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舵伺服系统论文-刘胜,战慧强,张兰勇

操舵伺服系统论文-刘胜,战慧强,张兰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操舵伺服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船舶电动舵伺服系统,位置控制,分段滑模控制,改进型变增益指数趋近律

操舵伺服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刘胜,战慧强,张兰勇[1](2018)在《电动舵伺服系统指数趋近律分段滑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船舶电动舵伺服系统在海浪等复杂不确定扰动环境中的位置控制问题,提出了改进型变增益指数趋近律分段滑模控制策略。由加速段、恒速段和减速趋近段组成的分段滑模控制器,实现了梯形速度分布模式,相比4个滑模面设计方法,降低了滑模面切换频率和系统运算量。采用改进型变增益指数趋近律,不仅实现切换项增益的自适应调整,而且较好平衡了滑模固有抖振和系统鲁棒性之间的矛盾。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经典PID控制和传统单段滑模控制,改进型变增益指数趋近律分段滑模控制在有扰情况下能够保持优越的动静态性能,具有非常好的抗干扰能力。(本文来源于《控制工程》期刊2018年08期)

刘彩志[2](2014)在《民机方向舵伺服作动系统频率特性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飞机越来越多地采用电传飞控技术,相较机械系统具有便于多功能综合、易于实现主动控制的优势。舵回路作为电传飞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执行控制指令实现舵面偏转,其控制特性对飞行品质影响至关重要。就某民机方向舵伺服作动系统进行频域特性的分析研究,建立数学模型,仿真分析其频域特性,并通过铁鸟综合实验台验证仿真结果。(本文来源于《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王聪,孙力,闫杰[3](2013)在《基于跟踪式R-D转换器在舵伺服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代飞行器对舵机的高性能位置伺服要求,文章对基于旋转变压器及跟踪式R-D数字转换器的舵伺服系统进行研究,并通过设计控制系统来验证其工作特性;在不同阻尼条件下,比较该系统与传统电位计舵系统的实测结果,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时间由0.4s缩短到0.04s,系统带宽由3Hz提高到17.5Hz;表明文章提出的这种舵伺服系统可以提高电动舵机的精度和动态性能,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3年09期)

王跃轩,张中哲,师今卓,曹泽生,姜淑敏[4](2013)在《集成仿真优化技术在某机动导弹弹头空气舵伺服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型号导弹弹头空气舵伺服系统研制中出现的电机支座疲劳断裂问题,给出疲劳断裂机理;基于流程集成及设计优化环境(ModelCenter),通过对常用设计仿真软件(Pro/E,ANSYS等)的包装技术,计算电机支座最佳结构尺寸和应力状态及其疲劳寿命;通过集成仿真,显着提高空气舵伺服系统经受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并在地面测试和实际飞行试验中得到考核和验证,该方法是集成仿真优化技术在实际导弹型号产品研制任务中的成功应用。(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13年04期)

梅琦[5](2010)在《电动舵伺服系统变论域模糊控制策略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弹上舵伺服系统是导弹飞行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时在动态响应、快速性和鲁棒性上都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模拟式舵机控制器结构简单,但同时也限制了先进控制策略的应用,系统的综合性能不高。直流无刷电机以其体积小、功率大、控制方便灵活的特点在舵伺服系统的应用中显示出独有的优越性。本文根据基于直流无刷电机的舵伺服系统的工作特点,采用变论域的模糊控制策略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数字式的舵机控制器,从而提高了舵系统的控制品质。本文简要分析了舵伺服系统的构成和工作特点,根据系统的性能要求,提出并完成了一种以DSP和FPGA为中央控制单元的舵机控制器。从而增加了系统资源,便于先进控制算法的实现,同时也增强了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快速性和可靠性。在控制策略上,本文基于位置-电流双环控制结构对传统的PID算法进行了改进。在位置环提出了一种基于伸缩因子的变论域模糊PID控制策略,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常规PID控制在快速性与平稳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定论域模糊控制由于系统在工作时的误差和误差变化率变化范围较大所造成的控制规则数和控制精度之间的矛盾,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精度。本文基于直流无刷电机的结构参数,分析了单路舵机伺服系统的系统稳定性和动态性能。并且在Matlab的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系统建模。通过对模型的仿真,分析比较了双环和叁环控制结构的特性并且在双环结构的基础上对定参数PID控制、定论域模糊控制和基于伸缩因子的变论域模糊控制叁种控制策略的系统响应特性和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仿真结果为实际系统中的调试提供了指导和依据。最后将所设计的控制器应用于实际的舵伺服系统中,在舵机空载和带载的情况下对系统的响应进行了实测调试,并将实测波形和仿真波形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的设计方案可以很好地达到舵机的位置伺服性能和各项控制指标要求。系统在可靠性、实时性、可扩展性以及综合的控制性能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0-06-01)

刘胜,李高云,宋佳[6](2010)在《基于FNN的船舶舵伺服系统故障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某型船舶舵伺服系统的故障信息,建立了模糊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利用模糊逻辑处理数据以便于充分利用经验知识;利用神经网络诊断,避免了复杂故障树诊断系统的"匹配冲突"、"组合爆炸"和"无穷递归"等问题,并采用改进的BP算法训练神经网络,解决了收敛速度和收敛振荡的问题。诊断实例结果表明:该故障诊断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该算法采用无模型化诊断,容易实现自学习,可不断完善系统性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造船》期刊2010年01期)

李福瑞,李擎,夏嵩[7](2010)在《直流电动舵伺服系统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未来高精度、快速响应和小型化的电动舵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通过分析直流舵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神经网络模糊控制器控制策略,使用DSP作为控制器构建出电动舵伺服系统,设计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算法并进行了半实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小型化舵伺服系统有很好的动态品质和快速位置跟踪能力,同时,采用DSP控制器设计的数字电动舵伺服系统,满足了高精度与小型化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万兵,赵国荣,刘涛[8](2009)在《基于CMAC与PID并行控制的舵伺服系统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导弹飞行中的舵伺服系统所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时变等特点,采用常规控制系统难以适应这种不确定性,文中提出采用现代控制理论与经典相结合的方法——自适应神经网络CMAC与PID并行控制对舵机伺服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在分析舵系统基础上,设计出了具有一定适应性的舵伺服系统的总体方案;然后,建立了基于CMAC与PID并行控制的舵系统控制器;最后,经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并行控制能够较好适应多种不确定性,并能够快速准确的对舵机进行跟踪控制。(本文来源于《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刘海波[9](2008)在《轴角同步采集及在舵伺服系统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整角机在军事航海仪器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军事航海仪器的数字化要求,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本文对多路自整角机轴角的同步采集方法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基于C8051F120的多路轴角同步检测系统,并根据实验积累的经验,设计了自整角机信号检测仪和某型自动操舵仪的随动控制板。本文对国内外轴角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归纳,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说明了基于C8051F型MCU进行轴角采集方法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根据自整角机的工作原理,分析了信号电压与轴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数字Scott变压器的信号变换方法,研究了轴角的软件解算方法以及软硬件滤波方法,得到了适于C8051F120的轴角解算方法;研究了基于A/D采样的轴角检测方法的实现途径,系统地讨论了C8051F120、AD、隔离调理和过零检测等电路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并据此设计了多路轴角同步检测系统。试验表明:基于C8051F120的轴角检测系统可以达到专用模块的精度,能够取代专用模块应用于工程实际。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开发简便易行、通用性强和器件易采购等优点。本文研制的C8051F轴角检测方法达到了航海仪器的数字化控制要求,特别适用于自动操舵仪中,可较大的节约工程成本,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08-11-01)

林瑞仕[10](2008)在《船舶襟翼舵伺服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电子器件、微处理器的发展和控制技术的进步,对无刷直流系统向全数字化、无位置传感器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具有功耗小、速度快、集成度高等优点,不仅可以满足电机对运动控制的要求,又能很大程度地减小硬件资源的使用,所以采用DSP作为微控制器核心是电动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本论文以叁相无刷直流力矩电机和船舶襟翼舵为研究对象,整个系统的运行采用全数字叁闭环控制,最后给出了有效的仿真结果和合理的实验结果。本文研究的船舶襟翼舵控制系统是通过在舵上增加一个相对独立运动的小控制面——翼舵,通过控制规律的优化来明显改善翼舵流体动力性能,但是船舶在海域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因素,如变结构、变参数、非线性、随机干扰等,所以难以建立受控对象精确的数学模型。而PID常规调节器的控制参数具有固定形式,不易在线调整,且参数整定过程长,参数间相互影响,折衷后难以收到最优效果。为解决该类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用神经网络在线调整PID控制器参数,并给出了有效的仿真结果;最后,在实现上,基于高性能数字处理器(DSP TMS320LF2812)和无刷直流力矩电机执行机构,采用神经网络和积分分离的智能控制算法,运用IPM智能功率驱动模块和PWM调制技术,基于CCS3.1平台和C语言实现软件调试,最终实现精确定位控制。论文介绍船舶襟翼舵伺服控制系统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给出了无刷直流力矩电机和襟翼舵的建模,并对他们进行了联合建模,给出了广义对象的数学模型,同时,分析设计了系统的电流环、速度环和角度环叁环控制器,基于Matlab/Simulink分别给出了有效的叁环仿真结果;基于无位置传感器技术,给出了船舶襟翼舵系统硬件实现电路和软件实现结果;从最后的系统硬件调试和软件调试结果可知,系统的方案设计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08-02-01)

操舵伺服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代飞机越来越多地采用电传飞控技术,相较机械系统具有便于多功能综合、易于实现主动控制的优势。舵回路作为电传飞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执行控制指令实现舵面偏转,其控制特性对飞行品质影响至关重要。就某民机方向舵伺服作动系统进行频域特性的分析研究,建立数学模型,仿真分析其频域特性,并通过铁鸟综合实验台验证仿真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操舵伺服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刘胜,战慧强,张兰勇.电动舵伺服系统指数趋近律分段滑模控制[J].控制工程.2018

[2].刘彩志.民机方向舵伺服作动系统频率特性分析研究[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4

[3].王聪,孙力,闫杰.基于跟踪式R-D转换器在舵伺服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3

[4].王跃轩,张中哲,师今卓,曹泽生,姜淑敏.集成仿真优化技术在某机动导弹弹头空气舵伺服系统中的应用[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3

[5].梅琦.电动舵伺服系统变论域模糊控制策略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6].刘胜,李高云,宋佳.基于FNN的船舶舵伺服系统故障诊断研究[J].中国造船.2010

[7].李福瑞,李擎,夏嵩.直流电动舵伺服系统设计与研究[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8].万兵,赵国荣,刘涛.基于CMAC与PID并行控制的舵伺服系统的优化设计[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9

[9].刘海波.轴角同步采集及在舵伺服系统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10].林瑞仕.船舶襟翼舵伺服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标签:;  ;  ;  ;  

操舵伺服系统论文-刘胜,战慧强,张兰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