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

术后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

一、术后应用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葛梦娜,施科,任美玲,陈小桥[1](2021)在《抗生素对儿童重症肺炎肠道菌群失调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抗生素对重症肺炎患儿肠道菌群失调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四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20例作为肺炎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抗生素治疗。选择同期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肠道菌群情况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1)治疗前,肺炎组患儿粪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酵母菌及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与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菌落数、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的菌落数比值(B/E值)显着低于对照组,大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菌落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酵母菌及产气荚膜梭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4 d后,与治疗前比较,肺炎组患儿酵母菌检出率明显升高,肠球菌及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明显降低(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拟杆菌检出率无明显变化(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菌落数及B/E值明显下降,大肠杆菌菌落数明显升高(P<0.05),肠球菌、酵母菌及产气荚膜梭菌菌落数变化不明显(P>0.05)。(3)肺炎组患儿应用抗生素后61.67%发生肠道菌群紊乱,其中婴儿组发生率为80.00%,显着高于幼儿组的53.33%和儿童组的51.43%(P<0.05)。(4)肺炎组与对照组随访6个月、12个月时身高、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可影响重症肺炎患儿的肠道微生态状态,尤其是婴儿使用抗生素后极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但短期用药对生长发育无明显负面影响。

赵梦珺[2](2021)在《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与龋病发生发展关系的初探》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构建三组SD大鼠不同程度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分析鼠肠道菌群失调是否会加快龋病的进展速度。2、研究鼠肠道菌群失调,是否会影响与口腔免疫功能相关的唾液中Slg A的浓度。3、通过对无龋儿童、高龋儿童的唾液、粪便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两组儿童的唾液、肠道菌群组成与多样性是否有差异,并在门、属、种水平上找出可能对龋病的进展有潜在影响的物种。方法:实验一1、动物选择与分组:24只雄性SD大鼠,19天龄,分为三组,组1:轻度肠道菌群失调组;组2:中度肠道菌群失调组;组3:对照组。适应性喂养3天后开始建模。2、龋病模型构建:三组SD大鼠均在21天龄时开始喂Keyes 2000#高糖致龋饲料和口腔涂布变异链球菌标准菌液2个月构建龋病SD大鼠模型;3、肠道菌群失调模型构建:24天龄时,用不同浓度头孢曲松钠溶液灌胃构建肠道菌群失调模型,每次每只0.5ml,每天两次,间隔6小时以上,连续8天为一轮,共构建两轮,间隔3周,具体剂量为,组1:200mg/m L头孢曲松钠;组2:320mg/m L头孢曲松钠;组3:生理盐水。4、对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建模效果的初判:在第一轮灌胃建模后,通过采用光冈法测粪便中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菌落数、观察大鼠精神状况和粪便性状、小肠病理检测对建模是否成功进行初判。5、对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建模效果的终判:第一轮灌胃建模后,对三组大鼠粪便的菌群行16s-r DNA高通量测序。6、口腔免疫功能的初判:第一轮灌胃建模后第1、3、7、14天,使用间接ELISA法对唾液中SIg A的含量进行检测。7、龋齿程度评分:喂养2个月后,处死三组大鼠,取上下颌骨段进行Keyes龋齿评分。实验二1、对遵义市四所幼儿园3-5岁所有儿童(约1000人)进行口腔流行病学调查,记录儿童的性别、年龄和龋失补牙数总和(dmft指数)。2、根据dmft指数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儿童分为无龋组(CF组,dmft=0)、高龋组(S-ECC组,dmft≥10),每组抽25名儿童搜集粪便、抽25名儿童搜集唾液。3、利用16s-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两组儿童唾液、粪便中菌群物种丰富度、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并在门、属、种水平上找出平均相对丰度具有显着性差异的物种。结果:1、成功构建了三组大鼠的龋病模型和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模型;2、第4周,组2的体重大于组1、组3,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组2的体重大于组1,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SD大鼠抗生素灌胃后的第1和第7天,组2的唾液SIg A浓度低于组1和组3,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组1和组2的唾液SIg A浓度均低于组3,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纵向看,三组的唾液SIg A浓度在第1天、第3天、第7天呈上升趋势。4、SD大鼠的Keyes龋齿评分结果为组2的Dx级出现次数高于组3的Dx级出现次数,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E级、Ds级、Dm级出现的次数,均无明显差异性,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5、从OTUs总数、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无龋组和高龋组儿童的唾液菌群物种丰富程度、多样性和组成均无明显差异(p>0.05)。6、无龋组和高龋组的唾液菌群在属水平上有显着性差异的物种有:无龋组的Peptostreptococcus(消化链球菌属)显着高于高龋组(p<0.05);无龋组的Dialister(戴阿利斯特杆菌属)、Kingella(金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志贺埃希氏杆菌属)、Treponema(密螺旋体属)显着低于高龋组(p<0.05)。无龋组和高龋组的唾液菌群在种水平有显着性差异的物种有:无龋组的Rothia mucilaginosa、Fusobacterium periodonticum(牙周梭杆菌)显着高于高龋组(p<0.05);无龋组的Aggregatibacter aphrophilus(嗜沫聚集杆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菌)、Prevotella denticola(栖牙普雷沃菌)、Prevotella loescheii(洛氏普雷沃菌)、Dialister pneumosintes显着低于高龋组(p<0.05)。7、从OTUs总数、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无龋组和高龋组儿童的唾液菌群物种多样性和组成均无明显差异(p>0.05),高龋组儿童的唾液菌群物种丰富程度显着高于无龋组儿童(p<0.05)。8、通过组间物种平均相对丰度的T-test检验发现,无龋组和高龋组的粪便菌群在属水平有显着性差异的物种有:无龋组的Blautia、[Eubacterium]hallii group、[Eubacterium]eligens group显着高于高龋组(p<0.05);无龋组的Parasutterella、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显着低于高龋组(p<0.05)。无龋组和高龋组的粪便菌群在种水平有显着性差异的物种有:无龋组的Bacteroides cellulosilyticus显着高于高龋组(p<0.05);无龋组的Bacteroides vulgatus(共生假单胞菌)、Streptococcus mutans(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anginosus(咽峡炎链球菌)显着低于高龋组(p<0.05)。结论:1、SD大鼠的肠道菌群失调间接导致了唾液SIg A浓度的降低。2、肠道菌群失调会加快SD大鼠的龋齿进展速度,菌群失调越严重,龋齿进展越快,这可能与肠道中双歧杆菌属含量的降低有关。3、低龄儿童龋会引起儿童肠道菌群物种丰富程度的升高,对物种多样性和组成影响不大,初步提示肠道微生物群落中2菌属:Parasutterella、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和3菌种:Bacteroides vulgatus(共生假单胞菌)、Streptococcus mutans(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anginosus(咽峡炎链球菌)含量的增加可能会加快龋病的进展。初步提示高龋儿童唾液微生物群落中4菌属:Dialister(戴阿利斯特杆菌属)、Kingella(金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志贺埃希氏杆菌属)、Treponema(密螺旋体属),和5菌种:Aggregatibacter aphrophilus(嗜沫聚集杆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菌)、Prevotella denticola(栖牙普雷沃菌)、Prevotella loescheii(洛氏普雷沃菌)、Dialister pneumosintes的增加可能与龋病的进展相关。

闫韶花[3](2021)在《补肾健脾法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及机制探索》文中研究说明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是肿瘤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已有相关临床研究,但多为小样本、单中心的研究,无法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首先运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整合已有的临床研究,评价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其次,以结肠癌根治术后拟行辅助化疗的患者为研究人群,分析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最后,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导师经验方—芪菟二至方防治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的作用机制,并在动物实验中进行验证和探索。第一部分:口服中药改善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研究目的:评价口服中药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研究方法:在8个电子数据库检索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范围均为:建库至2021年1月20日。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偏倚风险评估和数据提取,运用RevMan 5.3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和数据合成。研究结果:研究共纳入37篇文献,全部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涉及受试者2705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服中药可降低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RR=0.67,95%CI[0.61,0.75],P<0.00001)、血红蛋白降低的发生风险(RR=0.75,95%CI[0.63,0.89],P<0.0009)、血小板减少的发生风险(RR=0.71,95%CI[0.60,0.82],P<0.0001)、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RR=0.60,95%CI[0.46,0.79],P=0.0003)、≥3 级白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RR=0.36,95%CI[0.21,0.64],P=0.04)、≥ 3级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风险(RR=0.36,95%CI[0.13,0.95],P=0.04)、≥ 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RR=0.38,95%CI[0.16,0.89],P=0.03);在降低红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 3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风险、≥ 3级红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方面,没有疗效;在提高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方面,没有疗效。结论:口服中药可降低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也可降低≥3级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临床实践中,可推荐口服中药用于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以补肾健脾方药为主。第二部分:Ⅱ期(高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征研究目的:探索结肠癌根治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研究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等收治的Ⅱ期(高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拟行辅助化疗的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脾肾阳虚证组和非脾肾阳虚证组,分别收集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共纳入受试者32人,其中脾肾阳虚证组11人,非脾肾阳虚证组21人,两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原发部位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脾肾阳虚证和非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方面无显着差异;脾肾阳虚证组和非脾肾阳虚证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均以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但两组的厚壁菌比拟杆菌的比例存在差异;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肠杆菌科数目较多,而非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萨特菌科细菌较多;脾肾阳虚证组患者肠道黄杆菌属和梭状芽胞杆菌属细菌丰度升高。结论:(1)结肠癌根治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与非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丰度没有显着差异。(2)脾肾阳虚证组与非脾肾阳虚证组患者肠道菌群中厚壁菌比拟杆菌的比例可能存在差异。(3)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肠杆菌科细菌数目较多,而非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萨特菌科细菌数目较多;脾肾阳虚证组患者肠道黄杆菌属和梭状芽胞杆菌属细菌丰度升高。第三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芪菟二至方防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机制初探研究目的:探索芪菟二至方防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和中药百科全书数据平台检索芪菟二至方组成药物的主要成分。(2)将检索到的药物成分,借助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进行靶点预测。(3)借助药物靶点数据库、人类基因数据库、药物银行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等检索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的疾病相关靶点。(4)利用韦恩分析获得芪菟二至方与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共同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进行有效成分-疾病靶点的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构建。(5)借助Metascape对候选基因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并将富集结果可视化。研究结果:筛选出黄芪潜在活性成分15个、当归潜在活性成分6个、墨旱莲潜在活性成分10个、女贞子潜在活性成分10个、菟丝子潜在活性成分11个、补骨脂潜在活性成分49个;最终获得芪菟二至方潜在作用靶点575个。检索到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疾病相关靶点3205个。通过韦恩图,最终获得交集靶点347个。PPI网络结果提示芪菟二至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潜在靶点主要涉及PIK3CA、PIK3R1、MAPK1、SRC、MAPK3、AKT1、STAT3 等,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提示这些靶点主要涉及细胞衰老、PI3K-Akt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等。结论:PI3K-Akt途径、细胞衰老、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芪菟二至方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第四部分:5-Fu/5-Fu+L-OHP诱导骨髓抑制小鼠的模型研究研究目的:确定5-Fu诱导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动物模型的最佳给药剂量,探索 5 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联合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诱导骨髓抑制动物模型的方法。研究方法:10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n=20),具体给药方案:单药高剂量组5-Fu 180 mg/kg,单药低剂量组5-Fu 150 mg/kg,双药高剂量组 5-Fu 150 mg/kg+L-OHP 7.2 mg/kg,双药低剂量组 5-Fu 112.5 mg/kg+L-OHP 5.4 mg/kg,正常对照组0.9%NaCl溶液,给药方式均为一次给药、腹腔注射。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变化,体重、外周血象的变化。d6每组处死8只小鼠、d13处死剩余小鼠,检测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研究结果:(1)死亡情况:d7-d13,双药高剂量组死亡4只,单药高剂量组死亡6只。(2)体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均先下降、后上升,以双药高剂量组和双药低剂量组下降最为明显。(3)外周血:d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下降(P<0.01);d13,单药高剂量组小鼠白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低剂量组和双药高、低剂量组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红细胞、血红蛋白呈持续下降趋势。(4)骨髓有核细胞计数:d6,模型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13,模型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高于d6(P<0.01),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双药低剂量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高于单药低剂量组和双药高剂量组(P<0.01)。结论:(1)四种化疗方案均可诱导小鼠骨髓抑制;(2)单药高剂量组、双药高剂量组给药剂量过大。(3)单药低剂量组和双药低剂量组在骨髓抑制的程度、体重和生存率方面无差异。第五部分:芪菟二至方防治5-Fu诱导的小鼠骨髓抑制的疗效及机制探索研究目的:评价芪菟二至方防治5-Fu诱导的骨髓抑制的疗效,探索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2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提前7天给予相应的中药灌胃;d0,除正常对照组,其余小鼠予 5-Fu 150mg/kg,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ip),诱导骨髓抑制。中药高、中、低剂量组d0-d13继续给予中药灌胃,阳性对照组于造模次日(d1)开始,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腹腔注射,每日1次。d-6、d0及造模后隔日分别对小鼠称重、取尾尖血测血常规;d6、d13各处死半数小鼠、取材。检测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周期,血浆TNF-α、IL-6、ROS、INF-γ、SCF含量。d6,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各取3只小鼠的骨髓组织,Western blot、qPCR法分别检测骨髓组织中p38、E2F、c-myc等的表达。研究结果:(1)血常规:①白细胞:d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白细胞降低(P<0.01);芪菟二至方高、中剂量组白细胞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d13,模型组小鼠白细胞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芪菟二至方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P<0.05)。②红细胞、血红蛋白:d6、d13模型组小鼠红细胞、血红蛋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芪菟二至方治疗组红细胞、血红蛋白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血小板:d6,模型组小鼠血小板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芪菟二至方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3,模型组小鼠血小板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芪菟二至方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血小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骨髓有核细胞:d6,模型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芪菟二至方高、中、低剂量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均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d1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下降(P<0.01);芪菟二至方治疗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P<0.01)。(3)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d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芪菟二至方高剂量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升高(P<0.01)。d13,模型组小鼠脾脏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胸腺指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芪菟二至方治疗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细胞周期及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d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骨髓中G0/G1期细胞显着升高(P<0.01),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降低(P<0.05),PI降低(P<0.01);芪菟二至方高、中、低剂量组小鼠骨髓中G0/G1期细胞比例均降低(P<0.01或P<0.05),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均升高(P<0.05或P<0.01),PI升高(P<0.05或P<0.01)。(5)细胞因子:d6,模型组小鼠血浆TNF-α、IL-6、ROS、SCF含量升高(P<0.01),INF-γ含量降低(P<0.05)。芪菟二至方可能逆转这种变化。(6)Western blot:d6,模型组小鼠骨髓组织p38、E2F2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芪菟二至方中剂量治疗组小鼠骨髓组织p38、E2F2表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qPCR:d6,模型组骨髓E2F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芪菟二至方中剂量治疗组较模型组小鼠骨髓E2F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骨髓c-myc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芪菟二至方治疗组小鼠骨髓c-myc相对表达下降(P<0.01)。结论:(1)芪菟二至方能缓解5-Fu诱导的骨髓有核细胞减少;高、中剂量可有效防治造模小鼠的白细胞减少;芪菟二至方防治5-Fu诱导的白细胞减少存在剂量效应。(2)芪菟二至方高剂量组可改善骨髓抑制实验小鼠的免疫功能。(3)芪菟二至方可调节骨髓抑制小鼠骨髓中G0/G1期、S期、G2/M期细胞比例,提高骨髓细胞增殖指数。(4)芪菟二至方可能通过调节骨髓抑制小鼠血浆中的TNF-α、IL-6、SCF、ROS、INF-γ发挥作用。(5)芪菟二至方中剂量可下调5-Fu造模小鼠骨髓组织c-myc mRNA的表达,对骨髓组织p38、E2F2有下调的趋势。

高强[4](2021)在《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痰热腑实证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即急性脑梗死,中医称缺血性中风,是脑组织因局部的血流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目前溶栓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适应证严格、时间窗短、出血和再灌注损伤风险高,其临床效果受到限制。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中风独具优势。中医认为痰热腑实证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最为常见的证型,而化痰通腑法代表方星蒌承气汤是治疗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代表性方剂。星蒌承气汤“脑病治肠”、“上病治下”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提出的“菌-肠-脑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诸多临床试验及系统性综述已证实星蒌承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确切临床疗效与神经保护作用,但是其效应机制研究尚且不足。因此本文基于网络药理学及肠道微生态理论,深入探讨缺血性中风的肠道微生态机制及化痰通腑法代表方星蒌承气汤治疗中风痰热腑实证的效应机理。目的:基于中医“上病治下”理论与现代医学“菌-肠-脑轴”理论,(1)通过中药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全面探讨星蒌承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机制;(2)明确具有“化痰通腑”作用的星蒌承气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并验证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关键靶点与通路;(3)探讨星蒌承气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模型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中风痰热腑实证“通腑”与“通便”差异的肠道微生态机制;(4)观察星蒌承气汤对伪无菌小鼠急性缺血性中风模型菌-肠-脑轴的影响,验证星蒌承气汤通过直接影响肠道菌群而改善脑卒中预后的假说。方法:(1)借助TCMSP、BATMAN-TCM、ETCM及TCMID等数据库收集星蒌承气汤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并应用STITCH等对未找到靶点的化合物进行靶点预测。通过6个数据库挖掘缺血性卒中的靶点。通过GO和KEGG富集对交集靶点进行高级功能分析,并用cytoscape3.6.0构建PPI、化合物-靶点及药物-靶点-通路网络。最后进行分子对接验证。(2)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CAO)组、星蒌承气汤(XCD)组、尼莫地平(Nim)组及舒泰清(PGE)组,通过制备高脂低纤维饮食复合线栓法的小鼠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模型,采用神经功能评分、除胶实验、TTC和TUNNEL染色,综合评价星蒌承气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运用ELISA、W estern blot等技术验证网药关键靶点与通路;(3)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MCAO组、XCD组、Nim组与PG E组,通过制备高脂低纤维饮食复合线栓法的小鼠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模型,采用高通量16srDNA基因测序、代谢组学技术、免疫组化、免疫荧光、ELISA及流式多因子技术分别对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SCFAs)及其受体GPR43、神经-内分泌-免疫途径相关指标(NE及TH、血清MTL、脑IBA-1及GFAP、血清炎症因子)进行分析;(4)雄性C57BL/6小鼠在术前14天服用多种抗生素剔除肠道菌群后,随机分为:伪无菌假手术(ABX-Sham)组、伪无菌模型(ABX-MCAO)组以及伪无菌中药(ABX-XCD)组,通过神经功能评分、除胶实验、TTC染色以及高通量16srDNA基因测序、代谢组学技术、免疫组化、免疫荧光、ELISA及流式多因子技术,观察中药对伪无菌小鼠菌-肠-脑轴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1)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星蒌承气汤包含51个活性成分及44个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交集靶点。高级功能分析显示星蒌承气汤抗缺血性卒中的机制与脂多糖介导的信号通路、凋亡过程的调控、炎症反应、内皮屏障的建立以及对脂肪酸的反应有关。星蒌承气汤发挥作用的有10条关键KEGG信号通路。PPI网络分析得到AKT 1,PTGS2,TNF,TP53,CASP3,IL1B等关键靶点。分子对接验证了星蒌承气汤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良好的对接能力。(2)星蒌承气汤神经保护作用及对网络药理学关键靶点及通路的影响:①神经功能评分:与MCAO组相比,XCD组及Nim组术后48h及72h Longa评分降低(P<0.05),PGE组未见变化(P>0.05)。②除胶实验:XCD组和Nim组术后48和72h的接触和去除胶带时间缩短(P<0.05),PGE组未见变化(P>0.05)。③TTC染色:XCD组梗死面积下降(P<0.05),Nim组及PGE组未见变化。④TUNNEL:MCAO组梗死区细胞凋亡明显增加,XCD组和Nim组TUNEL阳性染色减少(P<0.05)。⑤网络药理学验证:XCD组及Nim组TNF-α含量具有下降趋势(P>0.05);XCD组p-AKT、PI3K及NF-κB蛋白表达具有升高趋势。AKT蛋白表达组间未见明显变化(P>0.05)。(3)星蒌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小鼠菌-肠-脑轴影响:①肠道菌群:与MCAO组相比,XCD组α多样性有升高趋势,Nim组及PGE组无显着变化。β多样性显示MCAO组与Sham组PCoA曲线有显着差异(P<0.05)。MCAO组拟杆与变形杆菌门显着增加,厚壁菌门显着减少;XCD组拟杆菌比例显着降低,疣微菌门显着增加,Nim组变形菌门显着增加,厚壁菌门进一步降低,PGE组菌群组成与MCAO相似,变形杆菌略降低。此外,XCD组Akkermansia比率增加,Nim组Klebsiella增加最为显着,而 PGE 组 Parabacteroides 和Escherichia/Shigella增加较为显着。②SCFAs 及GPR43:MCAO组的SCFAs含量显着降低(P<0.05),XCD组丁酸含量增加(P<0.05)。XCD组及Nim组GPR43表达显着降低(P<0.05)。③自主神经途径:XCD组NE有下降趋势,PGE组NE有上升趋势(P>0.05)。MCAO组及PGE组TH蛋白表达上升(P<0.05),XCD组及Nim组TH表达未见显着变化趋势(P>0.05)。④神经内分泌途径:MCAO组MTL显着升高(P<0.05),PGE组有升高趋势(P>0.05),XCD组及Nim组MTL显着下降(P<0.05)。⑤免疫途径:MCAO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显着活化,小胶质细胞迅速从“静息态”转变为“激活态”,从梗死周边区域向病变部位募集,而XCD组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活化较MCAO组降低。MCAO 组 TNF-α、IL-17A、IL-22 升高(P<0.05),而 XCD 和 Nim 组的 IL-10显着升高(P<0.05),TNF-α、IL-17A 和 IL-22 降低。(4)星蒌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伪无菌小鼠菌-肠-脑轴影响:①神经保护作用:与ABX-MCAO组相比,ABX-XCD组在Longa评分、除胶实验及TTC染色等方面未见显着变化(P>0.05)。②肠道菌群:ABX-MCAO和ABX-XCD组的α多样性低于ABX-Sham,PCoA分析显示ABX-XCD组肠道菌群的β多样性和组成与AB X-MCAO组相似。相对丰度结果显示,在ABX组中,小鼠的微生物区系均以变形杆菌为特征,这与正常小鼠有显着差异。LEfSe分析显示MCAO组富集了更多的病原体或机会性病原体,包括Bacteroidetes,EscherichiaShigella与Helicobacter,而 XCD富集了Verrucomicrobia和Akkermansia等有益菌群。条件致病菌如Streptococcus,Lact ococcus,Morganella,Klebsiella,Proteobacteria,Enterobacteriaceae 等在 ABX-XCD组富集显着增多。PGE组富集菌群主要有oSelenomonadales、cNegativicutes、gRomboutsia及fPeptostreptococcaceae。③SCFAs 及 GPR43:ABX-XCD 的丙酸显着下降(P<0.05)。ABX-MCAO 组 GPR43 表达显着上调(P<0.05),ABX-XCD 组 G PR43表达显着降低(P<0.05)。④自主神经途径:ABX-XCD组NE含量未见显着变化(P>0.05),TH蛋白表达未见显着变化(P>0.05)。⑤神经内分泌途径:ABX-MCAO组MTL升高趋势(P>0.05),ABX-XCD组MTL未见显着变化(P>0.05)。⑥免疫途径:ABX-XCD组IL-22显着升高(P<0.05),IL-17A有降低趋势(P>0.05),余未见显着变化趋势(P>0.05)。ABX-MCAO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显着升高,小胶质细胞显着活化,ABX-XCD组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活化较ABX-MCAO组有降低趋势。结论:星蒌承气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其效应机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特点。其对伪无菌小鼠中风模型则未发现确切的脑保护效应,说明其脑保护的部分机制是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实现的。其具体机制包括提高肠道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丁酸含量,增强肠道短链脂肪酸受体GPR43表达,增加血液IL10、减少TNF-α等炎性因子及MTL水平,最终减少梗死区域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达到中风脑保护的作用。本研究成果对中风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中风后便秘患者,仅仅“通便”治疗是不够的,需要结合患者的证候特点进行中医药“化痰通腑”治疗,才能取得好的临床效果。

卜志超[5](2021)在《芪贞汤联合艾克曼菌治疗结直肠癌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结直肠癌属中医症瘕的范畴。其病机为“正气亏虚,毒瘀内结”。具有扶正活血解毒法的芪贞汤对该病疗效确切,但对于芪贞汤治疗CRC的机制尚不明确。课题组前期对于芪贞汤的研究发现,用芪贞汤灌胃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模型小鼠治疗有明显的疗效,并能够显着提高小鼠肠道中嗜黏蛋白艾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菌)丰度。查阅文献发现AKK菌可诱导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成熟并使其释放IL-12,继而通过IL-12/JAK-STAT通路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建立体内外模型研究芪贞汤联合AKK菌,诱导DC细胞成熟分泌IL-12等细胞因子,进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为中医药治疗CRC和菌群辅助治疗的临床使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1.从扶正的角度探讨结直肠癌的病因病机:通过查阅古典及现代关于结直肠癌的相关文献,整理中医对结直肠癌的认识,从正气亏虚以及其病理产物方向探讨治疗结直癌的方法。2.AKK菌的培养与鉴定:采用改良的BHI细菌培养基培养AKK菌,活化后提取AKK菌的基因组DNA,扩增其16S r DNA片段,在Gen Bank中对比,使用MEGA6.0软件分析已培养的AKK菌的序列进化树,获取鉴定结果。为后续芪贞汤联合AKK菌实验中所需的菌液浓度,绘制其生长曲线以确定对数期。3.CRC小鼠模型构建:在一定周期内,使用国际通用致癌剂氧化偶氮甲烷(AOM)与葡聚糖硫酸钠(DSS)联合法进行造模,造模后使用结直肠组织的病理结果作为评价指标。4.体内实验研究AKK菌对CRC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观察AKK菌干预组(AKK)、AKK菌+巨噬细胞清除剂干预组(AKK+CL)、巨噬细胞清除剂干预组(CL)、CRC无菌小鼠模型对照组(Model)、无菌小鼠空白组(Control)中CRC小鼠的一般状态、结直肠长短及肿瘤个数,并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技术(ELISA)测定CRC小鼠中芪贞汤联合AKK菌对炎症因子IL-12、IL-18和IFN-γ的影响;免疫荧光法定位组织中CD80、CD86、CD11C的分布情况;流式细胞术法检测CRC小鼠脾脏DC细胞的表型,观察细胞成熟情况。5.体内实验研究芪贞汤联合AKK菌对CRC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观察无菌小鼠空白对照(Control)、AKK菌干预组(A)、芪贞汤+AKK菌干预组(A+K+Y)、芪贞汤+AKK菌+抗生素干预组(A+K+W)、CRC无菌小鼠模型对照组(Model)中CRC小鼠的病理情况以及其炎症因子和DC细胞的分布。6.体外实验研究AKK菌对DC细胞的调控作用:建立AKK菌与DC细胞共培养体系,通过姬姆萨染色法计算DC细胞吞噬比率,并通过电镜、ELISA、免疫荧光法等方法观察AKK菌对imDC细胞成熟的促进作用。结果:1.AKK菌的培养条件确定及菌种鉴定经过对AKK菌的培养、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其与AKK菌属菌种的相似性较高为98.3%,确认为AKK菌,其对数期为第3-4天,可用于后续体内外实验研究。2.对CRC小鼠模型建立的评估与正常小鼠相比,模型组CRC小鼠的饮食量下降,精神活动状态明显降低,皮毛光泽度下降,体重明显降低并伴有血便;所有CRC模型组小鼠的结直肠中均见瘤体形成,分布广泛、病理改变明显,并且出现结直肠的长度缩短情况;在病理方面,模型组的小鼠,其细胞表现为明显异型性改变,层次增多,极像和腺管结构显现紊乱,部分腺体呈现融合,黏膜层表现出异型,表现为较大范围的炎细胞侵袭。3.AKK菌调节CRC小鼠免疫炎症因子及抗肿瘤的作用3.1小鼠状态及体质量的改变:CRC模型组小鼠在给药期间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毛发暗淡无光,部分小鼠出现便血,易扎堆蜷缩;AKK菌干预的小鼠表现活跃,饮食、饮水量增加,便血减少,体重增加;CL组小鼠体重减轻,存在便稀、便血症状。3.2关于CRC无菌小鼠结肠长度及成瘤情况的改变:与空白组小鼠相比,无菌小鼠模型组的结肠组织长度明显缩短,统计分析有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加入AKK菌后结直肠长度明显增加,统计分析有极显着差异(p<0.01);AKK菌组与AKK+CL组相比,结肠长度变化不明显,统计分析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与CL组相比,加入AKK菌后,小鼠结肠长度显着增长,统计分析有极显着差异(p<0.01)。成瘤情况的影响:与Model组相比,AKK组和AKK+CL组小鼠肿瘤个数明显减少,统计学分析有显着性差异(p<0.01);AKK组和AKK+CL组组间在减少肿瘤数量上未见统计差异(p>0.05)。HE染色:可见AKK干预组小鼠的肠黏膜结构趋于正常,增生程度较低,腺管和极像结构出现轻微紊乱和融合现象;AKK加巨噬细胞清除剂组小鼠肠黏膜结构增生程度较正常组程度加深;单纯巨噬细胞小鼠的肠黏膜结构破坏明显,肿瘤组织浸润肠壁肌层,细胞出现异型性改变。3.3 ELISA实验结果显示AKK菌干预CRC小鼠后IL-12、IL-18、IFN-γ的表达水平,其中加入AKK菌干预后,各组别均有显着差异(p<0.05)。3.4流式细胞术显示嗜黏蛋白艾克曼菌干预CRC小鼠后,CRC无菌小鼠模型组CD80、CD86显着降低(p<0.01);加入AKK菌干预后,CD80、CD86淋巴细胞含量显着增加(p<0.01);与巨噬细胞清除剂组相比,模型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加入AKK后,CD80、CD86淋巴细胞含量增加(p<0.05)。因此,对于自身免疫监控和免疫应答,加入AKK菌能有效改变小鼠脾细胞中CD80、CD86等淋巴细胞含量,发挥重要作用。3.5免疫荧光法显示CD11c分别于CD80和CD86双染情况下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CD80表达明显优于模型组,予以AKK治疗后,CD80和CD86表达明显优于模型组和巨噬细胞清除剂组。4.芪贞汤联合嗜黏蛋白艾克曼菌调节CRC小鼠免疫炎症因子及抗肿瘤的作用4.1小鼠状态及体质量的改变:模型组小鼠在整个治疗期体重减轻但不稳定,最后一个给药周期体重下降明显;AKK组小鼠体重增加平稳,且加入芪贞汤后,小鼠体重增加明显,但总体体重较空白组略有不及。4.2芪贞汤联合AKK菌对小鼠结肠长度的改变:教空白组小鼠来说,CRC无菌小鼠模型组结肠组织长度明显缩短,统计分析有显着差异(p<0.01);与CRC无菌小鼠模型组相比,加入嗜黏蛋白艾克曼菌后结肠长度明显增长,统计分析有极显着差异(p<0.01);而A+K+W组小鼠结直肠与AKK组相比,统计分析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与A+K+Y组相比,长度增加,统计分析有显着差异(p<0.05)。4.3 ELISA实验结果显示作用于CRC小鼠后IL-18、IFN-γ的表达水平,其中芪贞汤干预AKK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着意义(p<0.01);IL-12表达具有显着意义(p<0.05)。4.4流式细胞术显示嗜黏蛋白艾克曼菌干预CRC小鼠后模型组CD80、CD86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而加入芪贞汤及AKK干预后,CD80、CD86淋巴细胞含量显着增加(p<0.01);4.5免疫荧光法显示CD11c分别于CD80和CD86双染情况下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CD80、CD86表达明显优于模型组;予以芪贞汤加AKK治疗后,CD80、CD86表达明显优于模型组和AKK组,与芪贞汤干预的有菌小鼠相比;加入抗生素干预后,无菌小鼠CD80、CD86成熟增多。5.AKK菌促进imDC成熟,发挥抗肿瘤作用AKK菌可以被imDC吞噬,且能促进细胞成熟并使其分泌IL-12。电镜下观察AKK菌干预的imDC体积变大,长出伪足,伸出许多树突样突起;免疫荧光法观察AKK菌作用于imDC后,细胞中CD80、CD86的表达均明显提高;AKK感染后的DC细胞24、48和72 h后,含有嗜黏蛋白艾克曼菌的上清液中IL-12均明显高于正常组imDC(p<0.01),而AKK感染的的imDC在24、48和72 h分泌的IL-12与LPS干预的DC分泌的IL-1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AKK菌株可促进DC细胞IL-12的分泌,且感染AKK后,DC细胞分泌IL-12的水平与LPS干预无显着性差异,显示AKK菌可以促进imDC成熟,分泌IL-12发挥抗肿瘤作用。结论:1.通过改良BHI培养基,活化并培养出AKK菌,经过16S r DNA鉴定为Akkermansia muciniphila菌属,成功培育出AKK菌,为后续体内外实验做准备。2.芪贞汤联合AKK菌可以明显改善CRC小鼠的体重及一般状态,增加结肠长度,减少肿瘤个数,改善CRC模型小鼠结肠组织结构及非典型增生程度。3.芪贞汤抗CRC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联合AKK菌诱导imDC细胞成熟,使其体积变大,伸出许多树突样突起并释放IL-12,进而激活IL-12/JAK-STAT通路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肖鹏翔[6](2021)在《早期肠内营养对降低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感染并发症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肝移植患者术后各项恢复指标的对比,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了解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早期肠内营养在其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肠内营养对肝移植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影响,为肝移植术后的管理提供更为细致、优化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同源异体肝移植术患者的全部病例资料,共计103例。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了93例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48岁,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肝移植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的患者作为试验组,肝移植术后早期仅给予全肠外营养待肛门排气排便后再给予肠内营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术前的MELD评分进行分级,分析在不同的MELD分级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早期肠内营养对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情况。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统计的93例患者,总感染人数为59人(62.4%),其中试验组31人,术后出现感染并发症的为15人(48.3%,15/31),对照组62人,术后出现感染并发症的为44人(70.9%,44/62)。1.对年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血总胆红素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差异。对性别、是否感染、Meld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对照组的感染率(70.9%)显着高于试验组(48.3%),其余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2.对性别、MELD评分、是否有非感染并发症、肠内营养使用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发现是否感染、MELD评分和肠内营养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感染者的Meld评分更高,其余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3.对是否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存在非感染并发症的感染可能性是无非感染并发症的6.065倍,手术时间每增加1个小时,感染的发生率会增加0.548倍。结论:1.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有效的降低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并发症的发生。2.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感染并发症还与手术时间及术后非感染并发症之间存在联系。3.早期给予肠内营养一定的时间后,它对减少术后感染率发生的作用逐渐降低。

魏玲[7](2021)在《熟地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所致消化道黏膜炎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疗是癌症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易导致多种毒副作用,例如消化道黏膜炎(AM)。中医临床上,化疗所致AM常被辨证为气阴两虚证,方中常含熟地黄(SRR)。本课题组前期工作已经证明SRR能减轻甲氨蝶呤(MTX)化疗所致AM,其机制主要在于抗氧化和抗炎。由于MTX化疗常采用大剂量,而SRR对大剂量MTX(HDMTX)化疗所致消化道黏膜炎(HDMTX-AM)的影响尚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评价SRR在防治HDMTX-AM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本论文建立了小鼠HDMTX化疗模型,评价了 SRR对HDMTX-AM的影响,重点揭示了 SRR对HDMTX化疗的时效关系,同时探讨了 SRR的有效部位。一、熟地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小鼠死亡率的影响本研究评价了预防性给予(提前三天)SRR(1.56g/kg,ig)、环丙沙星(CPFX,0.13g/kg,ig)以及SRR与CPFX联合用药对HDMTX(300mg/kg,i.p.)化疗小鼠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模型组在化疗后第八天死亡率为27.3%,CPFX组为9.1%,其余各组为0.0%;同时发现HDMTX化疗导致小鼠精神萎靡,部分出现腹泻,体重和摄食量显着下降,SRR和CPFX均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二、熟地黄防治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所致消化道黏膜炎的时效关系研究本研究于HDMTX化疗后6、12、24和48h取样,测定MTX血药浓度、氧化损伤和炎症指标,结果发现:化疗后小鼠(1)肠绒毛24h后显着缩短;(2)MTX血药浓度12h后快速下降;(3)丙二醛(MDA)含量显着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降低;(4)肠黏膜核转录因子-κB(NF-κB)于12h达到峰值,随后下降;(5)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显着升高,分别于24h和48h达到峰值;(6)血肌酐(SCr)水平于化疗后6h和24h显着升高,而血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未达到显着水平。与模型组对比,SRR能于化疗后6h显着降低NF-κB和SCr水平,12h降低MDA含量,24h降低SCr、MDA和iNOS水平,48h降低MPO含量;于24h显着提高肠绒毛长度,于48h提高CAT水平,但对MTX血药浓度等影响不显着。以上结果说明SRR对MTX代谢影响不显着,而在化疗早期即可发挥抗氧化和抗炎活性,从而保护肠黏膜。三、熟地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进一步评价了 SRR对HDMTX化疗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发现HDMTX化疗导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1)在门级水平上,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逐渐降低,拟杆菌门则逐渐升高;变形菌门先减少后增加,放线菌门则相反;(2)在属级水平上,螺杆菌属、梭菌属、Flexispira和埃希氏菌属相对丰度升高,瘤胃球菌属、乳杆菌属、普式菌属和Odoribacter则相对减少。此外,血浆内毒素(LPS)水平于化疗后12h大幅升高。SRR能(1)显着降低化疗小鼠肠道菌群物种数目;(2)对化疗小鼠菌群组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于化疗后6h和12h显着抑制梭菌属相对丰度的升高;(3)对于LPS的变化影响不显着。四、熟地黄减轻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所致消化道黏膜炎的活性部位探究本研究通过甲醇和乙酸乙酯提取,得到SRR去甲醇部位(F-deMeOH)和SRR去乙酸乙酯部位(F-deEtOAc),以及SRR乙酸乙酯部位(F-EtOAc)、SRR甲醇部位(F-MeOH)和SRR大分子部位(F-MAC)。首先比较了各部位的褐变程度和指纹图谱变化,接着以SRR水提液为对照,分两次动物实验,评价了各部位对HDMTX-AM的影响,结果发现SRR水提液活性最强,其它样品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本文结果说明,HDMTX化疗后6h即发生显着的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提示预防性给药对于保护消化道黏膜的重要性。本文预防性给予SRR能避免HDMTX化疗导致的小鼠死亡,其对MTX血药浓度影响不显着,但能显着减轻肠黏膜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此外,本文首次发现SRR还能影响肠道菌群,抑制有害菌,促进有益菌增殖,提示调节肠道菌群也是SRR减轻HDMTX-AM的机制之一。鉴于甲醇和乙酸乙酯处理后,SRR活性降低,说明SRR减轻HDMTX-AM这一功效具有多成分和多靶点特性。

郭林溪[8](2021)在《微生态平衡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状态,观察手术+微生态治疗后患者的肠道微生态情况,分析比较微生态疗法对内异症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了解肠道微生态疗法对内异症患者的治疗价值。【对象与方法】选取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内异症患者60例,并对其分期。其中I~II期的内异症轻型组共计34例(非微生态治疗组20例,微生态治疗组14例);III~IV期的内异症中重型组共计26例(非微生态治疗组16例,微生态治疗组10例)。对比患者的肠道微生态情况在手术前后以及微生态治疗后的异同,并对其进行分析。同时随机选择在本医院体检的健康女性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肠道微生态状态。【结果】1.肠道微生态构成1.1内异症患者较健康组的粪便培养标本中肠杆菌、梭菌等有害菌群数量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6.926、9.09,P均<0.01),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等有益菌群数显着减少(t值为-8.225,-11.571、-8.591,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肠杆菌、梭菌菌落数量内异症重型组>轻型组>健康组(F值为50.683、88.334,P均<0.01);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拟杆菌菌落数量内异症重型组<轻型组<健康组(F值-261.477、-359.090、-133.337,P均<0.01)。说明内异症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且病情越重,微生态失衡越严重。1.2内异症组手术前与手术后粪便培养的菌落数比较中,手术后的肠杆菌及梭菌增加(t=3.732,P=0.001)(t=0.759,P=0.010);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拟杆菌减少(t=-5.411,P=0.000;t=-4.830,P=0.000;t=-3.718,P=0.001)。说明内异症组的肠道菌群手术后较手术前肠杆菌、梭菌等对人体产生不利的有害菌群增加,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拟杆菌等对人体有利的有益菌群减少。其中进一步分型观察发现内异症轻型组术后肠杆菌增加(t=2.384,P=0.028);而双歧杆菌(t=-3.640,P=0.002)、乳酸杆菌(t=-3.717,P=0.001)以及拟杆菌(t=-3.397,P=0.003)数量减少。内异症中重型组术后的肠杆菌(t=2.860,P=0.012)数量增加;而双歧杆菌(t=-4.067,P=0.001)、乳酸杆菌(t=-3.310,P=0.006)、拟杆菌(t=-2.441,P=0.028)菌群数量减少。手术后的内异症轻型组与中重型组比较提示:中重型组的肠杆菌、梭菌数量较轻型组明显增加(t分别为5.404,5.334;P均<0.01);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拟杆菌数量显着减少(t分别为-23.737,-35.775,-61.297;P均<0.01)。说明中重型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状态在手术治疗后较轻型患者而言显着被加重。1.3手术+微生态治疗组与仅手术治疗组的内异症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对比提示:手术+肠道微生态治疗组的肠杆菌以及梭菌的菌落数较单纯手术组明显减少;而且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拟杆菌的菌落数较单纯手术治疗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30,-3.717;4.904,5.593,4.713;P均≤0.001)。说明微生态治疗可克服手术创伤对肠道微生态带来的不利影响,肠道菌群失调状态有明显改善。手术+肠道微生态治疗组中内异症轻型组与中重型组比较,治疗后的中重型组的肠杆菌、梭菌数量较轻型组明显增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拟杆菌数量较轻型组显着减少(t值分别为4.334、7.097、-7.175、-8.502、-5.216,P均<0.01)。提示经肠道微生态治疗后,内异症患者的肠道微生态有明显改善,且轻型组改善更显着。2.肠道B/E值(双歧杆菌与肠杆菌的数量比值)内异症患者肠道B/E值小于1,且较健康组的肠道B/E值降低(t=-8.740,P=0.000);其中中重型组<轻型组<健康组(t=-21.296,P=0.000;t=-4.401,P=0.000)。内异症轻型组及中重型组手术前后B/E值的比较提示:手术后较术前减小(t=-2.932,P=0.009;t=-2.416,P=0.029),而且中重型组较轻型组术后B/E值下降更明显(t=-16.819,P=0.000)。微生态+手术治疗组治疗后内异症轻型组与中重型比较提示:内异症轻型组及中重型组治疗后B/E值均较治疗前增加(t=4.808,P=0.000;t=3.874,P=0.004)。而且轻型组相对于中重型组治疗后的B/E值增加更明显(t=9.256,P=0.000)。3.经肠道微生态治疗后的内异症患者较非微生态治疗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提前;且腹泻、便秘以及术后感染等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1.肠道微生态构成内异症患者肠道微生态中肠杆菌、梭菌等不利于人体的有害菌落数量增加,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等有益菌落数量减少,并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改变更显着。2.内异症组手术后与手术前相比较提示:手术后较手术前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拟杆菌等有益菌群减少,肠杆菌、梭菌等有害菌群增加。且微生态失调情况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越来越明显。3.手术+微生态治疗后肠道的肠杆菌以及梭菌的菌落数量明显减少;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拟杆菌的菌落数量明显增加。其中中重型组的肠杆菌、梭菌数量较轻型组明显增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拟杆菌数量较轻型组显着减少。故经肠道微生态治疗后,内异症患者的肠道微生态有明显改善,且轻型组改善更显着。4.肠道B/E值内异症患者肠道B/E值小于1,且较健康组的肠道B/E值降低。手术干预可以加重肠道B/E值的改变,而且随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肠道菌群失调越明显。经微生态治疗后内异症手术患者的B/E值均显着增加,其中轻型较中重型组的增加更明显。5.术后恢复内异症手术患者经微生态疗法治疗后,可以调整患者肠道菌群,减轻患者肠道菌群失衡状态,进而促进了内异症患者手术后的快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赵娜[9](2021)在《六君安胃方防治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所致胃肠道副反应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文献研究进行口服中药减轻结直肠癌化疗所致胃肠道副反应的系统评价。2.观察六君安胃方对5-FU化疗小鼠小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探索其基于Wnt/β-catenin通路、肠干细胞和肠道菌群的疗效机制。方法:1.通过对4个中文数据库(知网、万方、VIP、SinoMed),4个外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和 2 个临床试验注册系统(http://www.chictr.org.cn/,https://clinicaltrials.gov/)建库至 2020 年 12 月的检索,收集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期间同时使用中医药治疗的文献,导入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按照既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利用Revman软件中ROB-Riskbias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资料提取后进行定量合成统计学处理(meta分析),评价中医药在结直肠癌化疗期间对KPS行为状况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和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的疗效和偏倚风险。2.观察六君安胃方对氟尿嘧啶化疗小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机制。60只C57BL/6J雄性小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蒙脱石散组,六君安胃-高、中、低不同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5组腹腔注射氟尿嘧啶50 mg/kgd连续7天制造化疗肠黏膜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7天(d8-14)。氟尿嘧啶腹腔注射1周前开始阳性对照药物蒙脱石散(1.85 g/kg·d),六君安胃-高、中、低剂量(15.66 g/kg·d、7.83 g/kg·d、3.92 g/kg·d)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等量无菌水灌胃,连续14天(d1-14)。干预过程中每天固定时间测量小鼠体重、观察腹泻情况。分别在实验开始前(d0)、化疗开始前(d7)和化疗结束后(d14)采集小鼠粪便,液氮速冻后-80度冻存。第15天FITC-dextran 0.4 g/kg灌胃,12小时后麻醉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浆200ul,立即用酶标仪测定FITC荧光强度。剖解取出小肠测量长度,留取空场组织,部分置于甲醛溶液固定,部分液氮速冻后-80度冻存,进行指标检测:①黏膜形态观察:经固定的空场组织HE染色后观察绒毛、隐窝等黏膜形态结构;②肠干细胞增殖:处理前连续3天腹腔注射50 mg/kgd标记干细胞增殖(d12-14),免疫组化法观察空场组织中Lgr5、BrdU表达;③Wnt/β-catenin通路蛋白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双重验证的方式,观察空场组织Wnt、β-catenin蛋白表达量;④肠道菌群:通过对小鼠粪便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观察肠道菌群变化;⑤肠道通透性:通过测定血浆FITC荧光强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浆中的FITC-D浓度的方式,间接检测肠道通透性;⑥紧密连接测定:通过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空场组织ZO-1、Occludin、claud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⑦模拟无菌验证肠道菌群与疗效关系:用4种广谱抗生素混入饮水的方式干预2周去除肠道菌群,重复上述实验步骤,抗生素持续投饮至实验结束。结果:1.经筛选最终纳入的33篇文献进行定量合成。meta分析结果表明,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期间协同使用中医药治疗较对照组化疗相比,显着降低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RR=0.47,95%CI(0.38-0.57),P<0.01]、恶心呕吐发生率[RR=0.55,95%CI(0.46-0.66),P<0.01]、腹泻发生率[RR=0.38,95%CI(0.29-0.49),P<0.01]和便秘发生率[RR=0.37,95%CI(0.18-0.80),P=0.01]。同时中医药治疗后KPS行为状况评分降低率[RR=0.36,95%CI(0.26-0.51),P<0.01]和中医证候积分无效率[RR=0.35,95%CI(0.29-0.44),P<0.01]显着较对照组低。2.氟尿嘧啶化疗显着降低模型组小鼠的体重(P<0.01),出现明显的腹泻,小肠长度变短(P<0.01)。空肠黏膜HE染色观察到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及脱落,绒毛变短(P<0.01),隐窝结构破坏变浅(P<0.01)。与模型组相比,六君安胃方能改善小鼠体重(P<0.05),小肠长度恢复(P<0.01),肠绒毛高度高(P<0.05),隐窝深(P<0.05)。其中六君安胃方疗效有剂量相关趋势,六君安胃-高剂量疗效最佳。3.模型组的空肠隐窝结构中Lgr5、BrdU、Wnt、β-catenin的表达显着减弱(P<0.01),呈弱阳性。六君安胃-高剂量组Lgr5+、BrdU+细胞较模型组显着增多(P<0.01,P<0.05),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结果均提示六君安胃-高剂量组Wnt、β-catenin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Wnt/β-catenin通路下游蛋白Cyclin-D1表达也有增高趋势。4.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较化疗前下降(Simpson指数升高,P<0.05),菌落结构发生改变(化疗前后PCA分析P<0.05),鼠杆菌科、肠球菌科和拟杆菌科丰度比例下降,韦荣球菌科、乳杆菌科丰度上升。六君安胃-高剂量组化疗后肠道菌群多样性化疗前后无显着差异,接近化疗前水平(化疗前后PCA分析P>0.05),提高肠道菌群中阿克曼氏菌科和双歧杆菌科丰度(P<0.05)。5.模型组小鼠肠道通透性增高,紧密连接ZO-1、Occludin、claudin-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着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六君安胃-高剂量组肠组织中ZO-1、Occludin、claudin-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高。6.通过多种抗生素联合干预的方式去除绝大部分小鼠肠道细菌(使用抗生素后sobs指数下降85%),模拟肠道无菌环境。在模拟无菌条件下,六君安胃方不同剂量组对氟尿嘧啶化疗小鼠体重、腹泻、小肠长度、空场黏膜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结论:1.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期间口服中药治疗能减少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减少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发生率,且能避免化疗引起的身体功能健康状况的下滑,提高生活质量。2.六君安胃方对肠黏膜有保护作用,显着减轻化疗引起的肠黏膜损伤,可能通过肠道菌群发挥其疗效。3.六君安胃方通过上调Wnt/β-catenin通路,增加肠干细胞增殖,促进损伤黏膜修复;同时对肠道菌群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增加紧密连接蛋白,降低肠道通透性,改善肠道屏障而发挥其疗效。

谭雅彬[10](2021)在《中药治疗大肠癌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及目的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病例中一直都居高不下。临床上治疗CRC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方法之一,辅以化疗、放疗和中医药治疗等,其中手术最为广泛且疗效更确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肠道微生物与CRC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手术治疗也会明显改变患者的肠道微生态,术后出现的一系列并发症也与肠道菌群的结构改变有关。中医药治疗往往能减轻患者术后相关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疗效。且近来研究发现中医药与肠道菌群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经过临床观察以及文献研究发现临床上不少CRC术后患者中医辨证属于脾肾阳虚证,采用中药干预后临床效果突出。本研究拟探讨中药干预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相关症状变化情况,以及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者中药干预前后的肠道菌群结构进行分析,并与正常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结构作比较,以期找到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证明中药干预在改善患者相关症状的同时能够改善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肠道微生态,进一步说明中药干预的疗效与肠道微生态之间具有相关性。并尝试找出肠道菌群中与CRC治疗有关的有益菌、有害菌和关键菌,从而为中医药抗肿瘤的研究提供新证据、新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共40例,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试验,使用中药制剂持续干预2周,对患者中药干预前后的相关症状和体征通过症状积分法进行评价,分析中药干预对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疗效。对40名患者用药前后以及10名正常健康人共90份粪便标本进行采集,然后使用16S rDNA测序技术分别检测出健康正常志愿者(作为研究基线)、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以及中药干预后的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信息,然后进行一系列深入的群落结构的统计学及可视化分析比较三组样本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得到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特殊变化,证明中药干预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疗效及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并尝试找出肠道菌群中与CRC治疗有关的有益菌、有害菌及关键菌。研究结果1.40名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中药干预后评价为痊愈者2名,显效者16名,有效者22名,无效者0名,中医症状改善的有效率为100%。其中中药干预前中医症状总积分为13.65±2.65,中药干预1周后为9.00±2.15,中药干预2周后为4.58±2.29。三个时间点互相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中药干预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后的相关症状获得了明显的改善。2.OTU分类鉴定结果显示中药干预前后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中药干预在改善患者相关症状的同时使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增加,具有比干预前有更多样的肠道微生物。3.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健康人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而中药干预使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较用药前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使之接近于正常健康人群。4.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与正常健康人相比存在显着差异,处于失调状态,而中药干预使患者的肠道菌群微生态得到改善,且中药干预后患者的肠道菌群组内差异性变小,说明中药干预CRC术后患者能改善其肠道微生态。5.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和相对丰度与正常健康者相比无显着(P<0.05)减少物种,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和相对丰度与正常健康者相比存在显着增高(P<0.05)的物种,尤其是克雷伯氏菌属(gKlebsiella)、埃希氏菌属(gEscherichia)、gLachnoclostridium菌。可见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主要问题是共生菌和致病菌失衡,条件致病菌异常增多,这与CRC术后脾肾阳虚患者出现的相关症状具有相关性。6.中药干预前后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的结构在门、纲、目、科、属水平上均发生了改变,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中药干预后组成和相对丰度存在显着减少(P<0.05)的物种,尤其是gLachnoclostridium、埃希氏菌属(gEscherichia)、克雷伯氏菌属(gKlebsiella)、肠球菌属(gEnterococcus)。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中药干预后组成和相对丰度显着增多(P<0.05)的物种普雷沃氏菌科(fPrevotellaceae),尤其是 gPrevotella9、柔嫩梭菌属(gFaecalibacterium)、罗姆布茨菌(gRombotusia)。中药干预能抑制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微生物中条件致病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的生长,这与中药干预改善了 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相关症状具有相关性。7.本研究通过组成及丰度检测发现在不同组别存在某些特定菌,这些物种可以作为监测不同治疗阶段的疾病活动性和治疗反应性的指标。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组区别于别组的特定菌为乳杆菌目(oLactobacillales)、克雷伯氏菌属(gKlebsiella)、gRuminococcusgnavusgroup,中药干预后组为:罗姆布茨菌(gRombotusia)、gAnaerostipes,中药干预前组为乳杆菌目(oLactobacillales)、克雷伯氏菌属(gKlebsiella)、gRuminococcusgnavusgroup,正常健康组为巨单胞菌属(gMegamonas)、柔嫩梭菌属(gFaecalibacterium)、gSubdoligranulum、gEnorma、gRoseburia、gAlistipes、萨特氏菌属(gSutterella)、gRuminococcaceaeUCG002。8.在人体肠道微生物所有样本绝对丰度前20的属水平范围内,本研究发现不存在相互拮抗的菌群,而gPrevotella9和巨单胞菌属(gMegamonas)之间均存在相互协同作用。研究结论本研究证实了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与正常健康人相比处于失调状态,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主要问题是共生菌和致病菌失衡,致病菌异常增多,这与CRC术后脾肾阳虚患者出现的相关症状具有相关性。中药干预可以改善术后患者相关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还发现中药干预能够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的生长,主要使普雷沃氏菌科(fPrevotellaceae)的相对丰富度增加,而肠杆菌科(fenterobacteriaceae)、肠球菌科(fEnterococcaceae)的相对丰富度减少,改善了 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肠道微生态,使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增加,有助于CRC术后患者肠道菌群结构恢复正常健康状态,这与中药干预改善了 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相关症状具有相关性。并且CRC术后脾肾阳虚证中药干预前后的患者和正常健康者的肠道菌群均有其特定的关键菌。中药干预改善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相关症状的作用机制与其改善患者的肠道微生态有关。

二、术后应用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术后应用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抗生素对儿童重症肺炎肠道菌群失调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观察对象及分组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肠道菌群检测方法
    1.5 疗效标准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疗效和不良反应
    2.2 肺炎组与对照组儿童的肠道菌群检出率比较
    2.3 肺炎组与对照组儿童主要细菌菌落数及B/E值比较
    2.4 肺炎组患儿应用抗生素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检出率比较
    2.5 肺炎组患儿应用抗生素治疗前后主要细菌菌落数及B/E值比较
    2.6 肺炎组患儿用药后肠道菌群失调情况
    2.7 肺炎组与对照组儿童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3 讨 论

(2)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与龋病发生发展关系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的 SD 大鼠龋病严重程度的差异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遵义市 3-5 岁无龋和高龋儿童唾液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性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乳牙牙髓切断术在乳牙深龋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作者简介
病例

(3)补肾健脾法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及机制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文献综述
    一、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二、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口服中药改善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Ⅱ期(高危)/Ⅲ期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征
    1 研究背景
    2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芪菟二至方防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机制研究
    1 研究背景
    2 资料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5-Fu/5-Fu+L-OHP诱导骨髓抑制小鼠的模型研究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和讨论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芪菟二至方防治5-Fu诱导的小鼠骨髓抑制的疗效及机制探索
    实验一 芪菟二至方防治5-Fu诱导的小鼠骨髓抑制的疗效研究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结果和讨论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芪菟二至方防治5-Fu诱导的骨髓抑制的疗效机制探索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和讨论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4)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痰热腑实证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星蒌承气汤药效物质基础及对缺血性卒中神经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1 大黄
        1.1 中医认识
        1.2 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
        2 胆南星
        2.1 中医认识
        2.2 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
        3 瓜蒌
        3.1 中医认识
        3.2 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
        4 羌活
        4.1 中医认识
        4.2 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
        5 芒硝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肠道微生态理论的缺血性卒中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 肠道微生态与肠道微生态失调
        2 菌-肠-脑轴
        3 从肠到脑的上行通路
        4 从脑到肠的下行通路
        5 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与肠道菌群
        6 卒中并发症的肠道微生态机制
        7 结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星蒌承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机制研究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星蒌承气汤化学活性成分的检索与筛选
        2.2 星蒌承气汤化学成分及缺血性卒中靶点筛选
        2.3 交集基因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
        2.4 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2.5 可视化网络构建与分析
        2.6 分子对接
    3 研究结果
        3.1 星蒌承气汤潜在化学活性成分的检索与筛选结果
        3.2 星蒌承气汤活性成分靶点及缺血性卒中靶点预测结果
        3.3 GO富集分析及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3.4 可视化网络构建与分析
        3.5 分子对接
    4 讨论
        4.1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4.2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星蒌承气汤活性成分
        4.3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星蒌承气汤效应机制
    5 小结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星蒌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小鼠神经保护作用及网络药理学关键靶点及通路实验验证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设备与耗材
        1.4 实验药物的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与给药
        2.2 模型制备
        2.3 神经功能评分
        2.4 除胶实验
        2.5 TTC染色
        2.6 取材及处理
        2.7 TUNEL法检测皮层梗死周围细胞凋亡情况
        2.8 脑组织ELISA
        2.9 脑组织Western blot
        2.10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神经功能评分
        3.2 除胶实验
        3.3 脑梗死体积评价
        3.4 对缺血侧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星蒌承气汤对缺血侧脑组织TNF-α的影响
        3.6 星蒌承气汤对缺血侧脑组织AKT、p-AKt、PI3K及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4.1 星萎承气汤是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具有确切临床疗效的代表方剂
        4.2 化痰通腑法代表方星蒌承气汤脑保护作用及中医理论探讨
        4.3 卒中模型神经功能评分探讨
        4.4 卒中模型行为学选择
        4.5 星蒌承气汤与细胞凋亡
        4.6 网络药理学关键靼点及通路实验验证
        5 小结
    实验二 星蒌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小鼠菌-肠-脑轴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设备与耗材
        1.4 实验药物的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与给药
        2.2 模型制备
        2.3 取材及处理
        2.4 免疫组化
        2.5 免疫荧光
        2.6 ELISA检测
        2.8 肠道菌群分析
        2.9 盲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SCFAs)检测
        2.10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星蒌承气汤对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3.2 星蒌承气汤对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及短链脂肪酸受体的影响
        3.3 星蒌承气对菌-肠-脑轴神经-内分泌-免疫途径相关指标影响
        4 讨论
        4.1 基于脑肠互动理论探讨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的理论基础
        4.2 星蒌承气汤对短链脂肪酸影响
        4.3 星萎承气汤对菌-肠-脑轴自主神经途径影响
        4.4 星蒌承气汤对菌-肠-脑轴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
        4.5 星萎承气汤对菌-肠-脑轴免疫途径影响
        5 小结
    实验三 星萎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伪无菌小鼠菌-肠-脑轴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设备与耗材
        1.4 实验药物的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与给药
        2.2 模型制备
        2.3 神经功能评分
        2.4 除胶实验
        2.5 TTC染色
        2.6 取材及处理
        2.7 免疫组化、免疫荧光
        2.8 ELISA检测
        2.9 肠道菌群分析
        2.10 盲肠内容物SCFAs分析
        2.11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神经功能评分
        3.2 除胶实验
        3.3 脑梗死体积评价
        3.4 肠道菌群
        3.5 短链脂肪酸
        3.6 星蒌承气汤对伪无菌小鼠菌-肠-脑轴神经-内分泌-免疫途径相关指标影响
        4 讨论
        4.1 伪无菌模型建立及评价
        4.2 肠道菌群是星蒌承气汤发挥作用的重要靶点
        4.3 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机制的初步探讨
        5 小结
结语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芪贞汤联合艾克曼菌治疗结直肠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内容一以“虚”为本探究结直肠癌的病机及治疗方法
    1 中医对结直肠癌的认识
    2 从扶正角度探究结直肠癌病因病机
        2.1 脾胃气虚
        2.2 气血两虚
        2.3 肾精亏虚
    3 正气亏虚导致的病理产物
        3.1 瘀血致癌
        3.2 痰湿致癌
        3.3 热毒致癌
    4 从扶正角度治疗结直肠癌
研究内容二嗜黏蛋白艾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菌)的培养与鉴定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制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菌株
    2 研究方法
        2.1 AKK菌活化与培养
        2.2 AKK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2.3 AKK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3 研究结果
        3.1 AKK菌活化与培养
        3.2 AKK菌的形态学观察
        3.3 AKK菌的鉴定
        3.4 AKK菌的生长曲线
    4 实验小结
研究内容三芪贞汤联合AKK对CRC无菌小鼠的治疗作用
    实验一 CRC小鼠模型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及溶液
        1.3 实验仪器
        2 研究方法
        2.1 CRC小鼠模型的建立与分组
        2.2 小鼠一般情况
        2.3 实验取材方法及观察指标
        2.4 小鼠结直肠HE染色及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小鼠一般情况变化
        3.2 小鼠体重
        3.3 肠组织变化情况
        3.4 模型组小鼠结直肠HE病理结果
        4 实验小结
    实验二 AKK菌干预后小鼠状态及结肠组织病理变化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及溶液
        1.3 实验仪器
        2 研究方法
        2.1 抗生素处理致无菌小鼠模型的建立与分组
        2.2 小鼠一般情况
        2.3 实验取材方法及观察项目
        2.4 小鼠结直肠HE染色及处理
        2.5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12、IL-18、IFN-γ含量
        2.6 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小鼠脾细胞中CD80、CD86、CD11c的含量
        2.7 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CD80、CD86、CD11c的含量
        2.8 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AKK对CRC小鼠状态及体质量的影响
        3.2 AKK对小鼠结肠长度和成瘤情况的影响
        3.3 药物干预组小鼠结直肠HE病理结果
        3.4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12、IL-18、IFN-γ含量
        3.5 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中CD80、CD86、CD11c的含量
        3.6 免疫荧光法观察小鼠结肠组织中CD80、CD86、CD11c的含量
        4 实验小结
    实验三:芪贞汤联合AKK对 CRC无菌小鼠的治疗作用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
        1.4 常用溶液配置
        1.5 芪贞汤配置及干预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芪贞汤干预CRC小鼠的培养及分组
        2.2 小鼠一般情况
        2.3 实验取材方法及观察项目
        2.4 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小鼠脾细胞中CD3、CD4、CD8的含量
        3 实验结果
        3.1 芪贞汤联合AKK对 CRC小鼠状态及体质量的改变
        3.2 AKK对小鼠结肠长度和成瘤情况的影响
        3.3 芪贞汤干预组小鼠直肠HE病理结果
        3.4 CRC小鼠血清IL-12、IL-18、IFN-γ含量
        3.5 流式细胞术观察小鼠脾细胞中CD80、CD86、CD11c的含量
        3.6 免疫荧光法观察小鼠结肠组织中CD80、CD86、CD11c的含量
        3.7 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小鼠脾细胞中CD3、CD4、CD8 的含量
        4 实验小结
研究内容四AKK菌诱导DC细胞成熟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
        1.2 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
    2 DC细胞培养
        2.1 DC细胞复苏
        2.2 DC细胞传代
        2.3 DC细胞冻存
    3 实验方法
        3.1 姬姆萨(Giemsa)染色测定AKK感染imDC比率及形态学变化
        3.2 AKK感染DC后分泌IL-12的测定
        3.3 扫描电镜法观察AKK感染imDC后其形态学变化
        3.4 免疫荧光法观察AKK感染imDC后CD80、CD86、CD11c的含量
    4 实验小结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从脾论治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早期肠内营养对降低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感染并发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对肝移植术后感染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和研究成果

(7)熟地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所致消化道黏膜炎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 癌症化疗及其副作用
        1.1 癌症与化疗概述
        1.2 化疗的副作用
    2 化疗所致消化道黏膜炎的发病机制
        2.1 氧化损伤
        2.2 炎症反应
        2.3 细胞凋亡
        2.4 肠道菌群失调
    3 化疗所致消化道黏膜的结构变化
    4 化疗所致消化道黏膜炎的防治现状
        4.1 抗氧化剂
        4.2 抗炎药
        4.3 抗生素/益生菌
    5 中医药减轻化疗所致消化道黏膜炎的研究进展
    6 熟地黄及其研究进展
        6.1 炮制对熟地黄化学成分的影响
        6.2 熟地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7 课题依据与论文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熟地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小鼠死亡率的影响研究
    1 引言
    2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试剂
    3 实验动物
    4 药液制备
        4.1 熟地黄及其水提液的制备
        4.2 甲氨蝶呤注射液的稀释
        4.3 环丙沙星药液制备
    5 动物实验方案设计
    6 数据分析
    7 实验结果
    8 讨论与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熟地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所致消化道黏膜炎的时效关系研究
    1 引言
    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
    3 实验动物
    4 药液制备
        4.1 熟地黄水提液的制备
        4.2 甲氨蝶呤注射液的稀释
        4.3 其他溶液的配制
    5 动物实验方案及相关指标的测定
        5.1 动物实验方案
        5.2 肠道匀浆液的制备
        5.3 空肠组织病理学评估
        5.4 各项指标的测定
    6 数据分析
    7 实验结果
        7.1 空肠组织形态评估
        7.2 熟地黄对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的影响
        7.3 熟地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小鼠氧化损伤的影响
        7.4 熟地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小鼠炎症指标的影响
        7.5 熟地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小鼠肾脏和肝脏的影响
    8 讨论与总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熟地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1 引言
    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
    3 实验动物
    4 药液制备
        4.1 熟地黄水提液的制备
        4.2 甲氨蝶呤注射液的稀释
    5 动物实验方案及相关指标的测定
        5.1 动物实验方案
        5.2 16S rRNA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5.3 小鼠血浆内毒素含量测定
    6 数据分析
    7 实验结果
        7.1 Alpha多样性分析
        7.2 Beta多样性分析
        7.3 菌群组成分析
        7.4 LEfSe分析
        7.5 内毒素含量分析
    8 讨论与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熟地黄减轻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所致消化道黏膜炎的活性部位探究
    1 引言
    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
    3 实验动物
    4 药液制备
        4.1 熟地黄粉末的制备
        4.2 熟地黄去甲醇和去乙酸乙酯部位的制备
        4.3 熟地黄甲醇、乙酸乙酯和大分子部位的制备
        4.4 甲氨蝶呤注射液的稀释
        4.5 提取部位关系图
    5 熟地黄各提取部位褐变度及指纹图谱比较
        5.1 熟地黄各提取部位褐变度的测定
        5.2 熟地黄各提取部位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6 动物实验方案及相关指标的测定
        6.1 动物实验方案
        6.2 肠道匀浆液的制备
        6.3 氧化损伤及炎症指标的测定
    7 数据分析
    8 实验结果
        8.1 熟地黄不同部位的提取流程和褐变程度
        8.2 熟地黄不同提取部位指纹图谱比较
        8.3 熟地黄去甲醇和去乙酸乙酯部位对氧化损伤和炎症指标的影响
        8.4 熟地黄甲醇、乙酸乙酯和大分子部位对氧化损伤和炎症指标的影响
    9 讨论与总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微生态平衡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注释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标本采集
    2.3 实验方法
    2.4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培养基菌落形态及镜下检测情况
    3.2 细菌培养结果
    3.3 肠道B/E值的比较
    3.4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肠道微生态构成
    4.2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肠道菌群构成
    4.3 手术对内异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4.4 手术+微生态治疗对内异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4.5 肠道B/E值
    4.6 术后恢复比较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9)六君安胃方防治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所致胃肠道副反应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在非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 概述
        2. 中医对结直肠癌的认识
        3. 中医药治疗在非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作用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化疗引起胃肠道副反应的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1. 化疗相关粘膜炎
        2. 化疗相关恶心呕吐
        3. 化疗相关腹泻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口服中药防治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所致胃肠道副反应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1. 方法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文献来源及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1.4.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1.5. 结局指标效应量的选择和数据合并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过程
        2.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2.3.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4. 结局指标效应量估计
    3. 讨论
        3.1. 纳入文献PICOS特征
        3.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3.3.结局指标效应分析
        3.4. 系统评价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3.5. 与已发表系统评价的比较
        3.6. 纳入文献中医治法和用药规律分析
    4. 结论
        4.1. 对临床实践的意义
        4.2. 对后期研究的建议
第二部分: 杨宇飞教授运用健脾补肾序贯法防治结直肠癌化疗副反应的经验
    背景
    1. 结直肠癌化疗副反应出现的时间特点
    2. 中医药分阶段序贯论治
    3. 典型验案举隅
    4. 总结与展望
第三部分: 六君安胃方对化疗所致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实验一: 六君安胃方对5-FU化疗小鼠小肠黏膜和肠道菌群的作用
        背景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二: 六君安胃方对5-FU化疗小鼠肠干细胞、Wnt/β-catenin通路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的作用
        背景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三: 模拟无菌条件下六君安胃方对5-FU化疗小鼠小肠黏膜的作用
        背景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中药治疗大肠癌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大肠癌的中医治疗进展
        1 中医对大肠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2 大肠癌中医证候研究
        3 中医药对大肠癌的治疗
        4 小结
    第二节 大肠癌的发生及相关治疗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1 肠道菌群概述
        2 肠道菌群与大肠癌的发生
        3 肿瘤相关治疗对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
        4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研究成果

四、术后应用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抗生素对儿童重症肺炎肠道菌群失调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 葛梦娜,施科,任美玲,陈小桥.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21(04)
  • [2]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与龋病发生发展关系的初探[D]. 赵梦珺.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补肾健脾法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及机制探索[D]. 闫韶花.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4]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痰热腑实证机制研究[D]. 高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芪贞汤联合艾克曼菌治疗结直肠癌机制研究[D]. 卜志超.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早期肠内营养对降低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感染并发症的研究[D]. 肖鹏翔. 大理大学, 2021(09)
  • [7]熟地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所致消化道黏膜炎的影响研究[D]. 魏玲. 山东大学, 2021(12)
  • [8]微生态平衡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意义[D]. 郭林溪. 大理大学, 2021(09)
  • [9]六君安胃方防治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所致胃肠道副反应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 赵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中药治疗大肠癌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D]. 谭雅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术后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