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遥感方法论文-李健,麻金继,吉玮

定量遥感方法论文-李健,麻金继,吉玮

导读:本文包含了定量遥感方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洋光学,悬浮泥沙,MODIS,遥感反射率

定量遥感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健,麻金继,吉玮[1](2010)在《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反演悬浮泥沙含量的定量遥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3年1月和2004年1月获得的珠江口实测遥感反射率和悬浮泥沙浓度数据,根据MODIS专门的水色通道,建立基于实测遥感反射率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来反演悬浮泥沙含量,并利用MODIS图像获取悬浮泥沙的浓度图。研究结果表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计算方法简单,选取MODIS8~15通道的遥感反射率组合作为输入时,模型的反演精度较理想,平均相对误差为17.01%,相关系数为0.965。(本文来源于《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陈顺云[2](2006)在《提取现今构造活动信息的定量热红外遥感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遥感影像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90年代初期便有学者开始尝试运用热红外遥感影像来预报地震。然而由于遥感本身的复杂性,加之地震预报属于世界性难题,运用热红外遥感影像进行地震预报的尝试,迄今为止仍未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可靠的预报方法,这还需要长时间的探索。目前,一方面所报道的地震前出现的热红外辐射异常现象缺乏可靠检验,另一方面地震引起热红外辐射异常的物理机理也不太清楚。需要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事实上,地震只是构造变形中的一种,多数构造变形并不引起地震。现今构造活动是把异常与地震联系起来的地质载体,起到桥梁作用,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将目标从利用热红外遥感研究地震预报转为研究现今构造活动,显出更加明确的物理基础,更有现实意义。利用遥感技术探测活动断层现今活动属于新思路,许多工作需从头开始。本文以热红外遥感资料为基础,采用定量化、物理化思路,从5个方面开展探索现今构造活动的定量热红外遥感方法研究。首先,引入定量遥感方法,对卫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获取地表热红外辐射;其次,分析非构造因素对地表热辐射的影响,获取地表亮温年变稳定场和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的年变残差低频分量;再次,根据构造因素与非构造因素对地表热辐射影响的空间差异提出均值梯度法,突出构造活动信息;然后,介绍了透热指数法,以反演地下热信息;最后,进行地表热红外辐射与其它测量手段的综合对比分析。主要取得了4方面进展:(1)利用分离窗方法,获得了在地震研究中适用又能反映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地表亮度温度。地表亮度温度指与地表有相同辐射亮度的黑体之温度,简称地表亮温(LSBT)。地表亮度温度代表地表的热红外辐射能量(亮度),而非温度。地表热红外辐射传播至卫星时必然受到大气的干扰,这正是利用热红外遥感影像寻找构造活动信息,首先要遇到的难点。以地表亮温作为反演目标,既回避了地表比辐射率的影响,又能达到分离大气影响的目的。这对于地震研究更有现实意义。根据AVHRR热红外遥感资料,采用分离窗法反演获得了中国大陆20余年的地表亮度温度,为应用热红外遥感研究构造活动或地震提供了基础。结果显示大气在地表热红外辐射传播至卫星的过程中大约造成10K左右的影响。(2)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各种非构造因素对地表热辐射的影响,获得了可作为背景的地表亮度温度年变基准场;进一步提取了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的年变残差低频分量TLOW。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影响因素较多,不仅受到构造活动的影响,还受到大气、太阳以及植被等多种非构造因素的干扰,并非所有地表红外异常都与构造活动或地震有关。排除非构造因素的影响,是利用热红外研究构造活动的另一难点。本文采用小波分析理论分析了太阳等非构造因素对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影响,将LSBT分解为3个具有不同物理背景的成份。然后获取了地表亮温的年变基准场。地表亮温可表示为年变基准场和年变残差之和:LSBT=Tsta+△T。其中,Tsta为LSBT的年变基准场; ?T为LSBT的年变残差。地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找到了年变基准场,相当于找到的LSBT的最大干扰源,相应的构造活动信息包含于年变残差这中。最后,对年变残差?T的深入分析表明年变残差低频分量TLOW频段可能具有更高的信噪比,TLOW的热异常含有更多的由断层活动引起的热信息。TLOW的高温异常区(条带)跟构造特征、地震活动密切相关。(3)提出均值梯度法:改善数据精度,突出了构造活动信息。根据构造因素与非构造因素对地表热辐射影响的空间差异提出均值梯度法,突出构造活动信息。该方法的基本特点是,首先以损失一定时间信息为代价获取更高的数据精度,然后根据大气和构造活动对地表热辐射影响的不同,利用热辐射梯度突出正在活动的断裂带的空间展布。(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期刊2006-08-01)

刘良明,张红梅[3](2006)在《基于MODIS数据的悬浮泥沙定量遥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海及东海海域为对象,研究用MOD IS数据提取我国海域悬浮泥沙时空分布的定量遥感方法,建立了基于MOD IS数据的悬浮泥沙定量遥感实用模式。研究表明,用250 m和1 000 m分辨率的MOD IS数据进行悬浮泥沙浓度的定量遥感,可以达到实际应用的精度要求。这说明,MOD IS数据是研究近岸水体中悬浮物输运变化规律的一种经济实用数据源。(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遥感》期刊2006年02期)

邓孺孺,田国良,王雪梅,陈晓翔[4](2003)在《大气污染定量遥感方法及其在长江叁角洲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人为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和卫星遥感象元信息构成的物理机制 ,并对象元信息概化为土壤、植被、水分等基本信息组分和污染气溶胶信息按一定方式的非线性集合 .采用多波段卫星遥感数据 ,建立象元信息组合联立方程组进行象元信息分解 ,从TM卫星数据直接定量提取以象元为单元的区域大气人为气溶胶混浊度 .实验结果表明 ,所提取的污染信息精度满足要求 .应用该方法对长江叁角洲地区 1984年和 1997年的污染情况进行探测 ,结果表明该地区污染范围和强度均在快速增长(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辛晓洲[5](2003)在《用定量遥感方法计算地表蒸散》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分析总结了遥感计算地表蒸散的意义和目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困难。遥感替代点上的蒸发测量,实现大范围地表能量和水分动态监测,可以在气候、生态、农业、水文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依然面临很多有待突破的重要问题。本文的主要特色是方法研究,对遥感计算地表蒸散的方法和模型做了较多的理论分析,数据验证,以及改进和创新,并对其空间和时间尺度问题做了一定的探讨。 针对遥感中最常用的单层模型做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在学术关键问题——遥感表面温度与空气动力学温度的关系上,提出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为理解这个复杂的问题增添了新的视角。该方法利用表面热辐射方向性和显热通量都是源于土壤和植被温度的贡献这一共同点,发现在一定倾斜角度的观测下,视场中植被与土壤的比例可以较好地反映植被和土壤与大气进行湍流热交换的贡献率,所以称该方法为最佳组分面积比法,用最佳组分面积比可以将任意角度下观测到的辐射温度订正为空气动力学温度,经过地面和遥感数据验证表明,用该方法计算的通量精度高于普通的单层模型。 双层模型虽然提出很多年了,但在应用中一直存在信息不足,求解困难的问题,本文用最新多角度热红外遥感数据———AMTIS系统反演的组分温度,首次实现了双层模型在遥感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输入参数精度相近的情况下,双层模型模拟的通量误差远小于单层模型,尤其在土壤干旱,表面温度较高的地表,双层模型的理论优势在计算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在组分温度的帮助下,实现了土壤蒸发和植被蒸腾的准确分离,并且用植被蒸腾速率反算出冠层气孔阻抗、二氧化碳通量、以及作物群体水分利用效率等农田关键参数,是遥感获得此类参数的新思路。本文还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层模型的简化求解方法,在没有组分温度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经验参数和表面温度实现双层模型计算。 针对遥感基于像元计算的特点,提出一种全新的通量计算方法,模型的结构和思路专为遥感像元面上计算的特点而设计,主要考虑由地表非均匀和不连续性引起的像元内部热量交换——局地微平流对显热和潜热通量的影响,验证表明,这种考虑平流的非均匀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地表非均匀状态下的热量通量。 论文还分析了蒸散模型的空间尺度效应,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实验检验了双层模型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在不同地表非均匀状态下的尺度误差,并且根据通量尺度扩展的基本法则推导了双层模型参数的尺度扩展公式。结果表明亚像元状态和结构是像元尺度误差的主导因素,风速变化对尺度误差有明显的影响,不论何种形式的非均匀性,都须遵循相同的尺度扩展步骤,以达到消除误差的目的。将AMTIS和ASTER图像降低分辨率后计算通量,检验其尺度误差,结果表明,在不同覆盖类型的交界处通量误差比较明显,由于算法本身的不连续性,其误差规律较为复杂,另外,道路、建筑等对通量计算无用的信息也是造成大像元尺度误差的原因之一。 论文的最后部分讨论了从瞬时蒸散速率推算日蒸散量的方法,介绍了简化法和蒸发比率法的基本思路,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用地面数据和遥感数据验证了蒸发比率法中以长波上行辐射作为分母的方法,结果表明方法可行,精度基本可以满足要求。风速变化和云的干扰依然是时间尺度扩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由于难度较大,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更多,更细致的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期刊2003-06-09)

卜兆宏,唐万龙,杨林章,席承藩,刘复新[6](2003)在《水土流失定量遥感方法新进展及其在太湖流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水土流失定量遥感方法研究所取得的新进展及其在太湖流域的应用结果。显示出该法具有快速、准确、省钱和实用的特点。建成了可供长期使用的太湖流域苏皖区水土流失定量遥感监测系统 ,还有 1 996、1 997、1 999年的全区、分县市统计的土壤年流失量、侵蚀模数、流失强度等级面积、防治强度类型面积和相应最终成果图等。依据太湖流域苏皖区的监测结果 ,讨论了水土流失的空间和时间变化、应用领域等。土壤年流失量及流失面积的增减 ,与监测年的降雨侵蚀力R密切相关。凡土壤年流失量大的年份 ,次年很可能出现水质恶化和蓝藻爆发 ,表明监测结果将在太湖水质面源污染增量监测与治理中发挥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卜兆宏,唐万龙,席承藩,刘复新,何龙华[7](2000)在《水土流失定量遥感方法应用与研究的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水土流失定量遥感方法的由来、原理、组成和特点 ,重点叙述了它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提出了具有“叁S”有效结合的定量遥感新方法的研究设想 ,还讨论了它在水土流失快速监测与防治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期刊2000年S1期)

胡杨[8](1999)在《应用水土流失定量遥感方法监测山东全省山丘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水土流失定量遥感方法的组成和基本原理。建立了全省山丘区水土流失信息库,首次监测结果,年均流失总量12724.01万吨;轻度以上侵蚀面积30724.97kin~2;强度以上侵蚀面积(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理科学文摘》期刊1999年04期)

卜兆宏,卜宇行,陈炳贵,乐兴华,陈葵[9](1999)在《用定量遥感方法监测UNDP试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水土流失定量遥感方法的组成和基本原理,重点叙述了它在小流域治理试区的应用作业和应用结果,并讨论了它的适应性、准确性、实用性和应用前景等。该法的监测模型可与美国近年刊出的RUSLE相媲美,且其因子算式算法系由我国实测资料所建,故更适合我国水土流失实际的应用效果,尤其适用于遥感和GIS数据的微机处理。其应用结果,不仅有比常规调查法和定性遥感法更准确实用的流失总量、各级面积的统计数据和流失现状图,而且还有流失治理规划的防治强度预报图。在UNDP试区应用表明,该法所建立的系统,也可对小流域(大于7km2)每年实施监测,以获水土流失变化动态的准确信息。(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1999年01期)

卜兆宏,孙金庄,董勤瑞,刘绍清[10](1999)在《应用水土流失定量遥感方法监测山东全省山丘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介绍了水土流失定量遥感方法的组成和基本原理,重点叙述了它在山东全省山丘区的应用作业和应用结果,并讨论了它的准确性、实用性和应用前景等。该法的监测模型可与美国近年刊出的RUSLE相媲美,且其因子算式算法系由我国实例资料所建,故有更合我国流失实际的应用效果,尤其它适用于遥感和GIS数据的微机处理。其应用结果,不仅有比常规调查法和定性遥感法更准确实用的流失总量、各级面积的统计数据和流失现状图,而且还有流失治理规划的防治强度预报图,山东全省山丘区微机作业历时一年余,达到了预计目标,还建立了全省山丘区80510.96km2流失信息库。首次定量遥感监测结果为:年均流失总量12724.01万吨;轻度以上侵蚀面积30724.97km2;强度以上侵蚀面积7156.00km2;需治理面积4240。21km2(含急需治理674km2).9个拦河水库汇水区监测的年均流失总量与水文站实测算得的年均淤积量有83%的一致性,且更符合近十年的流失治理实际,则表明定量遥感方法的监测结果可靠。(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定量遥感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卫星遥感影像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90年代初期便有学者开始尝试运用热红外遥感影像来预报地震。然而由于遥感本身的复杂性,加之地震预报属于世界性难题,运用热红外遥感影像进行地震预报的尝试,迄今为止仍未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可靠的预报方法,这还需要长时间的探索。目前,一方面所报道的地震前出现的热红外辐射异常现象缺乏可靠检验,另一方面地震引起热红外辐射异常的物理机理也不太清楚。需要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事实上,地震只是构造变形中的一种,多数构造变形并不引起地震。现今构造活动是把异常与地震联系起来的地质载体,起到桥梁作用,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将目标从利用热红外遥感研究地震预报转为研究现今构造活动,显出更加明确的物理基础,更有现实意义。利用遥感技术探测活动断层现今活动属于新思路,许多工作需从头开始。本文以热红外遥感资料为基础,采用定量化、物理化思路,从5个方面开展探索现今构造活动的定量热红外遥感方法研究。首先,引入定量遥感方法,对卫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获取地表热红外辐射;其次,分析非构造因素对地表热辐射的影响,获取地表亮温年变稳定场和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的年变残差低频分量;再次,根据构造因素与非构造因素对地表热辐射影响的空间差异提出均值梯度法,突出构造活动信息;然后,介绍了透热指数法,以反演地下热信息;最后,进行地表热红外辐射与其它测量手段的综合对比分析。主要取得了4方面进展:(1)利用分离窗方法,获得了在地震研究中适用又能反映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地表亮度温度。地表亮度温度指与地表有相同辐射亮度的黑体之温度,简称地表亮温(LSBT)。地表亮度温度代表地表的热红外辐射能量(亮度),而非温度。地表热红外辐射传播至卫星时必然受到大气的干扰,这正是利用热红外遥感影像寻找构造活动信息,首先要遇到的难点。以地表亮温作为反演目标,既回避了地表比辐射率的影响,又能达到分离大气影响的目的。这对于地震研究更有现实意义。根据AVHRR热红外遥感资料,采用分离窗法反演获得了中国大陆20余年的地表亮度温度,为应用热红外遥感研究构造活动或地震提供了基础。结果显示大气在地表热红外辐射传播至卫星的过程中大约造成10K左右的影响。(2)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各种非构造因素对地表热辐射的影响,获得了可作为背景的地表亮度温度年变基准场;进一步提取了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的年变残差低频分量TLOW。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影响因素较多,不仅受到构造活动的影响,还受到大气、太阳以及植被等多种非构造因素的干扰,并非所有地表红外异常都与构造活动或地震有关。排除非构造因素的影响,是利用热红外研究构造活动的另一难点。本文采用小波分析理论分析了太阳等非构造因素对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影响,将LSBT分解为3个具有不同物理背景的成份。然后获取了地表亮温的年变基准场。地表亮温可表示为年变基准场和年变残差之和:LSBT=Tsta+△T。其中,Tsta为LSBT的年变基准场; ?T为LSBT的年变残差。地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找到了年变基准场,相当于找到的LSBT的最大干扰源,相应的构造活动信息包含于年变残差这中。最后,对年变残差?T的深入分析表明年变残差低频分量TLOW频段可能具有更高的信噪比,TLOW的热异常含有更多的由断层活动引起的热信息。TLOW的高温异常区(条带)跟构造特征、地震活动密切相关。(3)提出均值梯度法:改善数据精度,突出了构造活动信息。根据构造因素与非构造因素对地表热辐射影响的空间差异提出均值梯度法,突出构造活动信息。该方法的基本特点是,首先以损失一定时间信息为代价获取更高的数据精度,然后根据大气和构造活动对地表热辐射影响的不同,利用热辐射梯度突出正在活动的断裂带的空间展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定量遥感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1].李健,麻金继,吉玮.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反演悬浮泥沙含量的定量遥感方法[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0

[2].陈顺云.提取现今构造活动信息的定量热红外遥感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

[3].刘良明,张红梅.基于MODIS数据的悬浮泥沙定量遥感方法[J].国土资源遥感.2006

[4].邓孺孺,田国良,王雪梅,陈晓翔.大气污染定量遥感方法及其在长江叁角洲的应用[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3

[5].辛晓洲.用定量遥感方法计算地表蒸散[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3

[6].卜兆宏,唐万龙,杨林章,席承藩,刘复新.水土流失定量遥感方法新进展及其在太湖流域的应用[J].土壤学报.2003

[7].卜兆宏,唐万龙,席承藩,刘复新,何龙华.水土流失定量遥感方法应用与研究的新进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

[8].胡杨.应用水土流失定量遥感方法监测山东全省山丘区的研究[J].中国地理科学文摘.1999

[9].卜兆宏,卜宇行,陈炳贵,乐兴华,陈葵.用定量遥感方法监测UNDP试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研究[J].水科学进展.1999

[10].卜兆宏,孙金庄,董勤瑞,刘绍清.应用水土流失定量遥感方法监测山东全省山丘区的研究[J].土壤学报.1999

标签:;  ;  ;  ;  

定量遥感方法论文-李健,麻金继,吉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