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扬州城市现代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厉以宁,扬州经济,增长速度,建城
扬州城市现代化论文文献综述
邹平,刘冠霖[1](2015)在《厉以宁:“星月从来故土明”》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 今年是扬州建城2500周年。在海内外,有无数扬州乡贤,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创造了令人骄傲的成果,也为扬州这座城市赢得了无数赞誉。他们从扬州走出去,时刻在关心关注着家乡的发展,魂牵梦绕着扬州的一草一木。今起,本报推出“迎接建(本文来源于《扬州日报》期刊2015-03-18)
朱韫慧[2](2009)在《扬州文化与扬州城市现代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扬州文化,作为一个发展着的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扬州市民和国内外的学者所关注和熟悉,并且随着文化博览城的打造而成为一个热点现象,但是许多人对扬州文化的兴趣只停留在表层的城市景观、社会风俗、盐商文化、园林建设和名胜古迹。因此,对扬州文化与城市现代化的研究还是个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立足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时代为背景,运用和谐社会和城市现代化理论为基础,揭示扬州文化与扬州城市现代化的关系。基本框架是:第一部分,从时间和地域两条主线,梳理扬州文化的发展历程;界定扬州文化、城市现代化的内涵,介绍扬州城市现代化的现状;同时,简要分析扬州文化与扬州城市现代化的关系。第二部分,阐述扬州文化的六个特征,包括开放创新与封闭并存、和谐的理念、崇教重贤的文化氛围、亦雅亦俗的价值取向、于细微处体现的精致性、可持续的发展态势,以史论结合的方法辩证地论述了扬州文化中积极与消极的因素。第叁部分,从经济发展、政治建设、城市建设、社会进步四个方面论述了扬州文化对扬州城市现代化的推动。第四部分,通过对扬州传统的商业文化、休闲文化、小生产者文化以及社会建设意识相对滞后等方面的阐述,揭示扬州文化对扬州城市现代化的阻滞因素,并结合实际,进行了合理的理论分析。第五部分,以温州、昆山、常州的城市文化特色融合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例证,从发展现代工业、完善“人”的现代化、协调城市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同步进行叁个方面,提出了扬州文化与扬州城市现代化互动交融的实现途径。(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9-05-01)
钱军[3](2009)在《文如诗城如画——《柔橹轻篙:扬州早期城市现代化之路》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扬州曾经在农耕中国较早孕育了以商贾文化为内涵的现代性因素。"新城花开映水明,旧城花也弄春晴。二分明月多情种,半照新城半旧城。"(郎葆辰(本文来源于《团结》期刊2009年02期)
叶美兰[4](2006)在《试析制约扬州城市现代化的主观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扬州城市现代化缓慢的原因包括主客观两方面,本文从主观方面入手,分析了制约扬州城市现代化缓慢的四个关键因素,它们是畸形消费形态、政府权力运作对现代化进程的“否定”、绅商阶层陈旧的保守意识和扬州人的“虚子”心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等。(本文来源于《学海》期刊2006年01期)
叶美兰[5](2004)在《近代扬州城市现代化缓慢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扬州城市在外部冲击及示范下内部结构开始解体,从而导致城市性质发生现代化转型。然而与周边城市相比,其城市现代化的步伐是极其缓慢的。究其原因主要有叁点:一是传统交通优势的丧失;二是畸形消费形态的影响;叁是近代扬州人陈旧保守意识的阻碍。(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4期)
叶美兰[6](2003)在《近代扬州城市人口结构的变迁与城市现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明初沿海沿江地区的人口迅速增长,根据台湾历史学家李国祁的研究,上海1828至1934年间人口增长的高峰是1910年至1930年,其增长率为49.97%。无疑,在这类城市中,由移民带来的人口迅速增长使得这类城市人口高度城市化,并由此引发了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不过,扬州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一、近代扬州城市人口的变迁 清朝初年,扬州经过“屠城十日”的浩劫,城市人口锐减。清王朝统治稳定后,人口增长较快,至嘉(本文来源于《江苏地方志》期刊2003年06期)
叶美兰[7](2001)在《封闭:中国近代城市现代化困境的症结——以扬州为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盐商消费集团的解体 ,传统交通优势的丧失 ,是近代扬州城市现代化缓慢的物化缘由 ;政府权力运作的“否定”,陈旧的保守意识的阻碍 ,则是其更为深层的话语(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辑刊》期刊2001年06期)
扬州城市现代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扬州文化,作为一个发展着的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扬州市民和国内外的学者所关注和熟悉,并且随着文化博览城的打造而成为一个热点现象,但是许多人对扬州文化的兴趣只停留在表层的城市景观、社会风俗、盐商文化、园林建设和名胜古迹。因此,对扬州文化与城市现代化的研究还是个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立足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时代为背景,运用和谐社会和城市现代化理论为基础,揭示扬州文化与扬州城市现代化的关系。基本框架是:第一部分,从时间和地域两条主线,梳理扬州文化的发展历程;界定扬州文化、城市现代化的内涵,介绍扬州城市现代化的现状;同时,简要分析扬州文化与扬州城市现代化的关系。第二部分,阐述扬州文化的六个特征,包括开放创新与封闭并存、和谐的理念、崇教重贤的文化氛围、亦雅亦俗的价值取向、于细微处体现的精致性、可持续的发展态势,以史论结合的方法辩证地论述了扬州文化中积极与消极的因素。第叁部分,从经济发展、政治建设、城市建设、社会进步四个方面论述了扬州文化对扬州城市现代化的推动。第四部分,通过对扬州传统的商业文化、休闲文化、小生产者文化以及社会建设意识相对滞后等方面的阐述,揭示扬州文化对扬州城市现代化的阻滞因素,并结合实际,进行了合理的理论分析。第五部分,以温州、昆山、常州的城市文化特色融合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例证,从发展现代工业、完善“人”的现代化、协调城市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同步进行叁个方面,提出了扬州文化与扬州城市现代化互动交融的实现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扬州城市现代化论文参考文献
[1].邹平,刘冠霖.厉以宁:“星月从来故土明”[N].扬州日报.2015
[2].朱韫慧.扬州文化与扬州城市现代化研究[D].扬州大学.2009
[3].钱军.文如诗城如画——《柔橹轻篙:扬州早期城市现代化之路》评介[J].团结.2009
[4].叶美兰.试析制约扬州城市现代化的主观因素[J].学海.2006
[5].叶美兰.近代扬州城市现代化缓慢原因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6].叶美兰.近代扬州城市人口结构的变迁与城市现代化[J].江苏地方志.2003
[7].叶美兰.封闭:中国近代城市现代化困境的症结——以扬州为个案[J].社会科学辑刊.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