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效果论文-周洁

讽刺效果论文-周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讽刺效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资本主义大变形》,汉译本,等效理论,讽刺效果

讽刺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周洁[1](2019)在《等效理论视角下《资本主义大变形》汉译本中讽刺效果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本主义大变形》是美国前国会议员、里根时期白宫预算和管理办公室主任美国戴维.A.斯托克曼撰写的一部经济学巨作。它痛陈当时的美国政府,尤其是美联储,在应对各种金融危机和财政悬崖时所采取的不当政策。因为这本着作以抨击为主,因而文章中出现大量讽刺材料,不同类型的讽刺材料也给译者的译介构成了一定的挑战。那究竟如何翻译才能使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感受和源语读者的阅读感受一致或者相差无几呢?本文试从金堤的等效理论视角出发,对《资本主义大变形》汉译本中的讽刺效果进行探讨。经过仔细研读分析发现,汉译本译者张建敏在翻译时尽量靠近读者,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原则,在文风上与原作保持一致,以期达到同等效果。其中直译部分,译者并不是字对字的直译,而是会通过添加补充信息或加注释的方法来达到相同效果,包括保留原文中的讽刺、添加注释以及添加补充说明的方法。在意译部分,译者主要在目标语中寻找相似的替代物,包括用目标语俗语替换源语谚语、省略讽刺形式,保留讽刺意义、增加讽刺形式,形象表达源语意义,以及借用源语或目的语中独有的术语的方法,以达到相似效果。笔者认为,在采用这些翻译策略的同时,译者应注意积累相关的背景知识,避免在原文中添加未提及的信息;应考虑到表达形式和意义的完整性,避免不必要的增强或削弱原文的效果。所有的翻译策略或方法都应该让译作在风格和意义的表达上与原作尽可能保持一致。本论文主要对如何实现《资本主义大变形》汉译本中讽刺效果的等效翻译进行了探讨,为同类经济着作的研究或翻译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赵云洁[2](2018)在《浅谈果戈理是如何通过手法的运用以实现讽刺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九世纪俄国伟大作家果戈理,在他的名着《死魂灵》中,通过比喻、象征、夸张、对比的艺术手法以及丰富的语言描写,深刻地讽刺了农奴制度下俄国停滞落后的社会生活,创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影响极大。本文主要分析小说的有特色的艺术手法,以及作者是如何通过它们来更好地体现小说的主题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世界上早已没有一个(本文来源于《唐山文学》期刊2018年06期)

邓力[3](2018)在《塑造人物与再现偏差——人物类非虚构写作中讽刺修辞的效果及争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跨界的文本类型,新闻类非虚构写作在行业变革的背景下兴起。这类文本将文学叙事技巧用于事实性写作,从风格、主题、功能和认识论层面皆有别于传统的新闻报道写作,研究者有必要借助叙事理论来发展对应此文体的媒介批评与分析视角。对争议性人物特稿的文本分析显示,其表面的客观写作恰恰与实质的讽刺修辞合谋,这种修辞策略对于人物形象有着极强的塑造力,但同时也产生了人物呈现时的再现偏差与合法性危机。(本文来源于《新闻》期刊2018年05期)

党妮妮[4](2017)在《讽刺性幽默的艺术效果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讽刺性幽默是将幽默诙谐的情趣与辛辣犀利的见解完美结合的一种表达方式。讽刺性幽默有着严肃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人生智慧的体现。讽刺性幽默对人类有着超越时空的价值及意义,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现实的考量。人类历史的发展阶段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伴随着文明进步而来的是对物质的狂热追求与人性尊严、价值的博弈。因而讽刺性幽默,在不同时期都可作为关照人类自身行为的镜子,承担激浊扬清、针砭时弊的重任。本论文从对幽默概念的梳理及界定入手,并在此基础上对幽默的产生缘由加以探讨,提出讽刺性幽默作为幽默的一种,有着深刻而复杂的意义,特别是其对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制度等的批判和揭露,让人在笑与深刻的反思中受到教育,即达到“含泪的微笑”的艺术效果,这一艺术效果是讽刺性幽默区别于其他幽默的本质。讽刺性幽默不仅是一种文学表达方式,更是超越时空限制的理论,使其能在不同的时代中发挥着诛伐丑恶、矫正谬误的作用。本文着眼于讽刺性幽默跨种族、超时空的教育价值,认为讽刺性幽默在物欲横流、价值颠倒、道德败落的时代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指导意义,并为生活于此的人提供了人文关怀。(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刘海微,李红梅[5](2016)在《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与讽刺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黑色幽默追溯其根源,产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当时美国整个社会尚处在着战争环境、以及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无情剥削、压迫的状态下、工人阶级以及小市民在这种环境下备受压迫,由此催生了黑色幽默,当时的许多艺术作品中大量运用了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用幽默的效果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以及资本主义滑稽、搞笑、丑陋的一面。但同时,幽默中又包含了一丝对黑暗的无奈和反抗无力之感,喜剧中透露着绝望。本文通过黑色幽默产生的背景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进行的简单的分析,进而探讨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及其讽刺效果。(本文来源于《信息记录材料》期刊2016年06期)

周伟川[6](2014)在《讽刺效果哪里来》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是语文教材中的重镇,讽刺小说特色突出,尤为学生所喜爱。教师要讲出讽刺小说的特色却并不容易。很多以讽刺着称的小说,学生往往感受不到讽刺的效果,有时甚至会一脸茫然地问:"怎么讽刺了?"要讲出讽刺小说的特色,就要知道讽刺效果到底从哪里来。很多文学作品都会用到讽刺,但能够称为讽刺小说,一定是从整体而不仅是局部体现了讽刺的特色。从宏观的角度看,讽刺效果主要来自应然和实然之间的矛盾和反差。(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期刊2014年09期)

Tobbi,Saida[7](2014)在《《阿拉伯之春》中政治漫画预期讽刺效果在受众中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漫画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大多时候人们只将其看做一种娱乐大众的方式。除了娱乐大众外,政治漫画也非常发人深省,能促使人们从政治性的角度去思考和行动。政治漫画家的目的是希望激起人们脑海中的某种特殊效应,而政治漫画的受众正是那些能够理解其意义的人。我们认为,现今的政治漫画语言研究脱离语境,而且对于人们如何正确理解政治漫画中的隐含意义也尚未有学者进行深入研究。然而,政治漫画的正确理解需要的是充足的语境信息以及人们的语言推理能力。因此,基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本文试图研究《阿拉伯之春》中政治漫画预期讽刺效果在受众中的实现。(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4-03-01)

张荞荞[8](2012)在《选词、叙事、象征:论乔纳森·斯威夫特平易风格对其讽刺效果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平易风格是英国散文的主流风格,也是英国散文的魅力所在。平易风格地位的奠定,是在十七世纪后半和十八世纪初,史称“散文的世纪”,而斯威夫特正是关键人物,他继往开来,是一个起枢纽作用的散文大家,同时还是杰出的讽刺作家。本文旨在以斯威夫特的散文风格为基础,探讨为什么平易风格是他主动选择的艺术手段,以及这种风格如何增强讽刺艺术效果、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本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是在选词的层面上探讨作者的讽刺手法,以及平易风格所起的作用。形成对比、转换词义是作者的主要讽刺手法,而平易风格的作用对于前者主要是通过表达的清晰使对比更加鲜明,对于后者的作用是使这种转换更加隐蔽,从而起到出人意料的作用。第二部分是从谋篇布局的层面探讨斯威夫特的讽刺手法和平易风格的作用。斯威夫特一个突出的讽刺手法是构造一个不可靠叙事者,他受到自己认识水平等的限制会对事物做出似是而非、一知半解甚至颇为荒谬的解释,而与此同时读者和作者都对事情的真相和本质心知肚明,这两者的对比即是讽刺的根源。平易风格的作用,即是依靠其行文口语化、速度快等平易近人的特点,帮助作者把表明功夫做足,从而引导读者跟紧叙事者的脚步,而作者的真正意图却已经悄悄转移了。第叁部分主要针对作者使用的象征手法,是作者手法之集大成者,代表作为《格列佛游记》。至此作者借助平易的风格为其讽刺设计了成熟的结构。该结构为垂直两层,表层的事物水平延展,并由不可靠叙事者格列佛做出似是而非的解释;深层的含义既包括表层事物的象征义,又包括作者的讽刺义,两层之间的矛盾与对比即是深层讽刺的来源。平易的风格使这种双层结构成为可能,它使荒谬的表层显得真实可信,同时隐藏了深层的含义,使的高潮时二者的碰撞更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2-12-01)

刘淑芹[9](2010)在《萧伯纳《皮格马利翁》的讽刺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萧伯纳《皮格马利翁》的讽刺效果进行分析,希望能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和欣赏《皮格马利翁》这部伟大的作品,同时对萧伯纳的创作理论和作品特点有更全面的认识。(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0年11期)

聂素民[10](2010)在《从关联理论视角看讽刺的差异——比较《格列佛游记》与《动物农庄》的讽刺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联理论提出了语言交际的明示——推理交际模式,为文学交际的语用领域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从关联理论对文学的阐释力来看,《格列佛游记》与《动物农庄》的讽刺手法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以夸张、反语与艺术逻辑的修辞、能指与所指分裂作为明示刺激,突显犀利、激动的讽刺主题。后者以细节信息、细节延伸、事件前后与人物言行相反的对照来激活认知模式作为刺激,再现深邃、平静的讽刺主题。(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0年10期)

讽刺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十九世纪俄国伟大作家果戈理,在他的名着《死魂灵》中,通过比喻、象征、夸张、对比的艺术手法以及丰富的语言描写,深刻地讽刺了农奴制度下俄国停滞落后的社会生活,创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影响极大。本文主要分析小说的有特色的艺术手法,以及作者是如何通过它们来更好地体现小说的主题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世界上早已没有一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讽刺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1].周洁.等效理论视角下《资本主义大变形》汉译本中讽刺效果的探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2].赵云洁.浅谈果戈理是如何通过手法的运用以实现讽刺效果[J].唐山文学.2018

[3].邓力.塑造人物与再现偏差——人物类非虚构写作中讽刺修辞的效果及争议[J].新闻.2018

[4].党妮妮.讽刺性幽默的艺术效果及意义[D].青海师范大学.2017

[5].刘海微,李红梅.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与讽刺效果[J].信息记录材料.2016

[6].周伟川.讽刺效果哪里来[J].中学语文教学.2014

[7].Tobbi,Saida.《阿拉伯之春》中政治漫画预期讽刺效果在受众中的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4

[8].张荞荞.选词、叙事、象征:论乔纳森·斯威夫特平易风格对其讽刺效果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9].刘淑芹.萧伯纳《皮格马利翁》的讽刺效果分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

[10].聂素民.从关联理论视角看讽刺的差异——比较《格列佛游记》与《动物农庄》的讽刺效果[J].江汉论坛.2010

标签:;  ;  ;  ;  

讽刺效果论文-周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