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体论文-邓菀莛

传记体论文-邓菀莛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记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梁启超,传记体散文,文体特性,文体功用

传记体论文文献综述

邓菀莛[1](2016)在《梁启超传记体散文的文体意识与文化心理探赜》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是20世纪的风云人物,他的传记体散文反映了近代传记体散文的过渡时代特性,展现了独特的文体意识与功用意识,并揭示出梁启超特定时期的文化心理及审美偏向。(本文来源于《励耘学刊(文学卷)》期刊2016年02期)

张澍树[2](2016)在《论“拟传记体”散文在唐宋时期的历史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写《大人先生传》,虚拟抽象人物来表达其思想,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是以阮籍《大人先生传》为代表的虚拟传记。通过对唐宋历史时期类似文章的梳理,进行纵向的比较研究,理清这一思想人格化表达方式发展变化的脉络及其背后的原因,了解这一文学写作方式的发展以及对后世文学家产生的深刻影响。(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29期)

闻艺[3](2016)在《从“晋公子重耳之亡”看《左传》中的传记体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作者不确切,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被认为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和《春秋》一样都是编年体史书。但《左传》其中的某些内容事实上也蕴含着传记体史书的成分。《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作者不确切,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是一部伟大的编年体历史着作。但其中也蕴含着传记体史书的成分。在瞿林东先生的《中国史学史纲要》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6年16期)

[4](2015)在《欢迎订阅传记体《上海船长》》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船长是航运中心建设的精英。本书以传记体记录了跨越了两个世纪的40多位船长的传奇人生和重大贡献,是中国近现代航运史的缩影。全书近四十万字,后附招商局各发展阶段船型介绍。上海市航海学会编辑并推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订购电话:021-65967009(兼传真)罗老师;021-65194998(兼传真)吴老师(本文来源于《航海》期刊2015年06期)

王毅[5](2015)在《全真教传记体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真教大行于金元两代,是道教中非常重要的宗派,后世产生了不少以全真宗师为描写对象的传记体小说,以《七真祖师列仙传》、《七真因果传》、《金莲仙史》、《金莲正宗仙源像传》等作品为代表,笔者通过对全真教传记体小说的研究,就小说中的描写与史实相互对照,同时全面分析小说的文体特征、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考察全真教与小说的互动关系。从文体上看,全真教传记体小说别具一格。有的采用图文结合的写作方式,使人耳目一新,反映了全真教不断世俗化、民间化的过程。如《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在叙述全真教的宗师们的相貌以及生平事迹时附上各自的画像,形态各异的画像展现出人物丰富饱满的个性特征,使道教神仙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全真教传记体小说的作者在创作时力求真实,借鉴史传的叙事传统,然而在塑造人物形象及其传奇经历的时候,又增加许多作者主观的夸张和想象,有利于弘扬全真教义及全真教在民间的更广泛传播。在道教传记小说的发展史上,突破了单纯以宣扬教理为要旨的枯燥无味的叙事传统。全真教传记体小说,也较好地处理了历史与虚构的关系,作者一方面记录全真教的创立和真实的人物事迹,力求做到确凿可信,使故事具有说服力;另一方面,在小说的叙事因素中加入想象和虚构,使得人物形象更丰满和具有个性,故事情节更有趣和生动。在思想内涵上,全真教传记体小说主要宣扬性命双修的修炼宗旨和功行具备的修行观念。“叁教合一”的主张在小说中也有很多的表现。在艺术特色上,《七真祖师列仙传》、《七真因果传》和《金莲仙史》已经具备了较成熟的小说形态,在人物语言中使用了大量的口语、俚语,兼有插科打诨的腔调,使得作品基调诙谐幽默,大大弱化了小说的宗教色彩。此外,小说中还大量使用莲、桃、寺庙等意象,强化小说的表现力,为情节的发展推波助澜。同时小说中穿插了不少的诗、词、曲等韵文,反复阐述全真教的修炼思想和方法。(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5-11-10)

王侃[6](2015)在《论现代中国小说对传记体的戏仿和拟用——现代中国小说修辞研究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史传是中国小说重要的源头之一。《左传》《史记》等史传典籍,以及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逸史、稗史,不仅为中国小说积聚了丰富的叙事经验,同时也为中国小说提供了与史传传统紧相缠绕的文类与修辞。无论是成熟于唐传奇的文言小说,还是成熟于宋元话本的白话小说,无不回荡在"史传"与"演义"的双重维度之间。近代以来,在梁启超等大倡"小说界革命"之后,小说这一文类——如鲁迅所说——迅速成为文坛的"主脑"。鲁迅以《狂(本文来源于《创作与评论》期刊2015年12期)

孟晖,贺桂花[7](2015)在《论人物传记与“传记体小说”的区别》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新时期,我国文坛传记创作呈现持续升温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一些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得以传播。但传记创作也出现一些误区。一些以传记形式出现的小说,也被看成是人物传记。两者虽然形式上相似,其实有着本质的不同,传记讲究真实性,而传记体小说可大量采用想象、虚构等文学手法,混淆两者容易以讹传讹,使得一些史料真假莫辨。同时还要警惕后现代主义对传记写作的解构,使传记保有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和地位。(本文来源于《运城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王侃[8](2014)在《戏仿和拟用:传记体与现代中国小说修辞》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史传是中国小说的重要源头,现代中国小说也受惠于中国史传传统,尤其在文体层面上深受传记的影响。本文以鲁迅的《阿Q正传》、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以及1990年代中国女性小说的重要代表作为例,试图说明:对传记体的戏仿、挪用和拟用,不仅揭开了现代中国小说的序幕,也形成了现代中国小说别开生面的修辞。(本文来源于《现代传记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包峰[9](2013)在《且把光彩留后人——漫谈传记体文献剧《弘一法师》剧本的艺术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上海戏剧学院推出了传记体文献话剧《弘一法师》,我有幸看到了从剧本创作到正式演出的全过程,受益匪浅,尤其对编剧曹路生老师的剧本创作,更是敬慕。总想写一篇文章,不敢说是评论,只是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出来发表,亦算是斗胆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敢于把弘一法师的生平事迹写成话剧剧本的人,一定是位有心的人。弘一法师,本名李叔同,在中国的现代史上是一位极富盛名的传奇式人物,把这样一位人物的形象搬上话剧舞台,的确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举。有人说"话剧应该是表现弘一法师最上佳的艺术形式",可是我却觉得,用话剧表现弘一法师,实在是一件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上半月)》期刊2013年11期)

曹芳[10](2013)在《《从知性到灵性》传记体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告是笔者对传记体文章进行的翻译项目实践。本翻译项目为韩国第一届文化部长官,现年80岁高龄的李御宁博士所着的《从知性到灵性》一书的第二十节至第叁十节部分。讲述的是作者李御宁叙述了自己从知性领域到灵性领域转移的过程以及进入灵性世界后所得到的一些感悟和观点,同时也阐述了韩国文化与西方国家甚至说东亚国家之间的差异和认知上的不同。项目内容是以宗教为背景,并大量引用了作者的诗歌、信件、日记、演讲稿等内容,形式多样化,是值得实践的难得素材。对传记体的翻译工作和研究成果在翻译实践研究领域仍为空白,此书的翻译工作将为翻译界扩展实践领域。另外,以宗教为背景的书籍存在两面性,这就要求笔者在翻译中要做到绝对地忠实原文作者的思路,不能带有思想偏袒性。翻译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项目情况介绍、项目进行过程、重点案例分析、翻译实践总结。项目情况介绍部分中,重点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项目的特点和国内外现状;项目进行过程中,主要提到译前准备工作、翻译工作进程、确保翻译质量的方法以及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重点案例分析中,主要列举了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和思路,主要分为词语翻译分析、句子翻译分析、宗教相关翻译分析、诗歌翻译分析和翻译感悟;最后一部分是翻译实践总结。笔者在翻译过程中结合翻译理论和文体特点进行浅以下报告描述了翻译全过程,并列举典型译文,结合传记体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与合译者共同商讨,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通过此次项目实践,笔者对翻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首先,项目选好后,要多搜集有关该项目的信息和资料,对项目的翻译有很大帮助。其次,译前准备工作应做好,参考书的阅读、翻译工具的准备必不可少。再次,做到态度认真,不得有丝毫马虎。项目翻译后要多次、反复进行修改和敲定。最后,要多向导师请教,听取导师建议,完善项目翻译,并与合译者做好团队工作。总之,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可以将理论学习的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以理论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验证理论,同时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运用技巧,进一步提高翻译水平。此外,本书作为韩国文学翻译研究院公开招募的项目,至今未发现中文译本,希望通过此书的翻译可以申请到项目许可,为翻译实践提供更高层次的平台。(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3-05-28)

传记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写《大人先生传》,虚拟抽象人物来表达其思想,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是以阮籍《大人先生传》为代表的虚拟传记。通过对唐宋历史时期类似文章的梳理,进行纵向的比较研究,理清这一思想人格化表达方式发展变化的脉络及其背后的原因,了解这一文学写作方式的发展以及对后世文学家产生的深刻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记体论文参考文献

[1].邓菀莛.梁启超传记体散文的文体意识与文化心理探赜[J].励耘学刊(文学卷).2016

[2].张澍树.论“拟传记体”散文在唐宋时期的历史演变[J].青年文学家.2016

[3].闻艺.从“晋公子重耳之亡”看《左传》中的传记体因素[J].知识文库.2016

[4]..欢迎订阅传记体《上海船长》[J].航海.2015

[5].王毅.全真教传记体小说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

[6].王侃.论现代中国小说对传记体的戏仿和拟用——现代中国小说修辞研究之一[J].创作与评论.2015

[7].孟晖,贺桂花.论人物传记与“传记体小说”的区别[J].运城学院学报.2015

[8].王侃.戏仿和拟用:传记体与现代中国小说修辞[J].现代传记研究.2014

[9].包峰.且把光彩留后人——漫谈传记体文献剧《弘一法师》剧本的艺术创作[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

[10].曹芳.《从知性到灵性》传记体翻译实践报告[D].烟台大学.2013

标签:;  ;  ;  ;  

传记体论文-邓菀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