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剖面论文-尤丽铭

地表剖面论文-尤丽铭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表剖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拼接处理,复杂地表条件,层析静校正,地表一致性反褶积

地表剖面论文文献综述

尤丽铭[1](2019)在《复杂地表条件下大剖面拼接处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塔里木盆地进行区域性综合地震资料解释,我们通过优选该区现有的二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地震大剖面拼接处理,形成了该区的地震大剖面骨干网。此次研究主要通过四个一致性处理:静校正一致性处理,振幅一致性处理,频率一致性处理和速度一致性处理来保证大剖面的无痕拼接。通过一系列技术的实施,很好地解决了以往地震资料由于不同流程不同参数导致的资料品质参差不齐,振幅、频率差异较大,存在严重闭合差的问题。拼接处理后的剖面整体品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地震资料的解释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顾安琪,史忠叶,席党鹏,叶蕴琪,覃祚焕[2](2018)在《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和嫩江组地表剖面介形类生物地层》一文中研究指出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是主要的烃源岩层,记录了丰富的古湖泊信息,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井下岩心,对地表剖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作者在长期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在李家坨子剖面发现了青山口组下部地层,在后金沟、岳王城和申家屯等剖面发现了嫩江组地层。上述地层中均含有较为丰富的介形虫化石,本文对李家坨子剖面和岳王城剖面的初步结果予以报道。李家坨子剖面位于吉林省农安县青山口乡,厚度约20米左右,不见底,顶部和上覆的红层以断层相隔,主要为灰绿色、黄绿色的泥岩夹页岩,含大量的介形虫层,以及少量叶肢介等化石。产于该剖面的介形类化石有Cypridea.dekhoinensis,C.gibbosa,C.bistyloformis,C.tuberculata,C.adumbrata,C.aff.adumbrata,Triangulicypris.tosuosusvar.nota,T.virgata等具瘤的类型和Cypridea.nota,C.fuyuensis,Limnocypridea.succincta,Triangulicypris.torsuosus,T.fertilis,T.similis等光滑的类型,其中优势种为C.dekhrinensis,T.torsuosus,属于Cypridea.dekhoinensis-Limnocypridea.copiosa组合,分布层位为青山口组二段一段顶部-青山口组二段下部。岳王城剖面为嫩江组一段顶部-二段中下部,厚度30m左右,以暗色泥岩夹油页岩为主,并夹一层火山灰,产较为丰富的介形虫、叶肢介等化石。初步识别出Candona prona、Candona delicata、Candona fabiforma、Candona avata、Candoniella alveolata、Candoniella amabila、Daqingella arca、Daqingella ventricastata、Clinocypris postacuta、Clinocypris longulata、Lycopterocypris triangularis、Lycopterocypris valida、 Limnocyprideasubscalariformis、 Periacanthellaportentosa、 Ilyocyprimorphanetchaeva、Mongolocypris magna、Cypridea spiniferusa等介形类化石。(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17)

刘义新,张俊英[3](2018)在《煤矿区地表沉陷速度剖面线计算软件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矿区地表沉陷规律一般采用地表下沉、水平移动、地表倾斜、曲率和地表水平变形等5个指标来描述和分析。随着煤矿高效开采的发展,工作面快速开采可导致地表沉陷的速度快,给地表受护对象带来严重损坏,但缺乏利用"地表沉陷速度"作为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在对"地表沉陷速度"定义的基础上,以此为软件开发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煤矿区地表沉陷速度剖面线计算的软件开发,给出了软件的一些功能和应用。该软件的开发为矿区地表沉陷速度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方便。(本文来源于《煤矿开采》期刊2018年03期)

朱德兵,刘成君,章游斌,周光建,裴俊勇[4](2018)在《近地表地震映像剖面静校正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自然或人文扰动,近地表第四系覆盖层在横、纵向上存在局部低速带,地震映像剖面上有效初至波旅行时增加,当利用钻孔取芯所获得的波速v解释时,会使异常深度增加,从而使剖面失去了利用v提取异常相对深度的背景,容易在资料解释过程中产生误判。文中首先利用射线追踪法模拟出不同偏移距、不同目的层深度、不同地表低速带的地震映像剖面时间场,然后利用直达波初至进行静校正,结果表明:偏移距越大,静校正后目的反射层同相轴的拉伸畸变越严重;在偏移距不变的情况下,目的层深度对静校正时间量几乎无影响;当偏移距与目的层深度不变时,低速体与下覆介质速度差异越大,过剩的静校正量越大。利用互相关法对地震映像剖面进行静校正,校正后的剖面异常与钻探结果相吻合,二者相互印证,证实了利用直达波旅行时差静态校正地震映像剖面的可行性及适用性。(本文来源于《物探与化探》期刊2018年01期)

李康,徐锡伟,江国焰,谭锡斌,赵仕亮[5](2016)在《基于探槽剖面证据探讨1668年郯城地震地表破裂南延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1668年山东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极大损失。该地震产生上百公里的地表破裂,然而由于历史记载的缺失,至今对于该破裂的延伸问题一直存在异议,问题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该破裂是否跨过郯城窑上阶区。本研究主要基于航片及卫星影像解译、野外考察及探槽等方法重点研究了窑上阶区南北两侧断层的活动特征,为解决这一争议提供更多的地质资料约束。具体的,北侧的华侨探槽剖面揭露出新鲜断层泥发育有明显擦痕,显示断层活动具有明显的逆冲分量,南侧的麦坡探槽剖面揭示了U3地层被正断断错,位错量约2m,断层被全新世地层U1覆盖。另外,郯城地震地表破裂向北传播为右阶阶区,而窑上地区为3km宽的左阶阶区。整体上,本研究认为1668年郯城地震地表破裂向南并未穿越窑上阶区,这进一步表明郯庐断裂活动断层具有分段性,不同段落的活动性质具有差异性,因此对郯庐断裂不同段落开展活动特征研究和对比分析,并对不同段落分别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价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震灾防御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白雷超,陈珂,罗明良,林叶彬,周申立[6](2016)在《地表高程剖面特征及其在起伏度分析中的应用——以平行岭谷区华蓥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确定高分辨率、小区域地形起伏度最佳求算区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分析地表高程典型剖面的多尺度特征,继而探索其在确定最佳求算区域中的应用适应性的方法。利用多尺度DEM分析县域地形起伏,以川东平行岭谷区华蓥市为例,基于ASTER GDEM数据,提取高程剖面线。Morlet小波多尺度分解显示,在20~27(600~810m)及42~46(1 260~1 380m)窗口区间小波方差呈现峰值特征。为验证多尺度特征及其在确定地形起伏度最佳分析窗口中的应用,基于30m及90m分辨率的DEM运用邻域统计法求算地形起伏度。均值变点法表明地形起伏度最佳分析窗口分别为27×27(810m)、17×17(1 530m),单元面积分别为0.65km2、2.34km2,接近小波峰值区间,90mDEM求算的地形起伏度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实验表明,高程剖面分析是研究岭谷区地形多尺度起伏特征有效方法之一;其指示的特征尺度,可以与变点法确定的起伏度分析窗口相互对照。(本文来源于《遥感信息》期刊2016年04期)

王国灿,徐义贤,陈旭军,郭纪盛,郁军建[7](2015)在《基于地表地质调查剖面网络基础上的复杂造山带叁维地质调查与建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地质填图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开拓性工作,目前尚无成熟经验可循.对于地球物理和钻探资料相对有限的复杂造山带成矿带地区,区域性的叁维地质结构的揭示更具挑战性.结合西准噶尔克拉玛依后山地区叁维地质填图实践,提出造山带基岩叁维地质填图的基本思路,对具有一定幅面一定比例尺的区域叁维地质填图与建模的方法技术进行了总结,提出针对造山带区域的"基于地表地质调查剖面网络基础上的地质-地球物理-钻孔联合约束的叁维地质调查方法体系",探索实践"基于地表地质调查剖面网络基础上的叁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强调建模的数据基础来自地表基础地质调查的系统路线剖面和实测剖面,即以地表实测地质路线为基础结合地球物理和钻探资料向下合理延拓,从而实现"区域叁维地质填图"概念上的叁维地质结构的数字表达.(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钟世航,孙宏志,王荣,王泽峰[8](2014)在《浅地表物探新方法——极小震-检距超宽频带弹性波连续剖面法》一文中研究指出1.前言浅层地质勘查和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遇到许多重要的地质勘查难题,特别是地质环境安全及预警预报、防灾减灾方面的地质隐患探查缺少对地质小尺度作精细探查的手段。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勘查新技术是行业发展的共同责任。难题1——城市勘查:我国35个城市建地铁城铁、城市中建设大型建筑物、城市中出现许多地质和施工引起的灾害,但因行人、车辆等的振动噪声和地电干扰,使传统的物探技术方法在城市中几乎无(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4: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论文集》期刊2014-10-20)

潘晓健[9](2014)在《水旱轮作体系土壤剖面CH_4和N_2O分布规律及其与地表排放通量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引起的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是当今全球性环境问题。除二氧化碳(C02)之外,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0)被认为最重要的两种温室气体。温室气体CH4和N2O排放是其土壤剖面产生、消耗以及运移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土壤剖面CH4和N2O浓度具有显着的时空异质性。稻田生态系统是这两种温室气体重要的排放源,我国稻田生态系统采用不同的水旱轮作体系,研究相应轮作体系下土壤剖面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气体原位采集系统对不同水旱轮作体系土壤剖面不同深度(7cm、15cm、 30cm和50cm)温室气体进行了为期2年的原位动态监测,研究水旱轮作体系土壤剖面CH4和N2O气体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扩散规律。试验设为单季稻-小麦(R-W)和双季稻-油菜(D-R)两种轮作制度,每种轮作制度分设四个处理:不施N不施秸秆处理(NOS0)、施N不施秸秆处理(N1S0)、施N稻季施低量秸秆处理(N1S1)和施N稻季施高量秸秆处理(N1S2)。结果表明,土壤剖面CH4主要产生于淹水条件下的稻季,旱作小麦和油菜季土壤剖面CH4浓度均较小,各剖面CH4浓度远低于稻季。小麦生长季下层土(30cm和50cm)CH4浓度高于表层土。油菜季土壤剖面CH4浓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稻季土壤剖面CH4主要产生在表层土壤(7cm和15cm),CH4浓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剖面分布规律为7cm≧15cm≧30cm≧50cm。施N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小麦季土壤剖面CH4浓度,但显着增加单季稻各土壤剖面CH4浓度(p<0.05),同时施N显着增加双季稻和油菜生长季表层土壤剖面CH4浓度(p<0.05)。施N配施秸秆增加小麦季各土壤剖面CH4浓度,但显着增加单季稻表层土壤剖面CH4浓度(p<0.05)。施N配施高量秸秆显着增加双季稻和油菜生长季各剖面CH4浓度(p<0.05)。稻季CH4扩散主要发生在表层土壤(0-7cm和7-15cm),由CH4产生区域向土壤深层移动。土壤剖面0-7cm土层CH4扩散通量变化波动较大,稻季生长季前期0-7cm土层CH4扩散通量出现正峰值,7-15cm土层CH4扩散通量出现负峰值。稻季0-7cm土层土壤剖面CH4扩散通量为正值,其它土层剖面CH4的扩散通量均为负值。这主要是土壤不同深度CH4浓度差值大小决定的。水旱轮作体系土壤剖面N2O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各作物生长前期均出现明显的浓度峰值,施加氮肥加大浓度峰值。稻季N2O主要产生在近表层土壤(7cm和15cm),表层土N2O浓度要高于下层土,剖面分布规律为15cm≧7cm≧30cm≧50cm;旱季作物N20主要产生在下层土壤(30cm和50cm)。施N显着增加各作物土壤剖面各土层N2O浓度(p<0.05),配施高量秸秆显着减少单季稻和小麦季近表层土壤N20浓度(p<0.05)。水旱轮作体系各作物土壤剖面0-7cm和7-15cm土层N20扩散通量季节变化波动大,其它土层N2O扩散通量变化趋势平缓。表层土N2O扩散通量要显着高于下层土壤(p<0.05)。施N配施秸秆可以减少各作物表层土N20扩散通量。水旱轮作体系稻季土壤剖面0-7cm土层CH4扩散通量和地表排放通量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但扩散通量的数值略低于地表排放通量。除了2010年油菜季,其它各作物土壤剖面0-7cm土层N2O扩散通量和地表排放通量均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稻季土壤剖面0~7cm土层N20扩散通量要显着高于地表排放通量。旱季作物小麦季土壤剖面0-7cm土层N20扩散通量要显着低于地表排放通量,油菜季则高于地表排放通量。(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4-04-01)

白俊辉,敬兵,万小平,董瑞霞,樊杨栓[10](2011)在《塔中地区垂直地震剖面激发中的地表虚反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表层结构产生虚反射波的机理,在表层起伏变化较大的塔中大沙漠地区垂直地震剖面资料中得到表层虚反射波。据塔中地区地震勘探激发因表层结构产生的地表虚反射波特征,分析消除衰减全程多次虚反射的处理方法。利用垂直地震剖面处理成果结合测井资料,标定识别地震剖面存在的全程虚反射多次波,为地质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体。(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1年03期)

地表剖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是主要的烃源岩层,记录了丰富的古湖泊信息,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井下岩心,对地表剖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作者在长期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在李家坨子剖面发现了青山口组下部地层,在后金沟、岳王城和申家屯等剖面发现了嫩江组地层。上述地层中均含有较为丰富的介形虫化石,本文对李家坨子剖面和岳王城剖面的初步结果予以报道。李家坨子剖面位于吉林省农安县青山口乡,厚度约20米左右,不见底,顶部和上覆的红层以断层相隔,主要为灰绿色、黄绿色的泥岩夹页岩,含大量的介形虫层,以及少量叶肢介等化石。产于该剖面的介形类化石有Cypridea.dekhoinensis,C.gibbosa,C.bistyloformis,C.tuberculata,C.adumbrata,C.aff.adumbrata,Triangulicypris.tosuosusvar.nota,T.virgata等具瘤的类型和Cypridea.nota,C.fuyuensis,Limnocypridea.succincta,Triangulicypris.torsuosus,T.fertilis,T.similis等光滑的类型,其中优势种为C.dekhrinensis,T.torsuosus,属于Cypridea.dekhoinensis-Limnocypridea.copiosa组合,分布层位为青山口组二段一段顶部-青山口组二段下部。岳王城剖面为嫩江组一段顶部-二段中下部,厚度30m左右,以暗色泥岩夹油页岩为主,并夹一层火山灰,产较为丰富的介形虫、叶肢介等化石。初步识别出Candona prona、Candona delicata、Candona fabiforma、Candona avata、Candoniella alveolata、Candoniella amabila、Daqingella arca、Daqingella ventricastata、Clinocypris postacuta、Clinocypris longulata、Lycopterocypris triangularis、Lycopterocypris valida、 Limnocyprideasubscalariformis、 Periacanthellaportentosa、 Ilyocyprimorphanetchaeva、Mongolocypris magna、Cypridea spiniferusa等介形类化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表剖面论文参考文献

[1].尤丽铭.复杂地表条件下大剖面拼接处理方法研究[J].内江科技.2019

[2].顾安琪,史忠叶,席党鹏,叶蕴琪,覃祚焕.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和嫩江组地表剖面介形类生物地层[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3].刘义新,张俊英.煤矿区地表沉陷速度剖面线计算软件开发[J].煤矿开采.2018

[4].朱德兵,刘成君,章游斌,周光建,裴俊勇.近地表地震映像剖面静校正探析[J].物探与化探.2018

[5].李康,徐锡伟,江国焰,谭锡斌,赵仕亮.基于探槽剖面证据探讨1668年郯城地震地表破裂南延问题[J].震灾防御技术.2016

[6].白雷超,陈珂,罗明良,林叶彬,周申立.地表高程剖面特征及其在起伏度分析中的应用——以平行岭谷区华蓥市为例[J].遥感信息.2016

[7].王国灿,徐义贤,陈旭军,郭纪盛,郁军建.基于地表地质调查剖面网络基础上的复杂造山带叁维地质调查与建模方法[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5

[8].钟世航,孙宏志,王荣,王泽峰.浅地表物探新方法——极小震-检距超宽频带弹性波连续剖面法[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4: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论文集.2014

[9].潘晓健.水旱轮作体系土壤剖面CH_4和N_2O分布规律及其与地表排放通量的比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

[10].白俊辉,敬兵,万小平,董瑞霞,樊杨栓.塔中地区垂直地震剖面激发中的地表虚反射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011

标签:;  ;  ;  ;  

地表剖面论文-尤丽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