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养分释放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根茬,黑麦草根茬,养分释放动态,缓释
养分释放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何宏斌,张钰薇,程俊康,张颖,李俊年[1](2019)在《“多花黑麦草→水稻”轮作系统根茬养分释放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水稻(Oryza sativa)"轮作系统中,通过研究水稻和黑麦草根茬的养分释放动态规律,旨在探讨该轮作系统的土壤培肥机理。结果表明,1–30 d是水稻和黑麦草根茬降解最快的时期,19.12%的水稻根茬和38.89%的黑麦草根茬在这一时期降解。水稻根茬的降解率随气温的变化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而黑麦草根茬在夏季高温时降解率显着降低。"稻→草"轮作期间,水稻和黑麦草根茬的营养元素释放率差异显着(P <0.05),黑麦草中的氮、磷、钾必需营养元素的释放率显着高于水稻根茬(P <0.05),而水稻根茬的钙、镁主要营养元素的释放率显着高于黑麦草(P <0.05)。对降解前后的土壤分析表明,水稻降解后土壤全氮含量显着高于降解前(P <0.05),而黑麦草降解后全氮含量最高,显着高于水稻降解后(P <0.05);土壤全磷含量随水稻、黑麦草的降解逐渐降低但未出现显着差异(P> 0.05);土壤全钾含量在水稻根茬降解后显着增加(P <0.05),而在黑麦草根茬降解后则显着降低(P <0.05)。研究结果揭示了水稻和黑麦草轮作过程中两类根茬养分的释放规律以及对土壤的影响,可为"黑麦草→水稻"轮作的系统培肥原理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洪莉,陈令会,曹锦萍,董军,王会福[2](2019)在《南方桃园不同绿肥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埋袋法模拟研究白叁叶、鼠茅草、黑麦草、鸭茅草4种绿肥在果园土壤中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特征,旨在为南方地区果园生草的草种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从4种绿肥生长量来看,综合表现为黑麦草>白叁叶>鸭茅草≥鼠茅草。随着翻压时间的延长,4种绿肥腐解释放规律基本一致:翻压后的干质量和质量累积减少率均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且4种绿肥主要在翻压后20 d内腐解较快,随后腐解速率变慢,翻压120 d时,白叁叶、鼠茅草、黑麦草和鸭茅草的累积减少率分别为83.17%、67.83%、65.35%、54.07%。4种绿肥的养分释放速率总体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养分累积释放率由快至慢依次为白叁叶>鼠茅草>鸭茅草≥黑麦草。其中,白叁叶的氮、钾和有机碳的释放量在前20 d就达到了50%以上。整个翻压过程中,总体上碳氮比、碳磷比和碳钾比由高到低依次为黑麦草>鸭茅草>鼠茅草>白叁叶。(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孙玉竹[3](2019)在《寒区盐碱土中粪肥养分释放规律及对苜蓿生长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松嫩平原盐渍化土是世界上叁大苏打盐渍土分布区之一,盐渍土面积高达2.882×10~6hm~2,占东北地区盐渍土总面积的39.3%,严重制约草原生态恢复及农业发展。黑龙江省多年重点发展“两牛一羊”产业,具有丰富的家畜粪便资源,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本研究对解决黑龙江省西部松嫩草原区草食家畜粪便污染、盐碱地恢复改良及推进苜蓿生产都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分叁个试验进行。试验一:不同盐碱土中粪肥养分释放规律研究采用叁因素叁水平设计,通过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4月龄羊粪、6月龄羊粪、10月龄羊粪以1:2、1:4、1:6的比例混入轻度、中度、重度盐碱土15周的pH、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碳指标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粪肥混入盐碱土后,各处理的pH显着降低、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显着增加、有机碳含量显着降低。一般呈现先期(或中期)变化快,到后期趋于平缓的规律。2.不同处理土壤试验周期内pH变化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碳释放量都存在显着差异(P<0.05)。一般以粪土比例1:2、重度盐碱土和4月龄羊粪变化量(释放量)最大。试验二:温湿度对盐碱土中粪肥C、N释放影响的研究以1:2比例混合4月龄羊粪的轻度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不同的温度(18℃、22℃、25℃、30℃、35℃)和湿度(30%、40%、50%、60%、70%)进行室内好气培养,测定粪肥在35 d内的CO_2、NH_3累积释放量,通过构建线性回归方程,进而初步探明温湿度对粪肥养分释放C、N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温度、湿度与CO_2释放量成显着正相关(R=0.897)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_1=34.189+2.891X_1+1.926X_2(R~2=0.786)2.温度、湿度与NH_3释放量成显着正相关(R=0.985)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_2=108.177+6.678X_1+4.312X_2(R~2=0.968)试验叁:粪肥改良盐碱土对苜蓿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采用L_9(3~4)正交设计,在试验一培养15周基础上,种植苜蓿,每隔一个月测定苜蓿相对含水量(%)、株高(cm)、分枝数(个)、节间数(个)、叶绿素含量(ug/cm~2)、地上生物量(g)(5月龄)等生长指标,通过综合评定法评定每个月的苜蓿生长的最佳组合。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粪肥、盐碱土和粪土比例对种植1月的苜蓿幼苗生长特性都有显着影响(P<0.05),最佳组合为A_2B_1C_2,即6月龄羊粪、轻度盐碱土按1:4的比例混合处理。2.不同粪肥、盐碱土和粪土比例对1月龄后苜蓿生长特性无显着影响(P>0.05),根据长势评分趋势,最佳组合分别为2月龄A_2B_1C_2、3月龄A_1B_1C_1、4月龄A_1B_1C_1、5月龄A_1B_1C_1。(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晓韦,韩上,雷之萌,武际,石祖梁[4](2019)在《氮素形态对油菜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尼龙网袋研究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对油菜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秸秆循环利用和改善秸秆还田效果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4个处理:不添加氮素(CK)、添加尿素(PU)、添加尿素硝酸铵(UAN)和添加石灰氮(CaCN_2),周期120d。结果表明,油菜秸秆腐解表现为前期快(0~30d)、后期慢(30~120d)的特征。120d时,油菜秸秆累积腐解率为46.08%~52.34%,碳、氮、磷和钾的释放率分别为44.25%~51.52%、51.19%~54.87%、52.82%~58.45%和96.61%~97.46%。添加氮素可以显着促进油菜秸秆腐解。120d时,添加氮素处理较CK处理油菜秸秆的累积腐解率提高10.80%~13.59%。不同形态氮素对秸秆的腐解特征和碳氮磷钾释放速率的效应不同。其中, PU处理秸秆腐解过程分两个阶段,快速腐解(0~30 d)和缓慢腐解(30~120 d); 30 d时油菜秸秆的腐解率达40.39%, 30 d后腐解速率逐渐趋于稳定, 120 d时腐解率达51.06%。UAN处理腐解过程分3个阶段,快速腐解(0~30d)、腐解减缓(30~60d)和缓慢腐解(30~120d);30d时腐解率达40.67%, 30~60 d腐解率上升7.54%, 120 d时腐解率为51.63%。CaCN_2处理的秸秆腐解过程分两个阶段,快速腐解(0~30d)和缓慢腐解(30~120d);其促进腐解作用主要表现在60d后,60d时油菜秸秆腐解率达44.37%,120 d时腐解率为52.34%。与不施氮处理相比, 120 d时UAN处理秸秆累积腐解率提高12.04%,碳、氮和磷累积释放率分别提高9.33%、7.19%和6.97%。各处理对秸秆钾的释放率影响不显着。综合来看,以UAN促进油菜秸秆腐解的效果较为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05期)
潘晶,齐诗月,肖露,侯万园,汲茏泽[5](2018)在《玉米秸秆还田养分释放规律及对玉米根际土和根系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秸秆是有机肥料的基本资源,秸秆直接还田或间接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研究了秸秆覆盖和深埋2种秸秆还田方式下,秸秆腐解,碳、氮、磷释放规律及对玉米根际土和根系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秸秆还田方式下,经过150d的腐解,秸秆腐解率分别为:70.6%(深埋,S2)和55.3%(覆盖,B1);有机碳释放率分别为77.6%(S2)和70.3%(B1);氮释放率分别为45.7%(S2)和37.6%(B1);磷释放率分别为65.2%(S2)和63.7%(B1)。相比秸秆覆盖,秸秆深埋更能提高根际土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秸秆深埋处理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秸秆覆盖处理;玉米秸秆还田对根系丙二醛含量没有影响。秸秆还田能有效提高土壤的有机质、氮和磷量,改善土壤活性。(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何宏斌,张钰薇,程俊康,贾戌禹,杨衡荣[6](2018)在《“多花黑麦草-水稻”轮作中两类根茬养分释放规律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多花黑麦草-水稻"轮作(IRR)系统,研究水稻和黑麦草根茬的养分释放规律,旨在探讨该轮作系统对土壤培肥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麦草和水稻根茬在前30天是生物量降解的最快时期,干物质降解率分别达到36.62%和19.12%,;在之后30-210天间,黑麦草根茬的降解波动平缓,而水稻根茬波动较大。黑麦草根茬中的氮、磷、钾必需营养元素的释放率显着高于水稻根茬,而水稻根茬的钙、镁主要营养元素的释放率显着高于黑麦草。黑麦草根茬提高了土壤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水稻根茬提高了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但土壤全磷含量均表现出降低的趋势(P> 0.05),可能是受到不同环境因子(湿度、温度和pH等)的影响。研究同时表明了水稻和黑麦草根茬降解过程中养分的缓释效应。(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1-07)
侯召仿,闫超,龚振平[7](2018)在《还田水稻秸秆腐解规律及养分释放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作物秸秆腐解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作用发生腐解。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是作物生长的重要营养源,同时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肥力,起到增产增收的效果。秸秆还田可以将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部分归还土地,以缓解土壤养分消耗;【方法】试验于2010-2014年在东北农业大学香坊试验站进行,利用尼龙网袋法研究水稻还田秸秆残余物腐解规律和养分释放特性;【结果】还田水稻秸秆腐解率随着还田年限的延长逐渐增加,第一年腐解最快,用对数方程y=8.954ln(x)+60.92,R~2=0.977拟合效果良好;第1年腐解率达到60.92%,第二年腐解率达到67.13%,第叁年腐解率达到70.76%。还田水稻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腐解率随着还田年限的增加逐渐增加,均以第一年腐解速度最快,其腐解率分别为:59.72%、69.06%、30.15%;第2年腐解率分别为69.06%、79.88%、60.30%;第3年腐解率分别为74.53%、86.10%、90.45%。还田水稻秸秆中碳、氮、磷、钾元素的释放率随着还田年限的增加也逐渐增加,第1年释放率最高,其释放率分别为67.52%、59.52%、70.61%、75.82%;第2年碳、氮、磷、钾元素的释放率分别为74.50%、68.82%、80.38%、86.47%;【结论】还田水稻秸秆腐解率和秸秆中碳、氮、磷、钾元素的释放率都随着还田年限的延长逐渐增加,第1年效果最明显。所以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培肥地力、增加养分循环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1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8-07)
周东兴,王广栋,邬欣慧,李晶,金聪敏[8](2018)在《不同还田量对秸秆养分释放规律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秸秆还田试验采用尼龙网袋田间埋土试验方法,设置5个秸秆还田量水平:CL1(20 g)、CL2(35 g)、CL3(60 g)、CL4(85g)、CL5(100 g),研究不同还田量下秸秆腐解特征、养分释放规律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65 d秸秆腐解,各处理组中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TK>TP>TOC>TN,且腐解前期快、后期慢。秸秆还田量为60 g时,秸秆累积腐解率最高,达到56.05%,且养分释放最快,而秸秆还田量为20 g腐解最慢。反映秸秆降解微生物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受秸秆还田量的影响,呈现出CL 3>CL2>CL4>CL5>CL1。对秸秆降解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进行显着性分析,结果表明,Simpson指数(D)和Shannon指数(H)均为CL3最高,其中CL3的Shannon指数与其他处理差异均显着(P<0.05),而各处理组的Simpson指数差异均不显着(P>0.05)。(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8年04期)
卢敬坤[9](2018)在《大颗粒球肥的养分释放规律及施肥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施用化肥已经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基础。随着农民施肥量的不断增加,化肥施用不合理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也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因此,为了实现玉米种植过程中降低肥料损失的目的,以农民常用的普通掺混肥(28-15-12)为主要原料,采用造粒机挤压造粒法制备了一种大颗粒球肥。通过静水培养试验、田间土壤模拟试验、盆栽试验和田间肥效试验,探讨了大颗粒球肥的养分释放特性,以及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为环境友好型缓释肥料研制提供理论依据,对提高我国农业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研究结果如下:一、相同时间内,大颗粒球肥中的氮、磷、钾素在水中和土壤中的养分累积溶出率较普通掺混肥少。静水培养试验表明,大颗粒球肥在第1小时的氮、磷、钾养分溶出率与普通掺混肥差异最大,分别降低21.5%、21.1%和21.9%。田间模拟试验表明,大颗粒球肥在土壤中的肥料残留量始终高于普通掺混肥。第1d的大颗粒球肥氮、磷、钾累积溶出率分别达18.83%、41.46%和21.14%,较普通掺混肥降低67.9%、22.2%和60.8%。当肥料中的氮、磷、钾累积溶出率均达90%以上时,普通掺混肥需要5天,而大颗粒球肥可以延长至第20天。二、盆栽试验表明,不同重量的大颗粒球肥对玉米生物学性状和产量有影响。在玉米生长发育后期,当施入的大颗粒球肥重量在10.0g时,玉米株高显着高于相同重量的普通掺混肥,其他生物学性状也表现出优势特征。随着玉米的穗长和穗粗增加,玉米产量也相继提高。施13.3g的普通掺混肥和施10.0g的大颗粒球肥都对玉米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施10.0g大颗粒球肥的玉米产量较其他各施肥处理的增产效果更加显着,可增产11.5%。叁、大颗粒球肥可明显提高玉米产量。田间肥效试验表明,施肥量相同时,大颗粒球肥较普通掺混肥提高了玉米的穗粒数与百粒重,进而提高玉米产量,增产7.54%。当大颗粒肥料的施肥量降低25%和50%时,产量较普通掺混肥也无显着降低。同等施肥量条件下,大颗粒球肥较普通掺混肥可以显着提高肥料的养分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分别较普通掺混肥提高了20.44%、10.0%和1.3%;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26.94%、26.97%、26.94%和7.54%、7.54%、7.55%。四、在玉米抽雄期和灌浆期,施肥量相同的大颗粒球肥的土壤无机氮含量高于普通掺混肥,可在玉米生育后期稳定土壤中的无机氮残留量。当大颗粒球肥减施25%和50%时,土壤无机氮含量也无显着降低。在玉米整个生育期,施大颗粒球肥处理的耕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变化可以为玉米的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使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平衡吸收各种养分,保证玉米高产稳产。(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刘单卿,李顺义,郭夏丽[10](2018)在《不同还田方式下小麦秸秆的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尼龙网袋法,以小麦秸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还田方式下小麦秸秆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经过85 d的田间腐解,各处理小麦秸秆腐解率为37.75%~68.34%,秸秆翻埋还田腐解率较覆盖还田显着提高61.59%。秸秆养分释放速率与秸秆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腐解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前期快、后期慢。其中,覆盖还田钾释放率为81.60%,翻埋还田为85.79%;覆盖还田氮释放率为49.72%,翻埋还田为60.94%。翻埋还田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平均腐解率为60.89%、84.83%、36.94%,较覆盖还田分别显着提高27.64%、20.12%、49.25%。综上,在秸秆腐解过程中,翻埋还田在组成成分降解、养分释放方面均优于覆盖还田,而施肥处理对秸秆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养分释放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埋袋法模拟研究白叁叶、鼠茅草、黑麦草、鸭茅草4种绿肥在果园土壤中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特征,旨在为南方地区果园生草的草种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从4种绿肥生长量来看,综合表现为黑麦草>白叁叶>鸭茅草≥鼠茅草。随着翻压时间的延长,4种绿肥腐解释放规律基本一致:翻压后的干质量和质量累积减少率均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且4种绿肥主要在翻压后20 d内腐解较快,随后腐解速率变慢,翻压120 d时,白叁叶、鼠茅草、黑麦草和鸭茅草的累积减少率分别为83.17%、67.83%、65.35%、54.07%。4种绿肥的养分释放速率总体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养分累积释放率由快至慢依次为白叁叶>鼠茅草>鸭茅草≥黑麦草。其中,白叁叶的氮、钾和有机碳的释放量在前20 d就达到了50%以上。整个翻压过程中,总体上碳氮比、碳磷比和碳钾比由高到低依次为黑麦草>鸭茅草>鼠茅草>白叁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养分释放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何宏斌,张钰薇,程俊康,张颖,李俊年.“多花黑麦草→水稻”轮作系统根茬养分释放规律[J].草业科学.2019
[2].洪莉,陈令会,曹锦萍,董军,王会福.南方桃园不同绿肥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
[3].孙玉竹.寒区盐碱土中粪肥养分释放规律及对苜蓿生长特性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
[4].李晓韦,韩上,雷之萌,武际,石祖梁.氮素形态对油菜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
[5].潘晶,齐诗月,肖露,侯万园,汲茏泽.玉米秸秆还田养分释放规律及对玉米根际土和根系酶活性的影响[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何宏斌,张钰薇,程俊康,贾戌禹,杨衡荣.“多花黑麦草-水稻”轮作中两类根茬养分释放规律探究[C].2018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2018
[7].侯召仿,闫超,龚振平.还田水稻秸秆腐解规律及养分释放特性的研究[C].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1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8].周东兴,王广栋,邬欣慧,李晶,金聪敏.不同还田量对秸秆养分释放规律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8
[9].卢敬坤.大颗粒球肥的养分释放规律及施肥效应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8
[10].刘单卿,李顺义,郭夏丽.不同还田方式下小麦秸秆的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J].河南农业科学.2018