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长春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晓关中学445508
【摘要】就当前形势来看,移动终端已经普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就物理实验教学来讲,微课的使用为其带来很大的便利,有效提高了物理实验教学效率,就微课堂来讲,它是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新型产物,是一种课堂活动形式。现阶段,这种新型课堂活动形式已经引入到多数物理实验教学课堂中,这种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本文主要对微课堂应用在物理教学中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并且就其对物理教学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微课堂;物理焦旭;学习兴趣;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5-013-01
微课堂的出现为我国的物理教学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使其教学效率逐年提高。就国外微课堂来讲,其课堂时间通常维持在30分钟到60分钟之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国外教师通常将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建设上,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黄精。将微课堂带入到我国物理教学中之后,同事也将物理课程的结构变得更是具体和实用,这对于学生物理学习来讲是非常关键的。
一、微课堂的应用要注重结合教学现状
微课堂教学形式具备其他教学形式缺乏的独立特性,但是这种教学形式也是要必须建立在物理课堂教学基础知识之上的,反之则很那起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就物理教学来讲,在实用微课堂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来进行,要对每名学生物理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并能够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全面的角度进行物理课件设计。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对教学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将知识点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并为每一类添加课程主题,微课堂不仅能够对单一的知识点进行单一讲述,还能够将其与所有知识点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构建出简单易懂的知识构架,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物理成绩来讲是有很大帮助的。
微课堂教学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例如,教师在教课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好奇心,并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了解情况,如果学生了解程度较高则可以将微课堂课件制作的更加精简,如果了解较少则需要做的更加全面和具体。主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微课堂的教学备课。才能够更加程度的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二、微课堂的应用主要注重课程内容的设计
微课堂相对来讲其教学实践有限,通常在十分钟以内,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堂课件时必须抓住重要的知识点,同时还要符合当下课堂教学的内容。这样学生们才能更大程度的学习到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微课堂的教学价值。从而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知道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来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在微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通过问题来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来,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这样能够使得微课堂发挥更大的教学价值,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微课堂的应用要实现资源共享
在微课堂应用偶成中,老师要与学生共享优质资源,促使初中生的物理思维得到锻炼,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物理微课堂的教学中,教育人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并将嘻嘻技术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从传统的物理教学情况中,主要以老师讲,学生听位置,然而大量复杂的物理实验让学生难以理解透彻,导致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低下,因此,教学人员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微课堂讲物理实验过程简单化、精细化、善于找出其中的重点,使知识结构变得更加简单,学生的学习也会相对比较轻松。
四、微课堂的应用要与物理实验相结合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主要还是通过物理实验来进行教学,对于初中的物理教学方法,不能只是让学生单纯的掌握理论知识,而要注重培养死神的实践能力,微课堂的设计要与初中物理实验结合起来,可利用微课堂视频,向学生展示物理实验过程。微课堂的出现为我国的物理教学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使其教学效率逐年提高。就国外微课堂来讲,其课堂时间通常维持在30分钟到60分钟之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国外教师通常将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建设上,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黄精。将微课堂带入到我国物理教学中之后,同事也将物理课程的结构变得更是具体和实用,这对于学生物理学习来讲是非常关键的。
微课堂是一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老师在其中仅是起到辅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形式的应用有利于对物理课堂结构以及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使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需求,对学生的物理思维,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微课堂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较好,有利于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邹辉祥.浅谈投影和微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月刊,2007(12):62-62.
[2]滕现廷.浅析微视频资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高中数理化,2016(4):31-31.
[3]林志臻,刘玉树.新形势下“微课程”的产生及在物理教学上的运用[J].中学理科园地,2016,1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