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晶化论文-李伟斌,潘丽,刘甜甜,赵君,史竹青

二次晶化论文-李伟斌,潘丽,刘甜甜,赵君,史竹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次晶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次晶化法,TS-1分子筛,骨架钛含量,催化性能

二次晶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斌,潘丽,刘甜甜,赵君,史竹青[1](2016)在《二次晶化法合成高钛含量TS-1分子筛及其催化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钛酸丁酯为钛源、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为模板剂,采用二次晶化法在TPAOH/SiO_2=0.1时合成不同硅钛比的TS-1分子筛,通过XRD、FTIR、UV-Vis、SEM等对TS-1分子筛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以苯酚羟基化反应为探针反应考察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胶液中硅钛比相同时,二次晶化法合成的TS-1分子筛骨架钛含量高于传统方法,且随着胶液中钛含量的增加,骨架钛含量呈增加趋势;当硅钛比为20时,骨架钛含量达到饱和,多余钛原子以锐钛矿形式聚集;TS-1分子筛粒径较小,为200~300nm。由于骨架钛含量高、粒径小,TS-1分子筛在苯酚羟基化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当硅钛比为20时,苯酚转化率达到最高,为27.30%。(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6年08期)

王洪亮,胡宏杰,金梅[2](2015)在《LSX型体分子筛焙烧与二次晶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低硅铝比X(LSX)粉体、高岭土和LSX型体分子筛为研究对象,利用XRD和TG-DTA等手段对其物相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探讨了不同晶化条件对LSX型体分子筛静态水吸附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LSX粉体的结晶性遭到破坏,高岭土逐渐转化为偏高岭土。LSX型体分子筛的最佳焙烧温度为600℃,在二次晶化温度为95℃、晶化时间为5 h、氢氧化钠浓度为2 mol/L时,LSX型体分子筛的最佳静态水吸附量达到了33.5%。(本文来源于《矿产保护与利用》期刊2015年05期)

宋燕梅,任楠,唐颐[3](2012)在《HCl处理后局部有序Y沸石的二次晶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商品 Y 型沸石用 HCl 处理后, 运用 X 射线粉末衍射, 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 27Al 和 29Si 魔角旋转核磁共振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酸处理后 Y 沸石接近无定形, 其长程有序性遭到破坏, 但还保留部分局部结构. 以不同浓度酸处理后的 Y 沸石为前驱体, 在 150 oC, 0.3 mol/L NaOH 条件下采用蒸汽辅助干胶转化法进行二次晶化, 可以获得丝光沸石, 其相纯度与前驱体的 Si/Al 密切相关. 随 Si/Al 比不同, 所得丝光沸石形貌由纳米针状堆积逐渐向微米单块状变化, 且其比表面积可达 400 m2/g 以上, 微孔孔容在 0.19 cm3/g.(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蒋崇文,苏爱鲜,李雪梅[4](2011)在《二次晶化法制备MCM-41及其吸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硅酸钠为硅源、偏铝酸钠为铝源,采用二次晶化法在碱性介质中合成了硅铝比为50的MCM-41介孔分子筛,并对其进行水热稳定性测试。采用N_2吸附脱附的方法对合成的分子筛进行吸附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MCM-41的N_2吸附-脱附等温线为Ⅳ型吸附等温线,属于典型的介孔物质吸附曲线,分子筛的孔径约3.6 nm,比表面积大于800m~2/g,孔容积大于0.7 cm~3/g。水热稳定性测试后,分子筛仍保持了原有的吸附曲线,且二次晶化法制备的分子筛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说明二次晶化可以明显提高分子筛的水热稳定性。高稳定性和高比表面积的分子筛可作为吸附材料应用在很多领域。(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1年S2期)

欧颖[5](2009)在《二次晶化法改性TS-1分子筛及其催化氯丙烯环氧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氧氯丙烷(ECH),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目前工业生产环氧氯丙烷的方法主要有氯丙烯法和醋酸烯丙酯法,二者都存在设备腐蚀严重,副产物多,对环境污染很大这些问题。因此急待开发出安全清洁而又高效生产ECH的技术。TS-1分子筛是上世纪80年代开发的新型分子筛催化剂,其在以双氧水为氧化剂的低温氧化反应中具有特殊的催化性能,且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副产品为水。用钛硅分子筛TS-1催化氯丙烯的环氧化制备环氧氯丙烷是一个环境友好过程,但大多研究是以有机原料合成的TS-1为催化剂,由于其合成成本高、颗粒很小难于与产物分离而负载成型的催化剂的活性又急剧下降从而限制了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本文采用无机钛硅原料体系合成钛硅分子筛TS-1,在大幅度降低催化剂成本的同时,可制备颗粒较大的催化剂,宜于固液分离。但无机TS-1分子筛的催化活性比有机TS-1分子筛差,因而对无机钛硅分子筛TS-1进行二次晶化修饰改性来提高其催化活性。以氯丙烯环氧化反应为探针反应考察了二次晶化的温度、时间、溶液的pH值及溶液中阴、阳离子对二次晶化改性TS-1效果的影响。采用二次晶化优化条件下修饰改性后的TS-1分子筛催化剂对氯丙烯环氧化反应进行催化评价,考察了反应温度(T)、反应时间(t)、催化剂用量、原料氯丙烯(ALC)与双氧水(H_2O_2)的摩尔比以及溶剂甲醇用量等条件对该反应结果的影响。最后还考察了二次晶化修饰改性后TS-1分子筛的重复利用和再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二次晶化的优化条件是在170℃,在pH值为12左右的稀氨水溶液中水热改性24 h以上,经过二次晶化改性后无机钛硅分子筛TS-1的催化活性和产物选择性可与经典法制备的有机TS-1相当。结合催化反应结果和对TS-1的XRD、IR、SEM和氮吸附等表征结果可知,二次晶化使无机TS-1活性大幅提升的原因是:一次晶化后的非骨架钛在二次晶化的水热高温、中碱环境下活化成某种“可溶性钛”重新进入TS-1骨架,使二次晶化后TS-1催化剂的钛活性位点增多。使用二次晶化修饰改性后的TS-1催化氯丙烯环氧化反应,在优化条件下,即T=30℃,t=40min,TS-1占物料质量百分数为2.96%,n(ALC)/n(H_2O_2)=1.2,同时n(CH_3OH)/n(ALC)=5.2时,双氧水转化率(X_(H2O2))可达99%以上,双氧水有效利用率(U_(H2O2))达到97%以上,同时产物单程收率(Y_(ECH))最高可达96%以上。对二次晶化修饰改性后的TS-1的重复利用性和再生性能研究表明,焙烧再生能使TS-1复活,复活后的TS-1的催化活性稍有下降,但TS-1的催化活性下降并不影响其对产物的选择性,因而可通过略微增加TS-1催化剂的用量来弥补催化反应后TS-1催化剂的活性下降。(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9-05-09)

黄先亮[6](2008)在《二次晶化法修饰改性TS-1及催化环己酮氨氧化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双氧水存在的条件下,TS-1有很好的择形氧化性能,不会深度氧化,反应条件温和,且双氧水反应后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TS-1的这种催化氧化性能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环己酮肟是生产己内酰胺的关键中间体,在传统工艺中大多采用环己酮—羟胺法合成。意大利Montedipe S.P.A成功开发了TS-1催化环己酮氨氧化的新工艺,克服了环己酮—羟胺工艺的缺点,提高了己内酰胺生产的效益,基本实现了“零排放”,合乎绿色化工发展的要求,为己内酰胺生产带来了新的前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经典方法合成的TS-1催化活性虽然好,但催化剂合成条件苛刻、重现性差、成本昂贵,催化剂颗粒小,反应后不易与产物分离,因此限制了其大规模的生产。针对经典方法合成的TS-1催化环己酮氨氧化反应的缺点,研制大颗粒、高活性的、低成本的TS-1成为众多学者追究的目标。本文采用无机钛硅原料合成路线,成功合成出了TS-1,经XRD、IR、SEM等分析表明,钛进入了分子筛骨架,构成了TS-1的催化活性中心。提出了分子筛二次晶化的办法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即分子筛TS-1经过酸处理后,用无机碱溶液进行二次晶化,各种表征结果表明二次晶化后的分子筛骨架并没有遭到破坏。电镜照片发现分子筛TS-1出现了许多细小的颗粒。对比了分子筛TS-1原粉,酸处理样品以及二次晶化后的分子筛催化环己酮氨氧化反应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二次晶化后的分子筛催化效果最好,与经典法合成的催化剂催化效果相当,酸处理样品次之,分子筛TS-1原粉催化效果最差。由于TS-1是采用无机钛硅原料方法合成,其颗粒较大,因此对内扩散影响大的反应其催化效果较差,在二次晶化过程中,催化剂形成了细小的颗粒,有助于获得更好的催化效果,其合成成本更加便宜,催化稳定性好,反应后易与产物分离。本文对TS-1二次晶化条件诸如二次晶化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考察,结果发现当二次晶化时间为2天,晶化温度为170℃,二次晶化的pH值以12.0,焙烧温度为550℃时的催化剂表现的催化环己酮氨氧化反应的催化效果为最好。对TS-1催化环己酮氨氧化反应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优化的结果表明,当以有机溶剂叔丁醇作为溶剂,氨:过氧化氢:酮的比例为2.0:1.5:1.0,反应时间为4.0小时,反应温度为75℃,催化剂用量为18.0g/mol酮的催化效果最好,双氧水的转化率为98.87%,环己酮转化率的转化率达到98.46%,环己酮肟的收率性达到97.29%。(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8-05-08)

黄先亮,周继承[7](2007)在《二次晶化法修饰改性钛硅分子筛及催化环己酮氨氧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无机钛硅原料合成了钛硅分子筛TS-1,经酸处理后对合成的钛硅分子筛TS-1进行二次晶化修饰改性。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二次晶化后的钛硅分子筛进行表征,发现晶粒变小,钛进入了分子筛的骨架中。考察了二次晶化后的催化剂对环已酮氨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二次晶化法可提高TS-1分子筛的催化性能,在氨、环己酮和过氧化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0:1.0:1.5、催化剂用量为18g/mol和75℃的条件下,反应4h后,过氧化氢的转化率、环己酮的转化率和环己酮肟的收率分别为98.12%,97.07%和93.33%。(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2007年06期)

靳锐敏,卢景霄,扬仕娥,王海燕,李瑞[8](2005)在《温度对非晶硅薄膜二次晶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温度对固相晶化的影响,用玻璃作衬底,在不同温度下用PECVD法直接沉积非晶硅(a-Si:H)薄膜,把在室温、350℃和450℃下沉积的样品,在600℃和850℃下退火3h,把前后样品用拉曼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发现二次晶化后的晶化效果比直接沉积的薄膜好,850℃下退火的薄膜比600℃好。在450℃下沉积、850℃退火3h,SEM观察,表面最大晶粒尺寸为900nm左右。(本文来源于《电子元件与材料》期刊2005年08期)

靳锐敏,卢景霄,李瑞,王海燕,张宇翔[9](2004)在《以玻璃为衬底的a-Si薄膜二次晶化晶粒大小与温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在传统低温情况下继续升温时对二次品化晶粒大小等固相晶化性质的影响,用玻璃作衬底在不同温度下用PECVD法直接沉积非晶硅(a-Si:H)薄膜,把在室温、350℃和450℃下沉积的样品在600℃和850℃下退火叁个小时,把前后样品用扯曼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发现二次晶化后的晶化效果比直接沉积的薄膜好,850℃下退火的薄膜比600℃下好。在450℃下沉积850℃退火叁个小时,SEM表面最大晶粒尺寸为900nm左右。(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光伏会议暨中日光伏论坛论文集》期刊2004-11-01)

张金仓,曹世勋,刘峰奇[10](1993)在《Bi_2Sr_2Ca_2Cu_3O_(10+x)熔融淬火样品的二次晶化过程与超导电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研究了名义组分为Bi_2Sr_2Ca_2Cu_3O_(10+x)熔融淬火样品的二次晶化过程。结果表明.利用这一方法易于获得具有超导电性的Bi系多晶材料.随二次品化时间的增加,零电阻温度提高,晶粒变大,并出现2212到2223相的转变。但由于该方法获得样品的无织构化结构和晶化过程导致的密度退化,使得其临界电流和超导电性没有明显的改善。此外,讨论了和掺Pb样品晶化过程的差别。(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1993年02期)

二次晶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低硅铝比X(LSX)粉体、高岭土和LSX型体分子筛为研究对象,利用XRD和TG-DTA等手段对其物相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探讨了不同晶化条件对LSX型体分子筛静态水吸附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LSX粉体的结晶性遭到破坏,高岭土逐渐转化为偏高岭土。LSX型体分子筛的最佳焙烧温度为600℃,在二次晶化温度为95℃、晶化时间为5 h、氢氧化钠浓度为2 mol/L时,LSX型体分子筛的最佳静态水吸附量达到了33.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次晶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伟斌,潘丽,刘甜甜,赵君,史竹青.二次晶化法合成高钛含量TS-1分子筛及其催化性能评价[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6

[2].王洪亮,胡宏杰,金梅.LSX型体分子筛焙烧与二次晶化试验研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5

[3].宋燕梅,任楠,唐颐.HCl处理后局部有序Y沸石的二次晶化[J].催化学报.2012

[4].蒋崇文,苏爱鲜,李雪梅.二次晶化法制备MCM-41及其吸附特性[J].化工进展.2011

[5].欧颖.二次晶化法改性TS-1分子筛及其催化氯丙烯环氧化性能[D].湘潭大学.2009

[6].黄先亮.二次晶化法修饰改性TS-1及催化环己酮氨氧化反应的研究[D].湘潭大学.2008

[7].黄先亮,周继承.二次晶化法修饰改性钛硅分子筛及催化环己酮氨氧化反应[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7

[8].靳锐敏,卢景霄,扬仕娥,王海燕,李瑞.温度对非晶硅薄膜二次晶化的影响[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5

[9].靳锐敏,卢景霄,李瑞,王海燕,张宇翔.以玻璃为衬底的a-Si薄膜二次晶化晶粒大小与温度的关系[C].第八届全国光伏会议暨中日光伏论坛论文集.2004

[10].张金仓,曹世勋,刘峰奇.Bi_2Sr_2Ca_2Cu_3O_(10+x)熔融淬火样品的二次晶化过程与超导电性[J].低温与超导.1993

标签:;  ;  ;  ;  

二次晶化论文-李伟斌,潘丽,刘甜甜,赵君,史竹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