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几丁质酶论文-于平,任倩,黄星星,王欣馨,易明花

重组几丁质酶论文-于平,任倩,黄星星,王欣馨,易明花

导读:本文包含了重组几丁质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切几丁质酶,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培养条件优化,部分因子试验设计

重组几丁质酶论文文献综述

于平,任倩,黄星星,王欣馨,易明花[1](2018)在《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发酵生产内切几丁质酶的培养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发酵生产内切几丁质酶的最适培养条件,以期获得最佳的内切几丁质酶活力。以内切几丁质酶活力为指标,通过部分因子试验设计以及响应面法优化确定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高产内切几丁质酶的最适培养条件。部分因子试验设计筛选的影响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高产内切几丁质酶的3个关键因子为甲醇、油酸和吐温-80。响应面法优化的上述3个关键因子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71%、0.086%和0.31%。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发酵生产内切几丁质酶的最适培养条件为:酵母膏1%、酵母氮碱(YNB)1.34%、蛋白胨2%、甲醇0.71%、油酸0.086%、吐温-80 0.31%、PTM1 0.8%、pH 6.0。在上述培养条件下,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产内切几丁质酶的活力高达30.92U/mL。与未优化前相比,酶活力提高了1.44倍。研究结果为内切几丁质酶的产业化生产和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刘宏汉,侯召东,王恒伟,范美华,王健鑫[2](2018)在《基于密码子优化策略的厚壳贻贝几丁质酶原核重组表达及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厚壳贻贝mytichitin-1是一种特殊的,可通过裂解方式产生抗菌肽的几丁质酶。对该酶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贻贝的免疫防御以及几丁质酶的功能多样性机制。为深入研究厚壳贻贝mytichitin-1的结构与功能,采取原核重组表达方式,结合密码子优化策略,获得适于大肠杆菌表达体系的目标基因。通过表达以及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获得重组mytichitin-1蛋白。经过SDS-PAGE,western blot以及质谱验证,表明重组mytichitin-1序列无误,表达成功,在此基础上,对重组mytichitin-1开展了几丁质催化活性,几丁质结合活性和抑菌活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组mytichtin-1具有明显的几丁质催化活性和几丁质结合活性;同时重组mytichitin-1表现出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活性,且对真菌的抑制活性相对较强。上述研究不仅成功表达出厚壳贻贝mytichitin-1,同时也为后续研究几丁质酶的功能多样性及其分子机制,以及基于厚壳贻贝几丁质酶的蛋白质工程和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韩鸿宇[3](2018)在《重组几丁质酶水解黑曲霉菌丝体生产N-乙酰葡萄糖胺》一文中研究指出N-乙酰葡萄糖胺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单糖,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及化妆品行业。酶法降解几丁质生产N-乙酰葡萄糖胺因其工艺条件温和,绿色环保,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黑曲霉菌丝体作为发酵工业废弃物是一种廉价且具有安全性的几丁质原料,因此针对黑曲霉菌丝体进行酶法生产N-乙酰葡萄糖胺工艺的探索具有较高的研究与应用价值。本文以酶法水解黑曲霉菌丝体为出发点,克隆表达并表征了一种来自黑曲霉的几丁质酶AnChi,并对AnChi在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本论文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通过序列比对与同源模建分析对AnChi的功能进行预测,发现其具有高度保守的GH18家族几丁质酶结构,推测其具有几丁质酶活性,而且底物亲和力较低。(2)构建了大肠杆菌表达质粒pET-28a-AnChi并成功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使用IPTG诱导表达得到C端含有组氨酸标签的AnChi,通过金属螯合层析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的AnChi,表达量可达到40 mg/L。(3)对AnChi的酶学性质进行表征,测得最适温度40℃,最适pH为6.0,同时测得其对4-MU-β-(GlcNAc)_2与乙二醇几丁质的底物动力学参数。通过水解实验,评估了AnChi对固体底物的水解能力,评价了不同几丁质酶对黑曲霉菌丝体的水解能力,发现AnChi对于水解菌丝体具有优势。(4)构建了枯草芽孢杆菌表达质粒pDG1663-AnChi并成功转化至枯草芽孢杆菌KO7,通过组成型表达得到AnChi,使用离子交换层析进行初步分离,通过活性和SDS-PAGE对表达进行验证。(5)使用重组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液水解黑曲霉菌丝体,产物通过HPLC分析鉴定为几丁二糖,浓度达到3.8 mmol/L,转化率达到78%。在反应中加入微量的OfHex1,所得产物为GlcNAc。(6)对AnChi的重复利用进行了探索,使用黑曲霉菌丝体吸附发酵液中的AnChi,其吸附效果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30)

王艳新[4](2018)在《灰盖鬼伞中几丁质脱乙酰化酶的异源重组表达、特性和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几丁质脱乙酿化酶(chitindeacetylase,Cda)属于碳水化合物酯酶第4家族(CE-4s),它可以将真菌细胞壁中的几丁质转化为去乙酰化程度不同的壳聚糖。根据作用方式的不同,几丁质脱乙酰化酶被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多点作用机制进行去乙酰的外脱酶,一种是以多链作用机制进行去乙酰的内脱酶。当入侵宿主细胞时,某些致病真菌将分泌几丁质脱乙酰化酶,使自身细胞壁中的几丁质组分发生不同程度的去乙酰化,从而防御宿主细胞中几丁质酶的降解,保护自身细胞壁结构的完整性。为了探究几丁质脱乙酰化酶在灰盖鬼伞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利用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对灰盖鬼伞中的几丁质脱乙酰化酶进行异源重组表达,并成功得到了四种具有去乙酸化活性的几丁质脱乙酸化酶(chitindeacetylase,Cda),分别为顶端表达量高的Cda2和429,酶活性分别为0.06 × 10-6 U/mg和0.03 × 10-6 U/mg;基部表达量高的Cda1和884,酶活性分别为1.08× 10-6U/mg和0.35× 10-6U/mg。我们选用酶活相对较高的Cda1和Cda2为研究对象,利用阴离子高效液相色谱(HAPEC-PAD)和Q-TOF-MSMS连用的技术,研究Cda1和Cda2对几丁质寡糖(dp1-6)的脱乙酰化方式,发现这两种酶对N-GlcNAc没有去乙酰化活性,对几丁质二糖具有部分去乙酰化活性。Cdal较容易脱去(GlcNAc)2非还原端的乙酰基,(G1cNAc)3中间和非还原端的乙酰基,(GlcNAc)4-6中间乙酰基去除后,容易脱去非还原端的乙酰基;而对于Cda2来说,较容易去除(GlcNAc)2还原端的乙酰基,(GlcNAc)3中间和还原端的乙酰基,(GlcNAc)4-6中间乙酰基去除后,容易脱去还原端的乙酰基;而且Cdal对去乙酰程度较高的壳六糖显示一定的偏好性,Cda2对多种乙酰化程度不同的壳六糖则显示较弱的去乙酰化作用。接着,对两种酶的叁维结构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Cda1的活性部位+1位置上含有较多的疏水性氨基酸;而在Cda2中,疏水性氨基酸则主要集中在活性部位的-1位置上,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两种酶对几丁质寡糖的作用方式存在的差异性。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两种酶在菌柄生长过程中所起的生理功能,我们对这两种酶的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经研究发现,Cda1在菌柄非伸长的基部区域表达量较高,Cda2在伸长较快的顶端区域表达量较高,前者的表达量大约是后者的五倍;然后利用3-甲基-2-苯并噻唑酮腙盐酸盐(MBTH)测定菌柄不同区域细胞壁中GlcNAc和GlcN的含量,发现,细胞壁中的GlcN/GlcNAc的摩尔比由顶端的15%增加到基部的22%,表明菌柄细胞壁中含有部分去乙酰化的壳聚糖,并且菌柄细胞壁中的去乙酰化程度从快速伸长的顶端区域到不具有伸长活性的基部区域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暗示着去乙酰化在菌柄基部细胞壁的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发现两种几丁质脱乙酰化酶Cda1和Cda2在对几丁质寡糖脱乙酰化的作用方式上以及两者在菌柄不同区域的表达水平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猜测这些现象的存在与灰盖鬼伞生长过程中菌柄不同区域的功能存在一定的联系。在伸长生长的菌柄区域,顶端表达量较高的Cda2偏向于脱去游离性几丁质链还原端的乙酰基;在成熟的菌柄区域,基部表达量较高的Cda1偏向于脱去与β-1,3葡聚糖交联的几丁质链的非还原性末端的乙酰基,Cda1的去乙酰化作用打破了细胞壁在可塑性与坚硬度之间的平衡,引起了细胞壁结构的成熟和菌柄伸长生长的终止。(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8-04-12)

于平,朱祺,陈凯飞,吕秀红[5](2016)在《重组大肠杆菌合成内切几丁质酶培养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组大肠杆菌合成内切几丁质酶培养条件的优化。方法:首先采用部分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发酵培养基中各组分对产内切几丁质酶比活力的影响,找出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采用Box-Behnken设计确定各主要影响因素质量浓度的最佳值。结果:影响重组大肠杆菌合成内切几丁质酶的主要因素为葡萄糖,Na_2HPO_4·12H_2O和KH_2PO_4。最优化的发酵培养基组成(g/L):蛋白胨14,葡萄糖8.8,Na_2HPO_4·12H_2O 16.8,NH_4Cl 1,MgSO_4·7H_2O 0.14,酵母粉6,KH_2PO_4 2。在优化发酵培养基中重组大肠杆菌产酶量是未优化发酵培养基的1.67倍。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内切几丁质酶产业化生产提供了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吕梦圆,吕永玲,夏祥,林建国,王常高[6](2015)在《大肠杆菌重组几丁质酶的表达、包涵体复性及酶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重组几丁质酶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诱导表达的浓度、时间和温度,获得表达的最佳条件。表达产物除了可溶性目的蛋白以外,仍存在于包涵体中。采用透析复性和Ni-NTA亲和层析柱上复性两种方法对包涵体中的目的蛋白进行复性,并比较对目的蛋白产率和比酶活的影响。并考察了亲和层析柱上复性时的上样量、洗脱速率和温度对酶活的影响。结果发现,表达的几丁质酶可以采用透析和亲和层析柱上复性,亲和层析柱上复性的比酶活为1347.7 U/mg,明显高于透析复性,但产率明显低于透析复性。对1 m L的Ni-NTA亲和层析柱,较低浓度的蛋白复性液在0.4 m L·min-1洗脱速率下,降低上样量和温度,可以提高复性效率。复性后的几丁质酶对荧光底物具有较高活性,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 H为3.8。(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5年22期)

吕梦圆[7](2015)在《重组大肠杆菌几丁质酶的诱导表达、酶学性质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几丁质,作为自然界唯一大量存在的碱性多糖,是继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素和矿物质五大生命要素后的第六生命要素。N-乙酰氨基葡萄糖及几丁寡糖作为几丁质水解产物可广泛应用在食品、环境、化工、医药等许多领域,且需求量日益加大。本文将Lactococus lactis ssp.lactis IL1403菌株中的几丁质酶基因与表达载体pETM-11连接,构建大肠杆菌工程菌,表达、分离纯化重组蛋白LlChi18A,并研究其酶学性质及产物,利用该酶降解废菌丝体制备几丁寡糖。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重组E.coli BL21(DE3)/pETM-LlChi18A的诱导条件经优化得到最佳诱导温度为25℃,诱导时间为12 h,IPTG诱导剂的终浓度为0.05 mmol/L,在该诱导表达条件下,表达出的几丁质酶LlChi18A分子量约54 KDa,且该蛋白部分可溶。(2)对LlChi18A重组蛋白的酶活性质研究表明:其最适pH 3.8左右,最适温度37℃左右;当浓度为10 mmol·L~(-1)时,金属离子Zn~(2+)、Cu~(2+)、Co~(2+)和Mn~(2+)强烈抑制几丁质酶的活性。同时,Ni2+的浓度在5和10 mmol·L~(-1)时强烈抑制几丁质酶的活性;随EDTA浓度的降低,几丁质酶的活性逐渐升高;1 mmol·L~(-1)Na~+、Mg~(2+)和5 mmol·L~(-1) Ba~(2+)、Li~+对几丁质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其他金属离子(Ca~(2+)、K~+)对酶活性的影响的较弱。(3)以胶体几丁质为底物时,几丁质酶LlChi18A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5,Km和Vmax分别为2.913mg·mL~(-1)和2.836μmol·min~(-1)·mg~(-1)。以水溶性壳聚糖为底物时,几丁质酶LlChi18A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为7,Km和Vmax值分别为4.04 mg·mL~(-1)和222.2μmol·min~(-1)·mg~(-1),降解作用较强,降解速率较快,温度稳定性较好。Ni~(2+)、Mg~(2+)、Ca~(2+)、Zn~(2+)对胶体几丁质的降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水溶性壳聚糖的降解没有促进作用,且Ni~(2+)和Zn~(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Tween-80对降解胶体几丁质起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不同浓度SDS对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4)对降解产物进行分析知该酶为内切几丁质酶,胶体几丁质的产物主要为几丁二糖和单糖,而对水溶性壳聚糖的降解产物除单糖、几丁二糖外,还存在其他单元结构的甲壳寡糖。(5)以几丁质酶和蜗牛酶的协同降解,将废菌丝体中的几丁质直接降解为几丁寡糖,反应4天的产率为33.5%。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其几丁寡糖的产率将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1)

于平,徐真妮,张蕾,唐云平[8](2015)在《重组内切几丁质酶的纯化及其催化壳聚糖降解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重组内切几丁质酶的分离纯化及其催化壳聚糖制备壳寡糖的反应条件优化。方法:重组菌发酵液经PEG20000浓缩和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后,测定总蛋白含量和内切几丁质酶活力。用纯化的内切几丁质酶催化壳聚糖制备壳寡糖,探讨其最佳的反应条件。结果:纯化的内切几丁质酶比活力41.34U/mg,纯化倍数2.49,酶总回收率89.63%。内切几丁质酶催化壳聚糖降解制备壳寡糖的最优化反应条件是:壳聚糖质量分数4%,p H7.0,温度30℃,时间12 h。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内切几丁质酶和壳寡糖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王婧,张继泉,相建海[9](2014)在《脊尾白虾几丁质酶的纯化、酶学特征分析及其重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几丁质的合成与降解在甲壳动物的蜕皮过程起重要的作用。几丁质酶(EC3.2.1.14)可降解几丁质,促使甲壳动物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本实验室前期通过对脊尾白虾转录组测序及分析,有6条序列属于几丁质酶基因。为得到具有较高酶活的几丁质酶,并研究其对甲壳动物蜕皮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在脊尾白虾肝胰腺中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层析等方法提取并纯化得到两种天然几丁质酶,分别命名为EcChi1和EcChi2。它们的分子量大概分别为65 kDa和44 kDa,比活力分别为1305.97 U mg-1和28.69 U mg-1。对比活力较高的EcChi1进行酶学特征分析,其最适温度为37oC,最适pH分别为pH 4.0。Co2+,Fe3+,Zn2+,Cd2+,和Cu2+对其几丁质酶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胶体几丁质底物的Km和Vmax值分别为4.98 mg ml-1、32.46 U mL-1 h-1。对两种几丁质酶进行LC-ESI-MS/MS质谱鉴定,结合课题组已有的脊尾白虾转录组数据,经过分析及PCR扩增,获得了4条几丁质酶的全长cDNA序列,并分别构建了含有以上4种几丁质酶基因编码成熟肽序列的分泌性表达载体,获得了4种分泌表达几丁质酶的基因工程菌株。这为进一步制备基因工程蛋白,并将得到的天然蛋白与重组蛋白进行结构与功能上的比对,通过生物学信息学对酶活位点的预测结果,进行几丁质酶定点突变的研究,初步阐释几丁质酶的酶解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全球变化下的海洋与湖沼生态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0-27)

阎瑞香,张娜,关文强,于晋泽[10](2014)在《重组几丁质酶对不同果蔬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重组几丁质酶对引起果蔬采后腐烂的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为开发新型果蔬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途径提供参考。通过体外抑菌试验,测试根霉、灰霉、链格孢霉等果蔬采后腐烂主要病原真菌在重组几丁质酶作用下菌丝体和孢子的变化,结果表明,重组几丁质酶对根霉等果蔬常见致病真菌菌落扩展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根霉、灰霉、拟茎点霉和毛霉的抑制效果很明显,对交链孢霉、粉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相对较低。重组几丁质酶能够显着抑制根霉新生菌丝的生长,改变其顶端的生长情况。重组几丁质酶可有效抑制灰霉和根霉的孢子萌发,当酶液浓度达到0.40%时,抑制率达91%以上。重组几丁质酶对果蔬采后病原真菌具有明显抑制效果,在果蔬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具有应用开发前景。(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重组几丁质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厚壳贻贝mytichitin-1是一种特殊的,可通过裂解方式产生抗菌肽的几丁质酶。对该酶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贻贝的免疫防御以及几丁质酶的功能多样性机制。为深入研究厚壳贻贝mytichitin-1的结构与功能,采取原核重组表达方式,结合密码子优化策略,获得适于大肠杆菌表达体系的目标基因。通过表达以及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获得重组mytichitin-1蛋白。经过SDS-PAGE,western blot以及质谱验证,表明重组mytichitin-1序列无误,表达成功,在此基础上,对重组mytichitin-1开展了几丁质催化活性,几丁质结合活性和抑菌活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组mytichtin-1具有明显的几丁质催化活性和几丁质结合活性;同时重组mytichitin-1表现出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活性,且对真菌的抑制活性相对较强。上述研究不仅成功表达出厚壳贻贝mytichitin-1,同时也为后续研究几丁质酶的功能多样性及其分子机制,以及基于厚壳贻贝几丁质酶的蛋白质工程和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组几丁质酶论文参考文献

[1].于平,任倩,黄星星,王欣馨,易明花.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发酵生产内切几丁质酶的培养条件优化[J].菌物学报.2018

[2].刘宏汉,侯召东,王恒伟,范美华,王健鑫.基于密码子优化策略的厚壳贻贝几丁质酶原核重组表达及功能[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韩鸿宇.重组几丁质酶水解黑曲霉菌丝体生产N-乙酰葡萄糖胺[D].大连理工大学.2018

[4].王艳新.灰盖鬼伞中几丁质脱乙酰化酶的异源重组表达、特性和功能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5].于平,朱祺,陈凯飞,吕秀红.重组大肠杆菌合成内切几丁质酶培养条件的优化[J].中国食品学报.2016

[6].吕梦圆,吕永玲,夏祥,林建国,王常高.大肠杆菌重组几丁质酶的表达、包涵体复性及酶学性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5

[7].吕梦圆.重组大肠杆菌几丁质酶的诱导表达、酶学性质及其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

[8].于平,徐真妮,张蕾,唐云平.重组内切几丁质酶的纯化及其催化壳聚糖降解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5

[9].王婧,张继泉,相建海.脊尾白虾几丁质酶的纯化、酶学特征分析及其重组表达[C].“全球变化下的海洋与湖沼生态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2014

[10].阎瑞香,张娜,关文强,于晋泽.重组几丁质酶对不同果蔬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4

标签:;  ;  ;  ;  

重组几丁质酶论文-于平,任倩,黄星星,王欣馨,易明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