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治疗根管论文-徐健

再治疗根管论文-徐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再治疗根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X线,锥束CT,根管再治疗,上颌磨牙遗漏根管

再治疗根管论文文献综述

徐健[1](2019)在《X线结合锥束CT应用于根管再治疗中寻找上颌磨牙遗漏根管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X线结合锥束CT应用于根管再治疗中寻找上颌磨牙遗漏根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46例疑似根管治疗中存在上颌磨牙遗漏根管的患者,时间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其均运用显微镜确认存在根管遗漏的现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23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单纯的X线检查,探寻遗漏根管;观察组采取X线结合锥束CT检查,探寻遗漏根管。并且对其中上颌磨牙根管遗漏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从检查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的遗漏根管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再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X线结合锥束CT应用于根管再治疗中寻找上颌磨牙遗漏根管中,有助于遗漏根管的发现,使之再治疗工作顺利开展,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2期)

张莹,马素荣,朱琳虹,冯佳,姜靓[2](2019)在《iRoot SP糊剂用于根管再治疗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iRoot SP糊剂用于根管再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接受非手术性根管再治疗患者158例(患牙174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87例。A组使用iRoot SP糊剂,B组使用AH-Plus糊剂,两组患牙放置根管充填糊剂后,均采用热牙胶连续波垂直加压法充填根管,比较两组治疗48 h、10 d后疼痛反应以及6个月、1年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48 h,A组疼痛率低于B组(8.05%vs 2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两组疼痛率比较(5.75%vs 1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年,A组成功率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oot SP糊剂用于根管再治疗可减轻根管再治疗患牙充填后的急性疼痛,并且远期疗效稳定。(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21期)

张永宏[3](2019)在《干髓术后根管再治疗术的体会思路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牙髓炎患者进行干髓术后实施根管再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门诊接诊并治疗的牙髓炎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干髓术治疗,观察组使用干髓术后根管再治疗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总效率97.67%显着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3.72%,P<0.05。结论对牙髓炎患者实施干髓术后根管再治疗术,临床疗效显着,可实践应用及推广。(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1期)

鲍萍萍,葛新,李梦辞,申静,樊明文[4](2019)在《XP-endo Shaper在根管再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新型单支锉系统XP-endoShaper在根管再治疗中单独应用或作为辅助应用去除根管内充填物的效果。方法:选取临床拔除的60颗单根管上颌切牙,VortexBlue根管预备到40/.06,连续波技术热牙胶充填后,随机分为3组:P组、XP组和P-XP组(n=20),P组和XP组分别应用Protaper系统和XP-endo Shaper系统去除根管内充填物,P-XP组则为在应用Protaper系统去除根管内充填物之后应用XP-endoShaper去除根管内残余充填物。所有样本处理前后均拍摄X线片以计算根管内剩余充填物的面积百分比,并记录操作时间。结果:P-XP组根管内剩余充填物的面积百分比最低(P<0.05),P组和XP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XP组用时明显最短(P<0.05)。结论:单支锉系统XP-endo Shaper去除根管内充填物的效果与Protaper系统相当,但更加快捷。在应用Protaper系统去除大部分根管充填物后辅助应用XP-endo Shaper可有效提高根管内充填物的清除效果。(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5)

鲍萍萍,葛新,李梦辞,申静,樊明文[5](2019)在《XP-endoShaper在根管再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新型单支锉系统XP-endoShaper在根管再治疗中单独应用或作为辅助应用去除根管内充填物的效果。方法:选取临床拔除的60颗单根管上颌切牙,VortexBlue根管预备到40/.06,连续波技术热牙胶充填后,随机分为3组:P组、XP组和P-XP组(n=20),P组和XP组分别应用Protaper系统和XP-endoShaper系统去除根管内充填物,P-XP组则为在应用Protaper系统去除根管内充填物之后应用XP-endoShaper去除根管内残余充填物。所有样本处理前后均拍摄X线片以计算根管内剩余充填物的面积百分比,并记录操作时间。结果:P-XP组根管内剩余充填物的面积百分比最低(P<0.05),P组和XP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XP组用时明显最短(P<0.05)。结论:单支锉系统XP-endoShaper去除根管内充填物的效果与Protaper系统相当,但更加快捷。在应用Protaper系统去除大部分根管充填物后辅助应用XP-endoShaper可有效提高根管内充填物的清除效果。(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5)

郭强[6](2019)在《探讨非手术根管再治疗与根尖手术联合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手术根管再治疗与根尖手术联合治疗难治性根尖牙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实验组(非手术根管治疗联合根尖手术),各50例,对照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更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根尖周炎治疗中,非手术根管再治疗联合根尖手术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8期)

王萍,郭子君,胡婷,郑苔菁,赵健[7](2019)在《新型叁重抗生素糊剂对再治疗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抗菌效果及近期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并比较新型叁重抗生素(奥硝唑、环丙沙星和米诺环素)糊剂单独及与氢氧化钙糊剂联合应用对再治疗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杀灭效果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根管治疗失败病例需根管再治疗的单根管患牙149颗。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氢氧化钙糊剂组(CH组)、传统叁重抗生素(甲硝唑、环丙沙星和米诺环素)糊剂组(TAP组)、新型叁重抗生素糊剂组(NTAP组)、氢氧化钙+新型叁重抗生素糊剂组(CH+NTAP组)、樟脑酚组(CP组)。取出根管内充填物后,分别于根管预备前、根管预备后及根管封药7 d后检测根管内粪肠球菌数量,并于封药7 d后进行近期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各组根管预备后及根管封药7 d后根管内粪肠球菌数量均较根管预备前下降(P均<0.05),根管封药7 d后根管内粪肠球菌数量均较根管预备后下降(P均<0.05)。根管封药7d后CH组、TAP组、NTAP组、CH+NTAP组根管内粪肠球菌数量均低于CP组(P均<0.05),NTAP组和CH+NTAP组均分别低于CH组和TAP组(P均<0.05),TAP组低于CH组(P<0.05)。根管封药7 d后CH组、TAP组、NTAP组、CH+NTAP组的临床疗效均优于CP组(P均<0.05),TAP组、NTAP组及CH+NTAP组的疗效均优于CH组(P均<0.05),但TAP组、NTAP组及CH+NTAP组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氧化钙糊剂、叁重抗生素糊剂、氢氧化钙联合叁重抗生素糊剂作为根管消毒药物,均对再治疗根管内粪肠球菌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和近期临床疗效,特别是新型叁重抗生素糊剂,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纪军,吴素蓉[8](2019)在《常规根管再治疗与根管叁氧化矿物凝聚体倒充填在难治性根尖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难治性根尖周病患者中常规根管再治疗与根管叁氧化矿物凝聚体(MTA)倒充填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9例难治性根尖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根管再治疗,试验组实施根管MTA倒充填治疗。比较两组一次充填成功率、临床疗效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一次充填成功率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难治性根尖周病患者给予根管MTA倒充填治疗一次充填成功率高,患者临床疗效和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根管再治疗。(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6期)

李俊亮,黎景景,高雅凡,钱雅洁,杨卫东[9](2019)在《锥形束CT评价3种根管充填方法的再治疗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锥形束CT扫描评价3种方法根管充填后采用Mtwo-R再治疗的效率。方法 30颗离体单根管下颌前磨牙,截冠后使用Mtwo镍钛锉根管预备,随机分为3组,每组10颗牙,分别采用GuttaFlow常温流动牙胶充填、iRoot SP单尖法充填和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Mtwo-R再治疗锉去除根充物,记录再治疗所用时间。再治疗前后分别进行CBCT扫描,超声荡洗2 min,再次CBCT扫描,测量Mtwo-R再治疗后及超声荡洗后根管充填材料体积,计算剩余根管充填材料体积百分比。结果操作时间GuttaFlow组<冷侧压组<iRoot SP组,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Mtwo-R再治疗后剩余充填材料体积百分比GuttaFlow组<冷侧压组<iRoot SP组,GuttaFlow组与其他2组之间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冷侧压组与iRoot SP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超声荡洗后剩余充填材料体积百分比GuttaFlow组<iRoot SP组<冷侧压组。GuttaFlow组显着低于其他2组(P<0.05),iRoot SP组与冷侧压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辅助超声荡洗后,3组剩余充填材料体积百分比均显着降低(P<0.05)。结论根管再治疗后3组均会残留根管充填材料,常温流动牙胶充填后充填材料更容易被去除,iRoot SP最不容易被清除,辅助超声荡洗能提高iRoot SP的清除率。(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陈琦[10](2019)在《根管显微镜对上颌第一磨牙遗漏近颊第二根管再治疗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使用根管显微镜对上颌第一磨牙遗漏近颊第二根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实行根管再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X线片的特点,牙冠和髓底的形态特点判定是否有上颌第一磨牙近颊第二根管(MB2)的存在。使用斜方形开髓入口,探查工具为小号K锉,必要时可以借助根管手术显微镜定位MB2根管。镍钛机使用根管锉冠向下法预备根管,1%NaClO对根管系统进行冲洗,冷牙胶侧方加压和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根管。记录近颊根的根管分型、MB2根管畅通情况及VAS评分情况。结果再治疗内共出现MB2根管52例,疏通43例(82.7%)。近颊根双根管比较常见的是2-1型和2-2型。治疗中无任何器械折断和管壁侧穿的情况。治疗后患者VAS评分[(2.6±0.8)分]较治疗前患者VAS评分[(4.6±1.5)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73,P<0.05)。结论上颌第一磨牙MB2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并且有着弯曲、隐蔽和狭窄等情况,增加了治疗难度,临床医生有意识的寻找并结合显微镜下的可视化操作可以提升MB2根管的发展及成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9年22期)

再治疗根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iRoot SP糊剂用于根管再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接受非手术性根管再治疗患者158例(患牙174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87例。A组使用iRoot SP糊剂,B组使用AH-Plus糊剂,两组患牙放置根管充填糊剂后,均采用热牙胶连续波垂直加压法充填根管,比较两组治疗48 h、10 d后疼痛反应以及6个月、1年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48 h,A组疼痛率低于B组(8.05%vs 2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两组疼痛率比较(5.75%vs 1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年,A组成功率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oot SP糊剂用于根管再治疗可减轻根管再治疗患牙充填后的急性疼痛,并且远期疗效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再治疗根管论文参考文献

[1].徐健.X线结合锥束CT应用于根管再治疗中寻找上颌磨牙遗漏根管的临床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2].张莹,马素荣,朱琳虹,冯佳,姜靓.iRootSP糊剂用于根管再治疗的疗效[J].医学信息.2019

[3].张永宏.干髓术后根管再治疗术的体会思路构建[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4].鲍萍萍,葛新,李梦辞,申静,樊明文.XP-endoShaper在根管再治疗中的应用[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5].鲍萍萍,葛新,李梦辞,申静,樊明文.XP-endoShaper在根管再治疗中的应用[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6].郭强.探讨非手术根管再治疗与根尖手术联合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疗效[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7].王萍,郭子君,胡婷,郑苔菁,赵健.新型叁重抗生素糊剂对再治疗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抗菌效果及近期疗效[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9

[8].纪军,吴素蓉.常规根管再治疗与根管叁氧化矿物凝聚体倒充填在难治性根尖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医疗装备.2019

[9].李俊亮,黎景景,高雅凡,钱雅洁,杨卫东.锥形束CT评价3种根管充填方法的再治疗效率[J].口腔医学.2019

[10].陈琦.根管显微镜对上颌第一磨牙遗漏近颊第二根管再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9

标签:;  ;  ;  ;  

再治疗根管论文-徐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