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食膜因子论文-查绪乐,孙伟,文晋,于新波,黄先智

围食膜因子论文-查绪乐,孙伟,文晋,于新波,黄先智

导读:本文包含了围食膜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BmNPV,关键基因,家蚕幼虫,结构域

围食膜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查绪乐,孙伟,文晋,于新波,黄先智[1](2017)在《家蚕围食膜因子参与抑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入侵》一文中研究指出围食膜(peritrophin membrane,PM)是由昆虫中肠上皮细胞分泌形成,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的半透性膜。围食膜因子(Peritrophins)是从围食膜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围食膜蛋白,在抵抗外源病原物的入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家蚕全基因组数据库,利用同源性搜索和结构域搜索鉴定并克隆了围食膜因子Bm001504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含有1179bp的ORF,编码393个aa,且含有3个几丁质结合结构域(CBDs)。系统发生分析发现Bm001504基因与其他昆虫中围食膜因子聚为一簇,多重序列比对显示几丁质结合结构域中六个半胱氨酸残基高度保守,且半胱氨酸残基间的氨基酸数目符合CX11-17CX5CX9-14CX12CX6-7C。时空表达分析发现Bm001504基因在家蚕幼虫期的中肠特异表达,而幼虫食下感染BmNPV后Bm001504基因的表达显着升高。细胞水平过表达Bm001504基因后感染BmNPV发现病毒关键基因ie1,vp39,p10的表达均受到抑制,而个体水平分别过表达和敲除Bm001504基因后检测过表达和敲除转基因系家蚕感染BmNPV后幼虫存活率及对BmNPV增殖复制的影响,发现过表达Bm001504后转基因家蚕幼虫感染BmNPV后的存活率显着升高,病毒关键基因ie1、vp39和p10的表达量显着降低;敲除Bm001504家蚕幼虫感染BmNPV后的存活率显着降低,病毒关键基因ie1、vp39和p10的表达量显着升高,表明了Bm001504基因能抑制BmNPV的增殖复制。(本文来源于《中国蚕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汇编)》期刊2017-10-26)

查绪乐[2](2017)在《家蚕围食膜因子鉴定及其在BmNPV入侵中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中肠含有一层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的非细胞结构的半透性膜——围食膜(peritrophin membrane,PM),由中肠上皮细胞分泌形成,在整个中肠区域形成sleeve-like结构。昆虫围食膜的结构复杂,组分多样,其中蛋白质是PM的主要成分。围食膜因子是围食膜蛋白中至少含有一个几丁质结合结构域(chitin binding domain,CBD)且能在强变性剂(尿素、盐酸胍等)作用下可被移除的外周蛋白。研究报道围食膜因子在抵抗外源病原物的入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家蚕全基因组数据库,利用同源性搜索和结构域搜索共鉴定了11个围食膜因子基因,并对围食膜因子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信息学分析和基因时空表达分析基础上选定2个在中肠特异表达的围食膜因子Bm001504和Bm009641基因,研究其在外援病原物感染过程中的功能。分析家蚕幼虫食下BmNPV后不同时间点的中肠基因表达,发现Bm001504和Bm009641基因的表达呈显着变化。构建两个基因的过表达载体,检测细胞水平过表达基因后对BmNPV增殖复制的影响,发现过表达Bm001504和Bm009641基因均能抑制BmNPV的增殖复制。在个体水平对Bm001504基因分别敲除和过表达后,检测BmNPV对转基因系家蚕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家蚕围食膜因子的基因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本文利用同源性搜索和结构域搜索在家蚕全基因组数据库中共鉴定了40个同源基因。去除3个含Glyco_hydro_18保守结构域的几丁质酶、4个含mucin结构域的肠粘蛋白、3个含Polysacc_deac_1保守结构域的几丁质去乙酰基酶、13个含有一个CBD的类围食膜因子表皮蛋白CPAP1以及6个含有3个CBDs的CPAP3后,最终得到11个围食膜因子基因。系统发生分析发现围食膜因子基因中同一基因的不同CBDs多聚为一簇。与赤拟谷盗中围食膜因子基因中CBD的多重序列比对发现半胱氨酸残基之间氨基酸的数目符合以下模式:CX11-17CX5CX9-14CX12CX6-7C。2、家蚕围食膜因子的基因表达利用本实验室已有芯片表达数据对家蚕围食膜因子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Bm001504、Bm009641、Bm011851在幼虫期中肠特异高量表达,且食下感染BmNPV后表达显着上调。RT-PCR结果与芯片表达数据相似。推测Bm009641和Bm001504基因参与BmNPV感染,选定为研究的靶标基因。克隆两个基因全长,其编码氨基酸有信号肽且有多个N-和O-连接糖基化位点。qRT-PCR检测家蚕幼虫食下Bm NPV后基因表达变化,发现Bm001504基因在感染BmNPV6h、8h、12h、24h、72h后上调表达,Bm009641基因在感染BmNPV6h、8h、24h上调表达,显示两个基因可能在BmNPV的入侵中有重要功能。3、家蚕围食膜因子基因在BmNPV入侵中的功能研究分别构建Bm001504和Bm00964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细胞水平过表达Bm001504和Bm009641基因后检测对BmNPV增殖复制的影响,发现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BmNPV增殖复制必需基因ie1、vp39和p10的表达量均显着降低,表明Bm001504、Bm009641基因在细胞水平可抑制病毒的增殖复制。在个体水平过表达和敲除Bm001504基因后,检测转基因系家蚕感染BmNPV后幼虫存活率及对Bm NPV增殖复制的影响,发现过表达Bm001504基因后转基因家蚕幼虫感染BmNPV后的存活率显着升高,病毒关键基因ie1、vp39和p10的表达量显着降低;敲除Bm001504基因后家蚕幼虫感染BmNPV后的存活率显着降低,病毒关键基因ie1、vp39和p10的表达量显着升高。研究发现Bm001504和Bm009641基因在保护家蚕免受外源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后续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7-05-18)

蔡秋月[3](2007)在《围食膜因子的分子结构及其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围食膜是昆虫中肠细胞分泌的非细胞性半透膜,主要由几丁质和蛋白质组成,依据蛋白质与围食膜结合的紧密程度,将可溶于强变性剂的蛋白称为围食膜因子(peritrophin)。本文综述了peritrophin-44、peritrophin-48、peritrophin-95、peritrophin-55、peritrophin-30、peritrophin-15、Ag-Aper1和IIM的序列结构、生化功能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新的围食膜分子结构模型。(本文来源于《广西轻工业》期刊2007年06期)

围食膜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昆虫中肠含有一层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的非细胞结构的半透性膜——围食膜(peritrophin membrane,PM),由中肠上皮细胞分泌形成,在整个中肠区域形成sleeve-like结构。昆虫围食膜的结构复杂,组分多样,其中蛋白质是PM的主要成分。围食膜因子是围食膜蛋白中至少含有一个几丁质结合结构域(chitin binding domain,CBD)且能在强变性剂(尿素、盐酸胍等)作用下可被移除的外周蛋白。研究报道围食膜因子在抵抗外源病原物的入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家蚕全基因组数据库,利用同源性搜索和结构域搜索共鉴定了11个围食膜因子基因,并对围食膜因子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信息学分析和基因时空表达分析基础上选定2个在中肠特异表达的围食膜因子Bm001504和Bm009641基因,研究其在外援病原物感染过程中的功能。分析家蚕幼虫食下BmNPV后不同时间点的中肠基因表达,发现Bm001504和Bm009641基因的表达呈显着变化。构建两个基因的过表达载体,检测细胞水平过表达基因后对BmNPV增殖复制的影响,发现过表达Bm001504和Bm009641基因均能抑制BmNPV的增殖复制。在个体水平对Bm001504基因分别敲除和过表达后,检测BmNPV对转基因系家蚕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家蚕围食膜因子的基因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本文利用同源性搜索和结构域搜索在家蚕全基因组数据库中共鉴定了40个同源基因。去除3个含Glyco_hydro_18保守结构域的几丁质酶、4个含mucin结构域的肠粘蛋白、3个含Polysacc_deac_1保守结构域的几丁质去乙酰基酶、13个含有一个CBD的类围食膜因子表皮蛋白CPAP1以及6个含有3个CBDs的CPAP3后,最终得到11个围食膜因子基因。系统发生分析发现围食膜因子基因中同一基因的不同CBDs多聚为一簇。与赤拟谷盗中围食膜因子基因中CBD的多重序列比对发现半胱氨酸残基之间氨基酸的数目符合以下模式:CX11-17CX5CX9-14CX12CX6-7C。2、家蚕围食膜因子的基因表达利用本实验室已有芯片表达数据对家蚕围食膜因子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Bm001504、Bm009641、Bm011851在幼虫期中肠特异高量表达,且食下感染BmNPV后表达显着上调。RT-PCR结果与芯片表达数据相似。推测Bm009641和Bm001504基因参与BmNPV感染,选定为研究的靶标基因。克隆两个基因全长,其编码氨基酸有信号肽且有多个N-和O-连接糖基化位点。qRT-PCR检测家蚕幼虫食下Bm NPV后基因表达变化,发现Bm001504基因在感染BmNPV6h、8h、12h、24h、72h后上调表达,Bm009641基因在感染BmNPV6h、8h、24h上调表达,显示两个基因可能在BmNPV的入侵中有重要功能。3、家蚕围食膜因子基因在BmNPV入侵中的功能研究分别构建Bm001504和Bm00964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细胞水平过表达Bm001504和Bm009641基因后检测对BmNPV增殖复制的影响,发现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BmNPV增殖复制必需基因ie1、vp39和p10的表达量均显着降低,表明Bm001504、Bm009641基因在细胞水平可抑制病毒的增殖复制。在个体水平过表达和敲除Bm001504基因后,检测转基因系家蚕感染BmNPV后幼虫存活率及对Bm NPV增殖复制的影响,发现过表达Bm001504基因后转基因家蚕幼虫感染BmNPV后的存活率显着升高,病毒关键基因ie1、vp39和p10的表达量显着降低;敲除Bm001504基因后家蚕幼虫感染BmNPV后的存活率显着降低,病毒关键基因ie1、vp39和p10的表达量显着升高。研究发现Bm001504和Bm009641基因在保护家蚕免受外源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后续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围食膜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查绪乐,孙伟,文晋,于新波,黄先智.家蚕围食膜因子参与抑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入侵[C].中国蚕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汇编).2017

[2].查绪乐.家蚕围食膜因子鉴定及其在BmNPV入侵中的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7

[3].蔡秋月.围食膜因子的分子结构及其功能[J].广西轻工业.2007

标签:;  ;  ;  ;  

围食膜因子论文-查绪乐,孙伟,文晋,于新波,黄先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