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攸县人民医院,湖南攸县412300

【摘要】目的观察果糖二磷酸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该疗法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并给予尿激酶、肝素、阿司匹林等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再给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数值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确切,可更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不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果糖二磷酸钠;急性心肌梗死;不良反应;心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心血管危重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病情发展迅猛、病死率高,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均造成较大的威胁。该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缺血、缺氧所致,进而引起心肌坏死,最终导致血流灌注量降低、血液微循环异常、心功能下降等,需及时给予溶栓治疗、抢救可逆缺血组织、改善心功能。而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较多,如何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前提下不影响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已经成为临床的探讨热点。果糖二磷酸钠作为细胞代谢物之一,可显著减轻心肌损伤程度,在该疾病治疗应用中表现出显著优势,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2]。鉴于此,本研究对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了果糖二磷酸钠疗法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过程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接受治疗,并经影像学诊断、实验室检查确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病例号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37~69岁,平均(41.12±4.30)岁,男性24例、女性16例,心功能Killip分级:Ⅰ级9例、Ⅱ级24例、Ⅲ级7例。观察组年龄40~70岁,平均(40.79±3.95)岁,男性25例、女性15例,心功能Killip分级:Ⅰ级11例、Ⅱ级20例、Ⅲ级9例。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心功能Killip分级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统计学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中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年龄≤70岁;③Killip分级Ⅰ~Ⅲ级。

1.3排除标准:①Killip分级Ⅳ级者;②合并有其他器质性病变、恶性肿瘤及肝肾功能障碍性疾病者;③对相关药物有过敏史者及有治疗禁忌证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治疗对照组患者行生命体征监测、吸氧、卧床等基础治疗,并给予阿司匹林口服、尿激酶静滴、静脉泵入肝素等相关对症疗法,连续治疗1周。

1.4.2观察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再给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每次使用10g注射用果糖二磷酸钠(海南长安国际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08),经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后,静脉滴注,每日静滴两次,连续治疗1周。

1.5观察指标统计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①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ameter,LVS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d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测。②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主要包括腹胀、腹泻、恶心、上腹疼痛等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用(s)描述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用百分率(%)描述计数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指标值比较两组在治疗前LVEF、LVDd及LVSd等心功能指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1d,两组LVEF值均有显著提高(P<0.05),LVDd及LVSd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d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吸烟、饮酒、饮食不节、过劳、便秘等是该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此外,统计资料[4]表明,50%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前2d内,会出现剧烈的胸骨后、心前区疼痛,且疼痛持续时间长,对患者健康威胁大。故需及时采取干预,降低病死风险。而果糖二磷酸钠是一种可以激活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等活性的细胞代谢物,可以促进人体细胞内磷酸肌酸浓度值升高、钾离子成分内流,并有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提高糖无氧酵解速度,从而起到抑制血栓形成的效果。因此,果糖二磷酸钠近年来逐渐应用于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本研究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了果糖二磷酸钠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发现,治疗后1d,两组LVEF值均有显著提高,LVDd及LVSd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d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说明果糖二磷酸钠疗法更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这可能是由于果糖二磷酸钠在体内细胞中能提高糖类无氧酵解速度,并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从而在短时间内改善细胞缺血或缺氧的状态,保护心肌细胞,最终促进心功能的恢复。而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略高于对照组的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用药安全性高。但仍有研究[5]发现,果糖二磷酸钠除了会引起腹胀、腹泻、恶心、上腹疼痛等不良反应外,还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过敏等严重症状,而本研究尚未发现上述严重症状,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患者耐受力有差异等因素有关,有待下一步扩大样本量的研究。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采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更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不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熊萱,喻冬柯,张远,等.瑞替普酶对比阿替普酶治疗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药房,2019,30(9):1279-1284.

[2]白延涛,石全宝,李燕,等.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房,2017,28(8):1076-1079.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5):380-393.

[4]胡永毅,冯力.果糖二磷酸钠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和肽素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220-222,243.

[5]郭梦,胥雪莲,周晓莉,等.果糖二磷酸钠对缺血心肌围手术期保护作用观察[J].西部医学,2017,29(3):343-346

标签:;  ;  ;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