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藏规律论文-李龙,薛永安,张新涛,王国强,魏国财

控藏规律论文-李龙,薛永安,张新涛,王国强,魏国财

导读:本文包含了控藏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渤中西洼,凹陷区,新近系,古隆起

控藏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李龙,薛永安,张新涛,王国强,魏国财[1](2018)在《渤海海域凹陷区油气控藏规律与勘探实践——以渤中西洼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渤中西洼凹陷区新近系油气控藏规律,在渤中西洼油气勘探成果及成藏特点整体解剖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古隆起的大小、断层和泥岩盖层的发育程度对新近系油气平面运聚和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提出"隆-断-盖"联控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古隆起控制油气汇聚部位,断层的发育程度控制新近系油气富集层位,泥岩盖层的厚度制约馆陶组油气富集。古隆起、断裂、泥岩盖层的有效配置共同决定了凹陷区具备形成大规模油气藏的条件。在此成藏规律指导下,钻探了渤中13A和龙口7A构造,均取得了成功,进一步证实了"隆-断-盖"控藏模式在凹陷区勘探中的可行性,对深化凹陷区油气成藏认识和下一步寻找有利勘探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油钻采工艺》期刊2018年S1期)

张伟忠,查明,张云银,陈程,曲志鹏[2](2017)在《东营凹陷新生代扭张构造样式及控藏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采用地层切片、地震相干等技术手段,系统解剖扭张构造基本特征,明确扭张构造样式及其分布规律,并建立了扭张构造的控藏模式。研究表明,东营凹陷新生代共发育王家岗、八面河、高青、青西以及郝现等11个扭张构造带。依据断层平面、剖面组合特征及地层变形特征,对这11个扭张构造进行了分类研究,该地区主要发育帚状-半花状,雁列-树形花状及侧接-卷心式花状3种类型的复合构造样式。帚状-半花状扭张构造分布于盆地的陡坡带,雁列-树形花状扭张构造分布于斜坡带,侧接-卷心式花状扭张构造分布于凹陷的中央隆起带。这3种扭张构造样式控制了不同的圈闭类型,并形成了帚状两段式、雁列分割式以及侧接弧形式的成藏模式。(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7年06期)

张桐[3](2015)在《叁肇凹陷徐家围子油田葡萄花油层断裂控藏规律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松辽盆地叁肇凹陷青山口组泥岩底界面(T2反射层)和顶界面(T11反射层)的断层几何学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的断层的运动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进行了系统的解析,认为其构造成因是T2反射层的高密度断层。在青山口组沉积时期早期由于近东西向拉张应力场作用,在青山口组塑性泥岩底界面(T2反射层)形成了受斜向裂陷作用、差异伸展作用、基底断裂及火山口的联合控制的多条不同延伸方位的断裂密集带。T11反射层断裂密集带依然发育,展布特征与T2断裂系一致,表明断裂形成时受T2断裂影响较大,但两者之间并不是一条断裂的简单继承性生长的结果,而是垂向分段生长连接的结果。野外观察、典型地震解剖和物理模拟证实,只要岩石存在能干性差,断层具有典型垂向分段生长特征。岩石能干性差异决定断层演化历经叁个阶段:下部断层形成、断裂上下分段和贯通性断裂形成。通过徐家围子向斜区断裂重新解释,应用岩石力学特征和断层相关褶皱理论,明确了断裂垂向分段生长的特征,虽然T11断裂与T2断裂虽然分段生长,相互连接性差,但是其发育受T2断裂系的影响较大,应力的传递通常是通过两断层系迭覆的岩桥区实现的。通常断层垂向迭覆的方式有两种类型:限制型迭覆带和释放型迭覆带。叁肇凹陷T11与T2断裂系的迭覆类型以限制型迭覆为主,迭覆部位地层通常发生褶皱或旋转。结合断裂的几何发育及生长演化特征,依据成藏期断裂的活动性和沟通源储情况,对研究区油源断裂进行重新厘定。利用工区探评井的生产数据,以松辽盆地升西—徐家围子向斜葡萄花油层为解剖对象,通过对研究区葡萄花油层油水的分布规律及其与断裂的关系的解析,明确了研究区内断裂对油水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区油水分布主要受断裂密集带控制,油平面上受断层密集带背形构造控制呈”条带状”分布,垂向上受沉积演化序列和微相物性差异影响”择层”分布。油井多分布在密集带内两条断裂的交叉点处和密集带的交叉点处,换句话来说,密集带控油的根本就是断裂或断裂带的交叉点控制油藏的分布。而研究区北部的宋芳屯、升平等油田由于断层多期活动,加之油源供给不足在纵向上呈现下水上油的分布模式。(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5-05-04)

张伟忠[4](2011)在《金湖凹陷南部断裂输导体系及控藏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湖凹陷南部断裂体系广泛发育,油气富集程度较高,断层控藏作用十分明显。复杂的断裂体系和油气分布规律的多样性使得以断层封闭性为核心的断裂输导体系研究变得较为迫切和重要。本文首先对典型断层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将区内断层级别划分为四级,其中叁级断层最为发育;断层在剖面上呈板式和铲式,多条断层组合成“Y”字型和断阶样式。应用平衡剖面法和古厚度恢复法分析了断层发育史,叁、四级断层在阜四期活动性最强,叁垛末期断层活动逐渐停止。在断层特征总结基础上选择19条控藏断层进行封闭性评价研究和预测。东阳地区断层在阜二段阜叁段侧向和垂向具有一定的开启性,阜四段垂向及侧向封闭性较好,汊涧地区断层侧向封闭性好,垂向上阜四段封闭,阜叁段、阜二段封闭性中等,龙岗地区断层侧向封闭,垂向开启性较好。叁个地区内断层与砂体的配置特征差异明显:东阳地区内主要是侧向和垂向具有一定开启性叁级断层与骨架砂体组合模式;龙岗地区是侧向封闭和垂向中等开启的断层与骨架砂体组合模式;龙岗地区是垂向开启、侧向封闭阜二段断层与阜二段烃源岩底部砂层组合模式。在输导体系配置的约束下各地区不同层系的运移路径也具有很大差异:东阳地区内油气穿越断层向斜坡运移路径主要沿砂体分布形态向构造高部位运移;龙岗地区油气从阜二段烃源岩进入阜二段砂体后向卞闵扬构造带运移,遇到垂向开启断层向上调整进入阜叁段等储层中;汊涧地区油气沿断阶带向斜坡方向运移,北东向分支断层阻碍了油气继续向斜坡方向运移。东阳地区主要有利勘探方向为:在阜二段和阜叁段砂体发育区,在叁级断层控制的断阶内,寻找断鼻圈闭或断块圈闭;汊涧地区内有利的勘探方向为在烃源岩有效的排烃范围内,靠近次凹西向具有断层遮挡的断块圈闭;龙岗地区有利的勘探方向是在有效的烃源岩排烃范围内下排有利(汲烃砂层发育)的断块圈闭或断鼻型圈闭。(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期刊2011-06-01)

魏长柱[5](2011)在《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反转构造及控藏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反转构造一词是近年来(20世纪80年代)地质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英文文献中称作“inversion tectonics”。反转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对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对油气形成、运移、聚集成藏的影响已经使其成为含油气盆地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代表了区域应力场的变更,因此其时空分布规律对于含油气盆地的动力学背景的分析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反转构造的研究已经成为石油地质界热门课题之一并逐渐被国内外的学者所重视。海拉尔-塔木查格盆地中部断陷带是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盆地内发育的反转构造种类及其样式非常丰富,随着油气勘探的勘探与开发,石油地质工作者认识到,反转构造对该区油气藏(尤其是大二段次生油气藏)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对该地区反转构造几何特征、分布、演化、形成机制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却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通过对该区反转构造的深入研究,认为海拉尔-塔木查格盆地中部断陷带发育了断裂式、褶皱式和混合式叁大类八小类反转构造。从盆地整体来说后期压扭应力场对反转构造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中一定程度的走滑作用对反转构造的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应用反转构造的研究方法对全区的反转构造进行了初步的定量厘定,并结合其他因素如沉积特征、断裂发育特征、储盖特征对该区反转构造的含油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反转构造含油气的关键(即形成次生油藏)为反转断裂在上覆盖层的变形机制,剪切型泥岩涂抹作用对反转断裂的垂向疏导油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应用了SSF值将此种关系定量化,并总结了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的反转构造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贝尔凹陷、塔南凹陷和乌尔逊凹陷相当一部分反转断裂穿透了上覆盖层的泥岩涂抹作用,其中塔南凹陷反转断裂的这种疏导作用最好,发育了大量的次生油藏。而南贝尔凹陷最差,大二段次生油藏基本不发育。(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1-05-09)

赵宏亮[6](2006)在《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演化及其控藏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侏罗纪中晚期,准噶尔盆地腹部隆升,形成北东向展布的车莫古隆起,改变了盆地腹部单倾的构造格局,形成沿隆起两翼分布的大量侏罗系中上统岩性圈闭与地层圈闭,为油气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喜马拉雅运动导致车莫古隆起北翼抬升、南部急剧沉降,使北部前期已形成油藏遭受破坏而发生二次调整,隆起南翼得以保存,是盆地腹部深层有利的勘探领域。(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06年02期)

控藏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采用地层切片、地震相干等技术手段,系统解剖扭张构造基本特征,明确扭张构造样式及其分布规律,并建立了扭张构造的控藏模式。研究表明,东营凹陷新生代共发育王家岗、八面河、高青、青西以及郝现等11个扭张构造带。依据断层平面、剖面组合特征及地层变形特征,对这11个扭张构造进行了分类研究,该地区主要发育帚状-半花状,雁列-树形花状及侧接-卷心式花状3种类型的复合构造样式。帚状-半花状扭张构造分布于盆地的陡坡带,雁列-树形花状扭张构造分布于斜坡带,侧接-卷心式花状扭张构造分布于凹陷的中央隆起带。这3种扭张构造样式控制了不同的圈闭类型,并形成了帚状两段式、雁列分割式以及侧接弧形式的成藏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控藏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李龙,薛永安,张新涛,王国强,魏国财.渤海海域凹陷区油气控藏规律与勘探实践——以渤中西洼为例[J].石油钻采工艺.2018

[2].张伟忠,查明,张云银,陈程,曲志鹏.东营凹陷新生代扭张构造样式及控藏规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7

[3].张桐.叁肇凹陷徐家围子油田葡萄花油层断裂控藏规律再认识[D].东北石油大学.2015

[4].张伟忠.金湖凹陷南部断裂输导体系及控藏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

[5].魏长柱.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反转构造及控藏规律[D].东北石油大学.2011

[6].赵宏亮.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演化及其控藏规律[J].新疆石油地质.2006

标签:;  ;  ;  ;  

控藏规律论文-李龙,薛永安,张新涛,王国强,魏国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