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论文-周成艳,马君,刘伟,朱兴全

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论文-周成艳,马君,刘伟,朱兴全

导读:本文包含了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印度华首线虫,ITS,序列分析,种内差异

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论文文献综述

周成艳,马君,刘伟,朱兴全[1](2018)在《蛇印度华首线虫(Kalicephalus indicus)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的扩增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扩增寄生于蛇的印度华首线虫(Kalicephalus indicus)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1及ITS-2)及序列分析,探索其种内变异程度。方法印度华首线虫样品采自我国湖南省长沙市的大王蛇(Elaphe carinat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10条印度华首线虫r DNA的内转录间隔区,将目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MD18-T载体,重组质粒经菌液PCR鉴定后,选取阳性克隆子测序,对测定的序列用Clustal X1.83比对,并分析序列差异。结果显示,印度华首线虫ITS-1(401 bp)的种内差异为0.00%-4.99%,ITS-2(223 bp)的种内差异为0.00%-1.79%。本研究结果与王挺等人报道的结果差异不大(ITS-1:0.54%-2.4%;ITS-2:2.69%-3.59%)。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印度华首线虫的ITS-1种内差异大于ITS-2的种内差异。ITS-1序列可作为研究印度华首线虫种内序列差异的有效分子标记。(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寄生虫学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8-10)

杨志业,晁志,霍克克,吴炳义,潘胜利[2](2006)在《益母草类中药原植物的核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益母草属4种植物nrDNAITS序列,探讨其在益母草药材DNA分子鉴别中的作用。方法对4种益母草属植物分别进行ITS序列的PCR扩增和测序,并运用CLUSTRALX和MEGA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测得4种植物的ITS序列,包括ITS1、5.8S和ITS2全长序列以及18S、26S部分序列;益母草及其易混淆的3种植物ITS1、ITS2序列的差异性分别为7.2%~18.8%和14.2%~27%。根据ITS序列特征所构建的系统树与传统分类有所不同。结论ITS序列特征可作为益母草种间鉴别的有效分子标记。(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11期)

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益母草属4种植物nrDNAITS序列,探讨其在益母草药材DNA分子鉴别中的作用。方法对4种益母草属植物分别进行ITS序列的PCR扩增和测序,并运用CLUSTRALX和MEGA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测得4种植物的ITS序列,包括ITS1、5.8S和ITS2全长序列以及18S、26S部分序列;益母草及其易混淆的3种植物ITS1、ITS2序列的差异性分别为7.2%~18.8%和14.2%~27%。根据ITS序列特征所构建的系统树与传统分类有所不同。结论ITS序列特征可作为益母草种间鉴别的有效分子标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论文参考文献

[1].周成艳,马君,刘伟,朱兴全.蛇印度华首线虫(Kalicephalusindicus)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的扩增及序列分析[C].第十一届全国寄生虫学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8

[2].杨志业,晁志,霍克克,吴炳义,潘胜利.益母草类中药原植物的核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

标签:;  ;  ;  ;  

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论文-周成艳,马君,刘伟,朱兴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