林克到谢阁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这个科学大发展的时代,西欧文人往往致力于追问理性的极限。由于"垂死之人"处于生与死、可知与不可知的临界状态,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在《佩雷阿斯与梅利桑德》中构造了"讯问垂死之人"的场景,催人反思理性的局限,并暗示了一重更高的超越理性的神秘之真实的存在。其后,法国诗人、作家谢阁兰既熟悉梅氏的剧作,专业医生的特殊身份又令其对理性思维更加熟悉,且更具有护理垂死之人的现实体验,从而在长篇小说《勒内·莱斯》中赋予了"讯问垂死之人"以新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邵南[5](2018)在《俯瞰灵魂的深渊:从梅特林克到谢阁兰》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旅华诗人谢阁兰(Victor Segalen,1878~1919)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已渐受海内外研究者的重视,然而他在这方面所受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M aurice M aeterlinck,1862~1949)的影响,则从未引起学界注意。事实上,谢氏笔下的诸多中国意象,都是从梅氏率先运用的意象发展而来的,究明梅氏的影响,实有助于理解谢氏选用这些中国意象的出发点。本文尝试以"深渊"意象的变迁为例,通过分析、比较梅氏作品《佩雷阿斯与梅利桑德》(Pelléas et Mélisande)与谢氏作品《光绪别史》(Le Fils du Ciel)、《勒内·莱斯》(RenéLeys)等,阐明两人作品间的紧密联系,进而管窥19世纪、20世纪之交西方文人在非宗教语境下探讨自我"本质"的思路演变史,以及中国文化在其中所起的重要催化作用。(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胡明华[6](2018)在《死亡主题与静态美学:论梅特林克戏剧《闯入者》与蒙克画作《病室中的死亡》》一文中研究指出梅特林克的戏剧《闯入者》与蒙克画作《病室中的死亡》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对死亡主题进行了日常化的、非戏剧性的处理,重点表现了生者对于死亡的真实主观感受;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境的设置上,突出了静态的美学效果。梅特林克和蒙克根据个人生活经验与主观直觉,探求死亡的真相与生命存在的意义,勾画出了现代西方人在19世纪末传统基督教信仰幻灭后的精神迷惘与危机,并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或许可以在佛教哲学中寻求到慰藉和化解的可能。(本文来源于《齐鲁艺苑》期刊2018年05期)

周倩倩[7](2018)在《梅特林克与五四作家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除前言、结语外主要分为叁章:前言介绍了五四作家们译介、学习西方文学的时代背景,以及梅特林克创作的叁大阶段,随后陈述梅特林克作品热潮的具体表现,以时间顺序梳理五四作家们对梅特林克及其相关作品的经典性评价。梅特林克作品热潮的形成原因有叁:一是时代需求,中国近代政治腐朽、经济衰败、思想落后,急需建立新的文学;二是作家需求,五四作家的留学背景和受传统的“内圣外王”观念形成的先知先觉者定位;叁是梅特林克的作品魅力叙事策略和审美价值。第一章思考梅特林克与田汉的神秘书写。田汉从梅特林克的创作中得到了许多异想。他在前期戏剧的创作中借鉴了不少梅特林克的神秘书写,这集中体现在神秘意象的塑造,以及创作主题中神秘力量的表达。第二章探讨梅特林克与茅盾的象征主义。茅盾对梅特林克的关注是长久且深入的,他积极译介梅特林克的相关作品,间接地推动了象征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初步发展。茅盾更借助梅特林克去探索象征主义的更多可能性——匡正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不足,创造一种能引发社会疗效的新时代文学。第叁章分析梅特林克和五四新浪漫派作家。以郭沫若的《黎明》和陶晶孙的《黑衣人》为举例文本,搜索新浪漫派作家与梅特林克创作之间的蛛丝马迹。结语概括了梅特林克和五四作家关系研究的历史价值。研究梅特林克与五四作家,既可以丰富象征主义中国化的相关资料,也能补充五四作家创作的研究。梅特林克的象征主义既是文学手法,能为拯救旧文学提供新思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与精神,与五四时代遥相呼应。(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希[8](2018)在《梅特林克戏剧中“门”的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剧作家、散文家、诗人。梅特林克在文学上成就多样,其戏剧作品更是以具有深厚独特的象征内涵、奇异诡谲的想象力,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启示而着称。因此,梅特林克有着“比利时的莎士比亚”美誉。作为一位有着独特戏剧理念和深刻哲学思考的现代戏剧大师,梅特林克将“象征主义戏剧观”和“静止戏剧理论”渗透到其戏剧艺术实践中,使得作品区别于传统戏剧的形式,呈现出现代派戏剧独有的艺术风格,并对西方现代戏剧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梅特林克在其剧作中采用了多种现代戏剧手法,通过塑造重要意象“门”构建赋有审美追求和思想哲理的戏剧艺术国度,表达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本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从意象到结构,探寻梅特林克戏剧中“门”的文本叙事功能。“门”是梅特林克戏剧中的象征性中心意象,既暗示了人物的死亡命运,又深化了戏剧的死亡主题,并形成了戏剧“等待”到“追寻”结构的变化。第二章从背景到心灵,探寻梅特林克戏剧中“门”的舞台演剧功能。“门”是其戏剧中重要的舞台背景道具,营造出“梦魇式”的整体舞台效果。“门”既可以作为神秘的舞台背景又渲染了紧张的戏剧气氛,还构成了朦胧的戏剧时空转换,创造戏剧的心灵时空,使戏剧场景成为人物心灵世界的外化。第叁章“物化”与乐观精神,探寻梅特林克戏剧中“门”的思想哲理功能。在梅特林克的戏剧中,出现了一系列包括人物与舞台图像的“物化”现象,以及“物化”的舞台关系,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垄断阶段后,人类与外部物质世界之间的矛盾激化。同时,以“门”为载体,还表现了梅特林克戏剧内涵由悲观精神到乐观精神的转变。第四章探讨梅特林克戏剧中“门”的成因与影响,内在原因是作家自身所处的成长环境及其哲学思考和现代戏剧观;外在原因是十九到二十世纪之交的社会历史形态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冲击。本文进一步考察梅特林克以“门”为载体的戏剧观,感知梅特林克戏剧所呈现的独特艺术内涵和魅力。梅特林克作为象征主义的奠基者,其独特的戏剧观是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先声和源头。梅特林克革新了戏剧形式并丰富了戏剧内涵,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戏剧诗学的发展,也彰显了超越时代的全人类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梁铣娜[9](2017)在《莫里斯·梅特林克童话剧叙事艺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梅特林克叁部童话剧《马莱娜公主》、《阿里亚娜与蓝胡子》、《青鸟》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文本内部,运用叙事学的视角分析叁部童话剧独特的叙事艺术,把握梅特林克作品背后的艺术价值和哲学内涵。梅特林克童话剧在叙事结构方面存在着一个共有的模式,即“人物从不利的初始状态挣脱,经历波折,最后以非乐观结局告终”,这一模式呈现出梅特林克童话剧敢于直面生活黑暗面的艺术特色。在叙事时空方面,梅特林克童话剧在时间上最大的特色是叙事速度随着创作时间的后移而减速,在空间上则打破古典叁一律,富有流动性和想象空间的延展性。在叙事视角方面,梅特林克灵活运用外视角和内视角等多重视角来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和渲染环境。在叙事语言方面,梅特林克童话剧运用了沉默、无用的语言和大量象征修辞。梅特林克童话剧创作贯穿其创作生涯的不同阶段,早期的《马莱娜公主》神秘悲观,中期的《阿丽亚娜与蓝胡子》开放积极,后期的《青鸟》立足现实又富于幻想,叁部童话剧呈现出各自的叙事艺术特色。但是它们之间又有共性,即共享着探讨命运真谛的主题。总而言之,梅特林克童话剧运用充满神秘象征色彩的叙事艺术深入哲学层面的思考,富有深度。梅特林克童话剧叙事艺术的研究也能让读者更进一步理解梅特林克其人独特的想象世界和生命智慧。(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7-05-11)

王梦圆[10](2017)在《寻找幸福的奇幻之旅——介绍莫里斯·梅特林克的《青鸟》》一文中研究指出【导读】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幸福是什么,该去何处寻?这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问题。读了比利时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的六幕剧《青鸟》之后,你对这个问题一定会有所感悟。有"比利时的莎士比亚"美誉的莫里斯?梅特林克,是象征派戏剧的代表作家,《青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的重要作品还有《盲人》《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等。1911年,梅特林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文来源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期刊2017年07期)

梅特林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象征主义戏剧大师莫里斯·梅特林克一生对"狗"情有独钟,自然而然地,"狗"成为了梅特林克戏剧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在梅特林克笔下"狗"绝非单一的忠诚、勇敢形象而是在不同的戏剧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多重象征意蕴。本文首先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归纳梅特林克主要戏剧代表作品中出现的"狗"意象并对其象征意蕴进行细致解读;其次从哲学角度分析了梅特林克赋予"狗"的多重象征意蕴的成因及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梅特林克论文参考文献

[1].许晶.从戏剧情境中塑造人物梅特林克《群盲》的叁个生来就盲的人[J].中国戏剧.2019

[2].戚春艳.梅特林克象征主义戏剧中的“多面狗”[J].文学教育(上).2019

[3].谢丽冰.象征主义艺术表现形式中的哲学体认——浅析梅特林克《青鸟》[J].北方文学.2019

[4].邵南.面对“垂死之人”的讯问与反思:从梅特林克到谢阁兰[J].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2018

[5].邵南.俯瞰灵魂的深渊:从梅特林克到谢阁兰[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胡明华.死亡主题与静态美学:论梅特林克戏剧《闯入者》与蒙克画作《病室中的死亡》[J].齐鲁艺苑.2018

[7].周倩倩.梅特林克与五四作家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8].王希.梅特林克戏剧中“门”的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18

[9].梁铣娜.莫里斯·梅特林克童话剧叙事艺术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

[10].王梦圆.寻找幸福的奇幻之旅——介绍莫里斯·梅特林克的《青鸟》[J].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7

标签:;  ;  ;  ;  

梅特林克论文-许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