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栖息地适宜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鸟类栖息地,湿地适宜性评价,景观规划,江口鸟洲
栖息地适宜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刘奕彤[1](2019)在《基于鸟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的江口鸟洲景观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愈发突出,越来越多湿地功能退化,对湿地鸟类栖息地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导致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程度的下降。江口鸟洲是湖南省唯一以鸟类为主题的湿地保护区,每年在这里栖息和繁衍的鸟类总数达10万只以上,是湘南地区鸟类生物多样性高聚集区。但据江口鸟洲自然保区管理所调查,江口鸟洲的鸟的数量与种类比十年前减少,湿地面积逐渐缩小。对江口鸟洲的进行基于湿地适宜性评价的景观规划,可营造适宜的湿地鸟类栖息地环境,对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鸟类栖息地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江口鸟洲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区,范围包括江口镇与永济镇,以保护湿地鸟类栖息地为目的,收集了江口鸟洲的鸟类资源名录,分析不同鸟类的生态习性与栖息地环境。选取9个具有代表性的湿地鸟类栖息适宜性评价因子,基于ArcGIS和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湿地适宜性评价,并通过洼地分析的结果进行湿地增补。合理规划研究区的景观类型,以营造多样的湿地鸟类栖息地景观为主题,力求在维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下构建一个人鸟和谐的景观空间。研究成果如下:(1)对江口鸟洲的鸟类种类做了普查,获得栖息地鸟类有18目33科104种,其中留鸟51种、候鸟39种、旅鸟14种。大部分为冬候鸟,多数鸟类兼有动物食性和植物食性。涉禽类和陆禽类居多,鸣禽类与游禽类次之。(2)研究区内湿地适宜性程度随着远离水源而降低,最适宜湿地鸟类栖息地面积有29.827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95%,较适宜湿地鸟类栖息地面积有37.93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5.37%,一般适宜湿地鸟类栖息地面积有36.984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75%。主要景观类型是水田及林地,可以充分为湿地鸟类提供栖息地和觅食。(3)确定了研究区内最适宜作为湿地增补的洼地区域以及这些洼地的现状景观类型。最适宜作为洼地的面积有3.688km2,最适宜作为增补湿地的洼地占洼地总面积的24.413%,其主要景观类型是水田、林地及水域景观。(4)以湿地鸟类栖息地适宜性为基础,结合江口鸟洲实际情况提出了景观规划原则,以构建不同的湿地景观空间类型来满足江口鸟洲不同鸟类所需求的栖息地环境为目的,对江口鸟洲进行了景观规划,包括功能区划分、景观总体规划、交通系统规划、植物配置设计、湿地生态驳岸设计等方面。(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9-05-01)
刘奕彤,齐增湘,刘慧[2](2019)在《基于鸟类栖息地的江口鸟洲湿地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湿地面积逐步缩小,对湿地鸟类栖息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江口鸟洲是湖南省唯一以鸟类为主题的湿地保护区,以保护湿地鸟类栖息地为目的,基于ArcGIS和层次分析法对江口鸟洲一带湿地适宜性作出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湿地适宜性程度随着远离水源而降低;基于鸟类栖息地保护的基础上,江口鸟洲最适宜湿地的面积为477.36hm2;最适宜湿地区域的主要用地类型是水田及林地,可以充分为湿地鸟类提供栖息地和觅食的资源。未来对江口鸟洲的湿地保育需重视用地类型,有效地完善湿地适宜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得仿,李纯厚,王腾,孙涛,刘永[3](2018)在《大亚湾多齿蛇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鱼类对大亚湾栖息地的选择偏好,保护大亚湾的渔业资源。2015年4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以及12月(冬季)对大亚湾进行了4个航次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选取大亚湾优势种多齿蛇鲻为模式物种,以水深、温度、盐度和底质类型作为多齿蛇鲻栖息地指示因子,建立栖息地适宜度曲线,并且利用连乘法(CPM)、最小值法(MINM)、最大值法(MAXM)、算术平均值法(AMM)和几何平均值法(GMM)等5种方法建立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模型。研究表明:通过对这5种方法进行比较,连乘法、最大值法、算数平均值法和几何平均值法均得到较好的拟合效果,其中几何平均值法最优;大亚湾杨梅坑海域及大辣甲以南、以东海域HSI普遍较高,表明这片海域是多齿蛇鲻最适宜栖息地,应该优先进行保护和管理,同时说明这一海域也是大亚湾多齿蛇鲻进行增殖放流的最适海域。(本文来源于《第二届现代化海洋牧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28)
刘衍,孙铁铎,周绍春,姜广顺[4](2018)在《森林抚育干扰下的完达山区西伯利亚狍栖息地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12月~2016年1月,在完达山地区东方红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开展了东北虎猎物种群调查。该次调查共布设48条样线,总长度为211.85 km,平均每条样线长4.4 km,间距3 km,记录西伯利亚狍出现点343个。运用GIS技术和MAXENT模型对西伯利亚狍栖息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西伯利亚狍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308.08 km~2,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17.88%。西伯利亚狍对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东北坡、东坡和东南坡,海拔140~260 m,距村庄2 km以上、距离河流约1~5 km、距离道路约3~8 km以及透光伐3 a后的森林抚育区域表现出偏爱。森林抚育作为人为干扰因子之一对西伯利亚狍栖息地的选择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嘉帅,王宇,祁娴,李卓,陈少杰[5](2017)在《基于GIS的南京沿江湿地水禽栖息地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后,虽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保护湿地,但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扩张的大背景下,湿地仍然不可避免地被破坏,城市范围内的湿地更是如此。水禽栖息地作为湿地的重要功能之一,其适宜性评价对于指示湿地生态环境情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南京沿江湿地为例,对该区域1996,2006,2016叁个年份的水禽栖息地适宜性进行了分析评价:选取了水源丰富度,食物丰富度,栖息地隐蔽度,人类干扰度以及环境污染度五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结合湿地水禽栖息地的特征,对各适宜性评价指标因子进行等级划分,分为适宜性优、适宜性良、适宜性中、适宜性差四个等级。并在单因子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迭加因子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分析图。通过多年份的评价对比更加直观地表现了城市扩张与水禽栖息地适宜性的相关关系,最后为南京沿江湿地的未来规划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本文来源于《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期刊2017-11-18)
张洪峰,胡罕,苏丽娜,车利锋,封托[6](2017)在《青海叁江源自然保护区马麝栖息地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6月-9月采用样方法对青海叁江源自然保护区马麝(Moschus sifanicus)栖息地进行调查,2012年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选择海拔、人为干扰距离、土地覆盖3个生态因子,利用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对青海叁江源自然保护区马麝栖息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海叁江源自然保护区马麝适宜栖息地面积为6 089.63km~2,较适宜栖息地面积为5 204.44km~2,不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41 047.93km~2,叁者占比依次为4.00%、3.42%和92.58%。从空间分布情况来看,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于保护区东部果洛州以及南部玉树州生境条件较好且人为活动干扰较低的区域,不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于保护区中部的人为活动干扰较高区域及西部荒漠区。适宜生境的破碎是限制叁江源自然保护区马麝种群恢复的重要因素,建议加强马麝栖息地保护,降低人为活动干扰,促进其种群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黎运喜,陈佑平,余凌帆,涂正彬,赵联军[7](2016)在《基于MaxEnt模型的二郎山廊道大熊猫栖息地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地理分布点和环境变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ing)对二郎山廊道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栖息地适宜度进行综合评价:坡度、坡向和干扰距离的综合贡献值分别为53.00%、21.90%和18.00%,累积贡献率达92.90%,是影响该区域大熊猫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使用自然断点法将大熊猫栖息地分为不适宜、潜在、适宜和最适宜栖息地4种类型:不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68.45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39.02%;潜在栖息地面积为212.71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49.28%;适宜栖息地和最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49.79 km~2和0.68 km~2,两者仅占研究区域面积的11.70%。建议在该廊道开展大熊猫栖息地人工修复项目,以增加该地大熊猫的适宜栖息地面积;同时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干扰,以便廊道在促进各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6年06期)
吴专,郝利霞,何欢,许昌,张明海[8](2016)在《华南虎繁育及野化训练基地栖息地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图像解译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综合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建立了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准则与模型,对拟建华南虎繁育及野化训练基地进行了栖息地适宜性评价,以期为该华南虎繁育及野化训练基地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6年16期)
曾旭,章守宇,汪振华,林军,王凯[9](2016)在《马鞍列岛褐菖鲉Sebasticus marmoratus栖息地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趋礁鱼类在岛礁海域的生境适宜度,选取马鞍列岛的褐菖鲉(Sebasticus marmoratus)为指示物种,以2009年获取的水深、盐度、叶绿素a、浊度和底质数据作为褐菖鲉春、冬季栖息地指示因子,建立栖息地适宜度曲线,并计算各站点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结果显示:1)绿华、花鸟、嵊山沿岸站点HSI普遍较低,枸杞岛、叁横山、东库山沿岸站点褐菖鲉HSI相对较高,其中最大值1.0出现在枸杞岛沿岸的站点;2)春季褐菖鲉幼鱼的适宜水深在6 m左右,成鱼适宜在8—12 m的水深处生存;冬季褐菖鲉对8—12 m的水深适宜性良好;3)春季所有褐菖鲉的适宜盐度为30PSU,冬季幼鱼的适宜盐度为27—31PSU,成鱼的适宜盐度为27PSU、31PSU;4)随着叶绿素a和浊度值的增大,褐菖鲉适宜性逐渐降低。底质类型为岩时最适合褐菖鲉生存。5)相关分析显示,褐菖鲉丰度与底质类型相关性最大,而与叶绿素a、浊度呈显着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初级生产力和浑浊程度越高对褐菖鲉丰度抑制越明显。底质类型是褐菖鲉丰度分布的重要影响因子,其中分布有较多大型海藻的岩礁生境是其最适宜的栖息地。利用2010年春、冬季环境调查和渔获数据进行HSI模型验证,资源丰度随HSI值升高而增加,因此构建的模型可用于趋礁鱼类在岛礁海域的栖息地适宜性分析。(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周海涛[10](2016)在《基于MAXENT模型的扎龙湿地丹顶鹤栖息地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栖息地(生境)适宜性评价是开展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与关键,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丹顶鹤是世界级珍稀濒危物种,扎龙湿地是我国最大的以保护鹤类等大型珍稀水禽为首的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因此开展扎龙保护区丹顶鹤栖息地适宜评价,对湿地水禽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3S技术平台,以扎龙湿地为研究区,利用2007年Landsat TM、ENVISAT(HH/HV)遥感影像,选取土地利用类型、生境结构、植被盖度、水深、道路距离、村屯距离和耕地距离7个环境变量作为评价指标因子,结合野外实测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数据,采用生态位MAXENT模型对扎龙保护区丹顶鹤觅食栖息地分布进行预测,分析各环境因子对丹顶鹤觅食适宜栖息地的影响及各因子的权重值。最后,根据专家经验法,利用ArcGIS软件对MAXENT模型预测结果进行重分类,得到扎龙保护区丹顶鹤适宜栖息地空间等级分布图。此研究为今后保护区丹顶鹤等珍稀水禽的栖息地管理与保护、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MAXENT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在物种潜在分布预测、环境因子权重分析、环境因子对觅食栖息地适宜性影响的定量描述等方面都表现出优越的性能。2.Jackknife法判断各环境因子权重值表明,影响丹顶鹤觅食栖息地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是生境结构因子,其次为水深因子、植被盖度因子和人为干扰(村屯距离、道路距离、耕地距离),土地利用类型因子的重要性相对较小。3.丹顶鹤觅食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水深0-50 cm,植被盖度约为47.5%-74.5%,且距离人为活动干扰远于1 500 m的芦苇沼泽湿地。4.2007年扎龙保护区丹顶鹤觅食栖息地各等级适宜分区面积分别为:非适宜区约为140 420.46 hm2、次适宜区约为32 843.87 hm2、较适宜区约为22 544.76 hm2,最适宜区约为15 048.27 hm2。丹顶鹤觅食栖息适宜区(较适宜区、最适宜区)面积约为37 593.03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7.83%,主要分布在食物和水源比较充足且人为干扰较小的核心区内。(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栖息地适宜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湿地面积逐步缩小,对湿地鸟类栖息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江口鸟洲是湖南省唯一以鸟类为主题的湿地保护区,以保护湿地鸟类栖息地为目的,基于ArcGIS和层次分析法对江口鸟洲一带湿地适宜性作出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湿地适宜性程度随着远离水源而降低;基于鸟类栖息地保护的基础上,江口鸟洲最适宜湿地的面积为477.36hm2;最适宜湿地区域的主要用地类型是水田及林地,可以充分为湿地鸟类提供栖息地和觅食的资源。未来对江口鸟洲的湿地保育需重视用地类型,有效地完善湿地适宜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栖息地适宜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刘奕彤.基于鸟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的江口鸟洲景观规划研究[D].南华大学.2019
[2].刘奕彤,齐增湘,刘慧.基于鸟类栖息地的江口鸟洲湿地适宜性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2019
[3].陈得仿,李纯厚,王腾,孙涛,刘永.大亚湾多齿蛇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C].第二届现代化海洋牧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4].刘衍,孙铁铎,周绍春,姜广顺.森林抚育干扰下的完达山区西伯利亚狍栖息地适宜性评价[J].野生动物学报.2018
[5].张嘉帅,王宇,祁娴,李卓,陈少杰.基于GIS的南京沿江湿地水禽栖息地适宜性评价[C].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2017
[6].张洪峰,胡罕,苏丽娜,车利锋,封托.青海叁江源自然保护区马麝栖息地适宜性评价[J].西北农业学报.2017
[7].黎运喜,陈佑平,余凌帆,涂正彬,赵联军.基于MaxEnt模型的二郎山廊道大熊猫栖息地适宜性评价[J].四川动物.2016
[8].吴专,郝利霞,何欢,许昌,张明海.华南虎繁育及野化训练基地栖息地适宜性评价[J].绿色科技.2016
[9].曾旭,章守宇,汪振华,林军,王凯.马鞍列岛褐菖鲉Sebasticusmarmoratus栖息地适宜性评价[J].生态学报.2016
[10].周海涛.基于MAXENT模型的扎龙湿地丹顶鹤栖息地适宜性评价[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