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双流610200
【摘要】目的: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探讨不良反应以及药学监护。方法:本次探究中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66例临床儿科患儿作为样本人群,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儿均分,2组患儿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内患儿例数是33例。给予对照组患儿注射阿奇霉素治疗,给予研究组患儿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儿治疗后的组间数据。结果:经过对应性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时选择口服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在用药期间需要给予患儿严格监护,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患儿药学监护,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影响临床疗效。
【关键词】儿科;阿奇霉素;药学监护;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在临床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具有抗菌谱广以及抗菌效果强等临床优势,尤其是在由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的抗菌引发疾病的抗感染治疗中疗效确切[1],具有高度杀菌活性,可有效杀灭衣原体和肺部支原体,可有效治疗各类感染性疾病。由于阿奇霉素疗效确切,因此儿科也逐渐应用该药物治疗患儿的感染性疾病,但是该药物存在不良反应使得儿科在使用该药物时需要谨慎用药以及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用药反应[2],导致该药物在儿科治疗中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基于此,临床上提出了药学监护的理念,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为了进一步探究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以及药学监护,我院对66例患儿实施了以下过程探究以及以下结果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探究对象需在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临床儿科患儿中选取,患儿例数是66例,组别是2组,分组方法是抽签法,对照组中患儿例数是33例,男女患儿比例是23:10,最大年龄是11岁,最小年龄是5岁,中位年龄为(8.5±1.2)岁;研究组中患儿例数是33例,男女患儿比例是22:11,最大年龄是12岁,最小年龄是6岁,中位年龄为(8.9±1.1)岁。所有患儿及其家长均对本次探究的相关内容(探究目的、探究过程以及相关治疗方法)进行了充分了解,均表示愿意配合本次探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利用统计学分析办法将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情等)进行对比分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给予研究组患儿口服阿奇霉素治疗:按照患儿体质量给药,给药范围是0.2g至0.4g,1~2次/d,给药方法是口服。
给予对照组患儿注射阿奇霉素治疗:按照患儿体质量给药,给药范围是15mg至0.4g,1~2次/d,给药方法是静脉滴注。
1.2.2药学监护:①对阿奇霉素的适应症状进行充分了解并建议患儿家长在实施抗菌治疗前给予患儿实施细菌培养操作,根据患儿的药敏测试结果准确判断患儿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是否恰当;由于临床上对于阿奇霉素注射用药15岁以下患儿的安全性尚未存在准确定论,因此需要谨慎用药;②在给予患儿联合用药时,需要对患儿的用药反应进行密切监测以避免出现不良后果。在临床上应用阿奇霉素时需要注意:不可联合使用林可霉素类抗生素,会产生拮抗现象从而加重病情;不可联合使用含铝、镁的抗酸药,会降低阿奇霉素浓度从而降低临床疗效;不可联合使用阿司咪唑药品,会导致患儿出现心律失常。③在应用阿奇霉素时尽量选择口服方式,每天保证用药次数不得超过2次且用药时间不得过长,连续用药时间不得超过5d,在2个疗程给药之间需要间隔3d以上且需要遵医嘱服药,不得出现擅自增减药物或者不服药情况,擅自增加药物剂量以及延长用药时间均可以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7.0软件分析本次参与探究的66例临床儿科患儿所有临床数据,用率的形式表示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结果,经X2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将2组患儿经过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后的组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出: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明显更低,与对照组患儿对比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详情参照表1。
3讨论
阿奇霉素时临床上用于有效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用药,疗效确切,给药途径分为2种:口服和注射[3]。在用药期间,因为各种因素影响易出现不良反应,最常见的阿奇霉素不良反应是肠胃不适,另外,过敏性皮疹也是阿奇霉素用药期间易出现的不良反应之一。大量研究证实,在儿科患儿治疗过程中应用阿奇霉素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发生,究其原因,可能与患儿年龄较小以及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4],目前临床上对于2岁以下患儿口服阿奇霉素的安全性并未进行准确定论,对15岁以下患儿注射用阿奇霉素的安全性也未明确,因此,在儿科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一定要秉持谨慎用药的原则[5],严格遵医嘱,不出现擅自增加药物以及延长用药时间的情况,避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造成严重后果。另外,临床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患儿的药学监护,在联合用药治疗患儿时需要注意配伍禁忌[6],明确患儿临床症状以合理选择用药剂量以及用药途径。
本次探究中,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9.09%,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2.42%,不良反应症状主要是: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发烧、肠胃不适。过敏性休克出现概率较小,出现原因是患儿机体对阿奇霉素存在一定的过敏反应,严重时易导致患儿出现休克、抽搐等,未能给予患儿及时停药和对症治疗会导致患儿呼吸不顺以及昏迷等;过敏性皮疹同样与患儿机体存在过敏反应相关,临床表现是出现对称性皮疹以及瘙痒,此时需要立即停药并给予患儿脱敏治疗;发烧的临床表现是体温升高以及脸颊泛红,年纪小的患儿会伴随哭闹,需要立即停药并给予降温治疗;肠胃不适是阿奇霉素最常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是恶心和呕吐,年龄小的患儿会伴随出现拒食以及哭闹不休,立即停止药物使用并给予患儿对症支持治疗可缓解。
综合以上理论得出,阿奇霉素在儿科患儿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发烧、肠胃不适,在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时需要给予立即停药处理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另外,需要在患儿用药期间给予患儿药学监护,可以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以及在发生后可以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以避免造成不良后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树发.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7):109-110.
[2]钟丹.儿科临床中应用阿奇霉素出现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2):101-102.
[3]卜晓珍,薛峰.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6,14(11):29-30.
[4]许小林.浅谈儿科临床中应用阿奇霉素引发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1):314-315.
[5]司斌.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的不良反应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2):150-150.
[6]李红英.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