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际类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成瘾,人格类型,人际关系
人际类型论文文献综述
余迪,王燕,林启我[1](2019)在《西藏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人格类型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网络成瘾对不同人格类型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影响,深入探究网络成瘾与人格类型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大五人格量表(NEO)和人际关系综合量表,分别对500名西藏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开放性和宜人性人格类型在网络成瘾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结论不同人格类型在网络成瘾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中起着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西藏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胡娜[2](2019)在《与他人相处时如何进行情绪调节?——人际情绪调节的几种类型及区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人际情绪调节的背景和基本概念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遇到升职加薪后的愉悦,结婚生子时的激动,当然也会遇到工作受挫后的沮丧,论文被拒后的失落……可是我们不能因为一时心情好坏影响到自己以及他人的生活继续,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情绪调节。我们普遍认为情绪是自己调节的,但有时很多人并不愿意自己独立面对情绪困境,反而会选择与他人分享。例如我们心情不好会请教朋友来安慰我们,(本文来源于《大众心理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雨珩,储淑娴,肖良[3](2019)在《群体大小和人格类型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逐渐完善发展的阶段,对于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这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本文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数据为基础,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明确了群体大小和人格类型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18期)
李岩,林丽[4](2019)在《人际传播的媒介化研究——基于一个新类型框架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大众传播研究忽视了媒介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互联网发轫至今,人际传播的媒介化特点日益显着。以媒介为变量,可建构一个新类别框架:媒介人际传播、媒介化类人际传播和智能人机传播。人际传播媒介化过程中,媒介逻辑形塑了人际传播的类型,塑造了个体交往、家庭互动的新模式,并引发了结构性的社会变化。(本文来源于《编辑之友》期刊2019年04期)
方臻,高雯,黄静静,刘明艳[5](2018)在《社交网站使用动机影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类型差异: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人际信任的多重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考察不同类型的社交网站使用动机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人际信任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654名大学生进行了在线调查。结果发现:(1)信息表达与分享、逃避和潮流时尚叁个社交网站使用动机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社交互动、娱乐放松和习惯性消磨时间叁个社交网站使用动机负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2)网络社会支持在不同的社交网站使用动机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均显着;(3)网络人际信任在信息表达与分享、逃避、社交互动和潮流时尚四个使用动机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显着;(4)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人际信任的链式中介作用在不同的社交网站使用动机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均显着。这些结果表明不同的社交网站使用动机与网络人际信任和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联系存在差异;然而,无论何种使用动机,在社交网站使用中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网络利他行为就会相应增多,或者通过增进网络人际信任间接促进网络利他行为。(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张颖,杨硕[6](2018)在《大学生依恋类型、孤独感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及其与孤独感、人际关系的差异研究,促进学生社会适应性、人格健康的发展。本研究采用成人依恋量表(AAS)、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及UCLA孤独感自评量表对沈阳某大学221名本科生进行测试。表明大学生依恋类型分布为先占型38.5%、拒绝型33.0%、安全型20.4%、恐惧型8.1%;孤独感总分、依恋的亲近维度与性别存在显着正相关,女性的孤独感总分、亲近维度分均大于男性;依恋的亲近维度、人际关系的交往维度差异显着;人际关系总分、交谈维度、待人接物在学科上差异显着,艺体类的学生人际关系较好;非独生子女的焦虑水平较高于独生子女;57.9%的大学生存在人际关系困扰,孤独感均值高于中间值。79.6%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安全的依恋(亲密关系),57.9%以上的大学生存在着人际关系困扰问题,大学生的孤独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本文来源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叶晓璐[7](2018)在《气质类型对高职生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气质自评量表》对某高职院校学生的气质进行科学测定,并归纳出11种气质类型。结果表明:高职生气质类型分布特点为,多血质、黏液质及多重混合质所占比重较高,而胆-黏质、胆-抑质及多-抑质所占比重低;单一气质比混合气质所占比重高;外向气质比内向气质所占比重高。气质类型的分布无性别差异。人际关系在不同的气质类型的高职生中不存在差异。通过研究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及人际交往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夏宇真[8](2018)在《认知闭合需要对大学生不同类型人际冲突及解决方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闭合需要是一种人类稳定的认知特质,它会导致个体在模糊性情境下倾向于产生一种粗放式的信息搜索特点,因而受到目前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广泛关注,成为领域内研究热点之一。前人预测认知闭合需要对人际冲突具有影响,因而本文将从人际冲突这个视角探讨认知闭合需要的两个问题:认知闭合需要对不同类型人际冲突和对人际冲突的解决方式是否具有影响作用。人际冲突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在所难免的社会互动行为,它会较大地影响人际之间的关系。探究认知闭合需要对人际冲突的影响,会增加我们对人际冲突在认知方面的影响因素的了解。当个体处于模糊性情境时,认知闭合需要会让个体在搜索信息时陷入焦虑的情绪状态,从而对个体搜索信息的效率产生影响,这极有可能会影响包含大量模糊信息的人际冲突行为,并进而影响冲突解决方式的选择,本文将对其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本研究使用《认知闭合需要量表》来测量大学生的认知闭合需要水平,使用保证游戏、最后通牒博弈游戏来激发人际冲突,采用指导语来对人际冲突进行分类,通过故事情景法来考察被试的人际冲突解决方式,对调查结果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进行统计,得到了如下研究结论:第一,认知闭合需要对人际冲突现象有着显着的影响,高认知闭合需要个体会有更多人际冲突行为;第二,认知闭合需要对人际冲突主效应显着,在不同类型的人际冲突(利益冲突、价值观冲突)中,高认知闭合需要者都比低认知闭合需要者产生更多的人际冲突行为。第叁,对于人际冲突解决方式,认知闭合需要依然有着显着影响,高认知闭合需要个体在和解与报复两种冲突解决方式中,倾向于选择报复。(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4)
余益兵[9](2018)在《校园人际关系对社会适应类型的预测作用——基于社会适应双功能模型的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全国七城市大型调查数据考察社会适应双功能模型在中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及其校园人际关系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根据全国城市中学生常模数据划分为四种适应类型:适应型(74.1%)、脆弱型(9.9%)、矛盾型(8.8%)和高危型(7.1%);(2)不同适应类型的校园人际关系存在显着差异:在师生关系和同伴友谊的积极指标上,呈现出适应型>矛盾型>脆弱型>高危型,在关系冲突指标上则为高危型>矛盾型>脆弱型>适应型。(3)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校园人际关系不同指标能显着预测不同的适应类型。社会适应双功能模型适用于城市中学生群体,校园人际关系(尤其是同伴友谊)是预测不同适应类型的敏感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8年03期)
曹钰,吴洁清,陶嵘[10](2018)在《人际关系亲密度对大学生妒忌程度及类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人际关系亲密度对大学生妒忌程度及类型的影响。方法:采用情境诱发法诱发被试的妒忌感受,然后对个体的妒忌感受进行测量,实验1通过直接测量法,实验2通过间接测量法。结果:实验1发现个体对高亲密优势他人的妒忌程度显着低于低亲密优势他人,且妒忌类型均为善意妒忌。实验2发现个体对高亲密优势他人的妒忌程度显着高于低亲密优势他人,且对高亲密优势他人为善意妒忌,对低亲密优势他人则为恶意妒忌。结论:人际关系亲密度影响大学生的妒忌情绪程度及类型,且间接测量法比直接测量法对妒忌情绪的测量可能更为真实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人际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人际情绪调节的背景和基本概念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遇到升职加薪后的愉悦,结婚生子时的激动,当然也会遇到工作受挫后的沮丧,论文被拒后的失落……可是我们不能因为一时心情好坏影响到自己以及他人的生活继续,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情绪调节。我们普遍认为情绪是自己调节的,但有时很多人并不愿意自己独立面对情绪困境,反而会选择与他人分享。例如我们心情不好会请教朋友来安慰我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际类型论文参考文献
[1].余迪,王燕,林启我.西藏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人格类型的调节作用[J].西藏科技.2019
[2].胡娜.与他人相处时如何进行情绪调节?——人际情绪调节的几种类型及区别[J].大众心理学.2019
[3].王雨珩,储淑娴,肖良.群体大小和人格类型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9
[4].李岩,林丽.人际传播的媒介化研究——基于一个新类型框架的探索[J].编辑之友.2019
[5].方臻,高雯,黄静静,刘明艳.社交网站使用动机影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类型差异: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人际信任的多重中介作用[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6].张颖,杨硕.大学生依恋类型、孤独感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7].叶晓璐.气质类型对高职生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的影响分析[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8].夏宇真.认知闭合需要对大学生不同类型人际冲突及解决方式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8
[9].余益兵.校园人际关系对社会适应类型的预测作用——基于社会适应双功能模型的检验[J].中国特殊教育.2018
[10].曹钰,吴洁清,陶嵘.人际关系亲密度对大学生妒忌程度及类型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