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当代中国教育公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公平,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当代中国教育公平论文文献综述
封留才[1](2014)在《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晚清以来,饱受列强入侵与内政专制之苦的仁人志士确立了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宏愿。此后,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中华儿女毅然决然地踏上了科技强国与工业兴国的漫漫征程:发展现代教育、培养现代人才随之被确定为民族独立、国富兵强乃至人民幸福的逻辑前提与必要条件。新时期,在新的起跑线上,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吹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集结号。晚清以来在华夏大地上不断交织、一再重现的荣辱史均证实了以下真理:基础教育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国民强,国民强则科技强,科技强则国家强。发展基础教育由此成为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考虑到基础教育本身的全民性、基础性、公共性以及普惠性等属性,公平成为基础教育的价值灵魂。所谓公平,是指公民所享有的、要求政府与社会依据一视同仁、毫无偏私及差别对待之准则分配公共益品的权利;没有公平就没有优质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实质问题就是基础教育公平问题。其中,基础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是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不二法门。基础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是全体公民所享有的接受公平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权利。当代中国,由于各种原因的迭加效应,基础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配置深深地、广泛地体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阶层之间以及校际之间等各个层面。若不能解决这一问题进而充分实现基础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晚清以来即已确立的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伟业便难免沦为镜花水月。诊疗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病理”之关键,在于深入剖析与认真解决产生基础教育资源不公平配置的历史的、社会的、观念的与政策的等维度的主要成因,恢复与固守基础教育与基础教育资源本身作为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以彻底实现基础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以及阶层之间的公平配置。具体而言,实现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关键在于以下叁方面:一是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应该也必须确立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平等配置,差别对待”、“城乡一体,惠及全民”以及“公开透明,民主监督”等四个基本原则;二是政府是基础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责任主体,主张基础教育资源的本质属性是纯公共产品,提供充足的基础教育资源应确定为政府的固有职能,保障基础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应成为政府的基本职责;叁是将教育政策的改进作为基础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基本保障,主张将公平确立为基础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点,突出优秀教师资源公平配置是基础教育政策体现公平的关键,实现教育财政资源公平配置是基础教育政策确保公平的保证,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是基础教育政策实现公平的核心。(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4-03-01)
毛燕[2](2013)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对教育公平的问题越来越重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公平问题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无论在什么社会,什么时期,什么阶级,它都会伴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对于中国来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在21世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内部阶级的公平问题尤其明显。其中,教育公平问题是引起人民大众广泛关注重大问题。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更是增进社会公平的关键因素,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领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中国教育公平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实践中通过系列政策改革,取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在今天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屡屡还会有不公平的现象出现,而在教育系统外部的不公平现象更是严重。如: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公、区域之间的教育不公、不同阶层群体间的教育不公、性别间的教育不公平、教育类别间的失衡等等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公平理论,是我国特色教育公平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在我们推进教育公平的实践中,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意义。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公平观的指导下,科学解析我们目前的教育公平问题,是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是在批判、借鉴其它各种理论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属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是追求教育公平的首要目标。在马恩看来,平等的受教育权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起点,如果这个最基本的权利都不能实现,根本就谈不上教育公平的最终实现。二、主张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教育公平的最高理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劳动和教育相结合,是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叁、社会政治、经济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条件。马恩认为,人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平等状况决定了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新中国建立以来,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我们都对教育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而且也取得了系列成果。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推进教育公平、发展人民教育是党的历代领导集体核心的一贯思想。党和国家的历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习近平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引下,为促进教育机会平等、实现全民教育的理想都做出了积极努力,在复杂的现实情况下取得了教育事业的巨大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前影响教育公平的阶级因素、成分因素等先后被取消,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以及高考制度的恢复使广大农村子弟和城市青年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机会。我国教育公平的实践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各方面都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公平问题,这既表现在宏观方面存在的城乡、区域、阶层群体之间的不公平,也表现在微观教学领域的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不公平。当代中国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既有经济因素上的限制、思想观念上的滞后、更有多年来教育政策上的偏差,如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失衡、教育政策和规则的不公。要解决当代中国教育公平实践问题,首先必须树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教育公平观念;二是完善教育公平的政策引导;叁是要加强教育公平的法律保障;四是优化教育公平的环境。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视野,从对马克思主义公平观、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的概念界定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证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教育公平的经典理论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对构建中国特色教育理论和推进中国特色教育公平的实践中提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3-12-10)
李蕾蕾[3](2012)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问题与制度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之所以追求“公平”,是因为人们的受教育权被现代社会视为了一种“公民权利”,并受到法律的保护。实现教育公平,则反映了一定社会制度下,国家机构对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公平化的配置状态,是教育事业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当前我国的教育不公问题却是时有发生,并集中体现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及受教育机会、权利不平等这两个方面。这也就引发了社会大众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合理性”,尤其是现行教育制度体系的“公正性”的质疑。教育制度能够为教育领域设置一种特定的“外在模式”,使教育系统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秩序下运作,并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教育公平。因此,治理我国当前教育领域的不公问题的最有力的工具就是“教育制度”,要实现我国当代教育的公平,其现实选择必然是要依靠“制度建设”。但是,我国现实中的教育制度体系还尚存着诸多的不够成熟之处,具体有:基本教育制度不完备,教育控制制度滞后,教育保障制度缺位等问题。这些不成熟或缺陷,不仅造成了我国当前教育制度的“非公平”现实,更为教育主体的教育不公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使我国的教育公平建设重重受阻。所以,我国的立法机关、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直视当前在我国教育领域内存在的诸多不公现象,深入分析此类问题之所以产生的制度性根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公平制度选择与安排,从而形成一个包括教育资源配置制度、教育补偿制度、教育管理制度、教育绩效管理制度、教育不公问责制度、教育监督制度、教育不公预警制度及教育类法律法规体系、教育执法制度等在内的完备的教育公平制度框架。以此来有效规范我国教育领域内不同教育主体的教育行为,督促他们积极践行教育公平,加快我国当代教育建设目标——教育公平的实现,使我国的教育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使广大社会民众能够在公平的教育制度体系中去寻求、去感受我国教育公平的真谛。(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2-06-01)
程伟礼[4](2011)在《公平正义在当代中国:分配正义与教育公平》一文中研究指出分配正义和教育公平是当代中国社会公正的两大现实问题。本文梳理了公平正义这个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理论渊源,考察了马克思解决分配正义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路径,指出了公平正义在当代中国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分配正义和教育公平。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现实问题,初步得出了解决分配正义和教育公平问题的实际路径:确保公共财政的正义性、完善分配机制和改进税收制度等。(本文来源于《思想理论教育》期刊2011年09期)
李鲁,杨天平[5](2009)在《优先·公平·优质——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叁个关键词》一文中研究指出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大政方针,促进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永恒的基本主题。应从民族振兴、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高度认识在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坚持优先、公平、优质的重大时代意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本文来源于《教育与现代化》期刊2009年02期)
李彩虹[6](2009)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从社会科学角度进行了剖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与构想。首先对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当前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表现进行阐述,然后对其表现进行分析提出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出现的原因。针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09年05期)
刘艺文[7](2009)在《谈当代中国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教育公平概念的界定众口不一,纵观众多学者的观点,教育公平大体分为以下叁种形式:一是教育起点上的公平。它包括受教育权力相等和就学条件相等;二是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它包括教(本文来源于《学苑教育》期刊2009年03期)
杜维[8](2008)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平是人类自古以来所追求的社会理想,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和基本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教育公平的本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推进教育公平进程中坚持的理念。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深化,教育需求的不断扩大与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育事业能否健康的、持续的发展,教育公平至关重要。如何理解教育公平的内涵,我国当代教育公平现状如何,教育公平的实现以及其当代价值何在是本篇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由叁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教育公平进行了理论分析,阐述了教育公平的内涵、本质与特征;第二部分研究了当代中国教育公平失范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第叁部分研究当代中国推进教育公平的措施,以及实现教育公平的当代价值。(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08-05-28)
王茂勇[9](2008)在《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接受高等教育成为社会大众实现理想和服务社会的必经之路。但有限的高等教育机会与人们日益强烈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却日渐突出。怎样实现机会公平与社会效率的统一,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第一部分首先阐释了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基本涵义。高等教育公平不等于高等教育平等,它具有历史性、层次性和相对性,它可以区分为形式上的教育公平与事实上的教育公平;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等;在这些不同维度的公平中,其核心是制度或规则公平。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是:高等教育效率是高等教育公平的前提和手段,高等教育公平是高等教育效率的目的,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并不总是相互矛盾。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高等教育公平和效率的现状与影响因素,总的来看,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演化中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是发展的主题,同时也存在高等教育选拔与扩招制度带来的公平与效率的失衡、资源配置方式带来的公平与效率的矛盾、高等教育市场化取向带来公平与效率的冲突以及多层次、多方面差异导致高等教育不公、教育结构性问题与动力机制不足带来教育效率低下等多方面的问题。第叁部分以国际比较为基础,主要考察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发展背景之下,对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不同的选择标准和实现结果。第四部分从判断公平的标准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论述了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和效率双赢的主要原则和现实选择。大学的质量效率应该首先得到保证,同时力争公平。也就是找到公平和效率的最佳结合点。而大众化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现实选择。同时在政策决策中应采取相关保障措施,以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共生。(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王勤奋[10](2007)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我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已从对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的追求发展到对教育结果公平的追求。我国当前教育发展过程中仍存有诸多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当代中国教育公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对教育公平的问题越来越重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公平问题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无论在什么社会,什么时期,什么阶级,它都会伴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对于中国来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在21世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内部阶级的公平问题尤其明显。其中,教育公平问题是引起人民大众广泛关注重大问题。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更是增进社会公平的关键因素,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领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中国教育公平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实践中通过系列政策改革,取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在今天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屡屡还会有不公平的现象出现,而在教育系统外部的不公平现象更是严重。如: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公、区域之间的教育不公、不同阶层群体间的教育不公、性别间的教育不公平、教育类别间的失衡等等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公平理论,是我国特色教育公平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在我们推进教育公平的实践中,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意义。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公平观的指导下,科学解析我们目前的教育公平问题,是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是在批判、借鉴其它各种理论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属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是追求教育公平的首要目标。在马恩看来,平等的受教育权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起点,如果这个最基本的权利都不能实现,根本就谈不上教育公平的最终实现。二、主张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教育公平的最高理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劳动和教育相结合,是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叁、社会政治、经济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条件。马恩认为,人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平等状况决定了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新中国建立以来,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我们都对教育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而且也取得了系列成果。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推进教育公平、发展人民教育是党的历代领导集体核心的一贯思想。党和国家的历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习近平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引下,为促进教育机会平等、实现全民教育的理想都做出了积极努力,在复杂的现实情况下取得了教育事业的巨大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前影响教育公平的阶级因素、成分因素等先后被取消,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以及高考制度的恢复使广大农村子弟和城市青年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机会。我国教育公平的实践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各方面都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公平问题,这既表现在宏观方面存在的城乡、区域、阶层群体之间的不公平,也表现在微观教学领域的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不公平。当代中国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既有经济因素上的限制、思想观念上的滞后、更有多年来教育政策上的偏差,如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失衡、教育政策和规则的不公。要解决当代中国教育公平实践问题,首先必须树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教育公平观念;二是完善教育公平的政策引导;叁是要加强教育公平的法律保障;四是优化教育公平的环境。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视野,从对马克思主义公平观、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的概念界定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证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教育公平的经典理论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对构建中国特色教育理论和推进中国特色教育公平的实践中提出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当代中国教育公平论文参考文献
[1].封留才.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2].毛燕.当代中国教育公平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李蕾蕾.当代中国教育公平:问题与制度选择[D].湘潭大学.2012
[4].程伟礼.公平正义在当代中国:分配正义与教育公平[J].思想理论教育.2011
[5].李鲁,杨天平.优先·公平·优质——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叁个关键词[J].教育与现代化.2009
[6].李彩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探析[J].青年文学家.2009
[7].刘艺文.谈当代中国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J].学苑教育.2009
[8].杜维.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探析[D].新疆大学.2008
[9].王茂勇.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0].王勤奋.当代中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