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强夯工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强夯法,夯点间距,夯击点,夯击次数
强夯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赵立军[1](2019)在《浅析施工中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工艺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强夯法理论概述(一)强夯法的定义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法国梅那尔公司在重锤夯实基础上创造的一种动力加固地基的方法。它使用吊升设备将很重的锤(一般为8—40t)起吊至较大高度(一般为8—40m)后,使其自由落下,产生巨大的冲击能量(一般为1100—4000kJ,最大可达8000k3)作用于地基,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在一定范围内使地基的强度提高,压缩性降低,改善地基的受力性能。(二)强夯法基本原理(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S1期)
杨金龙[2](2019)在《预成孔置换强夯法施工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成孔置换强夯法是一种用于处理软弱土地基的施工工艺,能够有效地解决强夯置换法存在的置换墩体着底情况不良与地基工后沉降量大的问题,具有工期短、造价低与绿色环保等优点。本文介绍预成孔置换强夯法的施工方法与工艺原理,并将其与强夯置换进行地基处理效果的对比与分析。(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9年14期)
王中,柳延江[3](2019)在《抛石棱体分层强夯工艺在重力式码头施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力式码头前后轨道梁的沉降差异是港口建设的难题。前轨道梁作用在沉箱上,沉降量不大,沉降过程在施工期基本能够完成;后轨道梁一般作用在棱体上,考虑到沉箱的安全,一般不采取夯实处理措施,靠回填料自身密实,导致在使用期沉降量明显大于前轨,影响设备运行。若采取灌注桩基础,由于灌注桩需要穿透块石或开山石的棱体,给灌注桩施工带来很大难度。以国投曹妃甸煤码头续建工程为例,采用棱体陆上、水下多层强夯工艺,有效缓解了前后轨道梁沉降差异的问题,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类似工程结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9年S1期)
张春林[4](2019)在《风沙干旱环境下戈壁土强夯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强夯法处理地基的工作原理,并针对新建铁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S-16标风沙干旱环境下的戈壁土进行了强夯法加固地基的试验研究,分析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和加固深度前提下,强夯夯能、夯击遍数、地表沉降量等项工艺参数的关系,以指导后续地基处理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9年08期)
徐忠伟[5](2019)在《强夯地基施工工艺与监理质量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基施工技术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处理方式便是强夯地基,同一种构件通过这种强夯处理不仅能够大幅度使地基土的强度提高,从而保证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还能够较大程度上减少高能耗建筑材料的使用,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使施工成本尽可能降低,不过这种施工工艺和其他工艺相比较为复杂,因而该施工工艺不能大规模使用。针对强夯地基的施工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其监理质量控制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此希望能够为日后的施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07期)
郭亚明[6](2018)在《探究高速铁路软土地基的抛填片石和强夯施工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发展,为满足人民更快捷更舒适更环保的出行需求,自2004年以来我国对高速铁路的建设不断加强,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发出了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的号令,高速铁路将在国家交通网中日益呈现骨干作用。高铁的技术标准对路基工后沉降提出了严苛要求,使得在高铁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成为了保证各项技术指标的重中之重。选择合适的软土地基施工工艺以满足工后沉降标准,确保高铁安全高效运行,使旅客生命与财产安全得到保障。因此,本文主要探讨高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抛填片石和强夯施工工艺。(本文来源于《人民交通》期刊2018年10期)
周俐慧[7](2018)在《真空预压联合低能级强夯地基处理施工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沿海地区静海吹填土工程不断增多,吹填土具有地质复杂、含水量高、地下水埋藏浅、表层承载力低难以满足建筑地基承载力要求等特点,在中化泉州100万t/年乙烯及炼油改扩建项目主厂区场地1号区地基预处理工程采取真空预压联合低能级强夯的加固方法,将强夯技术与真空预压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的技术优势,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20 k Pa,达到了设计要求,取得了较好的加固效果。(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22期)
韩进宝[8](2018)在《大块石分层强夯填筑工艺现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东航站区及第叁跑道建设工程为依托,对大块石分层强夯填筑施工中,上层填筑体强夯处理对下层夯间土的加固作用进行了现场试验,并进行了超重型动力触探和固体体积率(及干密度)检测。检测结果表明,上层填土强夯对下层夯间土有明显的加固作用。上层填筑体强夯后,下层夯间土随深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1.5m深度处加固效果最明显;与固体体积率(及干密度)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松铺厚度4m、进行一遍4m×4m的3000kN·m能级点夯的填筑工艺,可满足机场工程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张昊[9](2018)在《强夯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强夯地基处理是地基施工技术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同构强夯来增强地基土强度,从而有效利用土体资源,减少高能耗建筑材料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同时能够提升地基的施工质量,而其施工工艺本身比较复杂,使得其适用范围受到一定局限。本文主要对强夯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其施工参数控制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为地基施工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辛德武[10](2018)在《浅谈不良地震液化土强夯法的施工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液化土作为山东黄泛平原主要不良地质缺陷之一,主要采用冲击碾压、挤密碎石桩、强夯进行处理。通过对K157+576.25~K157+602.5段的强夯施工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地基土体强度或承载力的提高,利用大吨位夯锤对土体的夯击压缩作用和土体受冲击后的液化重组,对提高土体强度所起的作用是重要的。采用强夯法施工可以有效的处理液化土,提高土体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四川水力发电》期刊2018年02期)
强夯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预成孔置换强夯法是一种用于处理软弱土地基的施工工艺,能够有效地解决强夯置换法存在的置换墩体着底情况不良与地基工后沉降量大的问题,具有工期短、造价低与绿色环保等优点。本文介绍预成孔置换强夯法的施工方法与工艺原理,并将其与强夯置换进行地基处理效果的对比与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强夯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1].赵立军.浅析施工中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工艺方法[J].建筑技术开发.2019
[2].杨金龙.预成孔置换强夯法施工工艺研究[J].居舍.2019
[3].王中,柳延江.抛石棱体分层强夯工艺在重力式码头施工中的应用[J].水运工程.2019
[4].张春林.风沙干旱环境下戈壁土强夯工艺研究[J].交通世界.2019
[5].徐忠伟.强夯地基施工工艺与监理质量控制研究[J].山西建筑.2019
[6].郭亚明.探究高速铁路软土地基的抛填片石和强夯施工工艺[J].人民交通.2018
[7].周俐慧.真空预压联合低能级强夯地基处理施工工艺[J].山西建筑.2018
[8].韩进宝.大块石分层强夯填筑工艺现场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8
[9].张昊.强夯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控制[J].山东工业技术.2018
[10].辛德武.浅谈不良地震液化土强夯法的施工工艺[J].四川水力发电.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