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接装置论文-王川川,魏广娟,康帅

铰接装置论文-王川川,魏广娟,康帅

导读:本文包含了铰接装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车辆,铰接,隔套,拆卸

铰接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王川川,魏广娟,康帅[1](2019)在《铰接式车辆中央铰接隔套拆卸装置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铰接式车辆的中央铰接结构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现有技术拆卸中央铰接隔套的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中央铰接隔套拆卸装置。介绍了铰接式车辆中央铰接隔套拆卸装置的结构与隔套拆卸步骤,分析了应用这一拆卸装置后的优点。这一中央铰接隔套拆卸装置的应用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期刊2019年07期)

程林华,颜志军[2](2019)在《一种车辆铰接装置选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铰接式转向架的独特优势,并针对城轨车辆的小半径要求和使用条件,利用建模软件UG平台设计出一种全新的铰接装置结构,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平台,参考UIC 615-1标准,进行强度校核。该铰接装置为小半径曲线车辆提供一种铰接方式,对铰接式转向架的研究与分析很有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期刊2019年03期)

张青松,李冠军,颜志军,李茂春[3](2019)在《铰接式牵引装置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铰接式牵引装置是铰接式动车组车辆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介绍了一种铰接式牵引装置的结构与部件,并从载荷工况、应力评估的角度对该铰接式牵引装置的主要结构部件进行了仿真分析。(本文来源于《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罗斌,刘文松,庄征宇,杜方孟,范湘[4](2018)在《低地板车车体转动铰接装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动铰接装置为低地板车车体连接的关键安全部件。通过对转动铰接装置的原理、功能和结构分析,提出转动铰接装置的极限及疲劳工况,完成转动铰接装置的详细结构设计,并通过强度计算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产品的设计满足要求。经过200万次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型转动铰接装置的设计、生产制造工艺等能够满足低地板车的运用要求。(本文来源于《机车电传动》期刊2018年06期)

谭效顺,郭岱宗,郭士忠[5](2018)在《铰接式车辆叁铰点自动平衡装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装载机转向机构是装载机的关键机构,转向机构的形式直接决定了装载机的稳定性。传统转向机构由销轴连接,通过两侧油缸的伸缩实现转向,装载机转向过程中转弯半径大,越障时稳定性差,爬坡角度小。研制一种自动平衡装置对于提高铰接式工程车辆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8年07期)

葛晶,王树国,樊小平,罗佳佳[6](2018)在《重载60 kg/m钢轨12号交叉渡线岔枕铰接装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交叉渡线岔枕铰接装置现场实际使用情况出发,基于重载线路现场实测数据,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交叉渡线用有砟岔枕轨排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交叉渡线区域无需通过设置岔枕铰接装置保持轨距。但为保证现场铺设精度的要求,为重载铁路新设计了一种岔枕铰接装置,该装置可联结岔枕并可调整岔枕枕端距离。(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8年03期)

路海健[7](2017)在《铰接抱箍式定位连接装置的探讨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钩环连接方式出现的问题,设计一种铰接抱箍式定位连接装置,将钩环之间的点接触改为面接触以方便与定位管安装连接,通过功能、工艺分析论证其可行性和合理性,该方案为高铁接触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一种有益方案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2017年年会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11-12)

陈文创[8](2017)在《铰接浮体式俘能消波装置水动力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将消减波浪和波浪利用相结合的消波设施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铰接浮体式俘能消波装置,其利用铰接浮体吸收波浪能并通过动力耗散系统消耗所吸收的能量,从而达到减小波高的作用。本文采用数值仿真与物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型装置的运行特性及水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探索该型装置消波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基于雷诺时均纳维-斯托克斯(RANS)方程、SST K-Ω湍流理论、非线性多浮体结构运动理论及流体-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考虑桩和锚泊系统约束条件,耦合非线性运动的浮体、粘性流体、动力耗散系统和约束系统,分别发展了波流环境中3自由度(3-DOF,铰接点垂荡,前、后浮体纵摇)和4自由度(4-DOF,铰接点垂荡和纵荡,前、后浮体纵摇)的铰接浮体式俘能消波装置的数学模型。数值仿真过程中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流体方程和龙格-库塔法离散浮体运动方程,并利用结构化网格的动网格技术更新浮体位置和流体网格,实现流体与结构之间的全耦合。数值模拟分析了3-DOF铰接双浮体装置的水动力特性,探究阻尼系数、波浪要素、流速对其俘能消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最优阻尼系数,使得动力耗散率达到最大值,同时波浪透射率达到最小值。波、流共同作用时,流体粘性对装置性能的影响较大。开展了4-DOF铰接双浮体装置水动力特性的仿真研究,讨论锚链刚度、阻尼系数、空心参数、波频和流速对其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大多阻尼和波频下,空心双浮体的消波性能较优,其粘性耗散率、单位表面积的动力耗散率和总耗能率均大于实心双浮体。锚链刚度增大,装置俘能性能明显削弱。建立了纵向尺寸可调的双浮体俘能消波装置的物理模型,观测了各种波况下装置的性能。试验结果一方面为铰接双浮体俘能消波装置的数学模型提供验证数据;另一方面在与仿真结果比较中揭示出数学模型在复杂粘性流体-非线性运动结构-动力耗散系统-约束系统相互作用中能真实地反映装置在各种波浪条件下的物理特性。试验结果发现总长相等,前后浮体长度比互为倒数的装置的波浪能耗散率差异明显,且差异大小随着波频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波浪透射率的差异较小。(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7-05-01)

李忠瀚[9](2017)在《铰接履带车悬挂装置的强度分析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铰接履带车具有十分良好的行驶性能,可以在浅滩、沼泽、丛林和雪地等十分恶劣的路况下自由行驶。在如此严峻的路况下行驶,行走系统作为该履带车直接与地面接触的装置,其安全性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所研究的悬挂装置正是行走系统中最重要的装置之一。首先,本文在Recurdyn仿真软件中建立铰接履带车行走系统模型,然后将Pro/E中车体的叁维模型导入Recurdyn,并与行走系统装配在一起,生成整车模型。之后,在四种典型工况下(原地转向运动、跨越0.6m垂直高墙、跨越1.8m壕沟运动和爬20度斜坡运动)对整车进行动力学仿真,并对多组悬挂装置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每一工况下悬挂装置最危险时的具体载荷情况。其次,在叁维软件Pro/E中建立悬挂装置的模型,将模型导入软件Hypermesh中,对其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的前处理,利用之前动力学仿真所提取出悬挂装置危险时的受力情况,对其进行ANSYS有限元计算。通过对应力应变云图的适当分析,与材料的许用应力进行对比,验证其安全性。同时,找出应力最大位置,为企业将来的设计与加工提供参考;找出位移最大的工况,为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提供适当指导。最后,出于节约成本、降低悬挂质量以及提高车辆的行驶性能等方面的考虑,在Opti Struct中对实体零件平衡肘进行拓扑优化设计。最终的模型是以优化后的模型为基础,同时也结合了企业的专家在加工工艺方面和抗腐蚀性方面提出的改进意见后生成的。为了确保最终模型的安全性,还需要对最终的模型重新进行上述危险工况下的ANSYS有限元分析,并对优化前后的性能进行一系列对比,以此来验证优化后模型的正确性。最终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平衡肘安全可靠,并且重量减轻3.8kg,减重了24%。(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4-01)

许敏,吴学政,曾潞洋[10](2016)在《有轨电车铰接装置的结构及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有轨电车铰接装置的分类、技术参数与结构特点,并采用有限元技术对其结构强度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上海电气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铰接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介绍了铰接式转向架的独特优势,并针对城轨车辆的小半径要求和使用条件,利用建模软件UG平台设计出一种全新的铰接装置结构,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平台,参考UIC 615-1标准,进行强度校核。该铰接装置为小半径曲线车辆提供一种铰接方式,对铰接式转向架的研究与分析很有实际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铰接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1].王川川,魏广娟,康帅.铰接式车辆中央铰接隔套拆卸装置的应用[J].机械制造.2019

[2].程林华,颜志军.一种车辆铰接装置选型设计[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9

[3].张青松,李冠军,颜志军,李茂春.铰接式牵引装置的研制[J].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2019

[4].罗斌,刘文松,庄征宇,杜方孟,范湘.低地板车车体转动铰接装置的研究[J].机车电传动.2018

[5].谭效顺,郭岱宗,郭士忠.铰接式车辆叁铰点自动平衡装置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

[6].葛晶,王树国,樊小平,罗佳佳.重载60kg/m钢轨12号交叉渡线岔枕铰接装置分析[J].铁道建筑.2018

[7].路海健.铰接抱箍式定位连接装置的探讨和研究[C].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2017年年会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8].陈文创.铰接浮体式俘能消波装置水动力特性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7

[9].李忠瀚.铰接履带车悬挂装置的强度分析及优化设计[D].吉林大学.2017

[10].许敏,吴学政,曾潞洋.有轨电车铰接装置的结构及有限元分析[J].上海电气技术.2016

标签:;  ;  ;  ;  

铰接装置论文-王川川,魏广娟,康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