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应对方法

住院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应对方法

江宇(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437100)

【摘要】目的依据现在“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医学技术,还要依据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同时期表现出的不同心理特征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和疏导服务宗旨。方法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烦躁、悲观失望的心理,调动患者的主动性。结果经治疗和心理护理后,住院患者心理状态明显改善结论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帮助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住院患者心理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从单纯的治疗疾病发展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过程中的人性尊重和人道护理。近年来,护理人员在深入开展整体护理的过程中,逐步将护理的重点,放在人性化,个性化上,以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宗旨。针对每个病人不同的心理特征,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更好地进行人性化,个性化服务。本方就住院患者常见的心理特征及应对方法展开讨论。

1心理特征

患者因疾病住院改变了其正常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节奏,周围环境的变化对患者的内心世界是一种强烈的冲击。患者要改变原来的精神状态和生理状态来适应这种变化,再加上疾病给带来的痛苦体验,不仅会使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病情上,还会影响到他的心理状态,改变他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评价,以至人格特征,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住院患者常出现以下心理特征。

1.1恐惧情绪患者住院要从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医院,要面对一身素白的医生、护士,患者害怕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害怕各种医疗设备,害怕打针,尤其是对要做的各种检查,害怕疼痛,特别是对一些侵入性的治疗,如导尿、上胃管等各种插管,害怕会失去身体的某一部分,害怕医生或护士对自己的忽视。常表现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出汗,语速急促。

1.2焦虑烦躁心理以中年病人居多,病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又需大量经济支出。给家庭带来很重的经济负担。担心预后不好,影响工作,高度的焦虑不仅会增加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而且对治疗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1.3悲观失望心理多见老年,病情重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他们对治疗失去了信心,认为无药可医,不配全治疗。患者变得软弱无力,没有自信心,独行言寡,厌恶社交,将自己孤立起来,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1.4自卑心理慢性病患者因长期用药治疗,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病情反复甚至出现严重发作,因此产生自卑心理[1]。有些皮肤病虽不严重,但表现在皮肤暴露部位,影响美观。尤其是青年患者,由于怕人嘲笑或影响恋爱婚姻问题,易产生自卑、紧张心理。有些性病患者,怕被别人歧视,从而产生自卑心理,精神变得沉闷[2]。

1.5依赖性和退行性行为反应依赖、退行性行为是住院患者最常见的行为反应。患者在患病时,自然会受到亲人和周围人们的照顾,成为人们关心,帮助的对象。有些患者就会变得对事无主见,自信心不足,事事都要依赖于别人。此外,患者的行为变得幼稚,常见的表现如一个成年患者在静脉输液,换药时会大声喊叫。

除上述心理特征外,不同病症、不同经历、职业、年龄、性别、不同气质类型、不同性格特点的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心理表现也有一定的差异,如患不治之症的绝望心理,患疑难病症的悲伤心理等,要在掌握患者基本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了解其个性心理活动,这是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的前提条件[3]。

2应对方法

2.1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是我们实行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的一个基础。医护人员起主要作用,在为患者做病情介绍和入院宣教时尽量不要用医学术语。要用患者能听懂的语句来描述。这样可以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惧和不安,不要出现“这个问题说了你也不懂”。“这个你没有必要了解”等语句。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包括在操作时保护患者隐私,使患者避免窘迫,得到患者的信任。在工作中要做到“四轻”:操作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这样患者会觉得自己在医院得到了充分尊重,会消除对医护人员的一些隔阂和恐惧,同时医护人员要给予安慰和鼓励,如“你很坚强”、“很努力”等口头安慰。

2.2消除患者的恐惧作为医护工作者,我们要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服务宗旨。在生活上要多给予关心和帮助,做好健康宣教。在进行各项操作时要做到准确无误,做到娴熟,要讲求成功率,以增加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对其将要做的各项检查和治疗以及如何做都要讲清楚。一方面可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治疗措施;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因对各种检查和治疗的不了解而带来的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2.3消除患者焦虑、烦躁、悲观失望的心理用温暖、亲切、诚恳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焦虑、悲观失望的原因。在尽可能条件下协助社会各方面关系帮助、解决患者的实际因难,以减轻其心理负担。

2.4调动患者的主动性人多多少少都有对发生在他周围的情况有控制能力的需要。医护人员要让患者知道疾病的康复只靠治疗是不够的,其主要方面还要依赖患者自己的努力,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战胜病魔,不仅靠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靠自己。

2.5就治疗问题与病人保持性的沟通病人由于缺乏医学知识,或对治疗效果、病性反复的担忧,就有了对自己治疗情况、治疗方法进一步了解的需求。因此,医护人员就治疗问题和治疗方法与患者做好沟通。在沟通前,医护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方案,药品的作用、药品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为沟通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沟通的顺利进行。沟通时要避免急躁,主观误断,尊重患者的人格,保护患者的隐私。

3讨论

通过日常工作,认为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有密切关系。有了躯体疾病必然会有相应的心理活动,依据现在“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医学技术,还要依据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同时期表现出的不同心理特征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和疏导,才能更好地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因此在我们忙于做各种治疗时,千万别疏忽了患者的心理特征。

参考文献

[1]袁明云,孙贵荣.重度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6)1794.

[2]秦群霞,张小棉,辛芳琴.对住院皮肤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6(2):124.

[3]寇丽洁,李琳,王艳霞.手术病人的心理特殊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1,25(7):529.

标签:;  ;  ;  

住院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应对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